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論文寫作技巧
醫(yī)學論文寫作技巧
醫(yī)學論文是科技論文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報道自然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fā)創(chuàng)新性工作成果的論說文章,是闡述原始研究結果并公開發(fā)表的書面報告。醫(yī)學論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組成:論文題目;作者署名、工作單位和郵編;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關健詞;正文(資料與方法、結果、結論)參考文獻。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開拓,如何寫好醫(yī)學論文,就成為年輕醫(yī)務人員共同關心的課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醫(yī)學論文的寫作技巧。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醫(yī)學論文寫作技巧如下:
醫(yī)學論文盡管內容千差萬別,但寫作仍有一定程式,多年來已形成了適用模式,一篇完整的醫(yī)學論文的主體項目應包括:(1)文題;(2)作者署名;(3)摘要;(4)關鍵詞;(5)引言(由此起才進入論文正文);(6)材料和方法(或改為臨床資料分析);(7)結果;(8)討論;(9)參考文獻。論著、綜述、講座等一般不宜超過5000字。
1 投稿
寫論文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將論文付梓發(fā)表,以獲得廣大讀者的認可、共鳴、爭論、加深對論點的共識。文章能否刊出固然主要看質量,但也不可忽視投稿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稿約是各種醫(yī)學雜志編輯部為使來稿符合該刊的性質、任務、內容的編排格式而制定 的帶有“法規(guī)”性質的文件,它的直接要求對象是作者,不同的醫(yī)學期刊其稿約亦不盡相同,或者說大同小異。
稿約(又稱投稿須知)通常刊登在每年第一期的末尾,要求投稿者務必參照此規(guī)定寫稿。
E.J Huth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美國內科學記事編輯)1982年在其編寫的《如何寫作和發(fā)表醫(yī)學論文》一書中將寫作和發(fā)表歸納為二十步,可供大家參考。
1)所寫論文能否用一簡單句子說明信息,其實亦即初步的主題。
(2)是否值得寫?以前有無類似的報道,這樣一方面可避免重復,另一方面又可從以往作者的報道中有所借鑒,如表格的設計等。
(3)論文的重要性。作者在論文中能否提出某些新論點或實踐經驗,供爭論或參考。
(4)根據所投雜志,寫作時宜限定讀者對象。
(5)仔細瀏覽擬投稿雜志內容,了解該雜志性質,是否國外發(fā)行。
(6)檢索文獻,通常從近5年開始,如資料不足,可再往前找5年,直到滿意為止。
(7)考慮參與本論文寫作的作者名單。
(8)分頭收集、整理原始資料。
9)仔細閱讀稿約,這是動手寫作前的重要步驟,務必符合其規(guī)則,所謂投其所好。
(10)論文基本結構,是屬論著、病歷報告抑或綜述。
(11)列出原始草稿提綱。
(12)寫出草稿原文。
(13)推敲、修改稿件至滿意為止。
(14)用準確、簡練和流暢的文體書寫。
(15)應符合科學性要求。
(16)選用適當?shù)膱D表。
(17)重修底稿以達到刊出要求。
(18)復印留底,論文附介紹信寄編輯部。
(19)答復編輯部來函的有關問題,修正后迅速寄出。
(20)對將刊出的稿樣細心、認真、逐字校對后(所謂校紅)寄回編輯部,靜候佳音。
當然退稿是完全有可能的(目前有的雜志不錄取也不退稿),就中華牌系列雜志而言,中稿率在15%-20%之間。一般退稿有如下原因:(1)科學性差;(2)不符合該雜志宗旨;(3)近期已有類似文章發(fā)表,本文又無新意。作者接到退稿后要仔細尋找原因,是否修改后投另一家雜志編輯部??傊?,不應把退稿看作失敗而灰心,應看成是一次寫作練習,只要鍥而不舍,繼續(xù)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
2 論著類文章的結構
多年來中外文期刊對論著文章的結構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內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結果(Result)和(and)討論(Discussion)等部分組成,英文簡稱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變,可根據其具體情況改動,如臨床研究時可將“材料和方法”改為“臨床資料”?,F(xiàn)分別介紹如下:
2.1 文題
讀者在決定是否閱讀此文時,首先要看文題。因此文題應該具有吸引力,能準確概括論文內容,提綱要領,點明主題,做到文題與內容相符。
總的要求是簡明、醒目、有吸引力、緊扣文章內容。文題在15個漢字以內為宜。因為標題太長,記起來費勁,念起來吃力。如果標題實在太長而又不能省略,可通過副標題方式處理。但標題簡短也要適度,太短而令人費解同樣是不可取。
此外,要避免題目空洞和籠統(tǒng),如“計算和檢索”的標題就太大,令人摸不著邊際。當前的趨勢是,文題不加冗長套語,如“初步探討”、“……的觀察”,“一些想法”等一類詞完全可以省略。學術性研究論文中應少用疑問性標題,如“有無……”、“何時……”、“如何……”等。
文題只是文章的標簽,并非具體內容,因而一般不需用完整的句子,不包含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句子成分。文題多用名詞、名詞詞組或動名詞表達,如“藥物依賴的治療及預防”。文題中避免使用非標準化縮略語。
2.2 作者署名
論文作者對內容負責,又作為文獻檢索中的作者索引供讀者查詢和聯(lián)系。
作者署名不宜過多。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資料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3)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fā)表者。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負責的關鍵人物,其他有貢獻者可以列入文章最后的致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國人,應征得本人同意。人名后一般不注明學銜職稱。
作者單位地址書寫格式通常由小到大。并注明郵編,例(內蒙古精神衛(wèi)生中心,呼和浩特,010010)
2.3 摘要
論文摘要是論文的縮影,是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濃縮,使讀者和編輯審稿人一目了然,從而大大節(jié)省了他們的閱讀時間,能在最短時間內讓讀者決定是否值得進一步詳讀全文;對審稿人來說,這是取舍該稿、是否錄用的第一步。
在50年代以前的科技文章中尚無摘要的內容,由于其后科學突飛猛進,期刊激增,人們形容為“信息量爆炸”,各類期刊全世界以每10年25%的速度遞增,每年出版的科技論文在400萬篇以上,為了大大節(jié)省編輯部和讀者的寶貴時間,60年代國外首先提出科技論文應附摘要,《中華醫(yī)學雜志》(CMJ)英文版1972年也提出要求附摘要。80年代加拿大溫哥華一個研究小組進一步提出結構式摘要,即要求有摘要的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要求摘要寫法分成四部分,分別冠以要素的標題,使讀者無需查閱正文即可基本了解實質性內容。
論文摘要又稱文摘,必須提綱挈領,言簡意賅,字數(shù)在250個漢字左右。摘要又分報道性(informative)和陳述性(indicative)兩種。前者又稱資料性(信息性)摘要,它具備四要素,能指明文章的實質內容。后者又稱指示性摘要,指明文獻主題范圍,多用于實驗性或技術性較強的論文,著眼于“目的”要素,摘要應概括論文的主要論點、分析過程和結論。
總之,文摘是全文的精華,不可加進解釋和評論。用詞精煉,結構嚴謹,采用第三人稱寫法,避免使用非通用的縮略語,不用疑問句和感嘆句。沒有圖表中內容,不能出現(xiàn)文中的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