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教學政治論文(2)
學案教學政治論文篇二
淺談學案導學教學法
摘要:“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教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tǒng)一,發(fā)揮了教學相長的最大效益。
關鍵詞:學案導學;教學法;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9-0016
“導學案”堅持知能統(tǒng)一,實現(xiàn)學會和會學;從學習內容上講,明確有關知識結構,力求知識規(guī)律化、系統(tǒng)化,思路條理化;從學習方法上講,重在指導學生如何學好;從教學方法上講,重在教師考慮如何教好。在教師方面,避免了授課的隨意性,功夫下在了課前,課堂上有精力關注學習狀態(tài),隨時進行點撥和指導,對學生來說,拿到學案后,對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合理安排,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主要是在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成了學習的參與者,并且還能代表小組發(fā)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欲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以學生依案自學,教師導學釋疑,當堂達標為主要步驟,使知識落實與能力的培養(yǎng)于一體,起到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落實素質教育的作用。因此,“學案導學”是一種符合學情的教學模式。
首先,“學案導學”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進性,富有鮮明的時代感,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案導學”的著眼點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個性和人格的形成,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其優(yōu)勢在于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著眼于現(xiàn)在,更放眼于未來。
其次,學案的設計具備以下特點:1.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xiàn)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2. 有啟發(fā)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適當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3. 問題設計有層次性、梯度性,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學會看書,學會自學。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的學案制作每單元4個,分別由1號精讀學案,2號語言點學案,3號語法學案,4號泛讀學案和5號作文學案構成。每個學案從易到難分別有A、B、C級問題設計及習題設計,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分層教學,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作文學案則更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逐步縮小差距的教學目的。以一次看圖作文為例:要求學生描述一次春游的經歷。第一幅圖為學生們在陽光燦爛的春日騎車去郊游。在審題并討論再到信息生成的過程中,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寫出不同的句式,就有了It was sunny.We went for an outing by bike.和We were going for an outing happily by bike in a sunny day等句式的比較,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句式的優(yōu)劣,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寫作水平。
第三,“探究”是學習的靈魂。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可以弄清事物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對疑難問題有所分辨,在知識上有所收獲,在思維上有所啟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分小組探究,個人探究、小組之間交流與合作等。不管哪種方式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探究可以增強溝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聽、說、問”三種成比例出現(xiàn)的行為。“說”,即表達清晰,具有說服力;“聽”,即有效傾聽,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小組探究可以增強團隊合作:即愿意與他人合作,作為團隊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小組探究可以增強自信:即敢冒風險接受任務,或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
另外,每周的周清考試對本周所學的知識做到了檢查、復習、實際運用和再次梳理鞏固,以學什么就考什么為基本出發(fā)點,以低起點為要求,既兼顧所有學生又有所提升,使差生可以迎頭趕上,使優(yōu)生可以前進,教學真正實現(xiàn)了一步一個腳印。
總之,導學案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加以教師的學法指導,把主動性還給了學生。這樣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切實落實了構建有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思考下列問題:
1. 編寫“導學案”時怎樣全面體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我們的做法是在注重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知識的適度拓展,以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但這是很難做到的。教師和學生對編寫的“導學案”都有不同的意見。
2. 如何使學生的課前學習落實到位?
課前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差異是很大的,做得好的學生感到課堂學習沒意思;做得差的學生感到課堂上學不懂。
3. 怎樣開展課堂活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學生展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探究”、“教師講解”等課堂活動開展不當,效果不是很明顯,就會出現(xiàn)課堂混亂,鬧成一鍋粥。
4. 學生課堂上如何記筆記,特別是整理多種思路和解法?
學生課前用自己的思路解決問題后,出現(xiàn)了好多不同的精彩解法。但學生往往是看熱鬧的多,整理積累的少,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總是來不及歸納整理,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5. 如何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特別是協(xié)調好與其他課的學習時間?
大多數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都很差,往往由于自學速度慢而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
綜上所述,導學案的使用規(guī)范了課堂教學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有一定的幫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需要教師的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有不斷更新和改善的導學案課堂,才能有令人矚目的教學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紫陽縣紫陽中學 725300)
看了“學案教學政治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