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經濟學論文范文
經濟學術語是經濟學理論和概念的載體,是其學科知識的結晶,是其學科展開深入研究的基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經濟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大學經濟學論文范文一:高職經濟類課程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案例教學的改進與運用,是提升高職經濟類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案例教學的發(fā)展背景、案例教學的作用、案例的組織與選擇、案例的課堂研討與效果評價,作了相應的分析與研討。
關鍵詞:案例教學;教學法;經濟類課程
當前,高職教育對案例教學法的課堂應用,總體顯得較為滯后。高職經濟類課程與其他專業(yè)課程相比較,由于校內實訓環(huán)節(jié)的相對簡單,案例教學的引入尤為重要。不少老師課堂上照本宣科,對于貼近實際的“什么是案例”“案例教學的作用”“案例教學的組織與評價”等問題研究不深。如果課堂教學僅僅理解為大量知識的機械記憶,缺乏對源于實踐領域的復雜案例的變化與研判,這種重理論、脫離實際的教學效果,與高職教育培養(yǎng)生產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相去甚遠。高職經濟類課程的教育應盡早擺脫遠離實踐的教學模式,引入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在經濟類課程方面,整個案例教學體系尚未完善,與案例教學相關的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下面對高職經濟類課程的“案例教學法”做了相關的分析與探討。
一、高職案例教學的發(fā)展背景
案例教學法是提高學習者認知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該方法通過對問題的個案形探討與研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最終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最早由19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C•C•langclell推出。他的《合同法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案例教學教材。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案例教學法”,其特點是所有案例來自現(xiàn)實,利用案例方法實現(xiàn)對學生的職業(yè)培訓,喚醒人的潛能,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高職經濟類課程的案例教學,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選擇與組織案例。高職的學生普遍對課程中出現(xiàn)的文字解釋興趣不大,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渙散,興趣不易集中。而案例教學法所內含的原則、方法與觀點,是基于其對社會實踐經驗的深刻透視。如何有效地組織教學,案例解說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二、經濟類課程案例的來源
所謂案例,是一些與現(xiàn)實相關的、需要進行分析與探索的疑難情景的描繪。案例的結構具體包括幾個部分,有背景敘述、事件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矛盾沖突的激化、針對解決對策的不同看法等。經濟類課程案例的選擇途徑如下。首選圖書。我國每年新出版的十余萬種圖書中,經濟類案件的判例、學者的專著以及有關案例分析的圖書較多。圖書的特點是來源廣泛,觀點豐富,分析深入透徹;不足之處是案例內容時效性較差,分析水平參差不齊,案例散亂無序,缺乏系統(tǒng)的組織,案例教材缺失。其次是期刊。期刊時效性較強,對當前熱點問題的跟蹤及時。期刊資料的缺點:一是閱讀不便,只有圖書館有較全面的館藏;二是期刊案例研討性強,雖然觀點豐富,但爭議較多。三是期刊個案分析深入,但從面上看案例的系統(tǒng)性不足。第三是網(wǎng)絡。網(wǎng)絡上經濟類案例內容豐富,時效性很強,選擇面廣。但網(wǎng)絡資料也有缺陷,主要是分析不深,魚龍混雜,資料散亂,搜索整理不易。資料的收集還有參加研討會等方式。案例匯總后,信息的處理是個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通過電腦編輯處理,講稿內容及時更新,長年積累,吸取各家所長。案例的劃分,從屬性看,有描述性案例、實證性案例、說明性案例和探索性案例等。如今,經濟類課程案例的種類變化多端,有事實與虛擬的組合;全局與局部重點的組合;案例教學的表現(xiàn)方式從平面圖文案例的講授,到多媒體教學,及視聽案例等方向轉變。
三、案例的組織與應用
掌握經濟類課程案例的特點,對于課堂教學的組織非常重要。選擇案例具體要注意幾點。
1.案例與教學目的的相關性。案例須體現(xiàn)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關。案例主題各不相同,情節(jié)或長或短,所涉范圍寬窄不等。課堂教學中,案例必須交代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問題根源所在、矛盾和沖突結合點;選擇案例忌諱情節(jié)冗長、背景模糊、平鋪直敘、脈絡含混、乏味枯燥等不足?,F(xiàn)有的經濟類案例體系欠科學、系統(tǒng)性不強、分析能力參差不齊、適合課堂教學的不多。適應高職教育的案例,只有不斷篩選積累,才能適應教學目的的需要。
2.把握經濟類案例的時效性。經濟現(xiàn)象不斷變化,經濟理論包括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也不斷變化,案例分析的結果隨之可能推倒。選用時效性差的案例,內容陳舊過時,會降低高職學生參與研討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斷地更換、篩選、充實新案例,確保經濟類案例的時效性。
3.針對高職特點把握案例難易程度,這主要針對高職學生,掌握他們在學習中的理解、思考能力,確定案例的難易程度。案例難了,學生因預習不充分無法入手,課堂消極等待,重回填鴨式灌輸。反之,案例容易,一目了然,學生興趣也不能持久。掌握高職經濟類課程的特點、學生的特點,案例難易適中,對提高教學效果,尤為重要。
4.案例材料需要重組與編輯。一個成功的案例絕非機械的課堂復述,它提供適于思考的復雜環(huán)境,使學生在一定的研討框架內就多重選擇的可能作出判斷。為配合教學目的,教師要對案例材料重組與編輯,例如融合課程教學的重點,圍繞某主題對案例剪裁加工,串聯(lián)單個案例,發(fā)揮案例最大的價值。
5.選用視聽型案例,采用微課等方式組織教學。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課堂視覺、觸覺、聽覺三種信息傳輸方式中,視覺接收的信息的比例約占85%;聽覺、觸覺(口、鼻、肢體等部分)接收的信息量分別約為11%和4%。選用視聽型案例,采用微課等方式組織教學,學生更多通過視、聽來接受案例信息,從而確保課堂效率。
四、課堂案例教學的過程
高職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可分三個步驟,包括案例的課前收集準備、課堂研討和課后思考。案例教學開展的前提,就是案例課前的收集準備。教師上課前除了有目的地準備案例,還要盡量組織學生閱讀案例材料。課前的閱讀是課堂討論的預演,有必要加強學生對理論及案例材料的課前閱讀。試想如果沒有案例準備的過程,學生的課堂研討往往措手不及,思維短路,坐等答案,這有違案例教學的初衷。案例教學的成敗,在于課堂研討,師生互動,找尋解答途徑。為了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案例研討,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訓練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觀察力。經濟類課程案例大多源自生活場景,與高職教育中的仿真實訓有一定的共通之處。由于社會關系紛繁復雜,案例也會變化多端。學生要準確地運用經濟類課程的知識,通過案例找尋線索,發(fā)現(xiàn)問題,理清各種關系,同課程中的教學難點、重點聯(lián)系起來,由理論到實踐,提出解決對策,這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案例教學可強化觀察力的培養(yǎng),具體途徑包括多維度的思考、開放式的小組研討等,從爭論與思維交鋒中訓練思維,找尋答案。長此以往,可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第二,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對于案例的分析,如果機械而簡單地采用理論到案例的拼湊連接,案例的價值雖有挖掘,但是難以充分的體現(xiàn)。案例的分析過程中,要啟發(fā)學生獨立思維,仔細推理,縝密判斷,引導學生將經濟學課程的原理與案例有機結合,解決現(xiàn)實問題。案例分析的方式多樣,有情景模擬、角色換位等方式,分析框架來自不同的角度、相異的出發(fā)點;爭議觀點百家爭鳴,討論分析言無不盡。如果學生熟練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改變學生對案例分析無所適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的窘況。第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全程參與研討。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的填鴨灌輸模式相異,它需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研討。針對高職學生,經濟類課程相對實訓場景較少,案例教學貼近生活、真實生動的特點,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課堂調動學生,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模式是必須的。學生參與的研討過程,要求角度多樣、論據(jù)充分、邏輯嚴密、條理清晰。教師在案例研討中的作用是控制節(jié)奏、把握進度、啟發(fā)引導、提供線索、指引方向,不必馬上給出答案、指引謎底,鼓勵為主,不宜對學生做否定性的課堂評價。除了案例的課后思考不容忽視,課后思考對鞏固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建立獨立的判斷分析能力,掌握課程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一章節(jié)課后,教師除留下理論復習題,還可留下相應的案例思考題。案例思考題最好與課堂研討相關,案例問題相似,情景各異,留下思考線索,舉一反三,印象深刻。
五、案例教學的效果評價
案例教學的成敗,著眼點在于教學效果的評價。案例教學的評價,可分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學生方面,主要看他是否做了課前研討準備、課堂討論有備而來;是否獨立思考、探究過案例中的問題;對相關的經濟類課程理論是否熟悉,是否達到加深理解的效果;課前準備與課堂討論的比對有何收獲,對于課后的案例思考題能否獨立完成。教師方面,一是考查學生參與案例研討的過程,根據(jù)其課堂表現(xiàn)做評分記錄;二是看案例教學效果,能否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案例問題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學生研究、創(chuàng)新等綜合能力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所提高。三是考察案例教學與課程教學目標的關聯(lián)性,如果案例教學未達預期效果,則對所選案例及時更新。傳統(tǒng)的高職經濟類課程教學主要考查學生對識記點的識記,對案例教學深入有限。案例教學法的課堂引入,不僅要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且要體現(xiàn)其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優(yōu)越性。案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完善,對深入推廣案例教學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郭興忠.案例教學優(yōu)化過程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
[3]劉瓊瑤.淺析美國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J].長沙大學學報,2005
關于大學經濟學論文范文二:獨立學院經濟類多媒體教學探究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1.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化、直觀性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是以ppt展示等形式,可以插入動態(tài)圖片、立體圖形旋轉展示等,可以讓學生深入的理解《微積分》中的抽象概念。例如:極限概念,“無窮”和“無限接近”的概念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通過多媒體的圖形變化展示,可以把這一難點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教學內容。
2.多媒體教學具有涵蓋性強,內容量大的特點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所要傳達的知識都是以現(xiàn)場板書的形式呈現(xiàn),往往會出現(xiàn)在知識點講完之后,學生等待老師板書,一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容量就大大減少。與之相比,首先,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提前準備課件,對于一些較長、文字過多的例題,直接展示,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到對例題的分析講解中,有效的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其次,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提前對需要講解的內容進行整理,在課堂上直接呈現(xiàn),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進而可以給學生講解更多的知識。最后,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知識背景等,擴大課堂的涵蓋性。例如,在講解第一章集合和函數(shù)之前,可以介紹一下微積分的發(fā)展史,增加對牛頓、萊布尼茨等對微積分貢獻相關知識,同時把劉徽等中國古代數(shù)學家對微積分發(fā)展史的貢獻加以說明,在增加學生對微積分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多媒體教學具有反復使用的特點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以板書的形式來講解,在講解下一個知識點需要用到上一個知識點時,可能已經被擦掉。在多媒體教學中,課件可以隨時進行查看。例如:在講解利用極限的定義證明時,可以直接把極限定義的課件重新播放出來,達到復習和鞏固的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的劣勢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因為數(shù)學符號都是直接輸入的,都是書面體,造成學生不知道數(shù)學符號怎么書寫。多媒體的教學中涵蓋量大的優(yōu)勢,也是它的一個弱點。因為內容過多,學習時缺乏重點。多媒體的教學進程快,很多時候學生來不及做筆記,造成了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和節(jié)奏。有部分學生反映:上課例題都能聽懂,下課卻不知道怎么樣去做題,怎么去復習。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挫,可能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
三、根據(jù)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劣式,同時兼顧獨立學院經濟類專業(yè)特點,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揚長避短,給出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建議
1.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配合使用板書,做到重點概念、例題板書,圖形等使用多媒體,以極限概念的講解為例進行說明
極限的概念在微積分的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極限是微分、積分的基礎。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極限、無限接近的概念,有利于微積分的進一步學習。萬事開頭難,如果在微積分的講解過程中,將極限這個微積分的入門性概念講解成功,勢必使以后進一步的教學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極限概念講解失敗,部分學生可能開始產生抵觸情緒,將會給以后的微積分的教學帶來很多困難。在跟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50%的學生因為極限概念不清楚對微積分產生了抵觸、厭煩、枯燥的情緒,因此怎樣讓學生樹立極限的思維是微積分教學的重要問題。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能給學生展示動態(tài)的極限逼近的過程;輔助板書極限的概念和典型例題,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讓學生對數(shù)學符號的書寫更加熟悉,改變數(shù)學就是一堆看不懂的符號的印象,數(shù)學符號變成了學生經常能看到老師書寫符號,潛移默化,在克服了學生恐懼心理的同時傳授知識。
2.針對多媒體進程快,我院學生基礎較差的問題
第一點,對教學課件進行精雕細磨,使課件既符合經濟類專業(yè)對數(shù)學的需求,又避免一些復雜的推理過程,盡量使用一些簡單又典型的例題對概念、定理進行說明。第二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在講課互動過程中,如果學生的積極性降低,表示學生對當前的知識不能很好的理解,學生沒有跟上教學進度,適當放慢多媒體的速度,讓學生有時間去消化,去思考。第三點,及時總結作業(yè)情況。作業(yè)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及時檢驗,對學生作業(y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出學生知識薄弱點,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和指導。
3.針對我院學生對微積分不重視的問題
經管類的學生對專業(yè)課、英語等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微積分。在學生的概念里面,微積分只是一個枯燥的公選課。針對這種情況,適當增加微積分在經濟類學科的應用例題,讓學生了解到,微積分是他們以后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如果能把微積分的基礎打好,可以增加他們在經濟類學科中的競爭力。增加教學的期中課堂測試,讓學生及時了解到自己的學習程度,查漏補缺,及時復習,更加扎實的掌握教學內容。
4.提高教師素質修養(yǎng)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占的分量越來越大,作為經濟類專業(yè)的數(shù)學教師,不僅要有系統(tǒng)的數(shù)學理論知識,同時還應該有相關的經濟專業(yè)基礎知識,這樣才能做到對教材內容合理的取舍講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濟類的課程進行學習,多跟經濟類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溝通,虛心請教,掌握微積分在經濟類專業(yè)課程中的應用。只有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比較廣泛的知識面,才能做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經濟知識來提高課堂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四、小結
多媒體作為計算機信息時代的教學手段,可以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的45分鐘,在教學中應該引入;同時微積分教學不要對多媒體產生依賴性,要清醒地認識到數(shù)學的特殊性,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板書教學,板書教學也有其存在的價值。獨立學院在應用型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類專業(yè)微積分的教學也應該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發(fā)展,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輔助板書教學,努力使微積分教學有一個質的飛越。
大學經濟學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5.北大經濟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