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健康教育的論文
現(xiàn)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決不能忽視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實踐中,通過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健康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健康教育的論文范文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
高職學校培養(yǎng)的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根據(jù)教育部、省高校工委《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和《加強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對新入學的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根據(jù)測評結果,掌握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以求在更高層次上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活動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心理狀況的主流
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活動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質成為至關重要的基礎性素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素質的作用變得愈來愈重要,如多種價值觀念沖突、競爭的加劇、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際關系的淡化以及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的增加。凡此種種,使大學生面對急劇變化和迅速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往往感到心理不適,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動障礙,影響其健康成長和學業(yè)進步。因此,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正確面對現(xiàn)在和創(chuàng)造未來的輝煌。國際教育基金會總裁石浚漢先生說:“人類問題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從改變人心人手。”
(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適應不良大學生環(huán)境的適應不良主要發(fā)生在入學后一年內,以女生突出,在這個時期,大學生沒有獨立生活及在外的經驗,遠離父母和家鄉(xiāng),面對社會化的大學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心理上產生強烈的震蕩,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調整。主要表現(xiàn)為:心情郁悶、感到孤獨、想家、對環(huán)境不適應、情緒低沉、不思學習級睡眠不好。個別大學生甚至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回家的機會,以逃避新的環(huán)境。
2.焦慮焦慮是一種害怕、緊張、焦急、擔憂和混合交織的情緒體驗,當人們在面臨預料到某種不良后果或威脅時,便會產生這種體驗。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的喪失,罪疚感與失敗感的增加等。
3.抑郁情緒通常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暗自傷心落淚,凄涼悲哀,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不愿與人交往,學習成績下降,感到處處不如意,甚至悲觀厭世,覺得活著沒意思,嚴重時有輕生之念。而過于持久的或過度的焦慮會損傷他們的正常的心理活動,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如神經衰弱、焦慮癥等,從而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二、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因為應試教育導致家長、學校的過度保護,學生缺乏心理承受力及應對困難等鍛煉,除了學習以外的事,家長一手包辦,導致許多學生心理發(fā)育不健全,雖然上了大學,但心智還停留在小學水平。當大學生面對社會的時候,便有了許多不順心和不適應,而他們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便有了大學生做出過激行為的一幕了。學習、生活、就業(yè)的壓力也是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一個主要原因。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與世界進一步接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精神壓力也在無形中愈來愈大,他們的心理健康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zhàn)。大學學習生活很緊張,但一些學生依然感到內心十分寂寞,生活空虛無聊、一些不善言辭、性格內向、不好交際的大學生,更容易感到孤獨難忍,或因個體需求得不到滿足感到壓抑空虛。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大學生交往是廣泛的,有同鄉(xiāng)、朋友、師生、異性和社會團體等,影響因素多,同學之間有不同的城鄉(xiāng)背景,不同的性格,尤其那些個性孤僻內向或者具有攻擊性、反抗性的學生中,他們由于性格上的不合群,而被同學排斥、誤解和冷落,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困惑與精神壓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舉辦心理講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講座主要開設“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與控制”“大學生人際困惑與突破技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開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認知人手,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習心理保健技巧,讓學生把心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促進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采用多種形式搞好心理咨詢工作
實施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咨詢,如面談、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利用QQ聊天的方式開展大學生心里咨詢活動,針對篩選出的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在心理咨詢辦公室進行個別咨詢。咨詢方法上多采用以來訪者為中心的策略,給予心理支持,注意轉變其認知。有顧慮的學生可選擇電話咨詢和網上聊天。
(三)進一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工作體系
加強教師、輔導員、學生會和思政工作人員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形成全院師生關心心理健康教育、各部門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在學院黨委的統(tǒng)一指導下,心理咨詢辦公室和輔導員老師的相互配合,共同構筑系統(tǒng)完整的心育體系,使之成為提高大學生素質和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關于健康教育的論文范文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快速膨脹,各種價值觀念受到了沖擊,人際關系更為復雜。在這種背景下,高職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有與教師同學相處、與父母相處及與社會相處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妥當,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限制了高職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如何為高職學生消除成長道路上的阻礙,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成為各個高職院校所思考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學生的成長,其本質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心理發(fā)展過程,教學能使大學生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但是只有結合心理教育,才能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通過心理建設,才能使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擁有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有勇氣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戰(zhàn),而這些素質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緊密聯(lián)系。
2.開發(fā)學生潛能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潛能。而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學生潛在的能力進行發(fā)揮,使學生集創(chuàng)造力與心理素質為一體,從而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適應自己角色變換,提升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jié)摿Φ玫匠浞职l(fā)展。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
1.在校園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輔導機構
當前,很多高職高校尚沒有建設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機構,僅僅設置“心理咨詢室”,輪流對學生的心理疑惑進行解答,專業(yè)程度不夠,并且缺乏規(guī)范的心理咨詢流程。因此,在高職院?;A設施建設中,應構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輔導機構,組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團隊,并且根據(jù)本校的具體情況編制心理輔導教材,對前來咨詢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可以招募一些心理專業(yè)的學生加入到心理咨詢輔導機構中,向全校學生宣傳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積極、活潑和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因此喜歡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對人和事物進行感受,從而產生心靈上的感觸。通過社會實踐中的積極參與,能使學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發(fā)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舉辦一些獻愛心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愛心幫助老人、植樹種草等活動,讓學生能在社會行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從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紹學生加入到企業(yè)實習中,多多增加社會工作經驗,學習社會人際交往的方法與訣竅,幫助大學生從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過渡,減少大學生在就業(yè)、人際交往方面的焦慮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課
開設專業(yè)心理咨詢室知識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作為學校,應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課,讓學生在教師系統(tǒng)的講解中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擁有自我心理疏導的能力,并且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程設置上,應針對學生面臨的問題而開設課程。例如,很多學校開設了“大學生戀愛心理指導”課程,很多學生從高中走出校園之后,不明白如何處理男女之間的關系,很容易出現(xiàn)鉆牛角尖、固執(zhí)和盲目的現(xiàn)象,使學生產生消極、迷茫的心理現(xiàn)象。通過心理專業(yè)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夠使大學生明確戀愛的目標,并找到適合的方法,理智地去進行戀愛,從而使大學生的戀愛質量提升,幫助大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三、結語
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不僅能防止大學生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解決大學生學習中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角色,在社會上獲得長遠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社會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極大變化,為了能幫助大學生擁有幸福、順利、成功的人生,我們應重視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積極采用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信心、耐心,從而走上順利的人生道路。
關于健康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3.健康論文范文
關于健康教育的論文





上一篇:關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論文
下一篇:關于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