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參考論文
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協(xié)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參考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參考論文篇一
《大學生心理問題探析》
【摘要】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既有富于理想,渴望真理的積極心理因素,也有悲觀、厭學、自私、唯利是圖等消極心理因素。本文重點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外因素,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一是轉變思想,重視學校和家庭教育;二是理論結合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影響因素;解決對策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高素質的代表群體,是促進經濟發(fā)展、國家和諧的主力軍,是國家富裕、民族振興的主力軍??傮w來說,當代大學生思想敏銳、活躍、積極、樂觀,并且智力發(fā)展水平普遍較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各階層對于大學生的關注在不斷加強,各項改革的實施,使得大學生無論是學習、求職、還是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都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社會關系,壓力增大隨帶來的不僅僅是力不從心,也有對自己的懷疑。因此而造成的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等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顯然,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制約大學生成才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針對日益凸顯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關愛心理健康”社會實踐團隊對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做了一次調查問卷。問卷顯示,多數(shù)學生表示對現(xiàn)在生活狀況滿意(34%)或較滿意(55%),多數(shù)人表示學習有點累(55%)和非常吃力(12%),工作有壓力(53%)和壓力很大(30%),在性格自我評價中,大部分勾選了“樂觀”(56%)這一選項,而在有關對自己前途感覺的平行選項中,有部分覺得自己前途渺茫(28%)或沒有前途(3%)。在現(xiàn)今社會背景下,大學生面對學習、工作競爭壓力,基本上都能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但也不得不認識到,有少數(shù)悲觀的人感覺前途渺茫甚至沒有前途,這些人更有可能因為承受的壓力而產生精神心理上的異常。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部因素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政治、經濟、文化等都在不斷地產生著變化,當代的大學生從小到大都在不斷地學習著古人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從而養(yǎng)成的是與中國社會文化大背景、民族自豪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的中華民族精神,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來支撐。中國又是一個特別注重內在修為的國家,“儉以修身”“喜怒不形于色”等,都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素質,“報喜不報憂”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即使出現(xiàn)了什么精神上或者是心理上的問題,一般都是諱疾忌醫(yī),不愿和人傾訴?,F(xiàn)代社會下,機遇與競爭并存,大學生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家庭方面的壓力,還有來自社會方方面面帶來的壓力。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所要面臨的壓力會更大,一方面來自生長環(huán)境的改變,一方面來自就業(yè)難,社會對大學生要求越來越高。而大學生還正處在一個身心都在不斷趨于成熟的階段,心理素質還相對較弱,加之社會經驗的缺乏,都處在一個迷茫的階段,想要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能力和應變力等各方都還較弱,初始階段都會產生迷茫、失望和郁悶等情緒,這時候如果不適時的加以引導,可能就會造成心理方面的陰影,長此以往,后果堪憂。
2、內部環(huán)境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而對于一個人來說,家庭在決定人的性格因素上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里面生活,就會形成一個什么樣的性格,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為過。父母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素質狀況,家庭教育方式同樣也會影響個體的身心發(fā)展??鬃拥慕逃砟钪芯陀校?ldquo;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但是能不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取決于個體的發(fā)展以及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個體成長的根本。隨著社會的發(fā)展,80后尤其是90后當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溺愛的產生以及教育的缺失,引發(fā)的問題也值得去深思。另外,家庭經濟情況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貧困學生能否不因為家庭的原因產生自卑心理等,都成為影響貧困家庭學生心理成長的關鍵。因此,家庭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性格塑造,個性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3、學校教育
我國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包括了思想道德、知識智能、身體心理、審美能力等方面。大學生活對學生的知識、社會應用技巧、以及人際關系的要求都會比高中時候要求的更多。而這個時候肯定會有一部分學生因為不能適應這種環(huán)境改變而厭惡學業(yè),所以說學生的心理輔導在大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學生能否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乃至以后將要面對的社會生活。大學生活中所遇到的教師與學生關系的處理,學生之間關系的處理,學?;顒优c學業(yè)的之間矛盾的處理等,都是大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如果處理的好,那么將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也會起到積極作用。相反,也會產生很多的不良影響。因此,國家加大在大學教育中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設備,不斷提升教師的素質等,都是在為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而做準備的。
4、學生自身因素
內因是問題發(fā)展的根本,對于大學生來說,自身素質的高低,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自身原因分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遺傳、智力的高低等等。個體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情緒和情感、意志和人格。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只有具備了科學的社會認知才能適應大環(huán)境;大學生培養(yǎng)穩(wěn)定而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和情感控制能力,是生存的內在動力,是維持身心健康平衡發(fā)展的保障,也是鑒定大學生身心發(fā)展是否平和的決定因素。有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一小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不少心理障礙都與人格缺陷有關。所以說,大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否形成應變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能否形成謙和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能否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等,都是我們應該關注并長期關注的問題。
三、解決對策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大學生心理的健全發(fā)展,不僅僅關系到個人的未來,而且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已迫在眉睫。
1、轉變思想,重視學校和家庭教育
自古以來中國的教育都是重視應試,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相對較少,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也都是為“高考”做準備。我們要轉換思路,加大關注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通過一點一點的轉變,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大學生與成長成才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立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對于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應積極主動和家長多取得聯(lián)系,關心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心理變化趨勢。
2、理論結合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理論說的再好,它總是要拿到實踐中去檢驗的,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這些理論,實踐還是相對較少的,理論的研究很多,實踐的應用又相對薄弱,這就需要我們在不斷的總結當中,不斷的去實踐。想要徹底的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斷的進行理論研究,尋找確切的實踐方法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鄧道祥.藝術、修養(yǎng)、人才.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
[2]文豐安.目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外因及對策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07(1).
[3]慕淑珍.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對策[J].高校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6(3).
[4]謝忠明,張恩泰.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2006(2).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參考論文篇二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探析》
摘要:大學生是一個既優(yōu)秀又特殊的群體。由于環(huán)境、交際等因素的變化,學生的心理問題隨之反映出來。本文將就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措施
大學生是指正在或已經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和國家培養(yǎng)的高級專業(yè)人才。他們是一個優(yōu)秀而又特殊的群體。之所以優(yōu)秀,是因為他們經過了高考的洗禮,是青年人中的優(yōu)秀集合體。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大學生是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的群體,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身的個性。當他們組合到一個全新的集體之后,各種問題便會接踵而至。這些問題如果不被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往往會引發(fā)心理問題。搞清楚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對培養(yǎng)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1.焦躁不安心理――環(huán)境變化,難以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生踏入大學校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從未離開家門,況且現(xiàn)代家庭中,獨生子女相對較多,學生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習慣了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模式,很多事情也都由父母操辦,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經過十多年的應試教育和保姆式管理,進入大學后,父母不在身邊,失去了往日的特殊照顧,這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根本無法適應,許多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加之環(huán)境、接觸人群等都是陌生的,便會使大學生產生焦躁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
2.壓抑、孤獨心理――人際關系變化,難以適應大學校園交際
進入大學,對于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新的,人際關系也不例外,這可能也是讓剛剛入學的大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fā)展,處于青年初期的大學生渴望與人交往,希望被同學、社會接納。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匯聚成一個新的班集體,不同性格的人住在一個寢室,在交往過程中,由于語言障礙、地域差異以及風俗習慣、生活習慣等不同,他們害怕與別人溝通、交流。尤其性格內向的學生便會把他們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孤獨、抑郁或自卑心理,從而產生孤獨感。
3.矛盾心理――獨立與依賴
對于那些從未離開過家的學生來說,他們內心更加渴望離開管制、嘮叨后的自由和獨立,猶如牢籠里的小鳥獲得自由一般。然而近入大學這個新環(huán)境后,沒有了長輩的寵愛,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自己,有的學生面對新環(huán)境和更多的機遇、挑戰(zhàn),原先的優(yōu)越感不復存在,由于缺少獨立生活的經驗和自理能力,從而陷入痛苦的自我否定深淵,產生了矛盾心理和自卑心理。
4.失落心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
在進入大學之前,每一個學生在心中都會勾畫著美好的大學生活,但是進入大學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現(xiàn)實中的大學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有的學生高考發(fā)揮失利,聽從了父母的安排選擇了非理想的學校,對所學專業(yè)失去興趣。所有的這一切,致使學生情緒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對生活困惑、失望,甚至萌生退學的想法,從而形成了失落的心理。
5.茫然心理――失去奮斗目標
高考之前,學生埋頭苦讀,很多學生感到筋疲力盡。暑假中,他們盡情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徹底放松了下來,認為進入大學后無人監(jiān)管、自由自在。可是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一下子感到失去了奮斗目標和生活的重心,不知道接下來應該做什么,因此沒有太多的激情和動力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在學習上很是被動。有的學生同時又感覺到所修的專業(yè)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么幫助,求知欲不強。沒有了奮斗目標,沒有了對專業(yè)課的渴望,便出現(xiàn)了迷茫和彷徨的心理。
6.自卑心理――經濟的負擔
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貧困地區(qū),本來經濟條件就不好,考上大學后要交學費、住宿費,還要有生活費,一名大學生每年的開支大概在1~2萬元。這些學雜費對于那些來自農村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有的學生依靠親戚和朋友的資助,東拼西湊攢足了學費;有的則依靠銀行貸款,以緩解燃眉之急;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報到時就沒有湊夠學費,只能走高校的“綠色通道”,即先入學,后想辦法交學費。這些學生背負著繁重的經濟壓力,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因此不參與其他同學的活動,這樣也會使他們和同學走得越來越遠,加重了孤獨感。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措施
針對大學生出現(xiàn)的種種心理問題,一定要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
要加強對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從早做起。不僅從環(huán)境適應上、生活上,還要是從學習上、思想上、心理上正確引導,關心他們,讓他們在新環(huán)境里沒有陌生感。特別是對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不僅要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更要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讓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和咨詢機構;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借助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溝通,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要正確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運用一切有效的方法,把他們培養(yǎng)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