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師德教育的論文
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本身的師德。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xiàn),一種深厚的知識內(nèi)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xiàn)。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師德教育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師德教育的論文篇一
《以良好的師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摘 要: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本身的師德。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xiàn),一種深厚的知識內(nèi)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xiàn)。師德需要培養(yǎng),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yè)價值,倡導愛崗敬業(yè),強化責任意識,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既是社會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必然要求,更是教師賴以立身于教育,為教育奮斗不息的唯一行為標準。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關鍵詞:師德;滿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德育為本。”黨的“”報告明確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大決策,包含了國家的教育政策、規(guī)劃、投入、發(fā)展,也包含教師隊伍建設。同時也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要有人民滿意的教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也是品德行為的指導者;不僅是學知識的導師,而且是做人的榜樣。教師的職業(yè)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zhì),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zhì),是教師之靈魂,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澆灌心靈的職業(yè)。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師德,才能立身于教育事業(yè),才能受到學生、社會、家長對她的尊崇。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基本道德修養(yǎng),是社會對教師行為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即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與教育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guī)范,是社會道德和公民道德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xiàn);它既是對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行為規(guī)定,又是教育工作對社會所負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是治校之本,也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那么,在新時期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師德形象,才能成為人民滿意的教師呢?
首先,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牢固樹立甘于清貧的奉獻精神。教育也是生產(chǎn)力。但教師職業(yè)畢竟不同于生產(chǎn)一線,不直接生產(chǎn)物質(zhì)產(chǎn)品,因而在社會物質(zhì)基礎尚不豐厚的階段,教師注定是一個安于平凡、淡泊名利的職業(yè)。在教師崗位上,特別是在農(nóng)村基層學校,沒有迎來送往的熱鬧,沒有詩情畫意的舒適,也沒有優(yōu)厚福利的享受,只有守著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只有堅守年復一年的三尺講臺,只有守望校園風輕云淡的一片藍天,這樣的事業(yè)、這樣的人生,沒有甘于清貧、默默奉獻的精神還真是難以堅持,就是堅持下來了,也難以享受到工作的樂趣。古今中外無數(shù)事例證明,教書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更需要以德修身、以身立教,甘為人梯,像春蠶一樣,到死絲方盡;像紅燭一樣,燃盡淚始干,把畢生心血獻給教育,獻給學生。全國道德模范潘光權老師,40多年如一日,關愛幫助自己的學生,真切踐行著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堅守育人講臺,歷盡人生春秋,用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鑄就了令同行感動的“帥鄉(xiāng)”師魂,是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楷模。
其次,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對每位學生充滿無私的愛。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業(yè)道德。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則要靠愛心來哺育。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今天,同在一片藍天下,孩子們更應該享有同等關愛的教育權利。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無微不至地去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是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是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yǎng)成一名成功的農(nóng)莊主席。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學業(yè)優(yōu)異的學生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性格孤僻、個性鮮明、自律性不強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真誠呵護、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冷淡”,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一些不合群、不守規(guī)矩、厭學逃學的所謂“差生”,雖然也苦惱過、抱怨過,但我從來不嫌棄他們,總是分析根源、真情關愛、循循善誘、竭力糾偏。一些過去的調(diào)皮學生、今天的有用之才,偶遇時一句平常的感謝之言,也足以讓我欣喜好久好久。在我們學校,在我的周圍,許多教師敬業(yè)愛生的事跡常常感動著我,他們的工作平淡無奇,但他們青絲變白發(fā)地從教一生,將自己的心真正捧來獻給了孩子們,卻不帶半根草去,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贏得學生的愛戴?
第三,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率先垂范,立德樹人??鬃釉唬?ldquo;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對學生表率的巨大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精神世界起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學之則受益終身,教師不良的言行,學生感染了,則會荼毒的心靈,遺禍后人。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依法從教,以德治教,要把語言到位、行為到位、心靈到位結(jié)合起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環(huán)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必須從塑造教師自身做起,這是教師工作的特點,也是黨和人民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道德品質(zhì)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人們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經(jīng)常不約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師的啟蒙和榜樣作用。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要持之以恒地規(guī)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語言行為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缟现v臺,你就成了學生心中的人生導師,成了學生眼中的百科全書,你的人格力量就如潤物無聲的春雨,在教育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你衣冠不整、隨手亂丟亂扔垃圾,就很難要求學生愛整潔、講衛(wèi)生、不亂丟亂扔;你平時語言粗俗、不拘小節(jié),對學生罵罵咧咧,學生怎能不仿而效之、流里流氣、吊兒郎當呢?你細微處不信守承諾、不言到行到,你的學生又怎能講誠信呢?因此,為人師者,身教重于言教,時時處處,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只有以文明優(yōu)雅的語言熏陶學生,以規(guī)范端莊的品行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總之,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要想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也才不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最后、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學高為師,終身學習。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愛學習,是人的一種品德,作為教師也是在給學生當榜樣和示范。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教材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不斷地推陳出新。如果教師單靠自己在讀書年代里所積累到的知識,來開展現(xiàn)代化的教學業(yè)務,已不能滿足新世紀學生對科學知識渴求的欲望。給人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學習方面做好學生的榜樣,不能滿足于先學于學生,要堅持繼續(xù)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作為教師,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風尚之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素質(zhì)、業(yè)務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素質(zhì)。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斷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jié)構;努力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參與教育改革,認真總結(jié)經(jīng)驗,努力探索教育規(guī)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同時以求真、求實的嚴謹態(tài)度,以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向?qū)W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無愧于“光榮的人民教師”的稱號。
當前,我們在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zhì)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需要教師轉(zhuǎn)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jié)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思想素質(zhì)和高尚的師德,有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責任意識,并在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提高師德水平,爭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1] 《師德心語――教師發(fā)展之魂》申繼亮,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5月出版
[2]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
[3] 《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4]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報告》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有關師德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