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論文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團體情境下通過團體成員之間的一系列心理互動,促進其成長和發(fā)展的助人過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團體心理輔導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團體心理輔導論文篇一
《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綜述》
【摘 要】本文分析并梳理近十年來國內(nèi)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方面的研究,包括介紹團體心理輔導對象、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團體心理輔導工具、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及團體心理輔導效果,并提出今后研究建議及展望,這將會促進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其成為一種應用廣泛的改善大學生心理品質(zhì)的重要教育形式。
【關鍵詞】高校 團體心理輔導 研究綜述
一 引言
20世紀90年代初,團體心理輔導傳入中國大陸,它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形式,是一種預防性、發(fā)展性的工作。它是通過團體內(nèi)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diào)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培養(yǎng)良好適應習慣的助人過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目的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處理他們所關心問題的情景。例如生涯決定、認同問題、男女關系、人際關系以及其他有關如何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人的問題。團體心理輔導作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主題教育的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來已越來越普遍,這種形式在充滿樂趣的團體活動中,讓大學生們進行體驗、分享,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它既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咨詢,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jié)合,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jié)合,利用校園中天生存在的團體力量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為高校輔導員有效開展工作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全新的思路。
二 研究現(xiàn)狀
從數(shù)量上看,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起步晚,根植于心理學研究這個家底就不夠深厚,因而研究數(shù)量較少;從研究領域上看,其輻射面有限,對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證研究多扎堆于對正面效果的反復驗證上,因而創(chuàng)新不足;從研究工具上看,被廣泛使用的仍為國外引進的心理量表,雖在引進過程中經(jīng)過校訂,但難免缺乏與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和時代特征的對接。
1.團體心理輔導模式
心理輔導中的“團體”是指在一定的目標引導下,通過成員之間的互動,滿足成員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組織。依據(jù)團體輔導的功能,可將其分為成長性團體輔導、訓練性團體輔導和治療性團體輔導,在團體輔導中可以達到教育團體成員、使成員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展、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治療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等效果?;蛞灿醒芯空邔⑵浞譃樾睦斫】到逃F體心理輔導與個別輔導。
依據(jù)團體成員的問題性質(zhì),可以將其分為異質(zhì)團體與同質(zhì)團體。其中同質(zhì)團體是指團體成員的年齡、學歷、生活經(jīng)歷、心理困擾,或者說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相似,如新生心理適應團體、貧困生自卑團體、緩解抑郁學生情緒團體、學習困難團體、情緒調(diào)控訓練團體、班級凝聚力建設團體、學生干部培養(yǎng)團體、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團體、應對突發(fā)事件團體、減肥團體等等;異質(zhì)團體是指團體成員的某些背景或個人特質(zhì)不太相同的團體。
依據(jù)團體輔導被引入高校的形式,又可將其分為專業(yè)模式和思想政治模式兩類。專業(yè)模式是由心理學專業(yè)人士組織,通過招募志愿者組成團體,進行歷時1~3個月的團體輔導過程,包括團體的初創(chuàng)階段、過渡階段、工作階段和結(jié)束階段,全程由心理學專業(yè)人士負責;另一種是思想政治模式,由輔導員或邀請心理學專業(yè)人士或咨詢公司專業(yè)人員,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群體進行的團體輔導,從制定團體目標、團體成員組成、實施時間、地點等全程都有輔導員的參與。
2.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與實施
概括起來,團體心理輔導有以下特點:(1)感染力強,影響廣泛。多向溝通、多個影響源、相互學習模仿、相互支持、集思廣益。(2)效率高、省時省力。(3)輔導效果易鞏固。(4)特別適用于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人群(團體活動過程即廣泛的人際交往的過程)。因此,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彌補心理素質(zhì)教育和個體咨詢的缺點,而且還可解決目前高校心理輔導教師不足的問題,所以團體心理輔導在我國高校的開展既受到社會的重視,也得到眾多老師和學生的好評。
3.研究工具的使用
國內(nèi)使用的測量工具以引進的居多,如SCL-90(癥狀自評量表)、16PF(卡特爾16種因素問卷)、UPI(大學生健康調(diào)查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等,這些問卷在引進中雖然經(jīng)過修訂,但對國內(nèi)大學生群體缺乏針對性。
4.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開展步驟
團體心理輔導可分兩方面進行:一是面向全校學生,通過調(diào)查篩選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然后由心理輔導中心教師將學生分組,組建不同主題的團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二是以院(系)為單位,根據(jù)各院(系)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所關心的主要問題,將團體心理輔導的團體規(guī)模擴大到班級,就班級學生的共性問題開展心理輔導,這種模式較符合我國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特點,效果較好。具體步驟為:(1)確定對象,即確定哪些人適合參加本次團體活動。(2)制定目標。(3)進行方式和活動的設計。設計和創(chuàng)造團體經(jīng)驗以引發(fā)成員參與分享。(4)思考配合團體活動進行時所需要的場地、設備與材料。(5)將設計好的活動先行組成一個試驗性小團體試用一次,并討論、思考和修正。(6)準備每一活動進行的大綱以及必需的材料。(7)準備備用活動,根據(jù)團體活動的進展有彈性地調(diào)整原先的設計。(8)團體活動結(jié)束時,應用問卷或其他方式方法來了解大家對團體的反饋,以評估活動是否達到團體的目標。(9)團體的反饋、自己的檢討以及所記錄的資料都應加以保存。
5.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
成長中的青少年更關注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更易接受來自同齡人的建議。由于團體心理輔導具有較高的參與性、互動性和情景性,因而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獲得的認知和行為改變也能得到長久的保持,故其所發(fā)揮的作用和潛能得到國內(nèi)研究者的關注。
促成大學生正向心理激勵方面的研究有:孫時進、范新河和劉偉的《團體心理咨詢對提高大學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邢秀茶、王欣的《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長期效果的研究》;張姝的《應用團體輔導對體育專業(yè)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及思考》;劉瓊珍的《班級團體輔導對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張翠紅、謝正、陳佐明、劉素貞、代娟的《大學生社交焦慮團體輔導研究》;錢曉的《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陸東偉、唐愛香、張會欣、李永生、馬瑞、張郢的《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班級狀況的研究》。
運用團體心理輔導進行危機干預的研究有:尚云、李輝、高俊的《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許若蘭、王敏的《大學生情緒調(diào)適的團體輔導研究》;白羽、樊富珉的《團體輔導對網(wǎng)絡依賴大學生的干預效果》;向群英的《貧困大學生抑郁心理團體輔導效果評價》;倪士光、伍新春、張步先的《大學生學業(yè)倦怠的團體輔導干預——認知行為互動取向團體輔導方案設計》;張姝、郝善學的《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水平的研究》;韋耀陽的《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孤獨感問題干預中的應用》。
三 結(jié)果與展望
團體心理輔導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得到了較好的研究與推廣,從輔導方向上看,從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向心理品質(zhì)的各個方面發(fā)展;從接受輔導的方式來看,也由治療團體轉(zhuǎn)向發(fā)展性團體,以發(fā)揮團體心理輔導更大的效能;從輔導效果來看,更多的研究者重視于長效影響而不是即時影響,這些都是積極的變化。今后的研究應圍繞創(chuàng)新實證研究、細化研究團體、豐富研究領域、制定符合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特點與需要的研究工具來逐步深入,以促進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實現(xiàn)更深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鄔駿躍.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1):118~120
[2]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3]賀芳.團體輔導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3):44~48
[4]馬亞靜、曾秀麗.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問題與對策[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6):141~143
[5]于曉溪.試談大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的必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8)
[6]謝春艷.廣西壯族漢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94~97
[7]黃麗春.淺論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的原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31):73~74
[8]武成莉、王淑敏、楊穌.團體心理輔導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討[J].理論導刊,2010(2):38~40
[9]孫時進、范新河、劉偉.團體心理咨詢對提高大學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學,2000(1):77~79
[10]邢秀茶、王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長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2):74~80
[11]張姝.應用團體輔導對體育專業(yè)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及思考[D].西南大學,2006
[12]劉瓊珍.班級團體輔導對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13]張翠紅、謝正、陳佐明等.大學生社交焦慮團體輔導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4):295~297
[14]錢曉.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J].當代青年研究,2008(8):70~74
[15]陸東偉、唐愛香、張會欣等.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班級狀況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2):1459~1461
[16]尚云、李輝、高俊.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5):369~371
[17]許若蘭、王敏.大學生情緒調(diào)適的團體輔導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
[18]白羽、樊富珉.團體輔導對網(wǎng)絡依賴大學生的干預效果[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4):247~25
[19]向群英.貧困大學生抑郁心理團體輔導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10):924~925
[20]倪士光、伍新春、張步先.大學生學業(yè)倦怠的團體輔導干預——認知行為互動取向團體輔導方案設計[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2):34~38
[21]張姝、郝善學.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09(3):168~171
[22]韋耀陽.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孤獨感問題干預中的應用[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4):99~101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團體心理輔導論文
團體心理輔導論文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