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探討論文
《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探討論文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其目標是幫助學生構建計算機學科的科學體系,初步掌握學習計算機學科的方法,激發(fā)專業(yè)學習興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 它對后續(xù)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計算機導論》的教學方式、方法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計算機導論》 課程 教學方法
一、《計算機導論》課程的重要性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廣泛應用,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同時,也給計算機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面對眾多門類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層出不窮的各種理論、技術和應用,該如何圈定最為核心和基礎的內容,如何在相對浮躁的大環(huán)境中引領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興奮點,是計算機本科教育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在計算機教育的初始階段就該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對知識進行統(tǒng)計和串聯(liá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程起到的就是這種引領作用。它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科引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整個學科的核心課程、課程間的相互關系和各門課程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建立統(tǒng)一認識。為深入學習計算機學科的各門課程,奠定“以全局指導局部”的基礎,《計算機導論》力求突出為后續(xù)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構建一個基本知識框架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入門階段就對本學科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感到困惑和茫然,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習興趣。
二、課程內容的組織與選取
《計算機導論》課程主要起到的是學科引領作用,所以內容的組織和選取非常關鍵。它不能是本專業(yè)各門課程內容的簡單羅列,只是把今后要開設的專業(yè)課各作為一章進行講解就行了,否則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造成有些內容同后續(xù)課程內容重疊。本課程在學生面前展現的應該是一幅全景式的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畫卷,使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概貌和學術范疇,激發(fā)學生對本專業(yè)的興趣,幫助并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學習專業(yè)知識,而不在于學生具體學到了哪些專業(yè)知識。
在《計算機導論》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反映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歷史,又要體現學科前沿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摒棄過時的內容,講授那些最能反映計算機科學技術本源的專業(yè)核心基礎知識,以及新的應用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前沿技術不是盲目地介紹,而是有選擇性地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結構,以及學生感興趣的,或學生能夠使用的技術,引領學生步入計算機學科的殿堂。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計算機科學的核心概念,使他們較為全面地理解學科的發(fā)展歷史和方向,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介紹時,不能孤立地、片面地介紹知識點,而應該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注重講解其在整個計算機學科中的作用,以及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和作用,不會有困惑和迷茫。
三、改進教學方法
1.靈活組織課堂教學
靈活巧妙地安排課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不拘泥于課堂形式,以傳授更多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和學生思維為目的。課堂中可以穿插各種教學方法。
比如采用提問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繼而引出要講述的問題,展開知識點,最后歸納總結。這樣通過提出學生關注的問題,引出了基本概念,展開了重要知識點,解決了提出的問題,最后通過歸納舉一反三,推廣應用。這種方法針對性強,易于與學生互動,比起泛泛地講解知識點更有收益。
再如學生參與式教學。大學課程的教學,往往是教師“費盡口舌”,學生“無所事事”。針對《計算機導論》的學科特點,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激發(fā)思考、加深認識;或者教師講解完一個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動手完成相似的例子,并讓學生舉出一個更加具有應用性或貼近知識點的例子,以此來豐富課堂,拓展學生思維和鍛煉學生動手能力。
課堂形式的多樣化使得教學形式不再單一,學生對學習不再感到枯燥,學習的過程不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主動動腦動手的過程。
2.改變教學方案
不同于其他課程,《計算機導論》教學應采用廣度優(yōu)先的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各具體領域的內容,既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該領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又不能使該領域的具體內容干擾學生的視線。
例如,講授數據結構部分內容時,主要介紹數據結構在計算機學科中的作用、主要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即告訴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數據結構這門課程,它的重要地位,“程序=數據結構+算法”。這門課程主要學習的是實體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在數據結構中主要可以分為幾種模型,針對不同的模型,應該解決怎樣讓計算機識別和存儲的問題,這就是數據結構主要解決的問題。可以例舉具體應用的例子讓學生理解數據結構的作用及主要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就達到了在計算機導論中我們的教學目的,而沒必要去深度地介紹每一種結構。
3.合理選擇教學手段
由于《計算機導論》課程面向的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新生,所以學生普遍對計算機認識不深,操作不熟甚至不會,因此有必要通過本課程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熟練對計算機的操作。這就有必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手段。
(1)使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更多的信息。例如,在講計算機硬件組成時,用多種CPU芯片的圖片、微型計算機組裝的過程視頻、表達接口、端口等不同概念的演示等進行演示,將所教內容更形象化地表現出來,教學效果更佳,學生也深刻地體會到了多媒體的厲害。
(2)使用實物教學。有條件的情況下,有實物的最好進行實物教學,給與學生更直觀的印象。比如計算機硬件、網絡硬件部分的教學。
(3)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教師要充分使用網上的資源來充實教課內容;另外要教會學生使用因特網,學會使用網絡資源。教師可以把作業(yè)發(fā)到網上,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查閱作業(yè)要求,并通過網絡完成作業(yè),把完成的作業(yè)通過郵箱上交,通過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注重能力培養(yǎng)
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求解能力。應該培養(yǎng)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能運用所有資源將其解決。而這種能力是“教”不會,“學”不會的,只能“練”會。因此,教學中培養(yǎng)求解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引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比如在介紹算法時,介紹完分支結構的流程圖和基本用法后,給出將3個數按照大小順序輸出的例子,讓學生完成。
課堂也是傳授能力的領地,教師要善于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特殊問題一般化,這種方法貫穿在上課藝術中,潛移默化,學生就掌握了這種能力。
五、結語
《計算機導論》教學應該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有理論的教學過程。只有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靈活恰當地使用教學方法,才能發(fā)揮《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程在計算機學科中的重要作用。
《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探討相關文章:
6.積極心理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