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歲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3到6歲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學前期是人成長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學前期兒童的身體和思維都還處于人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其認知思維和語言能力都還處于一種不完善的狀態(tài)。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3到6歲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3到6歲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一
《3~6歲階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
【摘要】幼兒的年齡在3至6歲是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最易穩(wěn)固的階段,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奠基時期。在這一階段的幼兒教育中,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知識和心理素質,用愛心呵護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去,做到積極培養(yǎng)和積極防治相結合,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自信心;性格形塑;三級預防;家園同步;心理健康
3~6歲是兒童自信心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這一階段兒童性格形塑的關鍵階段。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觀點看,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自控調節(jié)等能力低下,自我意識處在萌芽,學齡前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否,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形成及社會適應能力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在幼兒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知識和心理素質
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的主題,學前教育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讓幼兒具備健康的心理。這就對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教師要懂心理學知識,特別是幼兒心理知識。蒙臺梭利曾說過:“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為了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應該努力學習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積極運用到幼教工作中。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幼兒心理知識,而且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因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幼兒心理發(fā)展又具有易感染性,他們很容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在老師和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如果老師心理失?;蛐睦聿唤】?,那么就會在有意無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傳染給幼兒,進而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做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保持一份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做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用愛心呵護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huán)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容易形成一種自卑感、抵觸、消極的心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愛心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用愛心呵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去
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使其融入到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之中,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活動過程中,要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圍,良好的氣氛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它能對幼兒身心健康產生感染和熏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幼兒每天的一日活動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積極培養(yǎng)和積極防治相結合
重視對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增強幼兒心理適應和承受能力,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做到培養(yǎng)與防治相結合?,F(xiàn)在幼兒園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很容易養(yǎng)成任性、愛發(fā)脾氣、自私等不良性格特點,入園后要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使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團結互助,學會與他人平等相處.如“問題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都受到過創(chuàng)傷,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征。對這些幼兒要多加關心鼓勵,預防幼兒產生心理扭曲,使心理發(fā)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要讓其在集體活動中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tài)。
五、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于是經??吹皆S多在幼兒園表現(xiàn)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卻對父母、長輩發(fā)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家長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家長會、半日開放活動、家園共育欄、家長學校講座等,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采取科學教育方法,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真正達到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讓我們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xiàn)入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形成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的教育合力,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龍明慧.“學前兒童衛(wèi)生學”課程教學探索――基于新規(guī)劃綱要精神[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3期
[2]楊雪松.解開3至6歲孩子的“表情密碼”[N].本溪日報,2010年
[3]馮國榮.初探幼兒園與家庭合作的意義[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8期
3到6歲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二
《淺談3~6歲幼兒情緒理解與心理發(fā)展》
[摘要]:情緒理解和控制與心理健康是當代人們都需要注重的心理問題,而幼兒階段又是心理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隨著人們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加,對情緒控制的技巧和心理健康的程度也越來越重視,對下一代的全面教育也是中國父母的人生目標之一。研究表明,3~6歲的幼兒是培養(yǎng)其情緒理解能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最佳階段,情緒理解與心理發(fā)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本文將從3~6歲幼兒情緒理解、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幼兒教育;情緒理解;心理發(fā)展
一、3~6歲幼兒情緒理解與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幼兒的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心理方面的建設更是需要其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情緒理解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兒童心理學研究的關鍵部分。從現(xiàn)實角度看,家長給孩子提供更大的平臺,讓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是為了讓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價值。
3~6歲幼兒需要對不同情緒進行判定,并作出相應且適當的回應,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孩子的情緒可以表達內心的需求、不滿,或者是其他真實的想法,讓家長和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或是屬于其個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幫助其成長或是認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挖掘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和異于常人的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更好地引導他們,讓孩子的潛能盡可能地發(fā)揮和展現(xiàn)出來。其實孩子在表達自己情緒的同時,也要更加注重對他人情緒理解的培養(yǎng),讓幼兒理解他人的高興、悲傷、憤怒等不同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漸漸從家長或他人的情緒表達過程中明白其他事情的規(guī)則,逐漸分辨是非對錯,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生活和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緒和心情,并表達自己相應的關心,或在其他情況下運用合適的方式說服別人,幫助別人,所以,只有對情緒理解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會,融入他人,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對情緒的正確理解無論是對于孩子本身的健康發(fā)展還是社會的和諧進步,都是具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情緒理解、心理發(fā)展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1.情緒理解
情緒是人們對于內心需求與事實存在二者關系的本能反應,在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會出現(xiàn)興奮、激動、開心,從而帶來正能量的情緒,反之,在內心出現(xiàn)落差時,則會有失落、生氣、憤怒等不同程度表現(xiàn)。除了這些基本的情緒表達,還有想要擺脫或逃避的情感體驗,類似于恐懼,同時也在努力過程中受到阻礙,最終達不到目的的挫敗感等。這些情緒的表達都是了解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媒介,可能由于情緒的變化而出現(xiàn)表情、動作以及其他生理反應的不同,所以,情緒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幼兒觀察力的考驗。因此,3~6歲幼兒對情緒的理解需要自己對家長或他人的表情、動作和精神狀態(tài)進行觀察和捕捉,根據表現(xiàn)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情緒反應進行檢討,從而感悟出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心情。情緒理解也是孩子與人友好相處,融入集體,讓自己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技能。
2.心理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個方面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高質量的生活和高水平的工作對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健康的心理發(fā)展也成為很多家長關注的重點話題。心理發(fā)展主要是一個人從嬰幼兒到成年的成長過程中所處出現(xiàn)的心理變化,隨著自己內心承受能力的提高和對客觀存在的認識程度加深,人們的心理反映會不斷改變不斷發(fā)展,心理的發(fā)展會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自身因素的影響,心理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與人文環(huán)境、心智成熟度等密切相關,所以,心理發(fā)展需要家長的配合,同時也要盡力幫孩子創(chuàng)造完整、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從小成長的過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愛和關懷,從而才能在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用愛和包容的心去解決分歧,接受差異。心理的發(fā)展是孩子自身獲取技能,真實體驗社會生活,適應團體和社會的基礎,在積極主動關注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同時,更要“以身作則”,以“身教重行”的要求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
3.情緒理解與心理發(fā)展的關系
在情緒理解的培養(yǎng)和教育方面,家庭成員對小孩子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表現(xiàn),這直接影響孩子對情緒表達的理解。比如,家長在對孩子的表現(xiàn)不滿意時,可能會對其大吼大叫,所以孩子在自己內心得不到滿足時也會哭喊,甚至用更加極端的表達方式來引起家長注意,獲取他人的理解,那么,家長的表現(xiàn)讓孩子一直認為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是對的,是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的,幼兒情緒理解的培養(yǎng)也是對自身表達方式的反思和檢討,家長的情緒理解和表達的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明顯的影響。從另一個方面看,正確的情緒理解方式,可以通過教育和引導的方式傳授給孩子,當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和行為得到肯定和回應時,其內心將會感受到關懷和溫暖,這時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或理解家長或者他人的情緒,這樣的良性培養(yǎng)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在教育階段的麻煩,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更有信心去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對情緒有正確的處理方式,從而心理健康發(fā)展也順其自然地實現(xiàn)。所以,綜上所述,情緒理解和表達與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直接且密切的關系,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為其心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論
3~6的幼兒與父母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這需要父母和老師雙方共同努力進行引導。心理教育和情緒的理解控制方法需要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不斷進行滲透和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理解情緒的方法和技巧,同時,父母更要注意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細節(jié)方面或許會效仿或者是掌握錯誤的方法,俗話說,“三歲看八十”,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正是形成自己價值觀和處理方式的重要階段,家長需要了解情緒理解與孩子日后心理發(fā)展的不可分割的關系,表達愛的同時,更要指導明確的是非,讓孩子的復雜的環(huán)境中也能夠選擇正確的處理方法,具有愛心和耐心,能夠更獨立、更堅強、更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盧玲.不同社交類型幼兒情緒能力的差異研究[J].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3).
[2]毛艷霞.3~5歲幼兒基于愿望―信念的情緒理解研究[J].家教世界,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