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科學論文的格式(2)
小學生科學論文的格式
小學生科學論文
淺析小學科學課中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通過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著明確的分工與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需要有明確的分工與合作。我認為教師和學生在科學探究中都應該有很強的主體意識,并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才能使教學工作達到滿意的效果。
一、科學探究過程中要明確教師、學生間的分工與合作
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引導的主體,學生是探究、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必須明確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課前,教師的準備要十分充分,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學“材料”單元時,教師要準備充足的各類研究材料,同樣也應布置學生收集相關材料。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選擇的不同探究問題進行分組,讓他們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去探究。
探究過程中通過學生們合作、解釋和各種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嘗試,積累一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jīng)驗,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按照一定規(guī)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當然,這并非易事,要靠長久的教育才能達到。
二、合理安排教材,有選擇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教學中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意識,教師在設計科學探究形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材。另外,科學探究過程有7個要素,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過程都要完成這7個要素,有時,只有部分內(nèi)容適合科學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探究形式。
現(xiàn)在的《科學》教材的設計也體現(xiàn)了“用教材教”的觀念,給了教師、學生很大的自主權。如“生命”單元對動植物的探究,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學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動植物作為研究的對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科學探究。另外,教材還安排了自由研究內(nèi)容,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思想,最終實現(xiàn)育人的功效。
三、讓學生充分活動,親歷、體驗科學探究
與傳統(tǒng)教學很大的區(qū)別在于:科學探究性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學生與教師的分工明顯不同。比如:提出問題時,不能因為學生提不出來,教師一著急就直接告訴學生,教師應該冷靜地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學生實驗不成功,教師不能立即去做給學生看,而是應該組織學生去分析問題出在哪兒。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多動眼“看一看”,多動腦“想一想”,多動口“說一說”,多動手“做一做”,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開發(fā)學生的情感潛能、思維潛能、操作潛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
“體驗”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必需的,學生只有在參與中去深刻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合作,體驗質(zhì)疑,體驗挑戰(zhàn),才能健康成長。只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條件,學生的表現(xiàn)會讓我們?nèi)ズ炔?即使探究失敗了,對學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的。使學生體會到“原來科學研究這么不容易,科學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學《觀察與描述》時,學生通過各種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秘密,體驗到了觀察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特別是通過“摸物游戲”,使學生的興趣高漲,雖然有的學生沒有說出摸到的是什么物體,但這使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各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工作的重要性。
當然,在多數(shù)探究中,教師要適時給予適當?shù)膸椭?、引導,從而使探究在?jīng)歷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結果,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和興奮。否則,總是探究不出什么結果,學生也會喪失對探究的興趣和信心。
四、科學探究之后要組織學生研討,教師要充分地傾聽學生
科學探究之后組織學生認真鉆研,共同探討,這種研討不是盲目的,是以探究過程為基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探究的問題進行研討。美國有一位博士對下面兩種情況進行比較:一是探究后立即進行研討,一是探究后不進行研討。研究結果表明.前者概念水平的發(fā)展達到更高層次,研討使認識深化。在教學中,我們采取分組研討與全班研討相結合的方法,即先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再由各實驗小組匯報研討結果,然后教師幫助匯總全班研討的“信息”。教師應該讓他們有足夠的發(fā)言機會,不論他的發(fā)言正確與否,教師要認真傾聽。小學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有時難免會用不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剛剛接觸的問題,這時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語言,根據(jù)學生語言去引導思維。
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次學生探究后都有許多話要說。而學生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不盡相同,這樣就激起了許多“矛盾”,我們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學生的個人知識),首先傾聽他們現(xiàn)在的想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zhì)疑,進一步研討,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為根據(jù),引導學生彼此豐富和調(diào)整自己的理解。
五、重視引導學生把科學探究活動向課外延伸
大自然包羅萬象,奧秘無窮,僅僅靠課堂上獲取的知識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在課外進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這樣處理,如: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水資源情況;一天中氣溫變化有什么秘密?等。另外,一堂課不可能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進行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去探究,使科學探究活動突破教學時間的限制和教學空間的束縛。這樣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
[2]《透視科學探究性學習》羅星凱
[3]《探究性學習》
[4]《科學探究18條原則》任長松
[5]《小學自然課改革探索》劉默耕
看了“小學生科學論文的格式”的人還看:
5.科學論文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