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議論文范文
2017年議論文范文
閱讀多點議論文,對自己寫議論文有一定的好外!這是學習啦小篇為大家整理的兩篇2017年議論文范文,僅供參考!
范文一:功夫在課外
對于某些同學來說,作文難,難于上青天。謂予不信,請看——
鏡頭一:某生在作文課上,啃著筆頭,冥思苦想長達三十分鐘之久,最終將語文課本第一課抄在作文紙上。
鏡頭二:某生考試時寫一篇題目為《高尚道德不能無》的作文,曰:“今年的7月1日,香港順利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我國各族人民都要有一個新的認識。要從現(xiàn)在開始,要有一個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在澳門回到祖國懷抱時,要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上面兩段從“是什么”角度擺現(xiàn)象。)
看了這兩個鏡頭,大家也許會覺得可笑。一笑之余,是否能看出點什么呢?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上面兩生沒有生活儲備,因而寫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來,只能是抄課文或東拉西扯,甚至把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香港、澳門的回歸死拉硬拼在一起。這樣胡亂拼湊的大雜燴,恐怕沒有人喜歡品嘗吧。
(第三段從反面論證。以兩個學生作文時無話可寫為例,說明作文要有生活積累。) 陸游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試想屈原如果不是在流放時,深入地了解當?shù)厝嗣竦纳钆c疾苦,哪有《離騷》這樣的曠世名篇問世呢?哪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樣的名句流傳千古呢?寫詩是這樣,寫其他的文章也不例外。蒲松齡落第后,奮然寫落第自勉聯(lián)以激勵自己。他為了寫出好的作品,就在路邊開了個茶鋪,路人要喝茶,只要給他講一個故事就可以了。他聽了十幾年的故事,搜集了大量的寫作材料,終于寫出了《聊齋志異》,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第四段從正面論證。以陸游的詩句與屈原、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為例,說明深人生活,占有材料對寫作的重要性。)
可見,有米下鍋,巧婦就好為炊了。寫作的功夫主要不在課內(nèi),而在課外。我們課內(nèi)所學的只是一些最基本的骨架,真正要使文章“活”起來,使之有血有肉,那還得靠課外的功夫。只要把目光投向社會與生活,勤于搜集材料,儲備材料,就會變“沒啥寫”為“寫不完”了。
(第五照應(yīng)開頭同學作文狀況,聯(lián)系實際,說明寫作的功夫在課外。)
多一份熱情去投身生活;多一份理智去感悟生活(從感情與理智兩個角度講生活對作文的重要性,概括準確。)去捕捉生活的閃光點,只有把功夫下在課外,才能給你帶來喜悅與成功。(照應(yīng)題目。)
最后一段強調(diào)生活與作文的關(guān)系,照應(yīng)中心與題目。
總評:本文特點:結(jié)構(gòu)符合寫作要求;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有舉例、有引證,有喻證;語言比較流暢,能追求整散結(jié)合,有反問,有對偶,有對比。
范文二:在生命負重中前行
如果羊兒少了獵豹的追趕,它就只能在草原上飽食終日,卻無法練就健壯的身軀。 如果小鳥少了雄鷹的捕獵,它就只能在樹枝頭鶯鶯私語,卻不能翱翔于浩瀚的天空。 如果老鼠少了貓兒的追逐,它就只能在倉庫里昏昏欲睡,卻無法擁有敏銳的感官„„ 大自然的真理又何嘗不在人的身上應(yīng)驗?zāi)?生命就像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上帝又會給每個旅途中的人不斷增加負荷,我們要跋涉在荊棘叢生的路途中,直到抵達生命的盡頭。
生命中的負重和財富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看似截然不同,實則密切相關(guān)。翻開浩瀚的歷史長卷,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君不見戰(zhàn)國一代梟雄孫臏被師兄龐涓刖足之后,潛心研究兵法,終于在馬陵一役報仇雪恨,名揚天下;君不見漢朝開國將軍韓信在受“跨下之辱”后,刻苦鉆研、勤習武功,最終開創(chuàng)了百年基業(yè),千古流芳;君不見蘇武被囚禁于匈奴近二十年,茹毛飲血、堅貞不屈,終于感動上蒼,為溝通西域立下汗馬功勞;君不見魯迅先生在家境貧寒、國破家亡的重負下,棄醫(yī)從文,一生致力于喚醒國人意識,被后世尊為文學界的泰山北斗;君不見音樂大師貝多芬忍受失聰?shù)耐纯?,寫下了震撼人心的《命運》,并聲稱自己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們是偉大的,他們將生命的負重化為前進的動力。“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負荷越重,他們前進的動力越大。而此時,他們早已將“負重”轉(zhuǎn)化成了“精神財富”。
跋涉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需要將“負重”轉(zhuǎn)化為“財富”。到貧困地區(qū)支教的大學生徐本禹在艱苦的條件下毫無怨言,他只為能多教一個孩子念書;預(yù)防艾滋病的專家桂希恩不顧社會的歧視,毅然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緝毒英雄明正彬眼看戰(zhàn)友倒在毒販的槍口下,毫不退卻„„面對“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們流下了淚水,那不僅是感動的淚水,更是向往高尚的淚水。他們之所以能將“負重”轉(zhuǎn)化為“財富”,是因為他們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心中有“大我”。而忘記了“小我”的痛苦。
一個“負重”而自強的人是偉大的人,一個“負重”而不屈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生命的負重中前進,能使個人的生命綻放出最美的光彩,能使民族的未來燦爛輝煌!
點評:
這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化議論文,筆調(diào)清新而簡明,觀點鮮明而深刻。作者圍繞“生命的重負”內(nèi)涵去挖掘我們的人生價值。取材很有個性,構(gòu)思很有張力,審題很有重心。不難看出,作者是帶著深情來論述觀點的,也是帶著誠意來表達感情的,字里行間滲透著真情和善意。文章開篇以排比句入題,既有氣勢,又有感染力,接著連舉歷史上的孫臏、韓信、蘇武、魯迅、貝多芬等偉大人物的事例來論證觀點,又引用“2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徐本禹、桂希恩、明正彬等人的事例,其材料可謂古今中外各有代表,給讀者以震撼力。最后闡釋生命負重的意義,呼應(yīng)開頭,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