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心理有關的論文(2)
兩性心理有關的論文
兩性心理有關的論文篇二
《淺談愛情中的兩性差異》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數(shù)人普遍認為男女兩性在表達愛情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在實際中,這種兩性差異是否真的存在呢?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男女在性觀念、擇偶等方面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又有學者認為,不應該過分夸大愛情中的男女差異,并認為其中的相似性更加重要;如果過分強調差異性,只會加強人們錯誤的性別印象。因此,本文將對以往關于愛情中是否存在兩性差異的研究進行總結和討論,從而加深對愛情中兩性差異的認識。
關鍵詞:愛情;兩性差異;相似性;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C913.1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15
一、關于愛情中存在兩性差異的理論研究
進化心理學認為,雄性動物通過子代數(shù)量來衡量交配的成功率,而雌性動物則以能否成功撫養(yǎng)后代作為標準。由于撫育后代的成本過高,因此雌性會更慎重地選擇交配對象。進化論的觀點認為,人類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生殖潛力,進而演化出各具特點的交配策略。女性為確保后代的生存,必須比男性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其交往目的在于獲取男性的長期的資源支持,這對女性保證自己以及后代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而男性為了能成功傳遞自己的基因,對固定性伴侶采取短期交配策略會更加高效,導致男性傾向于與同性競爭具有發(fā)展?jié)撡|的女性,因而男性的競爭性相對較強。兩性在愛情中表現(xiàn)出差異不只受到生物和進化因素的影響,社會學家認為,其中還需要考慮社會與文化因素。社會建構理論認為,生活中男女在社會地位以及擁有的權利上存在差距,正是這種差距導致男女在行為上出現(xiàn)差異。從世界范圍來看,女性擁有更少的權利、地位和財富,導致女性選擇伴侶時更看重對方的金錢和社會地位。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中普遍存在著“男主外女主內”的觀點,此種角色分配導致了男女在社會行為中表現(xiàn)出其各自特有的性別特征,女性所擁有的同情心、無私等特質導致女性傾向于通過向伴侶表達關心來傳遞愛;而男性的活動特質和群體化特征則讓其更愿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愛。
二、關于愛情中存在兩性差異的實證研究
盡管男女在愛情中存在差異這一觀點得到了相關理論支持,但事實上,在愛情中兩性差異是否也表現(xiàn)在行為上呢?與此相關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男女對愛情的體驗存在差異。多數(shù)人認為女性容易因一見鐘情而陷入愛情;但研究證明男性更易墜入愛河,并且男性更期待浪漫愛情的體驗。研究者以夫妻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讓已婚夫婦評價婚姻質量并報告多久參加一次協(xié)調彼此關系的活動,報告主要針對五項活動。雖然以上學者并沒有直接探討兩性差異,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妻子在評價高質量婚姻時,與所有的五個項目相關,而丈夫則只與履行承諾相關。
三、關于愛情中存在兩性差異的質疑
雖然有相關研究證實在愛情中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兩性差異,但有研究者卻對此提出質疑,質疑觀點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某些兩性差異確實存在,但非常小,研究者在針對愛情中兩性差異的研究中所得出的“顯著的”兩性差異往往只是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但差異或許并不大;第二種觀點認為,同性內的行為和觀點之間的差異遠大于兩性間的平均差異。傳統(tǒng)心理學在研究愛情時往往會把性別作為一個實驗變量;但有學者卻持有性別相似性假設,這種假設認為,在研究兩性差異的同時不應忽視對性別相似性的研究,并認為在人際關系科學研究的許多維度和方面,其相似性遠高于差異性,與兩性差異相比,個體差異往往更能影響處于愛情中的男女關系。盡管兩性內的個體差異可能很大,但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差異卻很小。
愛情中的兩性差異并不像大多數(shù)人所認為的那樣重要,常識往往傾向于美化及夸大兩性差異,也許是因為把個體簡單地分為男、女兩類人會更加容易,并且能夠更方便地給他們貼上不同的刻板印象標簽。如果錯誤地持有愛情中兩性差異很大這種觀點,個人面臨無法避免的沖突時,則可能很難付出努力去修復自己與伴侶的關系,并且阻礙對伴侶觀點的理解,妨礙了雙方協(xié)作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尹杰.大學生浪漫感的性別差異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2]潘綏銘.戀愛時如何協(xié)調男女差異[J].健康人,1996,(1).
[3]種道平,王緒朗.一項關于我國青年擇偶標準性別差異的內容分析[J].青年探索,2003,(5):37-40.
[4]李培.擇偶偏好的兩性差異簡析――基于進化心理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2,(6):13-15.
兩性心理有關的論文相關文章:
3.大學生性心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