漢語官職稱謂語中的“長”字英譯探究論文
漢語官職稱謂語中的“長”字英譯探究論文
職稱制度是中國專業(yè)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漢語官職稱謂語中的“長”字英譯探究相關論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漢語官職稱謂語中的“長”字英譯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官職稱謂語是人們在日常交際活動中大量使用的一種社交稱謂語。漢英官職稱謂不是一種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帶“長”字的英譯。本文將探究漢英兩種官職文化差異及其社會文化根源。
關鍵詞:英漢官職稱謂;“長”字英譯;英漢文化差異對比
官職稱謂語是人們在日常交際活動中大量使用的一種社交稱謂語。漢語的官職稱謂遠遠超過英語的,漢英語言的這種文化差異往往會導致兩種官職名詞稱謂語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漢語官職名詞稱譯成英語,通常會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驚。因此,了解漢英官職稱謂的差異,探究差異背后的社會文化根源對于跨文化交際者十分重要。本文將就漢語帶”長”字的官職名稱英譯進行探討,以饗讀者。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稱謂””是指“人們由于親屬和別的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由于身份、職業(yè)等而得來的名稱”。一般說來,稱謂可分為親屬稱謂和社交稱謂兩大類型。官職稱謂語就是一種社交稱謂語。社交稱謂是指除去親屬稱謂以外的、反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稱謂習俗。社交稱謂又分為非親屬稱謂和語境稱謂。非親屬稱謂是以社會生活中在“人”這個本位上,除去表示親屬關系的稱謂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際關系的稱呼。稱謂語是人類語言的組成部分。各種語言的稱謂語可能因該語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不一樣而有所差異。稱謂語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使用該語言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的折射和記錄。
(一) 英漢社交稱謂對比
1.英語社交稱謂
單從稱謂的多樣性來說,英語比漢語略遜一籌。在英語中,幾乎都用Mr.+姓稱呼男性,Miss+姓或Mrs.+配偶的姓來稱呼女性,關系比較親密的或者是受人之間可以直呼其名,而職稱+姓氏或名這種稱謂形式一般常用于對皇室成員、政府上層、宗教界、法律界和軍界人士的稱謂。如:President Clinton(克林頓統(tǒng));Prince Charles(查爾斯親王);Pope John(約翰教皇);Judge Jackson(杰克遜法官)。一般常見的職稱或職業(yè)+姓氏的稱謂是Doctor和professor。如:Dr. White(懷特博士); Dr. Smith(史密斯大夫)。
2.漢語社交稱謂
漢語中的社交稱謂,只要有銜頭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稱謂。漢語官職帶有’長”字的特別多,如王班長、張校長、李部長、陳廳長等。所有的職務:部長、省長、司長、廳長、校長、院長、廠長、等都可以加上姓稱呼別人。
(二)英漢官職稱謂語中的“長”字譯法對比
由于英漢文化差異造成的官職稱謂的不對應,許多漢語官職名稱存在幾種譯法,有時候需要根據(jù)官職的大小來確定。英語中表示“長”字官職的只有十幾個,而對應的漢語官職卻有幾十個,具體對比如下:
1.英語中可以表示漢語帶“長”字的官職稱謂名詞,常用的如下:chairman,president,governor,mayor,head,director,chief,leader,captain,dean等
2.漢語官職稱謂語中的 “長”字英譯
?、貱hairman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委員長;議長;會長;社長;董事長”,如:全國人大委員長Chairman,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董事長chairman of the board
?、赑resident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法院院長;(大學) 校長; 會長; (機構、俱樂部、學院等的)院長;議長 ;銀行行長; (政府機關等的)主管長官;( 美國早期的)州長;( 墨西哥的)市長;【 摩門教】(三人評議會的)會長
如:honorary president名譽會長,
?、?Governor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省長;州長;監(jiān)獄長;行長”等。如"行長"的譯法 當前國內(nèi)外宣資料中將中國的銀行行長普遍稱"Governor",而國外介紹中國的資料中則多稱其為"President"。我國的幾大國有銀行,過去一直作為國家機關的一部分,所以其行長一直稱為Governor,但是現(xiàn)在要與國際接軌,需要強化企業(yè)色彩,改稱President無疑是明智之舉。中央銀行的地方分支,可選用subgovernor,其它銀行的地方分支首腦,仍可稱作president 。
④Head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 “(中小學的)校長【語域標簽】mainly BRIT; 主英(公司、組織的)負責人,領導人,首腦,長,主任”。如:宣傳部長 Head of Propaganda Dept;部長(黨委系統(tǒng)各部,如宣傳部、組織部) Head;村長 Village Head但是,(國務院各部)部長譯為“ Minister”。
?、軩irector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 “司長; 局長;處長;廠長;公司董事長;校長;院長;所長;署長”等,如:director general (局長,處長)factory director廠長。
?、轈hief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 “首長,長官;.(部落或家族的)族長;頭人;酋長; police chief n. 警察局長;chief justice 首席法官;法院院長;審判長party chief ;組長chief accountant會計處長;處長 Division Chief;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 Chief Executive;縣長 Chief Executive, County Government ;鄉(xiāng)鎮(zhèn)長 Chief Executive, Township Government;處長Division Chief; 科長/股長 Section Chief; 民法庭庭長 Chief Judge,People’Tribunals”;審判長 Chief Judge;監(jiān)獄長 Warden; chief engineer 總工程師;[船]輪機長;police chief 警察局長;chief of staff 參謀長;chief justice 首席法官,法院院長;審判長;(美國海軍的)軍士長;chief executive 行政長官;董事長;美國總統(tǒng);(美國的)州長”等。 ⑦Leader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 “大隊長 Group Leader組長;車間班長;team leader 組長;squad leader 班長;小隊長;class leader 班長;platoon leader n. 排長”
?、郈aptain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 “隊長;組長;艦長;(體育運動的)隊長; 警察管區(qū)隊長;消防隊長;(火車的)列車長;(飛機的)機長;sea captain 船長。”
如:Captain Cook 庫克船長(英國探險家和航海家)
?、酓ean
英漢對應的官職有 “【圣公會】教長,教士會會長;【天主教】樞機主教長=rural dean;(大學的)學院院長如:associate dean 副院長;academic dean 教務長”
?、庥h對應的官職有其它官職
“Manager”習慣上譯成經(jīng)理,但有時也可譯成“主任”、“局長”等,如:Manager of County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Department(美國某縣縣政府開發(fā)部部長);Manager of County Road Commission(美國某縣公路委員會主任);Manager of County Environmental Health Division(美國某縣環(huán)境衛(wèi)生處處長);同時,縣長也可譯成County Manager。
“廠長”譯為“Manager/Works Manager/ Plant Manager”。
"生產(chǎn)廠長"(可以是廠長負責制下分管生產(chǎn)的副廠長,或公司制下生產(chǎn)廠的廠長或生產(chǎn)部門經(jīng)理或運營經(jīng)理)可以譯為:Production Manager/ Manager (Production) / Factory Production Manager /Operations Manager /Manufacturing Manager/Production Controller。
“秘書長” Secretary-General ;但是“secretary”還可以譯成其它官職,如:secretary of state n. (美)國務卿;(英)國務大臣;(美)州政府秘書長treasury secretary 財政部長; defense secretary 國防部長;foreign secretary 外交部長;chief secretary書記官長;secretary for justice 律政司司長;secretary for housing 房屋局局長。
(三)官職稱謂語文化差異的歷史原因
通過對英漢官職稱謂語的對應比較,不難看出:英漢官職稱謂語存在巨大差異。其差異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具體分析如下:
1.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漢語官職名詞之所以如此繁瑣,是緣于漢文化的禮教傳統(tǒng)。華夏民族在公元10幾世紀就有了“周公制禮”,“出禮則入刑”強調(diào)“禮法并用”,“禮“是統(tǒng)治階級賴以維護其統(tǒng)治關系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制度,其作用較之法律有過之而無不及。及至后來禮教與作為國教的儒教融為一體時,更是成為歷朝歷代封建社會的指導思想。“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異同,明是非也”。“有禮才能進限有度,左右有局”。“禮”是是非對錯的標準甚至是定罪量刑的準繩。其作用如此之重要,也必然十分詳盡明確了。而禮教的核心就是“正名定分”,給人定名稱位置。名位不同則職分各異。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前者為后者之綱,前者有發(fā)號施令的特權,而后者只有服從前者的義務。封建禮教深入人心,禮節(jié)嚴格繁瑣,也必然有詳繁的稱謂。
英語源自西方文化。其禮俗文化的形成比中國晚了2000多年。文藝復興開始之后,西方才出現(xiàn)禮儀方面的書籍。與中國不同,西方強調(diào)法制,沒有繁瑣的禮教傳統(tǒng)和名分觀念。西方人崇尚平等,自我尊嚴與自由,那些禮貌規(guī)則僅僅是上層社會的一種文明裝飾與點綴。
2.不同的社會追求和價值取向
中國人喜歡用社會稱謂稱呼當官的人,而西方人則喜歡以姓名相稱。前者封建宗法成分,反映出儒教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zhì)和魅力。而后者則存在許多人文成分,其本質(zhì)在于對人的尊重和對人的獨立性與自由的尊重。
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英語文化中,長期以來在經(jīng)濟上重視商業(yè),加之經(jīng)常移民和殖民,人們早已擺脫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法制而代之以財產(chǎn)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契約制,社會組織結構不再以等級身份為核心,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平等。1776年美國政府頒布的“ 獨立宣言”,官方保證了每個社會成員自由和平等的權利。富蘭克林指出:“ 上帝幫助自助者。”在價值觀念上,人們崇 尚“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強調(diào)“ 平等”(Equality),“自信心”(Self- confidence),“ 獨立”(Self- dependence)等。
(四)結束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由于歷史傳統(tǒng)和行政體系等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之間存在“文化休克”也是必然的。了解英漢官職稱謂語的不同,主要是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可能產(chǎn)生的文化誤解。如果我們回避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而形成以自我民族文化傳統(tǒng)為中心,都會造成交際的障礙或失敗。不同的文化在交際的過程中是互相影響的,但是文化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了解自己,也要學會文化適應,尋找交際的共同點,根據(jù)交際語境,結合中西各自的文化取向,社會格局,人際關系,恰當使用和翻譯官職稱謂語,順利完成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 李華駒主編(2005)《21世紀大英漢詞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陸谷孫 主編(2007)《新英漢大辭典》上海譯文出版社;
[3] 馬玉蕾,苗瑞琴(2009)《英語文化與交際》,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4] 包惠南,包昂(2004)《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外文出版社;
[5] 金惠康(2003)《跨文化交際翻譯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