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市場營銷策略論文(2)
紅色旅游市場營銷策略論文
紅色旅游市場營銷策略論文篇二
《延安紅色旅游營銷策略分析》
【摘 要】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密不可分,在教育功能上具有互補作用。找到顯性、隱性課程有效銜接的途徑,發(fā)揮二者的合力教育作用,同時充分體現顯性課程的隱性價值,不失為大學教育的理想選擇。
【關鍵詞】高等學校;顯性課程;隱性課程
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相對減弱,同時獨立自主性有所增強,所以相比中小學生更容易意識到隱性課程的存在,也更多地受到隱性課程影響。在大學教育中,顯性、隱性課程總是以合力教育的形式,共同發(fā)揮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
一、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概述
杰克遜在他的《教室中的生活》(1968)中最早使用了潛在課程一詞。他認為潛在課程由獨特的學校氛圍構成,具體由規(guī)則、法規(guī)和常規(guī)構成,對學生的人生發(fā)展發(fā)生著不可避免的影響。布盧姆在《教育學的無知》(1972)一書中首先使用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這對概念,顯性課程是相對于隱性課程而言的[1]。書中指出:歷來的課程研究忽視了隱性課程,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強有力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其價值觀的形成。
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認為,隱性課程指的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優(yōu)化組合、協(xié)調運轉,通過非課堂教學的方式形成育人氛圍,對學生實施間接教育的一種課程[3]。然而,激進論者對隱性課程的過度熱心往往會淡化顯性課程的功能,導致學校教育的顯性目標反而不被重視,因為它們掩蓋了“真正的學校行為”[4]。由于忽視了顯性課程的教育效果,激進論者對于隱性課程的研究有時會使大學教育失去重心,使高校處于無政府的或過于理想化的力量的操縱之下,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問題。
筆者認為,無論隱性課程有多么重要,顯性課程都是不容忽視的,否則大學教育會無所適從。同時也應該看到,幾乎所有的顯性課程也都有隱性效果。
二、顯性、隱性課程教育功能上的互補作用
(一)改進高等教育的評估內容與手段
毫無疑問,高校應將隱性課程作為課程框架的一部分認真加以設計,因為大學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理當延伸至學校以外的空間,也就是必須考慮到學生的閑暇時間及其自我形象塑造。
問題在于,既然隱性課程是隱性的,那它的教育效果就很難被真正發(fā)掘和了解。研究者們雖然發(fā)現了隱性課程的潛在效果,并試圖引導高校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但是迄今為止,關于高校課程的評價方式絕不能說已經盡善盡美。我們只能呼吁政府有關部門,努力改進高等教育的評估內容與手段,以減少顯性課程的負面影響,同時彰顯隱性課程的教育效果。
(二)發(fā)揮顯性、隱性課程的合力教育作用
相對于顯性課程的課堂授受模式,我們可以把隱形課程稱之為“無課堂”的全方位、全過程、全開放的一種教育模式。隱性課程是潛藏著的教育因素,它主要通過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發(fā)揮作用,并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化為品格與言行,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三、顯性、隱性課程的有效銜接途徑
(一)從軟件上銜接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既是學校決策的執(zhí)行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引導者,具有強烈的教育性和巨大的感染力。教師在校期間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其政治態(tài)度、思想方法和教學風格都對學生有著無聲熏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大學教師理應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絕好的潛在教材,帶給學生的是積極的正面影響。
2.加強教材改革
教材的建設不應再局限于幾門學科的教學內容,還應包括對學校范圍內有形與無形、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所有文化要素有目的的改造、創(chuàng)造、設計和控制。換言之,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規(guī)范設計隱性課程,據此進行教材改革。同時開發(fā)人文學、管理學、文體等課程讓學生選修,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和知識面,以促進其個性發(fā)展。
3.加強班風校風建設
良好的班風是好的校風的根基,而校風是班風的集合。良好的班風對每一個學生都具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良好的班風校風所創(chuàng)設出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從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高??赏ㄟ^教室閉路電視、互聯(lián)網絡、主題班會、座談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借助學生社團、業(yè)余黨校等機構,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學風。
(二)從硬件上銜接
1.從課程設置上銜接
大學課程不僅包括理性內容,也包括情感、動機、態(tài)度等非理性內容,而教師也是由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構成的有機統(tǒng)一體。課程作為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既要發(fā)展學生的理性,也要發(fā)展學生的非理性,實現教育的完整性。所以,在課程設置上要以全面素質教育為核心,使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互相協(xié)調統(tǒng)一,改變那種單純以知識和能力為目標的設置模式,構建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人格結構三位一體的課程設置模式。
2.從校園整體布局上銜接
高校校園在整體布局上應努力營造出催人向上的物質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無論是校園建筑還是教學設施,都應合理布局、精心配置,力求體現出學?;驅I(yè)獨有的特色,正面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智發(fā)展。高校校園向人們展示的應當是:賞心悅目的校園環(huán)境,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激情洋溢的人生追求,真摯互動的師生情誼,科學文化的學習的平臺,啟迪智慧的名師教誨,拓展能力的寬廣空間,鑄造品行的鋼鐵熔爐,走向成功的堅實階梯,導引人生的指路明燈。
3.重視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設計和優(yōu)化
隱性課程雖然是隱藏的、潛在的,但也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去開發(fā)、設計并加以優(yōu)化,以便發(fā)揮出與顯性課程的互補作用。隱性課程的開發(fā)要考慮到顯性課程的課程體系、教學要求、教學方法等等,配合顯性課程以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高??赏ㄟ^全方位立體式組織并引導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各類競賽、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設計并優(yōu)化隱性課程。關鍵是要協(xié)調各種教育因素,使之成為一個“民主、科學、人文、開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三)充分體現顯性課程的隱性價值
1.教材建設應體現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在理論課的教材選擇上,首先,根據上一學年的學生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反饋效果來更新教材內容,以滿足教學需要。其次,教師在授課時應秉承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地補充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學生學習到學科前沿的理論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高校應鼓勵教師根據實際需要,編寫體現人才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學科專用教材。
2.課堂教學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建立“情景與互動式”教學平臺,建構“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其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和體驗。要敢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在“做中學”、“玩中學”、“動中學”,在互相配合中增強合作意識。只有將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方式完美地融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充分體現顯性課程的隱性價值。
3.夯實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隱性教育實效
高校專業(yè)教育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容忽視的崗前隱性教育。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以了解并踐行專業(yè)人員的工作職責,學習如何制訂工作計劃、如何組織集體的活動等。實習還可以使學生了解本專業(yè)的前沿信息,對所在企業(yè)、崗位的文化內涵有所感悟,從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專業(yè)特點和努力方向,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實習,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也增強了勞動觀念,磨煉了意志品質,樹立了勤奮敬業(yè)的理念。這就達到了隱性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解北茂,張宏政.隱性課程的特點、功能及優(yōu)化[J].山東教育科研,1998(1):19.
[2]何玉海.課程改革中隱性課程的作用不容忽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34-36.
[3]李先國,李憶華.淺析學校隱性文化建設[J].當代教育論壇,2005(6):39.
看過“紅色旅游市場營銷策略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