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中國夢教育論文(2)
大學生中國夢教育論文
大學生中國夢教育論文篇二
《淺談大學生“中國夢”教育》
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途和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素質,尤其是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對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中國夢”;教育
一、“中國夢”概念的提出及其與大學生的辯證關系
(一)“中國夢”的內涵
2012 年11 月29 日,總結了近代以來黨和人民所追求的中國夢,他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并表示出對實現(xiàn)中國夢的堅定信念。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一種長期追求和達到的高度。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把中國夢凝練為民族復興之夢。中國夢的形成大致經過了兩個時期:從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 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的中國夢表現(xiàn)為獨立自由之夢;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夢表現(xiàn)為富強民主之夢。
(二)“中國夢”與大學生之間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力軍。
另一方面,中國夢作為國家、民族以及人民基于客觀現(xiàn)實追求美好未來的共同愿景,它為大學生不懈奮斗、努力拼搏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也對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目前尚存的問題
第一,目前,大學生“中國夢”教育還單純局限于書本、文件、講壇、會議室等范圍內,與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較為脫節(jié),仍以傳統(tǒng)抽象的理論原則代替對現(xiàn)實生活的分析,把“中國夢”教育等同于傳統(tǒng)的知識教育。
第二,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理論的深化與系統(tǒng)化研究較為缺乏,比如對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相互關系,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的理論基礎的研究等方面尚存不少的研究空間。
第三,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緊密度還不夠,“中國夢”教育的內容和途徑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目前理論界側重于對“為什么教”即其必要性的問題的探討,而缺乏對“怎樣教”的問題的探討,偏重理論研究,理論和實際結合的緊密度還不夠。
三、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實現(xiàn)路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我們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推進社會科學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使其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承擔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重任,具體實現(xiàn)路徑如下:
(一)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與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fā)展需要。
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的前提必須是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與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由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廣泛且聯(lián)系復雜,既有本質的聯(lián)系也有非本質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既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也要尊重其具體規(guī)律,其中一條重要的規(guī)律就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理論。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理論,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理論,它揭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規(guī)律。馬克思說:“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又說:“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理論就解釋了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個性特征主要有:內心要求獨立與行為表現(xiàn)依賴性較強并存;自我意識強但責任感不足;個性張揚但內心孤獨茫然等。因此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必須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以及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客觀的社會存在為依據(jù),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特征,使其形成對“中國夢”的正確的社會意識,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其實現(xiàn)“中國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以理論教育為基礎,分析局勢,深入研究,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由于受市場經濟體制的利益驅動再加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元文化思潮并存,網絡傳媒興起等都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中共中央十六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
要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就必須先搞好理論教育,使大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論有深入的認識和領悟,馬克思曾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中國夢”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所以它能說服人,尤其能說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主力軍,“中國夢”的思想和理論,由他們學習、掌握之后,便可內化為其精神力量,也是其主觀能動性。毛澤東曾說過:“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中國夢”的理論是不可能不學而知、不教而會的,因此需要通過各種不同方式和途徑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論教育,才能使大學生在頭腦中將這一思想確立起來。
理論教育的具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按教育的形式劃分,有口頭講述和文字傳播;按教育的途徑劃分,有他人傳授和自我學習;按教育的范圍劃分,有普遍宣傳和個別輔導;按教育的作用劃分,有形象感化和啟發(fā)引導。在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可以綜合利用以上各種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可以組織大學生閱讀有關“中國夢”的書籍,引導其自我教育,再進行必要的輔導,開展評議討論,交流讀書體會,舉辦知識競賽,獎勵讀書優(yōu)勝者,還可以利用廣播、電視、錄音、錄像以及網絡等大眾傳播工具,舉辦“我的中國夢”等學習演講,開展專題辯論等,真正將“中國夢”教育引向深處,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使大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要性。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中國夢”教育與大學生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各種平臺,使“中國夢”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具體實踐活動中,使其用自身行動去踐行“中國夢”的實現(xiàn)。
引導大學生讀懂“中國夢”、構筑“中國夢”、實現(xiàn)“中國夢”,就要引發(fā)大學生思考中國夢與自己的關系,在講話中指出要讓每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所以大學生也應該享有自己人生出彩的機會。具體落實到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中就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綜合利用各種平臺,繼承與發(fā)展多種載體。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校園范圍內形成的群體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區(qū)域性的社會亞文化,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加強對大學生的“中國夢”教育。
其次,在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綜合利用各種平臺,例如利用正式群體(學校政教部門、兩課教育)和非正式群體(學生會、社團、老鄉(xiāng)會等)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使“中國夢”教育的方式多樣化、對象廣泛化、功能合理化,在此基礎上大學生應該把自己的理想分為不同層次和階段,找到中國夢與個人夢的結合點,把“中國夢”的實現(xiàn)落實到自身的實踐活動中。
此外,面對“中國夢”教育的現(xiàn)狀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繼承和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多樣的傳統(tǒng)載體的同時也應不斷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現(xiàn)代載體,揚長避短,綜合利用,尤其應注重對網絡載體的開發(fā)和運用,拓展網絡陣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中國夢”教育的實效性。
只有真正做到把“中國夢”教育和大學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有助于大學生在接受“中國夢”教育的過程中,找到個人夢與國家夢、民族夢的結合點,主動承擔起實現(xiàn)個人夢與國家夢的重任,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其踐行“中國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完善“中國夢”教育的評價機制。
大學生“中國夢”教育不應該僅僅融入在大學的兩課中,更應該落實到大學生的實際行動中,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大學生“中國夢”教育進行評價時,不能僅僅是以量化的標準去評價,而應將群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定性地進行評價。具體可以給每個大學生制定實現(xiàn)“中國夢”的成長記錄袋,對每個學生實現(xiàn)個人夢與中國夢的具體行動進行詳細的記錄,定時地對每一階段的表現(xiàn)進行整理,匯總檢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對下一階段的具體行動做具體部署。
總之,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應有之義,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要求,是引導大學生抵制錯誤思潮、堅定理想信念的現(xiàn)實需要。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有助于促進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承擔起實現(xiàn)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重任,充分發(fā)揮其主力軍的作用,所以我們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可謂是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鄭永廷主編.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2].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楊義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0):74.
作者:劉慧(1990——)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馬克主義理論專業(yè)在讀研究生 郵政編碼:041000
大學生中國夢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