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測量技術論文例文(2)
公差配合測量技術論文例文篇二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改革初探
【摘 要】 通過分析中職學生在學習《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這門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原因,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最終提高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提高教學成果。
【關鍵詞】 公差配合 技術測量 教學方法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是機械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并且是學生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的一門基礎課程,不論學生今后從事的是一線的生產操作,還是從事機械零件的設計研發(fā),這門課程都是重中之重,在機械專業(yè)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學生十分有必要學好這門課程。中職《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以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圍繞職業(yè)需求,理論知識堅持實用為主,加強實踐操作,強調學生的實際讀圖能力、動手能力和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但事實上,大部分學生在學完這門課程之后根本沒有掌握相關的技能,甚至有些學生到了學習專業(yè)課或工作的時候,根本不認識這些公差代號和其表示的意義,使得其它專業(yè)課無法繼續(xù)學習下去,以致就業(yè)后無法適應所進行的工作。
下面我從人才培養(yǎng)和能力構建的角度結合本門課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談談如何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有些教師課講得十分出色,但忽略了本門課程的特點,名詞術語多、標準項目多、抽象概念多、符號代碼多,且涉及到機械制圖、實際加工等多方面知識,這就造成學生不知道講的是什么,或過于抽象,無法理解聽懂,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不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
(2)受教師操作技能和實驗設備的影響?,F(xiàn)在大部分的學校講授這門課時方式都是黑板粉筆加上部分教具教學,由于缺乏實踐教學部分,教學形式略顯枯燥,理論和實踐不能很好地結合,學生學習困難,尤其是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如何應用,這對后續(xù)相關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及畢業(yè)后工作,不能起到任何支撐作用。
(3)學生基礎薄弱。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初中畢業(yè)但沒有初中生的理論水平
(4)考核方法單一。
2中職《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改革
2.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在進行《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教學時,不急于講授專業(yè)知識,應該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對每門新課都會有很強的好奇心,存在很多疑問。這門課有什么用處?好不好學?在講授本門課程開始,教師應該牢牢抓住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這樣對以后的課程的開展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2)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3)在講授一些知識點時,要把這些知識點放到實際的生產實踐中去,這樣便于學生理解。
(4)每節(jié)課結束提出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
2.2 分組互動
學習本課程的測量這部分內容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一定要熟練掌握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滿足學生就業(yè)后的基本需求。在進行測量部分的教學時,應該把課堂安排在學校的測量實驗室。首先教師要詳細講解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原理,然后再講解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項。接著,根據(jù)學生們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零件(如學生機加實訓中的軸類零件),并根據(jù)圖紙中標注的尺寸、精度要求判斷零件的合格性。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小組討論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測量技能,又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2.3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實施直觀啟發(fā)式教學
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中形狀和位置公差部分,概念多并且非常抽象,機械零件圖一般比較復雜,教師無法在黑板上短時間準確畫出,加之教材中的零件圖十分有限,所以教師在上課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找一些典型的例子,圖文并茂的教學,利用多媒體將一些抽象的概念轉換為可視的圖形或動畫,既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為日后的實踐操作奠定了基石,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項目教學法
在講解時,可以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項目,即讓學生完成一個整體的任務。既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產相接軌。生產一線的情況總是千變萬化的,項目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模擬、借鑒和引申的范例。同時,這種教學模式能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例如,在講解幾何公差時,可以找出一個典型的零件圖,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幾何公差的標注,寫出各個標注的意義,進而分析出設計零件圖的技術人員的設計意圖,并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保證這些精度的實現(xiàn)。
2.5 綜合訓練
一般本課程都是安排在第一、二學期講授,學生并沒有經過專業(yè)課的學習和實際加工操作的練習,所以對一些知識點并沒有充分的理解?;谶@個原因可以在學習專業(yè)課后實際加工操作訓練之前,再安排進行本課程的復習, 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首先學會看圖,讀懂零件圖的加工要求。作為將來的一線操作者,不單單使用機床,加工零件零件輪廓,更重要是讀懂零件圖中的公差尺寸和形位公差,這樣才能生產出合格的零件。
學會不同量具的使用。
最后要求學生在機加實訓中,理解公差配合和一些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的標注,掌握如何保證這些公差的實現(xiàn)。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一個較深的理解。
3 結語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通過課程改革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了課本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春林,張彩芬,李萍.工學結合模式下《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改革初探.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1).
[2]羅杜宇,李哲林.高職《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 2007(3).
[3]夏天.高職《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方法淺談.職業(yè)時空,2012,(11) .
看了“公差配合測量技術論文例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