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卑心理淺析論文
大學生自卑心理淺析論文
自卑的大學生,對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評價往往比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損傷。它不僅影響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而且對大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自卑心理淺析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自卑心理淺析論文篇一
《大學生自卑心理探析》
摘 要:自卑是個體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過低的一種消極情感體驗,它不僅影響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而且對大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從大學生自卑的表現、危害和原因幾個方面,探究大學生自卑的心理機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自卑心理 原因 對策
自卑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無論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社會地位、健康水平如何,人們都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地體驗自卑。大學是青年走向社會的過渡和成熟時期,在面臨重大壓力和激烈競爭下,大學生通過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zhàn),不斷地舞出人生輝煌的一面。然而,一部分大學生卻不能有效地適應和融入大學環(huán)境,反而產生了一系列心理問題,比如說自卑、焦慮等。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大學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高達30%左右,并呈繼續(xù)上升趨勢。這些心理障礙給自卑心理的產生提供了滋生的溫床。自卑不僅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還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職業(yè)規(guī)劃,因此,關注大學生自卑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1 大學生自卑心理的表現
1.1 自負性
很多學生的自負傾向恰是由自身的自卑帶來的,自負的根底是深層的自卑,這是自卑的一種變相表現。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有時會爭強好勝、高傲自大、吹噓自己有很強的能力,或夸耀自己優(yōu)越的家庭背景和財富。其實,這只是通過炫耀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和缺陷。
1.2 敏感性
自卑的大學生,對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評價往往比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損傷。他們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的估計偏低,怕他人看不起自己,常會把他人的一些無關言語和行為看成是對自己的輕視和攻擊,甚至會懷疑他人在私下里說自己壞話。
1.3 泛化性
自卑的泛化性表現在把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緒波及到其它方面,進而對自己各方面做出普遍否定。例如,有些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家庭經濟條件而受到冷落和排斥而產生的自卑心理,常常會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認為自己在社會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也不如別人,從而進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
2 大學生自卑的危害
2.1 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進行社會交往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和過程,而自卑的大學生往往以閉鎖的自我被動與他人交往,他們不會輕易對別人袒露心跡,顯得比較封閉和保守。久而久之,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和疏離。
2.2 產生健康問題
自卑大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期處于抑制狀態(tài),其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中各器官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容易產生各種病癥,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等。
2.3 影響個性發(fā)展
大學生在與他人進行人際交往中,常以他人的性格特征和反饋信息為參照,進行客觀全面地認知自我,并在平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挫折應對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自卑的學生往往會敏感多疑,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與他人缺少有效的交流。這樣,個人在自我的狹小空間,與新生事物缺乏聯(lián)系,觀念陳舊,從而影響了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3 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3.1 個體內在因素
3.1.1 生理因素
人的外表,如容貌、身材等對大學生而言,具有更大的社會價值與意義,所以每個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都很注重自己的容貌身材等自身條件與因素。有些大學生覺得自己長相不如別人,或受到他人的冷漠輕視,便會引起自卑,由此遠離他人,封閉自我。大學生身體有身體疾病或生理缺陷,是產生自卑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3.1.2 自我評價不合理
心理學家A・艾利斯認為,一些負性的情緒,如自卑、焦慮等都是個體對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觀念造成的。自卑心理的實質就是過低的自我評價,而且這種評價時常是歪曲、片面和不合理的,表現在單一事件失敗的基礎上對自己作出全面的否定。與成人相比,大學生的理想自我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不能與理想自我相匹配,因此當兩者發(fā)生沖突時,大學生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通常會產生自卑心理。
3.2 社會外在因素
3.2.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表現在家庭經濟條件方面,小時候家庭條件貧困的學生,由于很多基本的物質需求滿足不了,會形成失落和焦慮的感受,缺乏安全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產生自卑心理。其次,父母的生活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有些父母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總是采取忍讓、示弱的心態(tài),時間長了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自卑的種子,使孩子養(yǎng)成膽小怕事、唯唯諾諾的性格。
3.2.2 學校教育滯后
(1)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系統(tǒng)的科學的理論知識作指導。(2)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是缺乏專業(yè)的心理教育工作理論和經驗的兼職人員。(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還不健全,學校通常采取授課和講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缺少有效的、直觀的雙向交流。
4 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對策
針對以上內外在兩大方面的原因,提出以下四點對策:
4.1全面認知自我
認知自我不僅包括對自我的身體、性格、能力、社會角色等諸多方面的認識,也包含著對自我的整體評價與情感體驗。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往往因為他們不能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因此,形成正確的認知自我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客觀性。大學生需要通過多個層次的信息反饋和反復多次的印證結果,來客觀準確地認知自我,任意夸大或貶低自己某方面品質的做法都是不客觀的。(2)全面性。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出發(fā),以偏概全思維和盲人摸象的片面思維,都是不全面的。(3)動態(tài)性。大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個人的動態(tài)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4.2 樹立自信
自卑與自信是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其形成和發(fā)展與個人的意志品質息息相關。充滿自信的人,積極樂觀,不會輕易在挫折和失敗面前低頭。意志堅強的人,不易自卑,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會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下一次成功奠定基礎。因此,高校教師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強的決心來克服自卑心理,戰(zhàn)勝困難,迎接挑戰(zhàn),不斷超越自我,走出心理困境。
4.3 積極補償自我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本身并不是變態(tài)的象征,如果個體一直保持著勇氣力求補償缺陷便能通過直接實際的方法改進身邊所處的環(huán)境,將自卑感轉變?yōu)閵^發(fā)上進的內在動力,以求得優(yōu)越感,那么此時的補償便是有效的,此時的自卑感起到了積極作用。生理上的補償有盲人尤明、聾者尤聰等現象,除此,人還有心理上和才能上的補償,如勤能補拙、揚長補短等。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呂蒙由“目不識丁”到最后“刮目相看”,便是通過后天積極補償的結果。
4.4 有效開展心理咨詢,矯正自卑行為
(1)各高校應建立一支專業(yè)的規(guī)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老師隊伍,針對大學生的自卑心理,采用正確的方式和合理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2)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方面引導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3)嘗試建立朋輩輔導隊伍,在符合條件的同學中培養(yǎng)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學生,為大學生心理咨詢提供方便。
5 結語
總之,綜合分析大學生產生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充分認知到自卑的危害,勇敢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完成學業(yè)、形成健全的人格,還有助于大學生制定合理的職業(yè)規(guī)劃,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李藝敏,孔克勤.國內自卑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0(6).
[2] 陳冬云.大學生自卑心理探析[J].山西科技,2006(1).
[3] 孫瑞權.阿德勒理論對“自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09(9).
[4] 張繼如.大學生自卑心理及其對策[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6).
[5] 李望舒.關于自卑心理的成因及應對策略[J].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2).
[6] 張國民.大學生自卑心理及防治芻議[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7] 張國蓉.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
[8] 劉剛,杜彥杰.大學生自卑心理危機與認知干預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3).
[9] 翟賢亮,徐莉,孟維杰.自卑的他人補償探究[J].心理研究,2012(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學生自卑心理淺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