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的實現路徑論文
將生命視為終極目的、終極價值和終極信仰。將哲學問題進行通俗化解讀,對眾多社會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刻闡釋,關于幸福、成功、道德、信仰等。將宇宙、國家、萬物和人的生命作為敬畏和信仰的對象,其現實目的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信仰形象化、生活化和大眾化。以對生命的信仰作為基石,重建行業(yè)道德、職業(yè)道德、公民道德,重樹人的職業(yè)精神,重塑人的生活習慣;就是要重建人的價值取向,為人類提供全球性的倫理準則,促成國家之間、信仰之間的和平對話;就是要讓人對生命的敬畏和信仰成為共同的人類倫理,為人類提供終極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的底線。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淺析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的實現路徑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的實現路徑全文如下:
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被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和認同,并且在實踐過程中成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證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很好地應用于解決老百姓的事情,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活化、實踐化,馬克思主義才能被人民大眾所認同、接受,并最終信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經過百年的傳承,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最崇高最科學的信仰。然而,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思想意識形態(tài)日趨多元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意識形態(tài)主導地位也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考驗。因此,要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就要解決好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加快經濟發(fā)展,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物質基礎
經濟是上層建筑的基礎,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決定著社會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狀態(tài)。只有經濟發(fā)展了,國家才有能力加強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建設;只有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才能得到更大提高。從本質上講,只有物質基礎發(fā)展好了,人民才可能去思考精神上的追求。十七大以來,我國加大力度發(fā)展教育、擴大就業(yè)、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完善社會管理,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著力體現了“人文”理念,但還存在著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經濟發(fā)展的成果并沒有被全體人民有效、合理地共享,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各種事關民生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所以,為了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必須進一步加快經濟發(fā)展,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出發(fā),在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利益過程中反映和實踐好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本質。
二、加強理論創(chuàng)新,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源泉是實踐、發(fā)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也永無止境。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一定要自覺“適應實踐的發(fā)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努力做到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譜寫新的理論篇章,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統(tǒng)一思想,堅持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進一步把握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著力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學理論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應該采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群眾能夠聽得懂的道理,讓群眾能夠真正領會,做到入腦入心。馬克思主義要實現大眾化,其科學理論也要以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出來。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指出:“什么叫做大眾化呢? 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彼裕屓罕娬莆振R克思主義理論,就必須深入群眾進行調研、掌握實情、多采用民間語言、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向他們傳播。
三、加強文化宣傳,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必要途徑
“大眾文化是現代工業(yè)社會背景之下所產生的并與市場經濟和商品社會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是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技術的發(fā)展為支撐、按商品市場規(guī)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tài)?!彪S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眾文化以其“親民”的特質在中國大地迅速扎根發(fā)展,成為當今社會人民群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并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大眾文化之所以能被大眾所喜聞樂見,主要是因為它將文化的經典性與日常性進行了和諧的統(tǒng)一。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主流文化要實現大眾化,就必須在表現內容上將主流文化的“先進性”與大眾文化的“大眾性”統(tǒng)一起來。
先進文化只有在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了、理解了,才能內化于人們的思想里,從而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發(fā)生積極的影響。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載體來看,在依賴傳統(tǒng)的報刊、廣播、電視等傳媒載體的基礎上,新興的傳媒載體,如新聞網站、論壇、博客、手機以及微博也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途徑,由于大眾媒介具有信息量大、受眾人數多、時效高、互動性強的特點,因此,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靈活掌控大眾媒體的特點,增強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效果。
四、樹立典型示范,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鄧小平指出:“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秉h政機關領導干部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的宣傳載體,又是實踐載體。黨政機關領導應該如何做好示范表率作用,這是客觀現實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黨員干部要主動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與時俱進,維持和維護好黨的形象。黨員干部要不斷強化理論的學習,錘煉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分辨出真正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始終堅定不移的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貫的宗旨,黨員干部要始終把自身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統(tǒng)一起立,要有服務意識,奉獻精神,不搞利益特殊化。近年來,在群眾中產生了不良影響,也讓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了懷疑。因此,我們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相關文章推薦:
1.馬克思主義論文
4.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