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近代史的課題論文
中國近代史研究經過二十世紀的風雨歷程,已經發(fā)展成為中國歷史學領域里一門相對獨立而成熟的學科。中國近代史作為20世紀中國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是中國近代社會轉型和學術轉型的產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近代史的課題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近代史的課題論文篇一
《太平天國運動與空想社會主義》
【摘要】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考察,太平天國運動都完全符合空想社會主義這一概念的內在規(guī)定性。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太平天國運動在空想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卻還沒有得到其應有的評價。正確理解和把握太平天國運動的這一價值,既是對歷史真相的還原,也是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在近代中國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太平天國運動 近代 空想社會主義
“太平”理想,最早見于東漢末年張角起義中的“太平道”。后經歷代傳誦,直至太平天國將其推向最高峰。太平天國被鎮(zhèn)壓后,經一代代民主革命者揚棄逐漸匯入民主革命思想的洪流。無論從思想的高度,還是從實踐的規(guī)模來看,太平天國運動都將對“太平”世界的追求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然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四版,以下簡稱教材)第一章中,作者在論述空想社會主義在東方的發(fā)展的時候,卻只是對東方古代的“大同”、“太平”思想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和歸納,而對于空想社會主義在東方近代的發(fā)展卻沒有任何提及。太平天國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無論從其理論還是實踐去考察,都打上了深刻的空想的社會主義的烙印,理所應當?shù)卦跂|方空想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從這個角度上講,教材對于東方空想社會主義發(fā)展的論述顯然有失公允。
太平天國運動究竟是否具有空想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
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社會都有著美好的愿望,一般認為,他們普遍主張:經濟上廢除私有制,實行財產公有制,“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廢除商品生產、平均分配產品;政治上既主張人人平等解放,又領袖崇拜;社會生活中強調婦女解放,他們對教育的普及也給予了相當?shù)年P注等。所有這些,無論是科學成分還是不合理的因素,都可以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找到相應的影像。舉例說來,太平天國主張建立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絲毫不亞于西方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而同時,無論西方的空想社會主義,還是太平天國運動,他們都忽略了群眾的力量,而帶上了英雄史觀的色彩。如果說一定有差異的話,在太陽城里,“太陽”既是政府首腦,同時又是最高祭司,而在太平天國,天父、天兄只不過換成另外一種“太陽”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罷了。因此,從其理論和實踐的內容實質看來,太平天國完全具有空想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內涵。
同時,教材指出,“社會主義史的開端是在早期資本主義時期”。①然而,筆者看來,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怎樣理解教材所說的早期資本主義時期;另一方面是怎樣理解太平天國運動所處的時代。從教材中列舉的空想社會主義三個早期代表人物的生卒年月來看:托馬斯・莫爾(1478~1535)、托馬斯・閔采爾(約1490~1525)、托馬斯・康帕內拉(1568~1639)。從康帕內拉去世算起,此時距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光榮革命的發(fā)生還有足足49年。由此看來,編者所說的“早期資本主義時期”當是講資本主義開始萌發(fā)的時候。然而,史學界不爭的事實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末已經出現(xiàn)并得到較快發(fā)展,而太平天國運動之時,中國社會已經開始滑入資本主義殖民地的深淵。而且,直到教材中提到的空想社會主義第三個階段的代表人克勞德・昂利・歐文(1760~1825)去世26年后,弗郎索瓦・馬利・沙爾・傅里葉去世14年后,即1851年太平天國才爆發(fā)。所以,從時間上看,太平天國運動也符合空想社會主義的時代規(guī)定性。
既如此,教材內容上為何會有此論述。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編寫教材時,編者忽略了太平天國的研究價值;二是編者認為太平天國不具有空想社會主義的價值。但教材的三位主編(高放、李景治、蒲國良)都是目前在社會主義研究方面的學術權威,諒不會發(fā)生前者的失誤。而對于后者,或可以從高放教授所著《馬克思并未稱太平天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一文得以印證。②
無獨有偶,2002年連載于《求是》的《東方之光――“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五集《大道之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被馬克思稱作‘中國的社會主義’的太平天國,曾因懷抱‘大同’理想而感召天下。”依據(jù)是1850年1月31日至2月底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一段話:“在造反的平民當中有人提出了一部分貧窮和另一部分富有現(xiàn)象,要求重新分配財產,過去和現(xiàn)在一直要求消滅私有制。雖然中國的社會主義跟歐洲的社會主義具有共同之點,但是有一點仍然是令人欣慰的。即世界上最古老鞏固的帝國8年來在英國印花布的影響之下已經處于社會變革的前夕,而這次變革必須給這個國家的文明帶來及其重要的結果”,“中國的社會主義跟歐洲的社會主義像中國的哲學跟黑格爾哲學一樣具有共同之點。”③
高放對此提出了異議。他認為,文中“太平天國曾被馬克思稱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的說法失實,并著文《馬克思并未稱太平天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給予糾正。④該文經過考證指出:馬克思這段話發(fā)表時間為1850年1月31日至2月底,而金田起義則是在1851年1月11日,從而為其觀點提供了佐證,這一點應當沒有疑義。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簡單而無需再多做探討。然而,雖然馬克思沒有直接稱太平天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但從馬克思“中國的社會主義”的論述的實質指向內容來看,問題絲毫卻不這么簡單。
太平天國是否是馬克思所說的“中國的社會主義”
高放在《馬克思并未稱太平天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一文中指出,馬克思所講的“中國的社會主義”是針對西方傳教士郭實臘所言的中國平民造反活動的,郭實臘了解到中國“農民和平民結社聚眾起義的情況,造反的平民要求消滅貧富對立,重新分配財產,完全消滅私有制度”。以上高放的考證當無疑問。不過問題在于,應更深層次地對這段話的本意予以理解即馬克思是針對具有“消滅貧富對立,重新分配財產,完全消滅私有制度”的斗爭要求的民眾起義講的,他把具有這種要求的斗爭稱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因此,具有相同內涵,要求“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太平天國運動是完全符合“中國的社會主義”的要求的。
馬克思所指出的太平天國運動的“弱點”和“局限性”是否可以成為否定“太平天國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的鐵證
由于歷史條件所限,馬克思所以作出上面的評論,依據(jù)是當時英國駐寧波的領事夏復禮致英國駐北京公使普魯斯的信。⑤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或許沒有比這兩位先生更代表殖民者利益的人了。太平天國的確是“魔鬼”,但它是讓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為之感到恐怖、戰(zhàn)栗的“魔鬼”,而不是勞動群眾的“魔鬼”。此外,馬克思批評中國的斗爭“沒有任何口號”,但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來看,太平天國“地上天國”的口號叫響了半個中國,而在運動中前期,其相當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是不爭的事實。同時,透過上文中有關馬克思的論述,可以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由于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都不可避免具有一些缺陷;“中國的社會主義”同西方空想社會主義一樣具有神秘主義等缺陷。
如何理解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的社會主義”
太平天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是沒有現(xiàn)實可行性的,是脫離歷史和現(xiàn)實的空想社會主義。它對未來世界藍圖的勾畫并不是從生產力發(fā)展的角度去設計,它沒有“成熟的、賴以奠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經濟基礎”,它“既要建立平等、公有公享的社會,又把這種公享建立在每一戶農民都平等地擁有一份土地的基礎之上”,它“暴露出一種不切實際、違反科學精神的絕對平均主義及禁欲主義。”⑥
太平天國運動及其所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所體現(xiàn)的出的“中國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歷程中的寶貴財富。它不但繼承舊式農民斗爭中對“太平”的傳統(tǒng)追求,更為可貴的是,它將這種追求推向了一個有別于以往任何時期斗爭的更為高級的階段,以《天朝田畝制度》為基本法,太平天國所設計的一整套社會方案,從思想理論到組織形式,“體現(xiàn)了公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精神,反映了未來世界最終的發(fā)展趨勢,具有高度的前瞻性”。⑦同時就其實踐上,其恢宏的歷史畫卷甚至超越了西方空想社會主義者的任何一次實踐嘗試,并為以后中國一代代民主革命者的研究探索提供了歷史素材。
理解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既是對歷史真相的還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近現(xiàn)代中國新舊民主革命的繼承性,也有助于我們客觀、全面地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在中國近代的發(fā)展進程。(作者單位:西安政治學院)
注釋
①高放,李景治,蒲國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27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254頁。
?、冖芨叻牛?ldquo;馬克思并未稱太平天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2期。
?、荨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545頁。
?、扌l(wèi)保娣:“試論近代中國三套空想社會主義方案”,《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5期。
?、邚埼凝?,盛仕英:“論《天朝田畝制度》對和諧社會的探索”,《歷史研究》, 2006年3月。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有關近代史的課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