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教育方法探析論文(2)
智障教育方法探析論文
智障教育方法探析論文篇二
《學齡期智障兒童新生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
內容摘要:智障兒童本身存在很多的行為的問題,加上家庭教育過度保護、過度放縱,或由于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學前關注過少。所以智障兒童的各種行為問題成了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后的首要問題,對新生的養(yǎng)成教育成為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
關健詞:學齡期 智障 新生 養(yǎng)成教育
一、背景:
最近幾年陸續(xù)接手智障一年級新生的班級管理工作,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諸多的行為問題。這些問題除了智障兒童本身的障礙帶來的一些問題,還有一部分來自于家庭和學前教育機構的影響。如家庭過度寵愛孩子,過度包辦孩子的很多事情等,會讓孩子進一步缺乏獨立性,對很多事情沒有規(guī)矩,不懂得與人交往。另一方面絕大部分的智障兒童入學前都有幼兒園的教育經歷。因為與普通孩子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很難融入到老師的教學及管理的范圍。加上師資配備的問題,幼兒園的老師根本無暇顧及,往往對其很多行為問題枉開一面,置之不理。
所以進入特殊學校的智障新生,在行為習慣的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新生養(yǎng)成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二、新生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
1、把養(yǎng)成教育滲透到日?;顒又?/p>
良好的常規(guī)習慣是學習和活動的基礎,也是新生剛入校面對的難題。由于智障兒童本身對于規(guī)則、規(guī)矩難以理解,加上自制能力的薄弱,導致他們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入校后首先讓學生熟悉學校的各種活動和規(guī)則:如上下課的鈴聲、排隊活動、吃飯前洗手等等。讓他們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情,怎么做。等慢慢熟悉后就要嚴格要求。如聽到上課鈴聲后就必須馬上回教,外出活動的時候要按順序排隊等。這些瑣碎的常規(guī)在一開始的時候必須嚴格要求建立,如果一旦管理松散,學生感覺到是否遵守無關緊要,再回頭來管理便會事倍功半。
2、全體教育人員要統(tǒng)一教育要求
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要及時溝通學生的情況,統(tǒng)一教育要求。否則導致學生不知道該聽誰的?;蛴械娜擞幸螅械娜藳]要求。如我們班的容同學,不喜歡排隊,別人也不能碰她的衣服。外出活動的時候就只有她一個人在隊伍外到處亂跑。這種情況下,除了給她講道理,另外還針對她的個性用一些親昵的方式和她溝通,如讓她排在前面,牽著她的手或讓她自己選擇想排在哪個位置等,多給她幾種選擇。慢慢地該生有點排隊的意愿了,但是要排在最前面,要老師牽著她的手。但是因為其它老師對該生沒有這個要求,所以該生當著這個老師排隊,當著另外一個老師就不排隊。后來我們幾個老師溝通后統(tǒng)一要求,一段時間下來,該生就能和其它同學一樣較好地排隊了。
另外,“要求一致”也體現(xiàn)在家長方面,否則學生在學校是一個表現(xiàn),在家里又是另一個表現(xiàn)。如我們班有個女同學,有隨地大小便的習慣,上廁所也從來不關門。針對這個情況,就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在孩子上廁所的時候提醒關門,并以身作則。外出的時候提醒孩子上廁所,不要在外面隨地大小便等。家校一起要求,孩子才能盡快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3、言傳身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智障兒童由于他們身心的缺陷,不可能象正常兒童那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社會中自覺地去改變或適應,而是機械地模仿而形成習慣。所以需要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給予他們行動的榜樣。為人師表,在特殊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面前顯得尤其重要。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看在眼里,逐步就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呈現(xiàn)好的一面給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好,老師的思想素質、道德行為、敬業(yè)精神等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
4、重視隨機情境教育
智障兒童普遍對語言的理解力比較差,很難實現(xiàn)事物之間的遷移,所以單純的講道理效果微乎其微。隨機情境教育對他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所謂的隨機情境教育就是學生一旦出現(xiàn)問題,老師要在當時的情境中即時地給予指導。這樣學生容易理解老師的意圖,有利于問題的改正。
如我們班容同學,剛入校的時候非常任性,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行我素。有一次他沒有搶到班級的扭扭車,坐在教室地上哭鬧不愿意起來。這時,我先跟她講道理,她還是不愿意起來,這時我們就泠處理不理會。過了好久,她自己覺得沒趣,就起來坐好了。這時我趁機表揚她,而且和另外一個同學商量,把扭扭車讓給容同學玩一下,算是對她的獎勵,容同學非常高興。這時再趁機對她進行分享教育。慢慢地,容同學的任性行為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逐漸有了分享的意識。
5、靈活運用行為矯正的方法
行為矯正原理的運用可以幫助兒童改善各種不良行為。如正強化法、負強化法、消退法、代幣制等等。在養(yǎng)成教育中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滲透到每一個教育步驟中。
如針對房同學不愿意進教室的問題,我們綜合采取了正強化和負強化的行為矯正原則來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建立良好的行為。同時也采取了同伴互助方式來進行努力。如安排該生感興趣的內容,準備好該生喜歡的強化物,只要他能進教室,我們就即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并讓同伴對他的行為進行認可和監(jiān)督。經過一段時間,他慢慢地能在教室呆上一會兒,這時就讓他在教室從事他喜歡的亂涂亂畫活動,并給他提供彩筆和漂亮的紙張。對于他一點點的進步都即時地給予表揚強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坐在教室的時間越來越長,一個學期后基本上能夠比較安靜地坐在課堂上了。
另外為了強化學生一點一滴良好行為的建立和鞏固,我們也采取了代幣制的方法。在教室一角設置了光榮榜,當某個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時,便獎勵一朵紅花,讓學生自己貼在姓名欄內。每得到五個紅花,就可以在老師那里兌換喜愛的食品。這一措施給學生以很大的動力,也促使他們慢慢建立良好的行為。
6、調動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很多學生都是家校兩個樣。如孩子在學校吃飯都是自己吃,但是在家里卻一定要大人喂,而且點名誰喂就是誰喂,一面玩耍一面吃。據(jù)家長反應這種情況在智障孩子中普遍存在。我曾經接觸過一個范同學,在學校乖巧、溫順,迎得老師同學的喜歡。但在家里的表現(xiàn)卻截然相反:半夜要去住酒店或要求去公園玩,否則就躺在地上不起來,隨便可以哭幾個小時;有一次跟妹妹一起去買衣服,沒有給她買,結果躺在大街上哭鬧,三個人抬都無濟于事……等等這些行為聽起來簡直不能和眼前的乖乖的小姑娘聯(lián)系起來。孩子之所以會有家校之間這么大差別,跟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嚴格要求,耐心地引導,越早培養(yǎng)越好。我們要把握新生剛入校的這個關健期,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才更利于孩子今后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兒童行為矯正手冊》 呂靜 主編
2、《弱智兒童的早期干預》 茅于燕 王書荃 主編
3、《班主任工作藝術》 張香蘭 主編
智障教育方法探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