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心理健康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幼兒心理健康研究論文范文一:淺析幼兒心理素質教育
摘要:幼兒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整個人生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加強心理素質教育可能直接關系到其未來的發(fā)展。但目前在這一領域內仍存有許多盲點和誤區(qū)。尤其對于國內的幼兒期教育,明顯存在一些盲從和激進的作法,理論和實際都處于較膚淺的層面。本文將通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兩個方面入手,簡要分析幼兒心理素質教育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并力圖給出較有建設性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心理素質,家庭,幼兒園
引言:對幼兒的教育有很多側面和重點,其中心理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卻也極容易被忽視的組成部分。幼兒心理素質教育可分為幼兒園和家庭兩個方面。這兩個組合基本上也已經包含了幼兒的全部生活內容。而這兩個內容中,家庭教育是要放在首位的,幼兒園教育作為輔助,兩者要做到相輔相成協(xié)調一致。心理素質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自我價值的培養(yǎng)和面對挫折時能自我糾正,自我平衡和調節(jié)的能力。
一、 幼兒在家庭中獲得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家庭是幼兒成長階段要面對的第一個小環(huán)境,家庭成員中的每一位角色在這一階段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常常與其,肌膚相親的母親,在這一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大,往往是無法估量的。無論未來要對而又采取哪一個角度的心理素質教育,母親和其他重要的家庭成員是否的幼兒有足夠的了解和體貼都是最為重要的部分。這種了解和體貼不是簡單的衣食、病痛的感知,而是指從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對孩子的認知和體悟。而這一點也只有與孩子起居均在一處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這也充分正面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 心理素質教育在家庭中的主要表現
專家的研究表明,幼兒的心理形成有三個階段,分別為:2-3歲,6-7歲和11-12歲。其中2―3歲時的心理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完成的。這一時期不同的小孩子,已經體現出了千差萬別的個性特點,有的好動,有的好靜,有的很聽話,有的非常頑皮,也有的膽小怕人,或是活潑調皮,這種種的特點都告訴我們,對不同性格表現的孩子方式方法的重要。因此下文將通過分類討論的方法,針對不同特點的孩子給出具體的心理素質教育的方式。
1把對幼兒的自我價值認證放在首要位置
自尊和自信是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標志。培養(yǎng)出高水準的自我價值感對于一個人一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因此這也是幼兒期健康的心理個性的關鍵。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價值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恰當的、逐步的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和掌控能力。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會表現出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要么,凡事讓孩子親力親為,有些情況可能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所可能掌握的范圍,但是由于家長望子成龍、急功近利的心過于迫切,導致孩子做的極為勉強,很可能把局面弄的一團遭,在這種情況下性急的家長又往往難于控制脾氣,呵斥或責罵孩子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很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完成了家長超高難度的要求,這樣家長就會覺得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會使孩子無形的心理壓力逐步加大。而在另一種情況下,有些家長卻對孩子過度的關心和保護。這種情況可能更為常見,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原諒。其實,從根本上說,無論那種教育方式,都剝奪了孩子的掌控力,損傷了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價值感的形成。因此,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掌控力時,也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用恰當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順其自然,因材施教。同時,還要記得合理的表達對孩子的欣賞和贊成。不吝于表達,也要不過于矯情。正面的、克制的讓孩子理解自己對他們的愛護和關心。
2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幼兒的心理素質極其重要
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素質教育極為關鍵。這一點對有些家長來說,不容易理解。當然過多的挫折是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的。但是適度的挫折和坎坷,卻可以讓孩子變得更為堅強,重要的是從心理層面上講可以擴寬和加深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然,前提是家長對孩子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觀察,并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都應該呈現出一定的回應和狀態(tài)。有些孩子可能表現的承受能力差,有些還是可能適應的更好一些。那是不是前者就好一些后者就差一些呢?也不盡然。因為,因為人的性格組成是非常復雜的,過于強勢的面對挫折,可能反而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恐懼的,反而表現的比較軟弱卻也可能說明還在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對自我進行合理的保護??偠灾?,家長切記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客觀的理解,不可想當然的以為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我的孩子也會怎樣。別人的孩子這樣教育合適,自己也得要這樣教育。這一點,不僅可以適用于挫折性教育也適用于各種其他情況下的,幼兒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
3平等意識的培養(yǎng)
關注孩子平等意識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更快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環(huán)境。從目前的社會發(fā)展狀況來看,未來的社會競爭強度是可以想見的。在那樣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環(huán)境下,一個積極的、平和的心態(tài)極其重要。同樣,平等的意識也非常關鍵。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公平的競爭在任何一個社會中都是常態(tài),不擇手段的結果很難預測,也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
三、教師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
1調動幼兒的求知欲
這一點上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較好的應對。當孩子有問題向教師提問時,教師可以耐心的、細致的、有條理的解答孩子的問題。但應該注意的細節(jié)是,首先,要善于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提出的疑問。孩子的思維方式與大人不同,提問的角度可能在大人看來比較天真甚至可笑,這時候教師要善于切換視角,理解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提問,同時將自己的語境和思維盡量與他們貼近。其次,孩子的求知欲是需要誘導的。當他們沒有自主的發(fā)現問題時,可以適量的提示他們這些事物當中隱含的知識和趣味。但不要過度強調,不要因此造成他們的逆反情緒。
2重視幼兒間的活動交往
這部分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間最大的區(qū)別。雖然,母親的作用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但是孩子長大后一定需要上學,需要步入社會。幼兒園就是在充分的為這些活動做準備。增加幼兒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在游戲中學到,如何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互相友愛,甚至在打鬧中也可以學習到如何不侵犯對方的利益,如何解決小的矛盾沖突。這些都是在家庭教育中無法實現的。
3建立適當的對少數兒童特別關注的教育方式
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一些兒童在行為舉止,表達方式上相異于其他兒童。或者是過于活潑或者是過于內向。不要過度的認為這些是嚴重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人類應對外界環(huán)境的一種反應,具有可選擇性和轉變性,并不是病態(tài)的表現。過度的關注反而會加重這種不良的情緒反應。但是教師在對這種兒童時,可以更為留心,多多觀察。適當的時候給與鼓勵和幫助。同時,教師應該盡力提供一個寬容的溫馨的交流環(huán)境,與孩子多親近,讓他們愿意把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向教師傾訴,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愛,與他們分享童年的快了和不快。
結語:綜上所述,對幼兒的心理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尺度和火候。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學會觀察理解,當然這些品質很可能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具備的。但是,在我們教育兒童的時候就會體現的尤為重要。另外,語言的教育雖然會起到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真正會形成長遠影響力的還是家長和老師的行為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會真正形成孩子現在和未來的習慣。當然,我們還要意識到,教育常常是相互的,在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素質的同時,我們自身也會受到教育,這種相互的作用更會對孩子的未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閆玉. 幼兒心理素質教育分析百科. [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2]張國英.幼兒心理案例百問百答.[M].南京:生力出版公司,2012
幼兒心理健康研究論文范文二: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師對幼兒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視,但卻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本文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影響幼兒心理因素、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幾個方面來全面探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幼兒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教師對幼兒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視,但卻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視不夠。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如下的探討。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1 幼兒認知發(fā)展狀況。3―6歲幼兒情緒體驗已相當豐富,一般成人體驗到的情緒大部分已為幼兒所體驗,只是在引起情緒的動因、情緒表現方式上還有許多不同。幼兒的情緒表現完全是外顯的,缺少控制,情緒常常極度強烈和高漲。他們有時會出現極度的恐懼,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發(fā)脾氣。他們對聲音、陌生人或陌生人的東西、疼痛或身體失去平衡的害怕漸漸減弱,而對想象中的事物,比如黑暗、危險的動物、鬼怪的害怕則有所加劇。對譏笑、斥責、傷害等威脅的焦慮也增加了。
1.2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狀況。幼兒與同伴活動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斷增長。而且同伴的數量也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多。游戲已從平行性游戲轉向聯(lián)合性游戲和合作性游戲,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幼兒在沒有同伴的情況下會假想一個同伴跟自己玩。
1.3 幼兒自我意識與個性發(fā)展狀況。幼兒在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識有所發(fā)展,他們已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聰明的還是愚笨的,是勤快的還是懶惰的,是漂亮的還是丑陋的,等等。兒童的這些自我認識基本上就是家長、同伴、教師平時對幼兒評價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圍人肯定,積極的幼兒評價會對自己產生一種滿意感和自信感,反之容易產生自卑感與孤獨感。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2.1 幼兒心理健康影響其身體健康。身體縫康與心理健康之問是密切關聯(lián)、相互影響的。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心舒則體壯,笑―笑,十年少。愁―愁,白了頭。”可見,“心”與“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馬克思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憊和痛苦。”這說明心理健康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2.2 幼兒時期心理是否健康影響人智力的發(fā)展、學習的好壞和將來事業(yè)的成敗。當孩子感到心理壓力時,表現情緒緊張、煩燥不安;心情抑郁、感受力降低、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從而影響其智力的發(fā)展,實踐證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學習輕松、愉快,能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并增進體腦發(fā)展,保持與現實環(huán)境的接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心理健康也影響著―個人事業(yè)能否成功,有才華而事業(yè)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響其才能的發(fā)揮,比如沒有和諧的人際關系,缺乏毅力等。
2.3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未來社會人才必備的素質。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薪的世紀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新―代,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具有―種健康的心理素質
3.影響幼兒心理的因素
3.1 遺傳因素人類在朝代過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斷發(fā)展,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tǒng)高級部位的結構和機能達到高度發(fā)達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沒有的特征。人類共有的遺傳素質是使兒童有可能形成人類心理的前提條件。由于遺傳切缺陷造成腦發(fā)育不全的兒童,其智力障礙往往難以克服。由此可見中,遺傳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它為兒童心理發(fā)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質前提和可能性。
3.2 家庭因素對于學前兒童,家庭所給予的影響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結構、家庭人際關系、家庭觀念、家庭活動內容與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隨意性與隨機性、親情性、持久性、豐富性等特點,若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
3.3 托幼機構的因素托幼機構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huán)境,托幼機構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托幼機構對學習學前兒童的社會適應性行為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學前兒童對教師存在著很大的依賴性,如果兒童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協(xié)調,往往會導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4.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教師在維護幼兒心理健康時,必須遵循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原則。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原則是指幼兒教師在維護幼兒心理健康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原則主要有:主體性原則、協(xié)調性原則、活動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協(xié)同性原則等。
4.1 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是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提出來的。因為幼兒有他們自己的意識、尊嚴和人格等,任何輕視他們的言行都可能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在維護幼兒的心理健康時,應該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心理健康的維護活動。教師要放下“教師架子”,做幼兒真心的“朋友”,創(chuàng)設每個幼兒積極參與的良好心理環(huán)境。
4.2 協(xié)調性原則。即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xié)調的原則。在幼兒心理教育中,應遵循個性化與社會化相協(xié)調的原則,既要重視幼兒的社會化,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又不能忽視幼兒的個性化,抹殺他們的個性特點,并且還要通過各種個別性教育措施來促進幼兒的特長和獨特性的發(fā)展。
4.3 活動性原則。幼兒的天性好動。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開展幼兒的心理體驗,達到心理機能提高的目的。人的心理機能與人的外在活動是密不可分的?;顒邮切睦頇C能發(fā)展的基礎。人的心理品質是在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教師應盡可能在幼兒活動中,給予指導和評價,把維護幼兒心理健康的機制融會到活動中。要努力在各種活動中,讓幼兒得到心理體驗,從而達到心理健康的維護。 4.4 適應性原則。適應幼兒年齡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幼兒活動的范圍、形式都在不斷變化增多,這必然給幼兒心理帶來巨大的變化。因此,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順序,預測下一階段的發(fā)展,并做好相應的教育準備。心理教育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4.5 協(xié)同性原則。即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協(xié)同教育的原則。在幼兒心理教育中,要求家庭教育要與幼兒心理教育一致,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要符合幼兒心理的發(fā)展。不僅要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來促進幼兒的心理的發(fā)展,而且要通過幼兒的自我教育來調控自己把外顯轉化為內控,引向自尊、自愛、自強、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
5.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1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5.1.1 營造溫馨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幼兒能否健康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幼兒園環(huán)境的營造除了園內的大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班級環(huán)境,教師應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充滿了關心和愛的班級氛圍,能夠讓幼兒輕松、愉快地生活在班級的大集體中,從而情緒穩(wěn)定,積極樂觀,充滿自信。如;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與幼兒建立一種平等的伙伴關系,蹲下身來和他們講話,傾聽幼兒表達自己的意愿,與他們分享快樂,了解他們的興趣,關注他們的需要,學會欣賞幼兒,對幼兒的過錯循循善誘,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讓幼兒生活在沒有顧慮,沒有壓抑的寬松環(huán)境中,有話敢說,遇事敢做。
5.1.2 課余活動中促進合群性發(fā)展。課余活動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fā)展的有效方法。由于種種原因,有的幼兒會出現心理機能發(fā)展受阻的問題。這樣的幼兒往往手腳笨拙、亂奔跑、易捧跤,出現感覺統(tǒng)合失調。如果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強他們的統(tǒng)合專項練。就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5.1.3 游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戲可以歸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它不僅使幼兒的各種感知覺得到充分訓練,還發(fā)展了幼兒對事物的理解、想象與記憶的能力。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增效的作用。游戲讓幼兒養(yǎng)成合群性、獨立性的良好習慣。通過角色游戲,幼兒在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中,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通過游戲,發(fā)展了幼兒的智能,調整了幼兒的消極情緒,鍛煉了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了幼兒的交際能力,促進了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
5.2 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5.2.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成為某方面人才時,應形成合理的期望水平,符合幼兒時期的實際情況。假如孩子確有某方面的特長,比如說適合彈琴或下棋,那就在孩子愿意的情況下送他去學習。如果幼兒對某門課程不感興趣,家長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或攀比心理去逼他們學習,因為每個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孩子某方面能力不如別人,就認為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差。在要求幼兒學習的同時注意給他們留下足夠玩的時間,讓他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對他們的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對他們的退步,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對他們的錯誤,要認真分析原因,找到克服錯誤的方法。
5.2.2 當好幼兒的心理醫(yī)生。一方面,家長要成為孩子的親密“伙伴”與忠實的“傾聽者”。家長要以極大的愛心與耐心去關注孩子,和他們一起玩,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矯正他們的某些心理障礙,讓他們參加各種活動,在真實體驗中感受挫折,并在家長指導下矯正自身缺點。
5.2.3 創(chuàng)建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里,愛心濃郁,人際和諧。這種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有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與自豪感,容易養(yǎng)成開朗、自信、積極的心態(tài)和開拓、靈活的思維習慣。
總之,幼兒教師要想真正走進幼兒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裝著幼兒,真切地了解幼兒的內心需要,真實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才能真正地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