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輔導論文
小學生心理輔導論文
我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yè)進步,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結合學校的心理課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內在動力、創(chuàng)造共同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小學生心理輔導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心理輔導論文篇一
《小學生心理教育與輔導二則》
摘要: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與輔導,教師既要對其人際交往中不良心理進行分析與疏導,更要走進其心里,幫助學生建立快樂成長的心理。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教育與輔導;人際交往;社會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2-0012-04
A:小學生人際交往中的
不良心理分析及疏導
徐瓊
心理素質是人類一切活動的精神基礎,而人際交往能力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在人類活動中起著動力和調節(jié)等作用。小學階段是人際關系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從家中的“中心”地位變成學生群體中的普通一員,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接觸中建立起形形色色的人際交往,形成個人特有的人際關系。在關系形成的過程中,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產生了矛盾,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產生認知的不協(xié)調,進而導致一些不良心理:嫉妒、自卑、自我中心等。下面就圍繞這些心理問題的成因作粗淺的剖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疏導策略。
現(xiàn)象一:競爭與嫉妒
競爭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是社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態(tài)。小學生自入學開始,就不可避免地涉入競爭環(huán)境。他們在校讀書,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比賽,都讓他們體會到了競爭的激烈。作為教師要善于調節(jié)和使用競爭手段,并輔之于相應的引導教育。
疏導策略:
1.充分認識競爭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加強學生對挫折的忍受力。得當利用競爭能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動機,激發(fā)潛在能力。但競爭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產生嫉妒、嘲笑等陰暗心理,甚至攻擊等過度行為。這些負面影響,將極大地阻礙學生的正常發(fā)展。為了克服競爭的負面影響,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中的挫折。其一,教育學生通過與他人的競爭經驗,得到檢驗自己的機會,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加強自我評價的能力;其二,正確對待競爭的失敗,認識“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將失敗作為一種進步的契機,探尋失敗原因,深刻檢討自己,找出克服困難之路。
2.積極引進協(xié)作手段,減少競爭的負面影響。除了加強挫折的忍受力外,積極引進協(xié)作手段,將會減少嫉妒。協(xié)作活動,使學生認識自己到達目標的機會是在與群體其他成員的協(xié)作中獲得的。認識與群體其他成員的關連性,必令其減少嫉妒感。
案例1:錢同學、羅同學是五年級1班的學生,他倆從小都喜愛繪畫,可羅同學受美術工作者的父親影響,基礎明顯要優(yōu)于錢同學,但錢同學并沒有氣餒,而是一直把羅同學當作自己學習的對象,而羅同學也并沒有因此和錢同學鬧矛盾,兩人在以后的學習中,相互協(xié)作,經常利用課余時間互相切磋,交流繪畫心得,共同進步,兩人在繪畫上都有了明顯進步,四年級時兩人一起參加全國小學生書畫大賽并雙雙獲得銀質獎章。
現(xiàn)象二:去中心化和自我中心
在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中,“去中心化”和“自我中心主義”是緊密聯(lián)系著的概念。自我中心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只以自己的經驗去認識和解決問題,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因此他們在和同學的交往中,常常任性、霸道,唯我獨尊,這使得他們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無法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阻礙了正常交往。
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處在中心地位,尤其是在農村小學,孩子在長輩的眼里無異于小祖宗,久而久之就在家庭中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個性。這一個性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希望別人服從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判周圍的事物,不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己。
案例2:一年級2班的小超同學最近剛跟著爸爸媽媽搬到了新家,他對新家的每件物品都非常喜歡和愛護,他覺得所有東西都是屬于他的。一天,他的干妹妹來作客,吃飯的時候兩個小朋友為了爭一個天線寶寶的卡通碗而吵了起來,誰都不肯讓步。就這樣一件小事,在媽媽用嚴厲的語氣要求他把碗讓給妹妹后,他竟然站起來就往門外走,說是要回奶奶家去了,他媽媽追上時他已經走了挺長一段路。很明顯,小超這樣的表現(xiàn)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幾年中,大人們都把他當成小皇帝一樣地伺候著,便在他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這類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忽略他人的感受,不能采納不同的意見。通常,這樣的孩子在班級中也會很難和同學和平相處,較為嚴重的還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攻擊行為。
疏導策略:
1.指導健康的家庭教育方法。健康的家庭教育,不能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愿望,也不能命令呵斥。家長要正確分析、對待孩子的自我為中心行為,多談心,多溝通,引導孩子多關注他人,從他人的感受出發(fā)去思考問題。
2.加強家校配合。教師要多和家長進行交流,主動了解學生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家校共同配合,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誤區(qū)。
現(xiàn)象三:自信與自卑
自信源于自我,是一種自我評估、自我肯定的產物;而自卑感則是對自己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常表現(xiàn)為抑郁、膽怯、憂傷、害羞等自我否定。在小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自信與自卑往往有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自信的學生身邊總是圍繞著很多朋友;自卑的學生則總是獨來獨往,由于本身的自卑感,害怕和人交往,沒有知心的朋友,缺少友誼的滋潤,嚴重的甚至會使他們畏懼學校生活,以致影響正常的學習。
小學生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1.生理方面,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外貌會越來越重視,在一個班級中,往往外貌、穿著較漂亮的學生表現(xiàn)較自信。2.智能方面,有些學生智力、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中經常處于落后地位,長此以往,容易形成自怨自艾,灰心失望的情緒,形成自卑感。3.家庭方面,社會地位低下的、經濟境況困窘或殘缺畸形的家庭,會造成學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形成自卑感。4.教育方面,在當前就業(yè)等社會問題日益嚴峻的壓力下,家長往往對孩子提出較高的要求,施加種種壓力,容易誘發(fā)和強化學生自我否定意識,強化孩子的自卑心理?! “咐?:四年級1班的小琪同學表現(xiàn)非常內向,上課不敢舉手發(fā)言,與同學、教師交往時總是怯生生的,參加活動也不積極。班主任陶老師發(fā)現(xiàn)她的情況后,及時與她父母取得聯(lián)系,共同尋找問題形成的原因。原來,她一直有一種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好,覺得別人不會喜歡和她做朋友,因此她做什么事都擔心做不好,怕被人恥笑,處處貶低自己,孤立自己,再加上父母簡單的批評指責造成她越發(fā)沉默內向,在她的自我意識里把自己的缺點無限擴大化,喪失了必要的自信。
疏導策略:
1.語言暗示法。教師要善于了解班中的學生,和有自卑感的學生多談心,深入了解其心理,有意識地用“你其實很聰明”、“你一定也可以”之類的語言為孩子打氣。
2.儲蓄成功法。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注意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表現(xiàn),當學生每有進步都及時表揚鼓勵,并為他們建立成功記事本,將每一次哪怕非常微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幫助他們樹立成功的信心。
3.發(fā)揮長處法。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學生的長處和優(yōu)勢,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機會和條件,盡可能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方面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一面,并刻意在班級中放大他們的長處,讓同學們一起真心地肯定他們的能力,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上述對于小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嫉妒、自我中心、自卑等不良心理進行了粗淺剖析,并提出一些教育與輔導的建議,意在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更好地解決小學生人際交往中、心理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貫徹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思想,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成為心理健康的社會有用之人。
B:心心相印,助其成長
劉怡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豐富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對于孩子們的養(yǎng)尊處優(yōu),他早有提醒:“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希望教師能在愛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美,這種美哪怕是細微的;用寬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長中的缺陷,讓他們在優(yōu)化、寬松的標準下,收獲更多的自信與快樂。
走進心靈――那個憨憨的笑容
小波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著。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導致他的學習習慣很差,基礎不扎實,學習跟不上。但他也很想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他努力寫作業(yè),從不拖拉,雖然字寫得東倒西歪,正確率幾乎為零;課堂上他也經常舉手發(fā)言,雖然常常答非所問;他還常圍在我身旁,說要幫我搬作業(yè)本。
對于這樣的孩子,我不能用尋常的標尺來衡量他表現(xiàn)的優(yōu)劣,而應該更多地關注他的努力和變化。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
所以無論他交上來的作業(yè)是如何的龍飛鳳舞,我都會仔細批改;即使他課文讀得含糊不清,我都會讓他給大家讀上一段,并表揚他讀得好的地方;哪怕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我都會讓他說說自己的想法,再教他該如何正確表達。
上次有位作家來學校做講座,簽名售書活動,他也很積極地向爺爺要錢來買(其實他看課外書是很吃力的),誰知才半天工夫,他就把錢弄丟了。他來找我,眼睛哭得通紅。我詢問了具體情況,原來他把錢塞在了牛仔褲口袋里,而那個口袋很淺,里面的東西很容易掉出來。我安慰他后向班里同學打聽,又叫了幾個同學幫他一起沿路找,但是沒找到??吹剿敲措y過的樣子,我拿出三十塊錢給他,叫他先去買書。然后我馬上給他爺爺打電話,告訴他這件事,并希望他們不要責怪他。
第二天,他來到我身邊,拿出三十塊錢說要還我。我說不用了,那是老師送給他的書。他聽了驚奇地叫了一聲“啊!”然后朝著我憨憨地笑著,兩只手不停地搓。他盯著我看,好像仍然不相信,在我身邊站了一會兒,看我不像是開玩笑,才高興地回去了。
從小波身上我也明白了: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們的感情,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哪怕是一些細小的地方,你理解他,關心他,熱情地幫助他,他會永志不忘。反之,如果你傷害了他的感情,他同樣會“刻骨銘心”。
走進心靈――那盆綠綠的幸福樹
陶行知先生講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小豪是班里的闖禍大王。他每天總會變著花樣“玩”,而這些令他快樂的“游戲”常常會給其他同學帶來傷害。所以,我耳邊總會傳來同學們的告狀聲:“老師,小豪上課時拿小橡皮屑扔我,我不理他,他就一直扔我。”“小豪今天帶來一大盒陀螺來玩,可他作業(yè)還沒完成呢。”“老師,剛才排隊時小豪來拉我的褲子,連拉了幾次,我的褲子差點被拉下來。”……剛開始,我以為他就是調皮,故意搗蛋,所以每次同學們來告狀后,我總會叫他過來,問問情況,跟他分析分析其中的利弊,教育他以后要怎么做。但連著幾次后,我發(fā)現(xiàn)他搗蛋的花樣仍是層出不窮,看來光教育教育是不夠的。我就開始細心觀察他。
果然,大課間時,小倪同學拍球時沒把握好,結果球就撞到了小琪的身上。這時,小豪就走上前去,跟小倪說起話來,但沒說幾句,兩人就吵起來了。我走上前去一打聽,原來是小豪替小琪打抱不平,才跟小倪吵起來的。
中午,大家排著隊去食堂吃飯了。小豪因為個子高,排在后面。只見他要么弄弄前面同學的帽子,要么就拉拉別人衣服上的帶子。這樣一路走去,他一點兒也沒閑著。
飯廳里,我端著飯盆在給學生們添飯。唯獨添到小豪時,他總會照例說聲“謝謝”。
布置班級圖書角時,我提議讓學生從家里帶點綠色植物來,結果第二天小豪就帶來了一盆綠綠的幸福樹。它的葉子長得很茂盛,青翠油亮,透著生機,很像小豪的那雙大眼睛。
我又從其他任課老師那里了解到,原來在他的小時候,父母去外地工作了,把他留給了爺爺奶奶照看。老人們帶孩子,能做到的是保證他吃飽穿暖,不怎么關注他的性格、習慣的養(yǎng)成等,所以造成了現(xiàn)在的他任性、自私、不會與人相處。
之后,我找他又談了一次,在這次談話中,我先夸獎了他的優(yōu)點,如正直善良、懂禮貌,并說這兩個優(yōu)點是班里其他許多孩子所沒有的,所以老師希望他能繼續(xù)保持下去。他聽了我說的話,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就趁機說到了與人相處之道,告訴他朋友之間相處最重要的是真誠,不是靠用一兩個玩具吸引或是用拉拉扯扯就能維系友誼的。希望他能把他的正直、善良同樣用在與同學相處上。然后我又舉了幾個他曾經遇到過的一些情況,跟他分析當時他應該怎么樣做會有更好的效果。在我們的共同討論下,他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的做法是不妥的,馬上承認了錯誤。
自從這次談話以后,我發(fā)現(xiàn)小豪的表現(xiàn)好多了。他不會再去捉弄同學,跟同學們的矛盾也少多了。但我知道,這只是他跨出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還要繼續(xù)用心引導他走好每一步。
冰心說過:“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他們不會計較你曾經指責過他,也不會因為你會跟他的父母告狀而跟你保持距離。他們總想找到享受快樂與努力學習的平衡點,總想在同學和老師面前都能做到最好,但也正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所以總是顯得那么的經驗不足,以至于有時會玩得忘了寫作業(yè),會為了朋友間的義氣而做錯事。
但不管他們遇到什么困難或逆境,他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因為他們知道老師的眼里有他,心里有他,所以他們總會在不經意間給你驚喜,讓你感受到他的成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每天享受著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也深深感受到陶行知先生說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小學生心理輔導論文篇二
《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途徑多樣性的探索》
摘要:在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筆者設計了“我與網絡”方面的調查,其中在“你希望老師與你怎樣進行交流?為什么?”這一問題中,我班有90%的學生不希望在老師辦公室或當著同學的面與老師交流,他們選擇了短信、E-mail、QQ的理由是不用面對面交流,而且可以避免尷尬、害羞……鑒于此,筆者充分利用新信息技術的方式方法,根據(jù)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信息溝通方式,讓它們成為學生和心理輔導老師之間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重要溝通手段。
關鍵字:心理健康輔導,途徑,多樣性
一、短信――信息傳達的綠色通道,讓師生溝通零距離
我校是民辦寄宿制學校,學生來自全區(qū)各地,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因為工作原因沒能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因此,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學校首要關注的問題。盡管學校也開設了心理健康輔導咨詢室,但是很多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愿意走進咨詢室。長此以往,部分學生的各種問題無法及時得到疏解,長期累積就容易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應該多渠道地拓展心理健康輔導方式,讓學生無顧忌無障礙地袒露生活或學習上的一些困惑。
筆者認為,運用短信與學生溝通的方式符合當今時代新形勢。由于當今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為小學生配備了手機,因此運用好手機短信這一溝通方式,將能起到與學生直接溝通的作用。手機短信方便學生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或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教師也可以在閱讀短信之后及時地給予學生回復,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從手機短信這一特點出發(fā),筆者對本班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學生遇到問題隨時可以編發(fā)短信給老師,老師一定會給予及時的解答,而且,老師保證對于任何學生發(fā)來的短信內容都會保密,不向任何人(包括家長)泄密。有了教師的承諾,學生都非常樂于向筆者敞開心扉。如生1發(fā)來短信問:怎樣可以天天都快樂?師:將每天的目標設置得低一點,自己努力一點,就能達到。一點兒一點兒的成功累積就會有很多的快樂。生2:我為什么不招人喜歡?為什么大家不跟我玩?師:多向同學伸出友誼之手,同學就會喜歡你的!生3:老師,怎么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呢?師:十個手指有長短,金子也只有99.99999%的純度,人總會有瑕疵,但是我們可以多讀書,讀好書,與人為善,多向別人伸出友愛之手……你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個心態(tài)好、積極向上的受歡迎的學生。生4:老師,為什么我總控制不住自己?師:學會放一個提示牌在課桌上,或者寫一張?zhí)崾緱l放在筆盒中,每天讀一遍,時時提醒自己:世上無難事,最怕有心人!生5:老師,為什么同學老是和我玩不來,也遠離著我?師:多發(fā)掘同學的優(yōu)點,多幫助同學,多做有利于班級、同學的事,多為班級著想。
從此,短信成為了筆者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連心橋,學生可以毫無顧慮地向教師敞開心扉,而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通過短信,筆者給學生的每一個提示或信息反饋,都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與真誠。手機短信,為筆者和學生搭建了一個溝通平臺,使師生間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和方便。
二、E-mail――真情互動的溝通橋梁
雖然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給孩子配備了手機,但是,總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配備手機。雖然有時候全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公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進行,可是,依據(jù)心理咨詢保密性原則,對于部分需要特殊關照的孩子,需要教師對其進行特殊的關愛。在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筆者在了解全部學生的情況后,明確了沒有配備手機的學生范圍,并有針對性地選擇了部分孩子作為關注對象,選擇時機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接受筆者的倡議,在生活或學習上有煩惱和問題時第一時間通過“真情E-mail”告訴老師。這樣就為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情感發(fā)泄的出口,讓他們可以不受約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由于E-mail具有私密性,利用E-mail可以及時給有“問題苗頭”的學生一個提示或信號,讓學生知道有人關心、關注他,使問題能在萌芽狀態(tài)得到解決;利用E-mail在不同的時間采取不同的語言方式表達不同的態(tài)度,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通過E-mail,筆者走進了學生的生活,而且有一些學生和筆者已成為知心朋友。在這份信任下,學生愿意向筆者敞開心扉,傾訴心曲。這也使筆者對信任有了新的認識: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例如,前不久,筆者收到了學生瑤瑤發(fā)來的一封郵件,她在郵件中說道:“老師,我的好朋友君君這個學期學習退步了,她背地里經??蕖N覇栠^她,她不肯說。我想幫她,可是沒有辦法,您能幫幫她嗎?”從郵件的一字一句中,筆者感受到了瑤瑤對朋友的關愛和真摯之情,同時眼前浮現(xiàn)了君君的身影,這是一個文雅、開朗、麻利的大隊干,是什么事情讓她發(fā)生了情緒變化呢?為了讓瑤瑤放心,筆者先給她回復了郵件:“瑤瑤,別著急,朋友不想說,說明她有難處,你約她來我這兒,我試試。”可是,后來筆者發(fā)現(xiàn)與君君的當面溝通效果并不好,于是就向瑤瑤要了君君的QQ郵箱。
后來,在與君君的郵件交流中筆者了解到,君君已經有一個上初三的哥哥,可開學不久媽媽又生了一個弟弟。以前爸爸、媽媽輪班每隔一天晚自習后都接她回家,現(xiàn)在改為一周接一次,而且周五還來得很晚。君君認為有了哥哥,爸爸媽媽還要一個弟弟,說明父母重男輕女,因此她心里特別委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導致學習成績也下降了。根據(jù)這樣的情況,我在發(fā)給君君的E-mail中寫道:女孩也很了不起!你看:有李清照――最有才華的女人,有瑪格麗特・撒切爾――英國首相,有賴斯――美國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有張茵――吃苦耐勞的中國女首富,有可可・香奈兒――締造了二十世紀獨特時尚王國,有奧普拉・溫弗瑞――美國人的心靈女王,有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波蘭女科學家,還有美國現(xiàn)任國務卿希拉里,巴西總統(tǒng)迪爾瑪・羅塞夫……,爸爸、媽媽有個弟弟,是因為你和哥哥都長大了,求學在外不在他們身邊,他們覺得太孤獨了……君君看了我的郵件以后心情開朗了許多。
可見,E-mail的隱蔽性、私密性讓一部分孩子有了傾訴的地方,這一特殊渠道能及時有效地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師生之間密切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了心理輔導教育的感染、滲透效果。
三、QQ群――讓正能量與師生一路同行
教育部制定頒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基〔2002〕14號中明確指出:“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xiàn)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心理輔導原則的第一條就是“教育性原則”,它是指心理輔導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播撒快樂,讓正能量與師生一路同行也是心理輔導教師工作的出發(fā)點。
平時,學生在學校上學期間,筆者能及時通過短信、郵件等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所以能及時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而節(jié)假日屬于教育的真空地帶,教師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證學生在健康方向上不容易走偏呢?筆者經過探索發(fā)現(xiàn),利用班級QQ群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在“防”字上下功夫,能使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防患于未然。為了讓學生在校內校外都能接受正能量的熏陶,筆者非常注重充分利用班級QQ群的功能,通過QQ群向學生或家長傳播正能量。例如,在“六一”兒童節(jié)、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日,筆者都會精心制作精美的賀卡放在QQ群,給全班同學節(jié)日的祝福,祝愿他們快樂成長,讓他們能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待;母親節(jié),筆者會在QQ群上提醒學生給母親送上最真摯的祝福,讓母親感受到節(jié)日的歡樂;有時候,在中秋節(jié)前夕,筆者會在QQ群中發(fā)出一個小問題:又是一年月圓時,老師想念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老師因為工作的原因已經3年沒有回家了,已經連續(xù)寄了三年的月餅給父母,今年,老師想換種方式,請同學們給老師出出主意:今年老師給父母什么禮物最好?”……通過這樣的方式,在QQ群里營造了別樣的溫馨,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中的感恩教育,強化了學生的道德認知。
作為一名心理健康輔導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改變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高效性、及時性、便捷性的特點,積極探索符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方式方法,以實現(xiàn)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小學生心理輔導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