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藥制藥論文
探討中藥制藥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當前社會的各領域和行業(yè)中,涌現出了大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從而為提高社會的生產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探討中藥制藥論文,供大家參考。
探討中藥制藥論文篇一
《 談對中藥制藥技術的分析 》
摘要:中藥飲片的炮制工藝是中藥傳統(tǒng)技藝的集中體現和核心所在,是在歷代中醫(yī)藥長期醫(yī)療實踐中產生,并不斷積累和發(fā)展起來的。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y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是中醫(yī)藥學的一大特色。
關鍵詞:中藥 炮制 技術
中藥飲片的炮制工藝是中藥傳統(tǒng)技藝的集中體現和核心所在,是在歷代中醫(yī)藥長期醫(yī)療實踐中產生,并不斷積累和發(fā)展起來的。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y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是中醫(yī)藥學的一大特色。
一、中藥炮制的起源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治療“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湯中就有“治半夏”的記載,表明當時預治疾病已經使用了藥物常規(guī)炮制品。到了漢代,據有關資料記載,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煉、煮沸、火熬、燒、斬斷、研、銼、搗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湯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時,炮制理論開始創(chuàng)立。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序例寫道:“藥……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zhèn)侮愋?,并各有?hellip;…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明代時期,中藥炮制發(fā)展得較為全面,在理論方面,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統(tǒng)地論述了若干炮制輔料的作用原理,記載為:“酒制升提;姜制發(fā)散;人鹽走腎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制甘難化增益元陰;陳璧土制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還強調:“凡藥制造,責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著名的醫(yī)藥學者李時珍集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專列了“修治”一項,收載了各家之法。
二、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
1、炮制是中醫(yī)臨床用藥的特點
中藥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礦物,藥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藥物成分,但也常帶有一些非藥用部分,而影響療效,并且不同藥用部位藥效有異。而原藥材在發(fā)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這就需要通過炮制,調整藥性,增利除弊,以滿足臨床治療要求。所以中醫(yī)臨床配方用藥都是用炮制后的飲片。由于中藥成分復雜,常常是一藥多效,而中醫(yī)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藥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據病情有所選擇,因此,需要通過炮制對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權衡損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減弱,某些不利于治療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療需求。疾病的發(fā)生有多種原因,病情的發(fā)展變化多端,癥候的表現不一,臟腑的屬性、喜惡、生病病理各異,故立方遣藥及炮制品的選用都應考慮這些因素。如:女貞子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清虛熱,且藥性較平和,養(yǎng)陰而不膩,清熱而不損陽氣,實為滋陰補腎之良藥。但生用或制用與病情變化有關,當患者肝腎陰虧,兼有腸燥便秘者,可選用生品,既可補肝。腎,又可潤腸燥,二者兼顧,且用量宜大;當便秘已去,肝腎陰虧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時,除調整處方外,女貞子則宜制用,增強其補肝腎之力,避免過用生品又引起滑腸。由此可知,中藥必須經過炮制,才能適應中醫(yī)辨證施治、靈活用藥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醫(yī)運用中藥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炮制是中醫(yī)長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總結。炮制方法的確定應以臨床需求為主要依據。炮制工藝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
1)中藥凈制與療效
中藥凈制的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對藥效的影響很大。因此,中藥在用于臨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經過凈制處理,方能人藥。從古至今,醫(yī)藥學家對中藥的凈制都非常重視。中藥亦要求以凈制后的“凈藥材”人藥,《中國藥典》炮制通則把凈制列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軟化、切制與臨床療效
中藥切制之前,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使軟硬適度,便于切制。然而,控制水處理的時間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時間過長,吸水量過多,則藥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療效,并給飲片的干燥帶來困難。利用蒸氣軟化藥材,應控制溫度和時間,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切制時,飲片不均勻,厚薄、長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過程中就會出現藥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進一步加熱炮制,還會出現受熱不均,生熟不一,藥效有異的情況。如:調和營衛(wèi)的桂枝湯,方中桂枝以氣勝,白芍以味勝。若白芍切厚片,則煎煮時間不易控制。煎煮時間短,雖能全桂枝之氣,卻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時間長,雖能取白芍之味,卻失桂枝之氣。方中桂枝、白芍均為主藥,切均薄片,煎煮適當時間,即可達到氣味共存的目的。飲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飲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時干燥,就會發(fā)霉變質。干燥方法和干燥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特別是含揮發(fā)性成分或對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溫干燥或曝曬,療效會明顯降低。
3)干熱炮制與臨床療效
干熱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熱。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對藥效有明顯的影響。干熱炮制的各種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應用最廣泛。藥物炒制,其方法簡便,但在提高療效,抑制偏性,減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許多中藥炒制后,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氣,收到啟脾開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麥芽、炒扁豆等。中藥經炒制處理后,能從不同途徑調整藥物的功用,滿足臨床不同的用藥要求。煅制法常用于處理礦物藥、動物甲殼及化石類藥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藥。此外,煨制、干餾等法對療效也有明顯影響。尤其是煨制后,藥效常有明顯的變化,干餾法則常用于制造新藥。如木香生品行氣止痛作用明顯,煨木香則專于實腸止瀉。
3、炮制與藥性的關系
中藥通過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都可能發(fā)生一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常常異致功效、用途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運用于臨床所產生的效應也不一樣。
為此,中藥飲片的科學炮制,是正確使用中藥飲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探討中藥制藥論文篇二
《 超微粉碎技術及其在中藥制藥中的應用 》
摘 要:超微粉碎技術是最近20年剛剛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藥品粉碎技術,這項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展現出非常好的溶解性、分散性以及吸附性,同時其還具備非常強的化學活性,所以,該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在了中藥的制藥過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超微粉碎技術及其在中藥制藥中的應用,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超微粉碎;中藥制藥;應用
超微粉碎技術通常就是指采用機械或者是流體動力的途徑,將藥料顆粒粉碎到直徑不足10μm顆粒的過程,超微細粉末是超微細粉碎處理過程中的最終產品,這種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展現出其他技術無法展現出來的優(yōu)勢,所以其在化工醫(yī)藥和食品行業(yè)等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1 超微細粉碎設備及其原理分析
1.1 機械粉碎機
機械粉碎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粉碎介質,同時還能非常明顯的增加攪拌振動裝置,對及其結構抑或是整個設備的運行方式加以調整,其設置了分級器,這樣就可以使得不同形式的外力形成聯合,從而對物料進行更加全面的處理,展現出更好的粉碎效果。最新研發(fā)的剪切超細粉碎機是一種粉碎原理以及結構和傳統(tǒng)粉碎機完全不同的特點,其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離心力場,在運行的過程中借助攪拌臂來帶動介質球和物料,并且使其能夠發(fā)生摩擦樁基等,這樣就使得物料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細化處理,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1.2 氣流粉碎機
氣流粉碎機通常又被人們稱為流能磨,它在運行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高壓電流,從而使得粉碎的物料粒子能夠相互碰撞,從而真正的達到粉碎的作用。和普通的機械式粉碎機比較而言,氣流粉碎機能夠更好的保證產品的細度,同時粒徑分布的范圍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氣體在噴嘴的位置可以膨脹降溫,粉碎溫度變化并不是十分的明顯,這一特性也使得低熔點和熱敏性相對較高的物質能夠實現超微粉碎。但是其在氣流粉碎的過程中會產生非常大的能耗,采用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多噴灌技術和流化床技術以及臥式分級系統(tǒng),其在運行的過程中�E狗展現出非常好的自動分級功能,產品的細度較高,同時具有非常好的均勻性。
1.3 超聲波粉碎機
超聲波發(fā)聲器以及換能器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產生高頻的超聲波,超聲波在待處理的物料當中可以十分有效的引起超聲空化的作用,超聲波傳播的過程中會產生密疏區(qū),在負壓的作用下會產生一定數量的空腔,所以空腔在高頻壓力變化的影響下發(fā)生了振動而膨脹和爆炸,所以,真空腔在爆炸的時候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物料粉碎作用。此外,因為超聲波在液體中傳播時會產生非常明顯的擾動,這樣也就使得顆粒有非常大的速度,物料會產生較為明顯的碰撞,超聲波粉碎之后會在液體當中會生成固體顆?;蛘呤巧锝M織,同時粒度分布也處于相對比較均勻的狀態(tài)。但是目前這種粉碎機的生產效率并不是很高。
2 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制藥中的應用
2.1 中藥和中藥復方超微粉碎后藥效學研究
三七的粉碎度不用,其溶出度也會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在眾多形態(tài)的三七中,三七粉的入藥效果比較好,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將原生要材料以傳統(tǒng)的粉碎方式進行處理,其粒徑為150-200目的的粉末,而使用當前的研制方法可以將中心粒徑控制在10μm以下,在研究中還發(fā)現采用不同方式所生產出來的藥效指標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采用超微粉碎技術能夠十分明顯的減少中藥的服藥量,同時超細珍珠粉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展現出更好的效果,更加有利于人體的吸收。
2.2 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植物藥材提取率
研究人員對山茱萸和紅參普通粉碎方式和超微粉碎處理方式的溶出速度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比較,研究結果充分的標明,超微粉碎技術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植物藥材的提取率。
2.3 可改善中藥制劑工藝
某藥廠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散劑中的應用,通過對珍珠、爐甘石超微粉碎與傳統(tǒng)粉碎的比較,發(fā)現超微粉碎技術可明顯縮短上述兩味藥的生產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大批量生產,同時使得到的中藥粉體粒徑更小,提高了藥物的臨床應用療效。
3 對超微粉碎技術應用于中藥制藥業(yè)的思考
3.1 中醫(yī)藥的特色得到更大的發(fā)揮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醫(yī)藥,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辨證性治療、整體性治療、綜合性治療體現著中醫(yī)藥的無窮魅力。傳統(tǒng)的中藥劑型丸、散、膏、丹、湯等正是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作為中醫(yī)臨床給藥的不同方式發(fā)揮其神奇的療效。中藥或中藥復方治療疾病靠的是諸多成分之間的相互聯合、相互制約作用,具有多組分、多靶點的特點,不像化學藥物那樣,單一成分作用于特定的靶點而發(fā)揮療效。將超微粉碎技術應用于傳統(tǒng)的中藥劑型的制劑工藝改進,使原有物料處于一種超微細粉末的一種“新的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超微細粉獨特的理化性質,中藥的有效成分不但不會丟失或減少,而且還會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中醫(yī)藥的特色將得到更大的發(fā)揮。
3.2 增加中藥的科技含量,賦予中藥以時代特征
盡管中醫(yī)藥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但煩瑣的煎藥過程不能適應當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某些中藥飲片經過超微粉碎后,可省去煩瑣的煎藥提取過程,經口服吸收后起效迅速,吸收更加完全,為減少中藥服用劑量奠定了基礎。若能夠通過粘膜給藥,其療效更為迅速。故超微粉碎技術的應用將為中藥向現代劑型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3.3 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藥制藥不同于西藥制藥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它們所用的原料不同,即中藥制藥要經過一個復雜的原藥材前處理階段。原藥材提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中藥制藥的水平,同時也嚴重影響著中藥療效的發(fā)揮。中藥經過超微粉碎后,原藥材的提取率明顯提高,可減少中藥材資源浪費。同時保健中藥超微細粉末還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加入飲料、面包、餅干、糖果等食品中而制成各種各樣的保健食品,還可將其運用到紡織業(yè)中,加工成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產品,形成產業(yè)鏈,帶動一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
3.4 要提供客觀指標
超微粉碎技術畢竟是中藥制藥領域中的一項新技術,在中藥領域應用的研究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因此其最終應用于各種各樣的中藥材時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要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提供諸如超微與藥材性質,超微粉末與指標成分提取率及體內吸收、超微粉末的藥效學、臨床療效等各項客觀指標,證明中藥材經超微粉碎后,各項指標均與其經普通粉碎后得到的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可一味追求高科技,盲目應用超微粉碎技術。
結束語
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制藥的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技術適應性上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但是我國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在技術發(fā)展的過程中,這些問題也會解決,所以這一技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會越來越廣闊。同時它對我國中藥制藥現代化的發(fā)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孟付榮,徐曉麗.中藥制藥工藝及設備使用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4(1).
[2]徐曉麗,李萬順.淺析中藥制藥技術與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4(2).
有關探討中藥制藥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