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政策的論文(2)
關于國家政策的論文
關于國家政策的論文篇二
《家庭與國家政策――如何認識政策的影響因素》
【摘要】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中國自有政府政策以來,其制定和發(fā)布一直從根本上受到家庭這種最基本的社會因素的影響,研究政府政策的影響因素必然要從家庭因素方面入手,才能直接有效的揭示政策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家庭;政府政策;社會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1-016-01
影響政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執(zhí)行者、政策指向對象、自然社會環(huán)境等等,但具體到個體、家庭而言,家庭對政策的影響又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即是政策的制定者、執(zhí)行者和指向對象,因此研究政策的影響因素繞不開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儒家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家庭對政策的影響是必須要重視。
一、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家庭
傳統(tǒng)中國社會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社會,家庭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生命的中心,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傳統(tǒng)之“家”,依仗著兼?zhèn)湔螜嗔y(tǒng)治和血親道德制約之雙重功能的宗法制度,成為一切社會思考和倫理建構的人文源頭。但是伴隨著中國社會已經或正在發(fā)生的深刻變革,中國的家庭結構在發(fā)生著變動,家庭功能也發(fā)生著相適應的調整,家庭不同類型家庭成員的生存條件和關系方式亦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社會及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只有跟上和適應這種變化,才能通過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滿足家庭及其成員的基本需求,從而使家庭真正成為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
二、家庭的利益一致對政策的影響
古語有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是諷刺意味,但卻無形中揭示了一個真理,即家庭利益的一致。
首先,根據現代人類文化學所闡述的家庭的起源所述,家庭的本意就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財產單位,家庭的組成方式是為了更為有效的積累、創(chuàng)造和傳承財產,因此,家庭對政策的影響的出發(fā)點在于財產的保持和發(fā)展。是故,政策的實施要有利于保存家庭財產,從物權法的實施可見政府對保障民財依舊遵循著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
其次,家庭范圍內的個人利益是家庭利益的重要方面。中國傳統(tǒng)社會對人才的認定,一般好以“成家立業(yè)”為價值標準和地位判斷,家庭利益對外具有一致性,但家庭成員內部之間的相互利益卻存在絕對的摩擦,如何調節(jié)家庭成員之間的利益摩擦既是對政策的希望,也是對政策的要求,家庭作為組成社會的最廣泛單位,其內部關系好壞直接決定著社會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在現代化進程中由于傳統(tǒng)道德和現代文明要求的部分失位,導致家庭成員之間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如養(yǎng)老、教育等,要求政策的制定實施要能對家庭功能不足的領域進行“查漏補缺”,發(fā)揮社會功能來彌補家庭功能的不足。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元,“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促進人的自由和健康,促進家庭的幸福和發(fā)展,是以家庭財產的保持、發(fā)展和正確分配為必要前提的。家庭利益的一致和內部分歧要求政策制定實施時,要充分考慮家庭財產的保存、發(fā)展和分配問題,正確處理這一問題有助于充分激發(fā)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這也是家庭利益對政策的要求。
三、現代化進程中家庭的變化對政策的影響
“變化”就是變遷,社會的變化就是社會變遷,家庭的變化就是家庭的變遷。社會變遷得越劇烈,家庭變遷得也就會越深刻,越復雜。家庭正是在這種不斷變遷的過程中,對政策產生持續(xù)的、變化的影響,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如今家庭情況發(fā)生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對于政策有著新的影響。
首先,在城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家庭出現了一些新變化:第一,市場經濟狀況下,家庭成員關系發(fā)生變化。市場經濟中,存在以效率原則代替公平原則的價值取向,使處于普遍性的競爭職業(yè)崗位上的男人和女人面臨著事業(yè)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沖突,導致家人之間甚至夫妻之間的交流溝通減少,許多家庭由于其成員主觀愿望的變化或客觀條件的限制而無法保障家庭群體的需求滿足,甚至家庭內部出現剝削、虐待、暴力等破壞性的現象。
其次,在農村,家庭結構、家庭生活等方面出現的變化較大:第一,家庭結構殘缺。留守老人、兒童增加,青壯年流向城市打工,農村家庭人口結構失調。第二,家庭功能喪失,由于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導致家庭結構不完整,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諸多基本需求無法履行。第三,家族普遍衰落,由于人口流失和人口結構失調等問題,農村原本的家族生活遭到破壞,參與公共生活人數下降,農村的經濟、環(huán)境、文化、社會問題突出。
家,作為政治控制、文化教習、道德修冶、技能獲得、人際交往等一系列社會活動的基本單位,彰顯著國是大家、家是小國的自身民族之觀念意識,修身、齊家,才能夠治國、平天下,因此,家庭情況的變化對于政策的影響主要在于要求政策的制定實施要能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和社會功能來彌補家庭功能的不足,面對社會轉型期的家庭矛盾和問題,需要各種系統(tǒng)性的支持和援助,這是家庭對政策的影響因素。
四、結論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人、家的因素在個人行動中所占份額遠遠多于從國家角度的考慮,所以政策制定要以人為本,從利民、利家的角度出發(fā),只有個人、家族的需要得到滿足,政策的施行才有社會基礎,否則會對人與人的關系及人與家庭的關系造成破壞,政策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重視家庭因素對政策的影響,既是現階段社會劇烈轉型變花的要求,也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對統(tǒng)治者的歷史要求,唯有重視家庭因素,才能保證政策的制定實施獲得應有的效果。
關于國家政策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