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論文大全>職稱論文>

會計職稱論文發(fā)表代理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會計主要是從數(shù)量方面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通過一定的核算方法,為經濟管理提供數(shù)據(jù)資料。學習啦小編整理了會計職稱論文發(fā)表代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會計職稱論文發(fā)表代理篇一

  新世紀我國會計理論創(chuàng)新體系研究

  [摘要]21世紀進入知識 經濟時代。新的要求、新的任務將給 會計迎來新的挑戰(zhàn),也必將對現(xiàn)有的會計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知識經濟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知識經濟的特征要求對會計進行全面的改革,重新構建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理論創(chuàng)新體系。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創(chuàng)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271(2001)02-0049-03A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要素將主要由資本、勞動力轉化為知識和人才,知識和人才將成為推動生產力 發(fā)展和 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這種生產要素的轉化必然帶來會計 環(huán)境的變化,也必然對會計提出了新的目標、新的任務、新的要求。當前,會計面臨的客觀環(huán)境究竟具有哪些特點呢?(1)主體多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市場國際化,我國經濟結構將產生主體多元化,那就是不僅有國營經濟,還有中外合資經濟、個體私營經濟以及外商投資經濟等,這樣一來,經濟結構主體多元化帶來的利益沖突將日益突出,競爭將日趨激烈;(2)金融市場化。由于金融市場化必然帶來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資產將成為最重要的經營資產,金融市場將成為最有活力的市場;(3)市場信息化。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不僅產生了信息產品、信息市場,而且使任何經濟都離不開信息。尤其是市場運行更不能離開信息;(4)人力資本化。伴隨知識經濟、技術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在生產要素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不僅是生產者,而且是財富創(chuàng)造者,人力已成為寶貴財富。但人力必須是具有知識的人力,所以學習知識、更新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十分必要;(5)經營形式多樣化。隨著企業(yè)資本經營社會化、市場化,企業(yè)經營形式必然多樣化,企業(yè)不得不在更大規(guī)模和更合理的結構上經營,為此,企業(yè)形式將逐步向公司化、集團化、股份化推進,這就必然帶來企業(yè) 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即管理思想、管理觀念、管理方法、管理內容的重大變革;(6) 計算機 網絡化。迎合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浪潮,任何單位和部門都將全面啟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而導致電子化、信息化高潮,將促使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結構和管理模式發(fā)生深刻變化。

  面對變化了的客觀環(huán)境,我國會計自身的功能與結構如何變化,如何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客觀環(huán)境,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重大課題。

  我國傳統(tǒng)會計理論和方法是以物質和貨幣為對象,它所反映的資產內容狹窄、產權觀念陳舊,特別是對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認識不足,人才智力投入僅作為企業(yè)的一項成本費用或作為一項無形資產簡單地予以反映,這些理論和方法在傳統(tǒng)經濟時代,有其存在的客觀性。但進入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尤其是人才智力資源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愈來愈大,因此,應建立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會計理論與方法創(chuàng)新體系,以充實填補傳統(tǒng)財務會計的內容及空白。關于會計理論及方法創(chuàng)新的具體內容闡明如下:

  1 會計目標理論什么是會計目標?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整個會計理論體系和會計實務都是建立在會計目標的基礎上。會計目標主要明確為什么要提供會計信息,向誰提供會計信息,提供哪些會計信息等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作為企業(yè)的全新資本,作為關鍵性、主導性的生產要素進入經濟發(fā)展領域,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提高越來越依賴知識和創(chuàng)新。因此,會計目標應主要轉為:關心企業(yè)人力資本擁有量及其能力的增長,反映企業(yè)人力資源價值量的大小,體現(xiàn)人力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2 會計權益理論傳統(tǒng)的權益理論有業(yè)主權益理論、企業(yè)主體理論、剩余權益理論等,所有這些權益理論都是建立在財務資本至上的理論基礎上。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的市價相對于財務資本的市價上升,原來以財務資本至上的地位要被人力資本、知識資本所取代,這種變化改變著企業(yè)財務資本所有者與人力資本所有者的相對地位關系。因此,人力資本所有者權益也應納入企業(yè)產權的主體范疇,對其所有者權益也應納入財務會計核算體系。

  3 會計準則理論什么是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是進行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會計準則是隨著會計反映內容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產生了新的會計要素、新的核算內容,例如智能知識要素、人力資本要素等。對它們的會計處理尚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不能準確地進行會計處理。因此,必須對知識經濟條件下產生新的會計要素和新的核算內容,需要制定出具體的會計準則,以規(guī)范會計行為,規(guī)范會計核算內容。例如人力資源價值如何確認、計量,如何納入財務會計核算體系,以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4 會計假設理論會計假設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基礎,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但這些前提條件隨著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會計假設必須作相應的變化。傳統(tǒng)的會計假設有會計主體、貨幣計量、持續(xù)經營、會計期間四個假設。但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計信息處理技術日趨現(xiàn)代化,傳統(tǒng)會計的會計假設必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傳統(tǒng)的會計期間假設是以一年為一個會計期間,按月計算成本、編制報表。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會計期間可以劃分得更小,會計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隨時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隨時地編制和報送會計 報告。計算機實時報告系統(tǒng)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從網絡上直接獲得最新的會計信息,而不必等到一個會計期間結束才能獲得。因此,對會計期間的改革,應變定期為隨期或實期,劃小會計期間,隨時動態(tài)地反映會計信息,掌握會計資料,更好地為經濟決策服務。持續(xù)經營假設,由于新技術革命帶來企業(yè)間競爭的加劇,企業(yè)隨時有破產、清算、兼并的可能。貨幣計量假設,單純用貨幣計量越來越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希望能提供更多的面向未來的有用的、非貨幣信息,如績效評價僅僅靠貨幣計量是不夠的,還需要非貨幣計量。

  5 會計要素理論面對錯綜復雜的會計核算內容必須進行科學的劃分,會計要素就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所作的最基本的劃分。傳統(tǒng)會計確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勞動所有者權益、投資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六大要素。從傳統(tǒng)會計來說,這六大要素符合傳統(tǒng)會計核算的要求,適合工業(yè)經濟時代會計核算的需要。但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核算的內容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yè)的人力資產、知識資產在企業(yè)資產中的比例不斷上升,財務資產的比例不斷下降,為構建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會計理論與方法創(chuàng)新體系,仍然使用六個要素,但內容是以人力資本為主,以反映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理論及方法的創(chuàng)新體系,將企業(yè)人力資本納入企業(yè)產權主體的范圍,以形成完整的財務會計核算體系。

  6 會計平衡理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平衡公式應當體現(xiàn)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全面反映知識經濟時代企業(yè)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及其變化;二是恰當?shù)姆从持R經濟時代企業(yè)產權制度及其特征,根據(jù)這個內容,將傳統(tǒng)會計的平衡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改為“資產=負債+投資所有者權益+勞動所有者權益”或“資產=所有者權益”。資產反映企業(yè)所擁有或控制的各種經濟資源,包括財務資產、人力資產和知識資產;權益代表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權益或共同的所有權益,包括股東權益、債權者權益、人力資本的權益和尚未明確主體的未定權益。

  7 會計核算理論當人力資源作為企業(yè)的資產后,隨著會計平衡公式的改變,會計的基本內容也將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會計概念、會計核算體系也將發(fā)生變化: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會計核算體系的改革,必然帶來以下方面的變化:現(xiàn)行會計核算應從有形資產向人力資產和知識資產轉移;投資方案的效益評價應從財務效益向全方位效益和社會資產轉變;對經營成果的計算重點應由利潤計算向增值計算發(fā)展轉化;在利益分配上應將由現(xiàn)在的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改為按知識分配,即按貢獻大小和創(chuàng)造增值大小進行分配。

  8 會計資產確認理論資產的確認應以資產的本質特性來加以確認。傳統(tǒng)會計所說的資產主要是財務資產,其表現(xiàn)形式是實物資產和貨幣資產,但它不能全面地反映企業(yè)的資產。企業(yè)的人力資產為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其作用是越來越明顯,理所當然應作為會計資產予以確認。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會計理論及方法的創(chuàng)新體系中,企業(yè)資產應由財務資產、人力資產二部分組成。企業(yè)的財務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對于這部分財務資產的確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會計確認方法;人力資產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和專有知識二大類,傳統(tǒng)會計將知識資產會計淹沒在無形資產核算中,不能適應知識經濟“顯著反映知識資產和技術經營”的要求,更體現(xiàn)不出知識資產的內涵。因此,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有必要把知識資產從無形資產中分離出來,成為單獨的一塊。人力資產就是將人力資源資本化為會計資產加以確認。人力資源作為資產加以確認的理由是:一是資產的本質是未來經濟利益,而人力資源正日益成為企業(yè)未來經濟利益的主要源泉;二是資產是企業(yè)擁有或控制的,人力資源雖然不是企業(yè)所擁有,但企業(yè)是可以控制的;三是資產是可以計量的,而人力資源具有可計量性的特征。因此,應對人力資源資本化,并作為會計資產加以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確認的范圍應從貨幣信息擴展到非貨幣信息,應從確認過去延伸對未來的確認。

  9 會計資產計量理論傳統(tǒng)會計中,資產的計量方法都是采用歷史成本法,這種計量方法能反映實物資產的價值,也能反映人力資產的價值。人力資源也象其他經濟資源一樣,其資本化的前提是商品化和市場化。人力資源符合資產的特性。在人力資源形成、使用和產出效益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計量。比如人力資源投資、使用會發(fā)生投資成本、使用成本,人力資源使用后產生的效益,反映企業(yè)利潤的增加,這些不僅可用貨幣計量,而且可按歷史成本進行核算,反映人力資產當期的價值量。當期的價值量可反映當期所產出的效益,同時也是研究未來價值的基礎。反映期的價值并不排斥未來價值,未來價值一般只能用于預測決策,不能用于核算,不能衡量當前企業(yè)人力資源價值的大小。而人力資源的價值必須通過財務會計計量出來,并進行財務會計核算,以反映企業(yè)全部資產價值。

  10 會計資產記錄理論由于傳統(tǒng)會計記錄的是貨幣與實物資產,記錄的內容狹窄,人力資產價值沒有記錄反映出來,因而會計報告內容不完整。會計記錄理論要求,通過計量據(jù)以會計記錄。會計記錄必須符合真實、正確、完整的原則,這是加工和運用會計信息的前提條件。不完整的記錄是不能據(jù)以編制會計報告的。因此,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會計記錄的內容、范圍必須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和規(guī)范,以使會計記錄內容完整無缺,特點是將長期沒有反映的人力資產和知識資產價值正確地反映出來,以表明企業(yè)的人才知識水平、技術能力和技術成果。以資投資者、債權者以及有關方面對企業(yè)進行全面了解,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會計資產效益理論企業(yè)的收益是人力資產與物力資產共同使用的結果,應當共同分享剩余價值。現(xiàn)行會計核算中,反映物力資產,沒有反映人力資產,將決定生產力發(fā)展的主導要素排除于會計核算之外,顯然是不合理的。在即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之際,強調人的因素的條件下,應該充分發(fā)揮人力資產對企業(yè)效益的貢獻,只有通過人力資源的使用,調動人的積極性、能動性,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高效益,所以人力資產的價值與企業(yè)效益密切相關。從本質上講,人力資產與物力資產作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的構成要素,其性質都是企業(yè)的財富,因而在財務會計核算中,人力資產價值的構成與物力資產價值構成應具有等同性。目前,在財務會計中,要求資產的計價一般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資產價值構成一般以投入成本為基礎,再考慮新增值的影響,人力資產價值的構成應與之相對應,既要考慮投入成本,又要考慮人力資產產生的新增價值。

  12 會計資產報告理論傳統(tǒng)會計報告是為了滿足投資主體的需要,提供以貨幣為主的會計信息并定期報送會計報告。這種報告體系一是提供的會計信息滯后,都是事后反映;二是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充分,在內容上不能縱觀企業(yè)經濟活動的全貌,而對知識與人才資源的揭示幾乎沒有。因此,會計報告體系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報告的改革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重構會計報告體系。會計報告體系應由通用會計報表系統(tǒng)和專用會計報表系統(tǒng)組成,實時報告與定期報告相結合;二是豐富會計報告的內容。由于人力資產的資本化,在會計報告反映的內容上應反映人力資產的情況和人力資本取得的效果;三是改革編報時間。傳統(tǒng)企業(yè)會計報告的編報時間是定期的,是一種間隔時間相等的報告制度,但由于知識經濟時代,新技術發(fā)展迅猛,知識更新周期短,應改變等距報告為實時和隨時報告,根據(jù)需要隨時提供會計報告資料;四是改革報告?zhèn)鬟f方式,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傳遞會計報告,實現(xiàn)會計報告信息網絡化,使會計信息更好地有效地為信息使用者服務。五是增加經營和財務預測信息報告的內容,提供更多有預測性、前瞻性的信息。做到在現(xiàn)行計量屬性基礎上,增加其他現(xiàn)行價值信息和非價值信息。如有人力知識價值信息等,提高會計報告決策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以上內容是對重新構建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新理論的見述,非常有限,僅供參考。

  第16卷第2期2001年5月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會計職稱論文發(fā)表代理篇二

  比較國際會計研究

  一、英國 會計

  格魯-薩克遜會計體系。盎格魯-薩克遜會計體系可以明確地與大陸歐洲、拉丁美洲、亞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會計區(qū)分開來。它不僅在英美推行,而且影響了相當一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的會計制度和實務。與其他國家集群會計相比,盎格魯-薩克遜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較高。

  英國是第一個建立現(xiàn)代意義上會計 職業(yè)團體的國家,在會計 發(fā)展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鑒于殖民時期的廣泛的商業(yè)貿易,英國的會計方法通過英聯(lián)邦及其范例,對世界各國早期的會計實務有著深刻的影響。盡管隨著大英帝國的衰落以及國際間劇烈的競爭,英國目前正面臨新的挑戰(zhàn),但無可否認,英國有著豐富的會計思想。1973年,英國加入了歐洲共同體(Eureopean Community,1993年改稱歐盟European Union)。作為歐盟的成員國,必須遵守相應的法規(guī)。例如歐盟發(fā)布的第4、7、8號指令都是有關會計 審計協(xié)調的 專題規(guī)定。無疑地,歐盟在成員國會計協(xié)調問題上的積極舉措將影響英國會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使其逐漸向大陸歐洲模式靠攏;同樣,英國會計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也會有所增加。

  (一)會計的法律規(guī)范與監(jiān)管

  英國會計的立法依據(jù)主要是公司法。公司法的基本原則是適用于在管轄區(qū)內組建的所有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頒布的公司法為英國會計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它不但規(guī)定了公司(包括公開招股和不公開招股)必須公布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而且第一次提出了關于財務報表和會計信息披露的指導思想——真實與公允的觀點。其后英國一直強調企業(yè)全部帳目應按“真實與公允”的觀點予以提供。 但“真實與公允”在英國并無官方的確切定義。一般認為,“真實與公允”是指以誠實的態(tài)度披露所有真實的、可信的重要信息,不抱偏見,不隱瞞或忽略重大事實;必要時可超出規(guī)定要求披露有關細節(jié)。

  自1948年公司法頒布以來,英國立法經歷了幾次修訂和補充,除1948年文本外,1967、1976、1980、1981年(實施歐盟第4號指令)歷次修訂的文本都作為單獨的立法存在,公司在執(zhí)行或引用時,必須相互參照才能決定取舍,很不方便。這種情況在《1985年公司法》中才得以統(tǒng)一。這次修訂對歷次公司法的有關內容加以刪改和增補以后,使之合并為一部統(tǒng)一的公司法規(guī)。因為全文很長,正文共25目747節(jié),另加附則,被形象地稱為“龐然大法”。1989年,英國又對前述公司法作了進一步補充與完善,以實施歐盟第7號、第8號指令。

  (二)會計職業(yè)界及會計準則的制訂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國的會計實務完全是在法律的支配下由會計師作出職業(yè)判斷。因此,盡管職業(yè)會計師最早出現(xiàn)在英國,但英國會計職業(yè)界開展會計準則的制訂活動卻落后于美國。

  英國關于會計準則的研究,最初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個稱為“會計研究會”的民間團體。由于存在的時間較短,該委員會不曾留下引起后人重視的成果。其開拓性活動便由“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簡稱ICAEW)繼續(xù)進行。從1942年開始,ICAEW發(fā)布了一系列《會計原則建議書》(Recommendation on Accounting Principles)。60年代,英國公司間的兼并風潮使人們對財務報表的信心大降 ,加上新聞界對會計職業(yè)界持續(xù)不斷的抨擊等諸多壓力,1969年,ICAEW 發(fā)表了70年代會計準則設想的聲明,并于1970年創(chuàng)立“會計準則籌劃委員會”(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簡稱ASSC)。同年,“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和“愛爾蘭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Ireland)成為該委員會的成員;“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成本與 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The Institute of 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ants)以及“ 財政與會計特許協(xié)會”(The Chartered Institure of Public Finance and Accountancy)也先后加入該委員會。這樣,1976年2月1日成立的“會計職業(yè)團體顧問委員會”(The Consultation Committee of Accountancy Bodies,簡稱CCAB)就成為上述六個主要會計團體采取共同行動的聯(lián)合 組織。隨之,“會計準則籌劃委員會”改稱“會計準則理事會”(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簡稱ASC)。

  不管ASSC還是ASC,制訂會計準則都必須遵循特定的程序要求。制訂的會計準則稱之為《標準會計實務公告》(Statements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簡稱SSAP),于1971年開始發(fā)布?!稑藴蕰媽崉展妗芳确从沉藨斘盏穆?lián)合王國和愛爾蘭共和國的法律規(guī)定,又考慮了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標準會計實務公告》經ASC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通過后,還須經過前述六個會計職業(yè)團體分別批準才能生效,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團體均擁有否決權。此外,由于英國公司法未曾提及《標準會計實務公告》,它實際上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過人們一般認為,根據(jù)《標準會計實務公告》編制的財務報表是真實和公允的,不這樣編制的財務報表則可能被法院認為不真實或不公允(Arden和Hoffman,1983年)。曾引起人們對英國會計準則的不確定地位表示關切的高爾 報告(Gower Report,1984年)認為,對會計準則給予法律承認的時刻終會來臨,但必須承認這個時刻尚未到來。會計準則理事會(ASC)于1990年8月1日為會計準則委員會(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簡稱ASB)所取代。

  會計準則委員會隸屬于“財務報告委員會”(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簡稱FRC)。 為確保準則有效實施,“會計準則委員會”下設“緊急問題 工作組”(Urgent Issues Task Force,簡稱UITF),負責研究準則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以“意見摘要”(Consensus Abstract)形式提出解決辦法供參考。“會計準則委員會”制訂的會計準則稱《財務報告準則》(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簡稱FRS)。

  截止至1999年6月仍然生效的英國會計準則內容如下:

  1、會計準則理事會(ASC)發(fā)布的25個標準會計實務公告仍然有效的有:

  (1)SSAP 2:會計政策披露(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Policies)

  (2)SSAP 4:政府補貼會計(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Grants)

  (3)SSAP 5:增值稅會計(Accounting for Value Added Tax)

  (4)SSAP 8:公司報表在應計制下的稅務處理(The Treatment of Taxation under the Imputation System in the Accounts of Companies)

  (5)SSAP 9:存貨與長期 合同(Stocks and Longterm Contracts)

  (6)SSAP 12:折舊會計(Accounting for Depreciation)

  (7)SSAP 13:研究開發(fā)會計(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8)SSAP 15:遞延稅項會計(Accounting for Deferred Tax)

  (9)SSAP 17: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Accounting for Post Balance Sheet Events)

  (10)SSAP 19:房地產投資會計(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 Properties)

  (11)SSAP 20:外幣折算(For Eign Currency Translation)

  (12)SSAP 21:租賃和租購合同的會計處理(Accounting for Leases and Hire Purchase Contracts)

  (13)SSAP 24:養(yǎng)老金費用會計(Accounting for Pension Costs)

  (14)SSAP 25:分部報告(Segmental Reporting)

  2、會計準則委員會(ASB)自成立至1999年6月發(fā)布的財務報告準則公告:

  (1)FRS1[1996年修訂]:現(xiàn)金流量表(Cash Flow)

  (2)FRS 2:子公司會計(Accounting for Subsidiary Undertakings)

  (3)FRS 3:財務業(yè)績報告(Repor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4)FRS 4:資本工具(Capital Instruments)

  (5)FRS 5:報告 經濟業(yè)務的實質(Reporting the Substance of Transaction)

  (6)FRS 6:收購與兼并(Acquisitions and Mergers)

  (7)FRS 7:收購會計中的公允價值(Fair Values in Acquisition Accounting)

  (8)FRS 8:關聯(lián)方披露(Related Party Disclosure)

  (9)FRS 9:聯(lián)營和合資(Assoctiates and Joint Venture)

  (10)FRS 10:商譽與無形資產(Goodwill and Intangible Assets)

  (11)FRS 11:固定資產和商譽的減值(Impairment of Fixed Assets and Goodwill)

  (12)FRS 12:準備、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Provision,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

  (13)FRS 13:衍生和其他金融工具:銀行和類似機構的披露(Derivative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ruments:Disclosures for Banking and Similar Groups)

  (14)FRS 14: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

  (15)FRS 15:有形固定資產(Tangible Fixed Assets)

  英國的會計準則與美國相比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少差別。具體而言,英國并不仿效美國制訂規(guī)模龐大、包羅萬象的會計準則。這一方面是因為英國會計界認為,從目前已有的內容來看,制訂會計準則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英國會計職業(yè)團體未能像美國那樣籌得同等規(guī)模的資金,這樣,有限的能量只夠優(yōu)先應付緊迫的會計問題。

  (三)主要會計實務綜述

  1、報表體系。

  關于會計報表,英國在1948年公司法的附則中就提出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報表格式。1981年修訂的公司法按照歐共體第4號指令首次規(guī)定了可供選擇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格式。財務報表一般包括:(1)董事會報告;(2)損益表和資金負債表;(3)現(xiàn)金流量表;(4)全部確認的利得和損失表;(5)會計政策公告;(6)有關財務報表的注釋;(7)審計師報告。至于合并財務報表則包括合并損益表、合并資金負債表、控股公司自身資產負債表(不要求控股要求損益表)、合并現(xiàn)金流量表以及董事會報告(包括全年經營情況 總結)。上述報表均比較概括,資產負債表的格式采用報告式(垂直式),將大量詳細的信息資料放在報表注釋中。此外,為了履行公司的 社會經管責任、擴大對外提供的通用信息,英國還鼓勵各公司編報增值表、雇員報告、企業(yè)與政府間貨幣往來情況、外幣交易情況、未來前景預測等報表。

  2、計量實務。

  1985年公司法賦予歷史成本計量以特定的法律權威,但英國企業(yè)在資產重估上的自由和彈性則是獨特的。存貨計價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此處“市價”系指可變現(xiàn)凈值,而非美國的重置成本。不同批次購進的存貨項目,稅法允許采用先進先出法確定成本,但不允許后進先出法。有趣的是,美國與英國在這方面的會計術語大相徑庭。例如美國用“stock”表示股份,用“inventory”表示存貨;在英國,“stock”成了存貨,“shares”指的才是股份。

  關于固定資產計量,英國具有較大的彈性。會計準則建議企業(yè)至少每5年對固定資產進行一次重新估價并重新核定經濟使用年限。重估增值列為業(yè)主權益,不能作為當年收益;重估減值,先從該項資產以前列為業(yè)主權益的生估增值帳戶中抵補,不足部分再計入當年損益。為避免某些公司濫用重估增值分配股利,1985年公司法規(guī)定,在資本發(fā)生嚴重虧損的情況下,董事會必須確保凈資產不被高估;耐用至股份公開公司來說,只有當公司的凈資產超過繳入資本與不可分派的準備之和時,才允許分配股利。該規(guī)定事實上是要求公司在發(fā)放股利前確認任何未實現(xiàn)損失。折舊計算存在多種方法,如直線法、年金法、年數(shù)總和法等,不要求對土地和 建筑物計提折舊,但必須在資金負債表中按公開市價反映土地和建筑物的現(xiàn)實價值。

  關于研究開發(fā)費用,英國按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和開發(fā)研究三種類型劃分。前兩種類型的支出,均在發(fā)生當期作費用處理;后一種類型的支出一般也按同樣方式處理,只有符合特定的條件時才能予以資本化。這些條件包括:研究屬于專題項目,費用可以單列;研究取得成果的把握性極大,且能以收抵支;公司有足夠的物力、財力支持研究項目的完成等。

  在所得稅會計上,英國企業(yè)無論是否向投資者分配利潤,都應按調整后的會計收益(或稱應稅所得額)支付所得稅,并將其列為一項費用從利潤中扣除,這種做法將會計收益與應 稅收益截然分開,對于會計實務與稅法規(guī)定產生的遞延稅項,要求用“債務法”加以會計處理。

  在第3號財務報告準則“財務業(yè)績報告”頒布以前,英國關于非常項目的會計處理獨具特色,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性會計”(Creative Accounting)的一個典型表現(xiàn)。 企業(yè)中斷經營或出售固定資產產生的損益以及重組的有關成本等都視作非常項目,列在收益表中凈利潤的下方(below the line)。在這種情況下,根據(jù)凈利潤計算出來的每股收益下包括非常項目產生的影響。第3號“財務業(yè)績報告”準則的出臺與實施,使英國對每股收益的理解與其他國家(如美國)趨于一致,即以收益表最后一行(the bottom line)的利潤數(shù)為基礎計算每股收益。

  3、合并實務

  英國企業(yè)合并聯(lián)的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集合法。前者廣泛采用;當企業(yè)合并符合一定條件時,允許使用后者。與美國相比,英國關于權益集合法的規(guī)定留給企業(yè)應用的彈性空間較大。

  英國“創(chuàng)造性會計”的另一個典型表現(xiàn)是合并商譽會計處理的多樣化。 它允許企業(yè)采用一次性注銷的做法,直接沖銷有關準備帳戶,大多數(shù)企業(yè)運用該法的原因在于它可以美化企業(yè)報告期的收益;同時也允許確認商譽為一項資產予以分期攤銷的做法,這主要是為了照顧某些企業(yè)的特定需要,如避免準備帳戶過度沖減等。

  英國的公司法和會計準則都要求控股公司編制合并報表,還規(guī)定控股公司與附屬公司的決算起止日期必須相同,一般以控股公司的決算期為準。如果決算期不同,必須先調整再合并。聯(lián)營企業(yè)按權益法處理,即對被投資企業(yè)當期取得的盈利或發(fā)生的虧損根據(jù)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收益或損失,同時相應增加或減少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在外幣折算問題上,英國會計準則給予企業(yè)的自由度較大,對于收益表中的收入與費用項目,允許企業(yè)使用期末匯率或平均匯率折算,而美國只允許企業(yè)使用平均匯率加以折算。


  看了會計職稱論文發(fā)表代理的人還看

1.關于會計畢業(yè)論文

2.發(fā)表財務會計職稱論文

3.大專會計論文范文

4.初級職稱技術論文

5.會計學畢業(yè)論文范文參考

216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