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實事求是的毛概論文1500字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fā)展觀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科學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和增強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實事求是的毛概論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歡!
論實事求是的毛概論文1500字篇一
《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價值》
摘 要:黨的思想路線的確立,掀開了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的新篇章,表明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階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嚴格按照黨的思想路線來制定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在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黨的思想路線對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文化建設,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構建和諧社會均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初級階段;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183-02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走上新的道路,開辟了新的篇章。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黨的思想路線是黨在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中遵循的思想方法和根本原則,是黨制定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也是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本文從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兩個方面來論述黨的思想路線的價值。
一、黨的思想路線對于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性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使我們開始能夠認真總結過去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為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選擇合適的道路。
鄧小平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指導下,對于我國國情進行了論述,突出強調了兩點:一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雖然搞了社會主義,但經濟文化還很落后;二是在這樣的國情之下搞社會主義,必須首先發(fā)展生產力。這時雖然還沒有明確使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但這一概念所要強調和認定的“意蘊”已經很完整和明確了。之后,黨的十三大報告正式提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并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做出了全面深刻的論述,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
在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后,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而社會需要同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從根本上來說只能靠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來解決,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深化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按照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對于我國當時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科學合理的逐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論斷。它始于對計劃經濟弊端的反思,在對計劃與市場相互關系的探求中發(fā)展,在對市場經濟正確定位的認識中形成、發(fā)展和深化。
1.堅冰初破: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在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根本任務面前,鄧小平意識到了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對于生產力發(fā)展的束縛,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論述了市場經濟作為發(fā)展經濟的手段,資本主義能用,社會主義也能用,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之間并不是過去我們所理解的尖銳對立的關系。他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在鄧小平多次談話的推動下,全黨開始意識到完全實行計劃經濟之不足,逐漸形成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公式,這一公式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提出,后被十一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所確認。
2.峰回路轉: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指出,為了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必須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此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村經濟開始向專業(yè)化、商品化、現(xiàn)代化轉變。但城市經濟體制中嚴重妨礙生產力發(fā)展的種種弊端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城市經濟的巨大潛力還沒有挖掘出來,因而迫切需要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中央于1984年10月召開了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其最突出和具有重大意義的是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理論,這一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理論的重大發(fā)展。
3.目標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使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一大步,隨著認識上的重大突破,我國的經濟改革也深入開展起來。市場范圍逐步擴大,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已逐步放開,計劃直接管理的領域逐步縮小,市場對經濟活動調節(jié)的作用在大大增強。實踐日益明顯地告訴我們 ,市場作用發(fā)揮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活力就比較強,發(fā)展態(tài)勢也比較好。
我們黨依照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按照實踐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1992年春天,面對后“左”的思想抬頭,鄧小平發(fā)表了“南巡講話”,他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在我們全黨對于這一論斷有了統(tǒng)一的認識之后,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11月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又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更加系統(tǒng)化、完善化。
黨的十四大報告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論述,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觀念的確立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也標志著我們黨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問題的認識又前進了決定性的一大步。我們黨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載入憲法,使我國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進入了目標明確、不可逆轉的嶄新階段。我們黨按照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經濟體制改革,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掃除了制度障礙,使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黨的思想路線對于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黨的思想路線在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中的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期與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qū)之后,社會利益矛盾、文化的碰撞與沖突、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此情況下,必須堅持黨的思想領導,以黨的思想路線引領社會發(fā)展。在應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即從當前我國的實際國情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文化需要同相對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只有從人民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才能最終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黨的思想路線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應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選擇漸趨多樣化。我們堅持主旋律與多樣性并存,這就需要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與教育,同時吸收與借鑒各國文化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建設與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與思想建設不是相互獨立的,文化建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需要以黨的思想路線為思想前提,科學、文化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思想道德建設都要從當前的現(xiàn)實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科學的思想方法指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我國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進而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
(三)黨的思想路線對于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當前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也是我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之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與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xiàn)需要高效、民主的政治、行政體制,黨的高度重視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應堅持黨的從我國的國家性質及其政府體制出發(f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走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健全與完善人大制度,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促進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良性發(fā)展,以基層民主建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經驗檢驗我們的基層民主理論,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完善與發(fā)展。
(四)黨的思想路線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任務。在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解決阻礙和諧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各種矛盾,保證和諧社會的構建是健康、有序的,進而保證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實事求是的認識矛盾的本質,并制定出相應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從而使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國家制定的一項宏觀舉措。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出正確的方針政策,把握好構建和諧社會的正確方向;也只有以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出發(fā)點,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方針政策,才能使和諧社會健康有序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極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方針政策。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論實事求是的毛概論文1500字篇二
《淺析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摘 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建國60年來,中國取得的一切舉世矚目成就:在理論上的重大發(fā)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調整、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全面進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無一不是堅持和發(fā)展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
關鍵詞:形成與發(fā)展;內在關系;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D0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9-0026-02
全面認識和深刻把握黨的思想路線,對于我們總結歷史經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一、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與發(fā)展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開啟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先河。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所做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中,對“實事求是”這句中國古話進行了改造,賦予其以嶄新的內容,并把它上升到中國共產黨人思想路線的高度。建國后,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系統(tǒng)地論述了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恢復并發(fā)展了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思想路線。1976年10月,隨著“_”的垮臺,““””宣告結束。在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兩個凡是”的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依然在過去的道路上徘徊。中國社會究竟向何處去?是徹底糾正過去的錯誤,開創(chuàng)一條新路,還是抱著過去的錯誤不放,繼續(xù)走老路?這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在重大抉擇面前,鄧小平同志挺身而出,以大無畏的勇氣重點抓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為我們黨和國家選擇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做出了突出貢獻。1978年底,鄧小平發(fā)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他這一講話,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對其作了新的極為重要的補充和系統(tǒng)的闡述,成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成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成為開創(chuàng)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時期的宣言書。
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豐富和發(fā)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即將進入新世紀,國際國內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如何進一步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如何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一步推向前進,成為時代課題。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chuàng)造力的決定性因素。”這一新論述,既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又為這一思想路線增添了“與時俱進”的新內容。
以胡錦濤為的新的黨中央強調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進一步深化了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認識。進入新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在各種嚴峻挑戰(zhàn)和困難面前,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勝利。在實踐過程中,他強調必須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求真務實,不僅概括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而且把黨的思想路線從理論層面全面推進到實踐層面,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的思想路線新的豐富和發(fā)展。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內在關系
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精髓,三者之間有其內在的聯(lián)系。
1.解放思想是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是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提出的。
當時,在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影響下,思想僵化和半僵化,滿腦袋條條框框,腦筋開動不起來。這種狀況,根本不可能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也根本不可能去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根本談不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所以,鄧小平指出了必須首先解放思想。胡錦濤在2007年“6・25”重要講話中也強調指出了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chuàng)事業(yè)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
2.實事求是是根本
“什么叫解放思想?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1]。“思想解放,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 [2]。這一科學說明的要旨在于指出解放思想的實質就是要實事求是而不是其他,解放思想要落實到實事求是上。
3.與時俱進是目的
所謂與時俱進,就是我們的理論和實踐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化,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順時應勢,永遠走在時代前列。與時俱進的本質就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結合和統(tǒng)一。解放思想無止境,實事求是要一貫,它們結合在一起就是要與時俱進。要做到與時俱進,就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前提,以實事求是為根本;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必須以與時俱進為總要求??陀^世界總是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也必須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三、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意義
第一,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豐富和發(fā)展。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就是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哲學基礎的。它強調從實際出發(fā),用全面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強調思想和實際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調認識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沒有止境的過程;強調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tǒng)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重要條件、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先導;都充分體現(xiàn)并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第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制定并貫徹執(zhí)行正確的政治路線的思想基礎。政治路線是黨為實現(xiàn)一定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而制定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它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的政治路線必須建立在對客觀情況的深刻了解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以正確的思想路線為指導。回顧黨的歷史,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從根本上說,我們所取得的一切勝利,都是因為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制定出并貫徹執(zhí)行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從而推進了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黨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都是因為違背或者偏離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第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化的進程,使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道路,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江澤民繼承毛澤東、鄧小平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實質,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實現(xiàn)小康社會,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內涵;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基礎上,提出求真務實的新要求,樹立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chuàng)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理論。這些都是在堅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基礎上實現(xiàn)的理論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79,364.
論實事求是的毛概論文1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