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專業(yè)論文(2)
音樂教育專業(yè)論文
音樂教育專業(yè)論文篇二
《音樂欣賞教學初探》
摘要: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通過積極多樣的方法和形式,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擅長表達和激發(fā)人的思想感情,通過音響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從而引發(fā)人們認識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音樂教育是一種塑造“人”的工程。它通過對人的審美能力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建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而達到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它真正把美育作為目標,體現以審美為核心,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鑒于音樂所特有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具象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廣闊的聯(lián)想與想象的空間。而音樂欣賞則最能體現音樂的這種特性。
音樂欣賞的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是以聽覺的感知和思維的想象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就是欣賞者自己的情感和音樂中所表現的情感相互交融、產生共鳴的過程;是認知作品情感內涵的心理過程,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思維、提高審美情趣的素質教育活動。其本質是一種審美訓練,是對欣賞主體的審美觀、審美能力、審美人格的訓練。上好音樂欣賞課,則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的重要途徑。在師生共同體驗、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表現和共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中,認真感受和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態(tài)美、意態(tài)美和風格美所蘊含的內涵,以達到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的真正目的。
而傳統(tǒng)的欣賞方法又早已過時了。教師只是一味的講,反復強調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目的、表現意圖,作品中的音樂技巧、和聲對位等等,而忽略了對學生欣賞習慣的培養(yǎng),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基礎、個性特點和音樂水平,只把自己認為最完美的理解“灌”給學生。于是往往出現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如醉如癡,學生聽得昏昏沉沉、如在夢中。這是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
要想取得較好的欣賞教學效果,我們必須要轉變這些舊觀念、舊模式。盡可能的讓學生全方位置身于課堂教學之中,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創(chuàng)設便于師生交流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
一、積極引導,主動參與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置于核心位置。依據教學內容、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興趣需求,積極的創(chuàng)設一種親切融合而富于美感和智慧的音樂環(huán)境,使學生的情感心理與之產生共鳴。當學生體會到這種美妙時,就會全身心的沉浸于其中。教師要加以恰當、積極的引導,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更好的體驗音樂。要為他們建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引導學生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全身心的“投入”音樂。音樂藝術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音樂審美愉悅的體驗。而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一體驗的。欣賞教學也應如此,興趣事最好的老師。要利用學生的一種認識、參與和探究的心理傾向,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讓他們主動的進行學習和探究。如在欣賞進行曲時,可以讓他們隨音樂進行步伐表演,真正感受一下軍歌那種堅定、雄壯、有力的步伐節(jié)奏,并說一說有音樂和沒有音樂的不同感受;在欣賞舞曲時,可以讓他們體會一下三拍子那種不穩(wěn)定的、具有律動性的感覺;在介紹器樂時,可以拿著樂器讓他們親自試一試??赡芩麄冄葑嗟穆曇舨⒉粫軔偠?,但他們的興趣高,可以更多的來了解各種樂器的音色特點、演奏姿勢和基本演奏方法等,以便于使他們更多的、更全面的去了解這種樂器??傊?,在欣賞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以歌唱、演奏、游戲、 律動、情景表演、創(chuàng)作練習等形式,使他們主動的融入其中,去體會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們要根據作品的內容、風格,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給學生營造一種特殊而又貼近學生興趣的音樂情境,來激發(fā)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要積極引導他們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發(fā)展想象能力,使他們深刻體驗樂曲的感情。但應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有標題到無標題。啟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種方式,一是描繪性音樂引起聯(lián)想;二是由情節(jié)性聯(lián)想;三是由音響感知與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而不同地樂曲應采用不同地激發(fā)學生的方式。如在和學生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就用了這樣的語言來啟發(fā)學生: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仿佛使我們看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江畔柳絲在夜風吹拂下婆娑起舞,只有一輪明月映照著春江流水泛著點點銀光在不停得閃爍、閃爍------ 而學生完全被這一幅春江美景陶醉了,如醉如癡的享受著這美妙的音樂。欣賞完之后,我又鼓勵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畫一幅自己腦海中的春江月夜的圖畫。結果他們畫得都很美,有的美妙創(chuàng)意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而在介紹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時,因為這首樂曲是按照我國人民的欣賞習慣,根據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加以概括而成。在欣賞時,要積極按照作品揭示的故事情節(jié)順序: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長亭惜別——逼婚——樓臺會——應臺抗婚——哭靈投墳——化蝶,依照故事情節(jié),靈活的去理解欣賞樂曲的內容。而在欣賞《命運》時,我們則為它那巨大、豐富的和聲音響效果所震撼,使我們充分感受到命運之神的冷峻、強大和主人公純潔的內心與生命不屈的堅強,同時也使我們深深折服于貝多芬那種完美的英雄主義精神。我們要通過欣賞、介紹不同題材,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作品,使其逐步積累聽賞音樂的經驗,并積極引導他們去感受、體驗各種音樂表現要素,了解各種音樂體裁與形式,以及不同的音樂風格。認真去感受音樂情感與情緒變化,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從而獲得內心深處的體驗,進而去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境界,使其逐步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
三、突出主體,重在欣賞
一位美國作曲家曾經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為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傾聽音樂。”的確,認真欣賞是感受音樂最好的途徑。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充足的空間來欣賞,不僅要注重學生在欣賞時的第一感受、第一印象,同時也要強調在反復傾聽后對主題的不斷清晰,及心靈上的感受和共鳴。
如在欣賞《二泉映月》時,我只做了簡短的導入:今天,我們要欣賞一個非常有名的曲子。這個作品曾經被國外一家雜志社評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便讓學生初聽。讓學生對作品的風格有基本的感悟,先自己簡單總結。緊接著聽重點的段落。然后,開始找學生說一說曲子的音樂特點、表現內容和各自感受。有同學說這首作品情緒悲傷、凄涼,就像描繪舊社會那種受日寇侵略的破敗的村莊場面;有的說像一個飽經風霜和挫折的老人在訴說自己悲慘的一生。而此時的教師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變成他們的朋友、伙伴、他們中的一員,在幫助他們總結、補充。你也無需步步講授,學生已把作品的基本體驗和感悟都總結好了。最后,教師只需對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情況作簡單的介紹,即可完成教學。
四、抓住內涵,深化主題
音樂欣賞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體驗作品的情感,才能達到欣賞目的。這就是欣賞音樂得三個階段:直覺(感官)欣賞——感覺(情感)欣賞——理智的欣賞。雖然學生還不能完全達到第三個階段,但應該在他們已對作品有初步的感官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繼續(xù)加強對作品內涵的深化和挖掘。而單一形象的輕音樂樂曲,可以根據標題的啟示,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去體會樂曲的內容和情緒。對于大型器樂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況。要適當適時的加進一些是非判斷、善惡標準、人文關懷、心靈感受,才能真正達到音樂欣賞的目的。
音樂欣賞是整個音樂學習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而單一性的音樂欣賞教學已不符合我們的教學定位和教學對象,綜合性課堂才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課型。我們要通過積極多樣的方法和形式,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和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這也將為他們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看過“音樂教育專業(yè)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