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心理問題探析論文(2)
大一新生心理問題探析論文
大一新生心理問題探析論文篇二
《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辦教育在我國逐漸的興起,民辦高校大學生數(shù)量急劇增加,然而這部分大學生心理狀況如何卻值得我們關注,尤其是剛剛考入民辦院校的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況,本文通過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調(diào)查,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亟待關注。并對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幾點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問題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但關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卻明顯不足,缺乏全面性、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的研究,這對民辦高校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一、民辦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現(xiàn)狀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nèi)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在當前研究中,以普通高校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的占了大部分,而有關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則顯得捉襟見肘。民辦高等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較,既有大學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生的心理也顯示出了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的所特有的心理問題,如何結合其特點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適合民辦高校大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已迫在眉睫。
二、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鑒于高等教育由“高級精英式教育”向“全民大眾化教育”的轉化,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在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再加之民辦高校尚處在探索發(fā)展階段,以及民辦高校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F(xiàn)代生活競爭激烈、情感沖突,人際關系復雜以及無處不在的挑戰(zhàn)等問題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時刻攪擾著人們的心靈。民辦高校大學生非健康心理近年來也十分突出。民辦高校大學生非健康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長、順利成才,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和諧發(fā)展,因此很有必要對其進行調(diào)控,使之趨向正常態(tài)勢,以最大限度地適合民辦高校大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之需要。
本文作者通過對某民辦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篩查發(fā)現(xiàn),需要咨詢的心理亞健康的比例高達3.3%。其心理問題嚴重程度可見一斑。民辦高校大一新生主要由于剛剛經(jīng)歷了高考失利的挫折、失敗或他人及社會的貶抑性評價,而往往會遁入自我懷疑的誤區(qū),無法做到正確地認識自己,總是以消極的、悲觀的態(tài)度看待周邊事物,產(chǎn)生一種輕視、懷疑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沮喪的狀態(tài)會使人退縮,不再盡力去嘗試能夠做到的事情,更不敢去發(fā)掘自己的潛能。
正如哲學家斯賓諾莎所說:“由于痛苦而把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自卑是自己認為自己卑微,毫無價值,并不是別人的評價;自信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不需要別人肯定。”自卑與自信的性質是一樣的,只是方向不同—一個是消極的一個是積極的,而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整個人生的健康成長都有著完全相反的重大影響。因此,如何克服民辦高校大一新生的自卑心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三、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問題的的應對
民辦高校大學生非健康心理的調(diào)適是指通過內(nèi)外兩方面的努力,調(diào)節(jié)控制矯正大學生非健康的心理問題,從而有利于其和諧發(fā)展,順利成才。
作為大學的教育的服務組織,怎樣做才能使這些天之驕子們心理健康素質得以提高呢?綜合已有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民辦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建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檔案。大一新生一入校即對學生進行人格健康調(diào)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本著科學的態(tài)度,通過科學的測量手段,對學生進行診斷,發(fā)現(xiàn)有問題學生,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尤其是對有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傾向、自殺傾向以及有精神病家庭史的大學生予以重點關注。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合理認知,使學生認知避免絕對化,形成合理的自我認知,保持適中的期望值。其次是加強挫折教育,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全心理防御機制。還要鼓勵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破學生自我封閉、心理抑郁的心境。心理健康應因時因地隨著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水平而發(fā)生變化,做到真正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三、做好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學為依據(jù),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規(guī)律,有的放矢,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及品德進行教育,使優(yōu)良質量得到發(fā)揚光大,不良行為得到矯正。
四、設立心理咨詢中心。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對大學生在自身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引導和安慰,使他們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轉化;幫助他們提高處理自身和人際關系的能力,樹立對人、對己、對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使困惑的咨詢者及早獲得宣泄、疏導和解脫;對重度心理障礙者,特別是自殺危險性較高的人,教師和學生應給予各方面的關懷和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在情感爆發(fā)時應嚴密監(jiān)護并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及時送醫(yī)院進行治療。
五、重點加強學生的生命觀教育。讓學生知曉有關生命的本質、意義,對生命進行正確的道德價值引導,人生是需要默默奉獻的,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都是處于默默的耕耘與付出和平凡的工作生活之中的,這樣的人生依然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值得肯定的。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在道德引導與道德關注方面應更注重人生價值的弘揚,個性化的、人性化的引導,真正的心靈的溝通。
六、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健康、和諧、豐富的校園文化。這樣做有利于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化解個別同學的孤僻、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傾向,同時應將校園文化延伸到各學部的班級、寢室中去;其次,實現(xiàn)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二結合,形成一個優(yōu)化的育人環(huán)境。班級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多種興趣愛好,同時圍繞幸福感、戀愛觀、榮辱觀、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問題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增強免疫力。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造合適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張翔.民辦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4)
[2]明顯忠.民辦高校大學生非健康心理及其調(diào)適[J].教書育人,2005,(3):24-26
[3]金岳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國有民辦二級學院學生管理新模式[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5
[4]劉麗杰.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構建.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05,(5)23-25
[5]沈廣元.民辦二級學院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J].揚州大學學報,2005,9(4):60-62.3
看過“大一新生心理問題探析論文”的人還看了:
1.大一心理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