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政治論文 > 馬克思主義 >

馬克思主義大學生論文范文

時間: 斯娃0 分享

  馬克思主義自問世以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占有重要的指導地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馬克思主義論文,供大家參考。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一:《試論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思考》

  論文摘要: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終不渝地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解決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問題的重要手段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馬克思主義理論

  l9世紀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偉人在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guī)律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必然到來的結論,這一論斷曾感召過世界范圍內無數(shù)志士仁人為之奮斗。如今,當代大學生中有一些人對這一結論持懷疑態(tài)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蘇東巨變以后,對于什么是信仰,該信仰什么,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常常疑惑和探討的問題。

  一、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觀教育的必要性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茖W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一方面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促進和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壓力、災難與迷茫,人們在享受自身發(fā)明成果的同時,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重負,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對這一切,不少大學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喪失信仰,陷入到一個毫無目標的困境中無法自拔。正如馬爾庫塞所說:與現(xiàn)代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相伴隨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斷喪失,人們在更多的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對如思想、信念等許多東西卻越來越淡漠。在這種社會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對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已經產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的表面富足與社會主義國家的相對落后使得當代中國大學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鄧小平曾經說過: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極渙散、離心離德的情緒,腐蝕人們的靈魂和意志,助長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思想泛濫,助長一部分人當中懷疑以至否定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的思潮。而中國現(xiàn)存的如貧富差距問題、官僚腐敗問題、政治體制問題等更使得一些不夠成熟的大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失之偏頗。

  二、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

  1.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根據中困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4年對廣東、廣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狀況進行的調研顯示:當前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積極的,并不存在大范圍的信仰危機。例如,有78.8%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有說服力,沒有過時”;84.2%的學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57.4%的學生認為通過近年來的政治理論學習,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重大問題越來越明白了;而認為理論學習仃一定效果的也達到了32%;78.3%的學生贊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說法。但部分學生存在著馬克思主義信仰淡漠、理論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傾向也是事實。

  中國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tài)度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在理解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加以認可和擁護,一般以學習政治專業(yè)的學生居多。由于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完全是一種自覺的而非被動的行為。這些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是被某種力量所強制,更不是受某些個人私利所驅使。他們是發(fā)自內心的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種信仰看待。第二種是只憑著自己的粗淺認識,并非人云亦云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一般以關心國家大事、喜歡“兩課教育”的學生居多。這類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擁護是真誠的,他們知道沒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就不會擁有眼前的一切,而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信仰的,因此,他們既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自己的信仰,又真心的擁護中國共產黨。但這些大學生信仰馬克思主義卻并不完全知道為什么要信仰,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并不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第三種是內心并不十分認可,僅僅是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信仰”馬克思主義。這類學生清楚地知道,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如果不把自己和馬克思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就不可能有發(fā)展,于是他們可能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擁護和信仰”馬克思主義。

  2.問題的根源與特點。(1)主觀方面:學生們主觀上重物質,輕精神,重視短期行為,忽視長期利益。許多學生只對專業(yè)課和自己認為有用的課程感興趣,而不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學習,或是只把就業(yè)和考研作為自己學習的主要動力,錯誤地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對自己的幫助不大,沒有實際作用,以至于在實際生活中喪失了辨別和抵御錯誤思想的能力。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已經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黨員在理想信念上產生了迷茫、困惑和動搖。有的對馬克思主義真理和黨的領導產生了懷疑;有的跑到封建迷信市場上尋求精神寄托:還有的宣傳“共產主義渺?!闭?,這些現(xiàn)象都是大學生信仰問題在主觀方面的表現(xiàn)。(2)客觀方面:①高校對大學生的信仰問題重視不夠。有些學校把大學生的信仰問題歸結于學生本人,認為信仰什么完全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對大學生的信仰問題不能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以至于在出現(xiàn)問題時不愿承擔責任。②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和宣傳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理論脫離實際。一些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信仰教育的形式、方法過于僵化、呆板,而且在教育和宣傳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大”和“空”的現(xiàn)象,一味地強調理論高度,空話、套話多,嚴重脫離實際,其結果往往使學生們產生逆反心理,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認同感。③從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和理論教學的隊伍師資力量和理論水平不高,無法與時俱進。許多教師,尤其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青年教師,對待工作熱情不高,不注重理論水平的提升,以至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無法指導學生樹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觀。④高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及學生思想工作指導教師重視不夠。許多人往往認為只有專業(yè)能力不強的教師才去講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或從事輔導員工作,豈不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比講一門專業(yè)課難得多,而這種認識無形中也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及學生思想工作指導教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⑤“兩課”教學內容覆蓋面過大,側重點不明確。根據國家規(guī)定,各大院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學、學習都做了明確規(guī)定,建立了一套規(guī)章制度。但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要想將所有的此類思想全部學完,并有所理解,以至于成為一種信仰是不切實際的。

  三、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問題的探索與實踐

  1.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問題高校領導應充分重。視鄧小平曾經說過:我們這些人的腦子里是有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做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梢姼咝Υ髮W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校領導應將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問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應把定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信仰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開展調查研究,客觀評價工作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突出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制定有效改進措施,主動支持“兩課”教學。學校的上級領導機關應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的檢查指導,應制定更加科學、客觀和可測量的評價標準?! ?.以學生為本,轉變教育觀念。沒有任何信仰的學生是不存在的,那些號稱什么也不信的學生,常常是放棄了精神卜的信仰與追求把某種有限的物質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學生的信仰趨向,高校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毛澤東曾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中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應當把他們的理論當作教條看待,而應當看作行動的指南;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因此,高校要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將對學生信仰觀念的教育從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學轉變到重視馬克思主義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教育為基礎,以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將教書與育人切實地結合起來。

  3.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重點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正如胡錦濤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強調指出的,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簡稱“八榮八恥”)。作為培養(yǎng)中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應更好的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學習、領會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更好地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觀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4.學生思想工作指導教師應以身作則,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起到榜樣作用。曾子在《大學》中寫到: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齊其身者,先正其心。對學生思想工作指導教師而言可將其改為“欲教其生者,先修其身,欲齊其身者,先正其心?!睂W生思想工作指導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他們學習的標準和榜樣。因此,不僅要在學生的學習方面?zhèn)鞯?、受業(yè)、解惑,更要成為學生精神信仰的正確引導者。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理論水平,堅定自己的信念,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師資隊伍是培養(yǎng)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核心力量,是解決大學生信仰觀問題的關鍵。因此,一方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兩課”教師的學習和工作條件,幫助教師樹立職業(yè)自豪感和工作責任心: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優(yōu)化“兩課”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嚴把“入口”關,不能讓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不合格的人登上“兩課”講臺,并從多方面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教育、培養(yǎng)和鍛煉,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有教學能力又有社會實踐經驗或專業(yè)特長的優(yōu)秀人才充實“兩課”教師隊伍:四是要從校內外聘請一些優(yōu)秀的專家學者、黨政干部,組成兼職教師隊伍,請他們參與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中來。

  6.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設置體系應進一步完善。對于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課程應進一步整合,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授內容有所側重。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可作為一門課設置,如有必要可分為兩部分講。課程的設置體系僅從文、理科的類別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專生的層次來區(qū)別缺乏針對性。是否應當在強調各高校要執(zhí)行基本設置規(guī)定的同時,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講授不同內容。特別是目前我國各高校的科研教學水平不盡相同,生源的綜合素質也相差甚遠,如果采取相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設置體系,必然會產生針對性不強、學生接受不了、厭學等弊端,這樣便無法很好地達到培養(yǎng)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目的。

  7.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基礎理論教材應側重實際。其一,應徹底改變一些教材過于重視自身內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最終導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義,應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作用下,使基礎理論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其二,對于有的教材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們黨制定的種種現(xiàn)行政策混同的現(xiàn)象應加以區(qū)分,并在內容安排上,不應將政策內容講得過多,而應把重點放在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上,使得馬克思理論能夠更好地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培養(yǎng)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觀的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二:《試談關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思想》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國實際 結合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合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第一經驗?!俺酝咐碚摗迸c“搞清實際”并重是結合的基點,立足中國的實際情況是結合的關鍵點,解決中國實際問題是結合的切入點,產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結合的終結點。

  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瘪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的過程,就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毛澤東把這種結合稱為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重要問題”;鄧小平把這種結合稱為“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江澤民把這種結合稱為我們黨80年最基本的經驗;十七大把這種結合總結為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第一寶貴經驗。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落實到結合上。結合的實質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力量才能得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堅持和鞏固。

  一、結合的基點:“吃透理論”與“搞清實際”并重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就在于它是和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正如列寧所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此外,如果談到某一國家(例如,談到這個國家的民族綱領),那就要估計到在同一歷史時代這個國家不同于其他各國的具體特點?!眻猿竹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方面要使實踐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不斷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推動理論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xiàn)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看,“結合”本身是人的活動辯證法與客觀事物辯證法的統(tǒng)一。人的活動的辯證法也就是實踐的辯證法或社會的辯證法,它是人這一主體有意識的社會化行為,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動過程的辯證法;客觀事物的辯證法則是自然界自在運動的辯證法,它是一種無意識、無目的的自發(fā)運動過程,在大量的各種形式的自發(fā)運動中為自己開辟道路。理論是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fā)展的,但是始終離不開蘊含在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之中的客觀事物辯證法。所謂“吃透理論”和“搞清實際”,就是要求達到人的活動辯證法與客觀事物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

  “吃透理論”與“搞清實際”之所以是并重的,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現(xiàn)實歷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人類思想史之合乎邏輯的必然產物,而且也是現(xiàn)實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其次,馬克思主義按其本性而言,要求指向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它根植于當代的社會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現(xiàn)這個時代,從這個時代中獲得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它在社會生活的廣闊舞臺上實現(xiàn)自己和擴展自己。因此,馬克思主義絕不是教條,絕不是從外部來規(guī)定社會生活的僵硬的意識形態(tài),它絲毫沒有那種超乎生活、超乎歷史的神圣光環(huán),它與社會生活始終血肉相連。最后,馬克思主義不僅指向當下的社會生活,而且還指向人類的未來。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現(xiàn)實主義的,而且是理想主義的,它把新世界的建設和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看作自己的神圣使命。

  總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點,就是既要著眼于“吃透理論”,更要立足于“搞清實際”。因為,只有在“搞清實際”的前提下“吃透理論”,才能真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開辟新境界,達到新高度。

  二、結合的關鍵點:立足于中國的實際情況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基本歷史條件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文明的內在矛盾、現(xiàn)代工業(yè)無產階級的形成以及隨之而來的工人運動。從理論上來說,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的高度發(fā)展,隨著階級關系的日益明朗化,隨著社會運動和階級斗爭之經濟根源的逐漸顯露,人們科學地認識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條件趨于成熟;從實踐上來說,無產階級的生存條件、整個社會生活的異化以及尖銳的階級對立,都要求無產階級必須“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xiàn)狀”。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契合了歷史的需要,不僅作為科學的理論和學說,而且作為使整個無產階級行動起來的自我意識,作為建設新世界和創(chuàng)造未來的實踐綱領,參與到新的歷史過程之中”。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并在中國傳播絕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思想背景和歷史條件的,它是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同各種錯誤傾向、思潮的斗爭中逐步孕育、發(fā)展的。近代的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fā)展極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帝國主義世界的基本矛盾和中國社會內部固有的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成為世界東方各種矛盾的焦點。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正是這一社會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以及中國人民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準備了社會條件。

  馬克思主義在奪取無產階級政權時期,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并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得到新的運用和發(fā)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情況再度結合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后,胡錦濤在正確把握世界發(fā)展大趨勢的前提下,在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正如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指出的那樣:“科學發(fā)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fā)展實踐,借鑒國外發(fā)展經驗,適應新的發(fā)展要求提出來的?!蔽覀冇纱瞬浑y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和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并在中國得以傳播、發(fā)展、壯大,不僅在于馬克思主義本身作為科學真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在于它在中國的立足和發(fā)展是以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前提的。同一粒種子,放在不同的土壤里會結出不同的果實。馬克思主義這顆真理種子,放在中國這片土壤里結成了中國化的果實——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經驗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這既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其最基本的底蘊,又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產生的豐富的內容。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新的形態(tài)下的延續(xù)。

  三、結合的切入點:解決中國實際問題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新的發(fā)展?!瘪R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發(fā)揮作用,就必須要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所謂實際問題就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暴露和提出的具體問題,和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中國實際問題之所以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切人點,首先是因為中國實際問題是凝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涉及的兩大要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劑。中國實際問題的發(fā)現(xiàn),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要弄清中國實際問題,就要弄清產生問題的客觀環(huán)境即實際狀況。實際問題就像磁石一樣,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吸引到一起,為實現(xiàn)對稱性、匹配性結合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次是因為中國實際問題的分析研究和解決處理就是兩大要素的結合過程,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和實踐過程。

  面對橫亙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征途中的實際問題,不僅沒法回避,而且不解決就無法推進革命事業(y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解剖面臨的實際問題,弄清問題的性質、產生條件和過程等,結合已有經驗,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是因為實際問題是實踐中產生的客觀存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以實際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切入點,“可以避免主觀主義的影響,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同時,實際問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基本與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就可以更好地動員、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去,形成浩浩蕩蕩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大軍”。   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切入點的實際問題,并不是任何問題都在其列,只有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運動(即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矛盾才算在其列??v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的提出往往有如下兩種情況: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接二連三地遭到挫折或失敗的新情況,會迫使人們思考,尋找新的出路,這樣實際問題就產生了。比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初期,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我們采取中心城市武裝起義的外國經驗,結果導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上海工人三次起義的失敗。

  失敗的挫折,使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者不得不懷疑以中心城市起義掀起革命高潮的可行性,不得不提出探索新的道路的實際問題。毛澤東、彭湃、__等建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海陸豐農民革命根據地和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做法就是提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新的正確探索。二是在實踐中直接暴露出來的,不需要概括的現(xiàn)實問題。這類實際問題一般具有直觀性、不可回避性和單一性,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各層次都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在社會經濟發(fā)展領域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新問題和新矛盾就是我國最新的現(xiàn)實問題:“社會發(fā)展滯后于經濟發(fā)展;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地區(qū)發(fā)展越來越不不平衡;制約全面小康社會實現(xiàn)的‘三農’問題和貧困問題;嚴重影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腐敗問題;制約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和生態(tài)問題。”

  隨著實際問題的解決將引發(fā)一系列相關問題,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領域不斷拓展。正是在此背景下,胡錦濤所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才具有戰(zhàn)略性、前瞻性和科學性。隨著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全面發(fā)展,實際問題還會不斷出現(xiàn)和得到解決,馬克思主義就借著這些載體不斷得到發(fā)展并結出豐碩的成果。

  四、結合的終結點:產生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不斷結合的歷史,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正是蘊含在黨的“結合”思想之中。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通過對舊中國國情的深入研究、科學分析后緊緊抓住“中國是一個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相互爭奪的殖民地”這一根本的社會性質,科學地闡明了民主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從而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創(chuàng)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制定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黨明確指出,中國當時正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需要一段時間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

  在黨的“八大”明確宣布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建立后,毛澤東根據實際國情,認為不能把社會主義建立等同于社會主義建成,應該把社會主義分成“建立”和“建成”兩個階段。然而,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向縱深發(fā)展,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難度相對就大多了。毛澤東在結合中超越了歷史階段,導致了““””那樣全局性的錯誤。可見,“不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如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各個時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

  歷史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這個“接力棒”交給了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全面總結歷史經驗,分析和研究中國社會的歷史現(xiàn)狀,對中國的國情的認識,尤其是對中國社會所處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準確地、牢固地把握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同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偉大理論,并強調指出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最大的國情?!罢腔趯ξ覈鴩榈目茖W分析,認定中國現(xiàn)階段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即生產力還很不發(fā)達,其發(fā)展也不平衡的階段,在理論上以它為基石和邏輯出發(fā)點,構建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宏偉大廈?!痹趯嵺`中制定和執(zhí)行了一系列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初步解決了國際共運史上這一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實際的有機結合。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面對改革開放和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艱巨任務,明確指出:“我們解決一種矛盾,澄清種種疑惑,認識為什么必須實行現(xiàn)在這樣的路線、政策而不能實行別樣的路線和政策,關鍵在于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tǒng)一認識和準確把握?!痹谑澜缃洕惑w化的趨勢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在經濟、科技領域中和發(fā)達國家的差距,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黨的建設、祖國統(tǒng)一等重大問題都作了新的戰(zhàn)略部署,確立了科教興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并把“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寫進憲法,使人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緊迫性、復雜性、艱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江澤民為核心第三代領導集體繼續(xù)做好了“結合”這篇文章,使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邁向新的臺階。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基礎是發(fā)展著的實踐,新的實踐又需要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不僅提出了要求,同時也提供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新發(fā)展的現(xiàn)實可能。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同時,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有力的思想保證?!耙匀藶楸?、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出發(fā)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p>

  馬克思主義論文篇三:《試論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對當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啟示》

  高校校園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地與集散地,其文化活動開展的情況不僅直接關系著國家整體文化戰(zhàn)略的實施情況,而且關系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更是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宏觀上為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而且在微觀上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一、校園文化活動的目標應是促進學生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馬克思認為,造就高度文明的人,就是“培養(yǎng)社會人的一切屬性,并且把他作為具有盡可能豐富的屬性和聯(lián)系的人,因而具有盡可能廣泛需要的人生產出來――把他作為盡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會產品生產出來……”,這正是馬克思對文化的社會目的和意義的闡釋。恩格斯認為:“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第一步?!彪S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資本創(chuàng)造出的無限可能為文化發(fā)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并且促使人擺脫了自然局限性,為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可能。因此,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應將馬克思主義的“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作為核心目標,具體而言,包含兩方面:

  1.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階段性。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人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從人的依賴階段到人的獨立性階段,再到自由個性階段,人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一個歷史的過程。因此,高校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年級學生發(fā)展的階段性,從而開展針對性的引導。

  2.處理好全面發(fā)展與自由發(fā)展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自由發(fā)展”是指人的人格、個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程度地發(fā)展;所追求的“全面發(fā)展”,不光是人的能力、個性和知識的,全面發(fā)展,也是人的社會素質、精神素質等的共同提高。高校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時,既要充分考慮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要考慮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

  二、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應追求多樣性與豐富性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學者歷來重視形式的重要意義。形式不僅僅是把事物的內容各要素統(tǒng)一起來的結構或者外部表現(xiàn)方式,其本身就包含著極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就應充分考慮到文化活動形式對于不同文化活動的意義,權衡得失,并且在形式的選擇上要堅持多樣性與豐富性的統(tǒng)一,這將有助于拓展文化活動的意義。目前高校每年的校園社團文化節(jié)就很好的闡釋了多樣性與豐富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同時有助于進一步激發(fā)大學生的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

  三、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應做到世界性與民族性的有機融合

  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經典問題。一般來說,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既有抵觸的一面,又有相互借鑒的一面。“把本民族文化片面地視為唯一優(yōu)秀文化,對其他民族文化成果采取一概排斥的態(tài)度和做法,這是與文化的發(fā)展相反動的?!币虼?,隨著高校的日益開放,辦學越來越國際化,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也應與時俱進,在內容的選擇上做到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融合。既要堅持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利用傳統(tǒng)文化類社團積極開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承與傳播活動,贏得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為中華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活動奠定基礎;又應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活動的精髓,特別是與留學生社團保持交往,參與他們的文化活動,共同創(chuàng)作兼容并蓄的文化節(jié)目。

  四、校園文化活動應以科學和理性為主要途徑

  科學、理性思維的發(fā)展,與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密不可分。馬克思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人的感性直觀,“他卻沒有忽視人的理性層面,從而實現(xiàn)了對理性和非理性的雙向揚棄。馬克思對近代理性地位的重塑建立在批判近代理性的基礎上?!币虼?,我們應以此為基礎,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做到:(1)以批判的態(tài)度,堅持科學和理性思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只有心存批判意識,多思考,才能跟好地、跟深刻地、更科學的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2)以科學和理性思維為基點,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活動。只有堅持科學和理性思維,才能確保整個校園文化發(fā)展的正確方向,才能為校園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提供動力之源、力量之基。

  總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提煉和精髓,對校園活動的目標、形式、內容、途徑等方方面面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我們一定要在實踐中“堅持-批判-再堅持”,在利用理論指導實踐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理論的豐富與發(fā)展。


猜你喜歡:

1.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

2.馬克思主義論文的模板

3.馬克思主義論文格式范例

4.標準馬克思主義論文1500字

5.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3000字

132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