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論文(2)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論文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論文篇二
《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語文作為一門集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基礎(chǔ)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關(guān)鍵詞:心理教育;語文教學;健康成長
學生心理存在嚴重失衡和錯位的現(xiàn)象處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意識,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語文作為一門集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基礎(chǔ)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一、疏導心理,構(gòu)架學生心靈的彩虹
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習的基礎(chǔ),它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而課堂上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則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保證。學生喜歡老師,學習積極性就高漲,學習就有興趣,學習起來就感到輕松、快樂。因此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能影響學生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力。班級中的孩子個性千差萬別,他們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各不相同,要想使全班學生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就要建立平等、和諧、民主、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作為教師要把“愛孩子”當做最重要的道德修養(yǎng)。我真誠和每一位學生交朋友,不光關(guān)心他們的學習,還注意他們的生活、心理。特別是對一些希望生(學習紀律相對落后、生活困難、家庭條件優(yōu)越卻嬌生慣養(yǎng)、單親家庭的學生)傾注更多的愛,讓他們感到社會的溫暖,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自覺性、主動性,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我班有一個學生叫王軍,因其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所以從小養(yǎng)成了花錢如流水的毛病。他的父母察覺后,為了讓他改掉惡習便開始限制他,少給其零用錢,但這早已不能滿足他的需要。漸漸地,他便去偷,由偷父母、偷同學,到偷鄰居。由幾元、幾十元,到上百元。我了解后,曾幾次找他談心,給他講一個個因不能把持自己而走向犯罪的真實例子,并且指出,如果他不能及時改正自己的作法,以后很可能會發(fā)展為犯罪。他聽后很后悔,向我保證以后決不再犯??捎幸惶?,班里另一個同學書包里的十元錢不見了。于是,他馬上被鎖定為懷疑對象。我調(diào)查時,他失口否認。第二天,錢有了下落,原來是被那個同學放錯了地方。但王軍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不明白大家為什么會懷疑他。我告訴他:“要讓大家改變對你的看法,首先要改變你自己。這樣,才會取得同學們的信任啊!”他堅定地點了點頭。這以后,他果然改掉了惡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可見疏導心理,構(gòu)架學生心靈的彩虹是多么重要。
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適時、適當表揚,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讓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對學習充滿信心。不能讓學生生活在教師的陰影中,整日看教師的臉色行事,討好教師。試想:一位擺著架子,整天高高在上的教師,孩子們怎敢輕易和教師接觸,又怎能學會與別人交流呢?陶行知曾說:“運用朋友的關(guān)系,彼此自由交換學識,比擺架子好得多。”小學生心理狀態(tài)還不成熟,遇事容易著急、害怕、受挫折,心里就會產(chǎn)生很大壓力,這時,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走進學生的心里,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話語,設(shè)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幫助學生要做到不厭其煩,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使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學會與人溝通,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適應(yīng)社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guān)系,學生就會用心聽、注意看、動腦想、積極發(fā)言,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大大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學中,我除了利用教材本身去吸引學生外,還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眼神等功能,當學生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及時向?qū)W生投去鼓勵的眼神,相信他想一想一定行;當學生做得好時,教師一定要面帶微笑當場表揚(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或師生鼓掌);當學生交頭接耳、不專心聽講時,教師不要面對全班同學批評學生,要委婉地說:“某某同學,剛才老師把某某知識講清楚了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老師愿意再給你講一遍。”這樣既不失學生面子,又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馬上改正。學生年紀雖小,但也有自尊心,你尊重他,他就把你當“神”看,聽從你的領(lǐng)導,從而達到預(yù)期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能深深地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如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文《我為你驕傲》,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閱讀、討論,體會到小男孩因打碎老奶奶家的玻璃害怕繼而感到不自在,用自己的行動將三個星期積攢的7美元作為補償,給老奶奶修理窗戶用,并把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了老奶奶。老奶奶懂得小孩子調(diào)皮、淘氣,打碎玻璃也難免,不因孩子有過錯而訓斥、批評,而是用寬大的胸懷包容孩子,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并為孩子能承認錯誤而鼓勵孩子,為孩子能主動改錯而感到欣慰。這一課使學生深深地懂得當別人犯了錯誤時要學會寬容,當自己犯了錯誤時要勇于承認,沒有比承認錯誤更寶貴的。同樣《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中講到,“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小男孩站在玩具柜臺前,只看而不買,因為小男孩的父親常年有病,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媽媽。熱心的售貨員阿姨看出小男孩是那么喜歡小汽車了,通過對話售貨員阿姨知道了原因眼圈都紅了,要買輛小汽車作為節(jié)日禮物送給小男孩,小男孩卻拉著媽媽的手走開了。售貨員阿姨回家后把小男孩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女兒,女兒連忙從玩具里找出一輛漂亮的小汽車,讓媽媽帶給小男孩。教師通過讓學生自讀、齊讀、找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師生、生生討論交流,文中的每個人都會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小男孩那么懂事,阿姨那么善良,就連小女兒也充滿了愛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關(guān)愛父母、關(guān)愛他人。但是,語文畢竟不是專門的心理輔導課,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必須“滲透”到語文訓練中。教學中,我常常引導學生通過課前預(yù)習、課上細讀、課中思考、討論中交流、課后寫心得使文中高尚的品質(zhì)打動學生的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文章所塑造的偉大形象對學生的人格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是語文具有獨特的教育魅力所在。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論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