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教育論文
學校安全教育模式是保障學校安全教育效果的關鍵。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安全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學校安全教育論文篇一
《 淺析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 》
論文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
論文摘要:高等學校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結構布局的調整,校園社會化現象也日趨明顯。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是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然后針對現狀提出了加強安全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校園安全問題,是個“老生常談”而又必須常談的話題。它既關系到師生員工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也關系到高校、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古語云:防患于未然。隨著高校改革開放深入,大學生的生活空間大大擴展,交流領域不斷拓寬,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勢必會導致各種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1、是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增強大學生適應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個大學生完成學業(yè)和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和基本條件。多數大學生社會經驗欠缺,思想單純,安全意識淡薄。大量事實說明,安全問題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今后畢業(yè)走向社會要遇到的問題。
2、是落實全面發(fā)展教育目標的需要。安全防范知識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從“全面發(fā)展”教育理念上講,缺少安全知識的人不能稱其為“全人”,安全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根本要求。
3、是貫徹“依法治國”理念,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高校治安形勢的需要、是提高學生自我防范、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加強安全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法紀觀念;有利于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
2、高等學校只有在安全、穩(wěn)定的校園里,教職員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之中,學生才能安心學習深造,把自己培養(yǎng)成國家棟梁。
3、開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會展示高校在關心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很關注學生的人身與財產安全,這有利于我們學校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形象。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強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幾年還特別重視技防建設;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門充分認識到穩(wěn)定工作在整個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將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高校重視不夠,體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夠完整,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實用主義傾向,形式大于內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過各種形式創(chuàng)新地開展,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可供參考的方法有:
1、將涉及防火、防盜、防搶、防騙、防雷擊、出行安全、地震來臨時以及外出游玩時注意事項等內容的《安全防范須知》發(fā)放到每位學生手中,由輔導員組織每位同學認真閱讀并簽名確認,使學生熟知各類安全防范知識,避免發(fā)生案件和意外事故。
2、要經常進行專題的安全知識講座;開展緊急疏散演練;開展“消防安全宣傳”、“交通安全宣傳周”、“遠離毒品 珍愛生命”等為主題的系列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張貼、發(fā)放各類安全提示,并通過校園網進行宣傳,提醒師生時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3、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課程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也讓學生參與學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學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為自己”,產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
4、可在每層樓的明顯位置懸掛《安全疏散平面圖》及防火安全常識,讓師生熟悉逃生路線和防火知識,便于火災來臨時能及時地逃生自救。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綠色通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面臨的就業(yè)等各種壓力會越來越大,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各高校必須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早從陰影中走出來,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
6、認真做好網絡安全教育。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極易迷戀上網,沉迷于網絡游戲等,有的甚至實施網絡犯罪,所有這些,都嚴重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
7、努力做好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要徹底改變閉門辦學的模式,采取各種方法緩解學生的就業(yè)壓力。
是否開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為本的重要標志之一,高校應將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中,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健康順利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素質全面的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振壽,吳星旭. 《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幾點思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12)
[2]劉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 科技資訊2008(6)
學校安全教育論文篇二
《 試論提高大學生文化安全教育 》
論文關鍵詞:文化教育 大學生 文化安全
論文摘要:當今社會,文化價值觀的沖突帶來的文化安全問題,在高等教育中文化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左右著一代人的文化觀念價值體系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和吸納,包含很多文化的向度,同時也對文化建設的實踐機制與操作系統(tǒng)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
當前,維護文化主權首先要形成本民族在文化全球化中的發(fā)展戰(zhàn)略。文化戰(zhàn)略就是人類的生存戰(zhàn)略。應該說,隨著交流和開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和深度,這是符合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潮流的,墨守陳規(guī)、固步自封沒有前途。事實上,面對文化方面的隱患,不少國家紛紛采取有效措施,以積極態(tài)度維護自己的文化主權。
一、 文化安全的內涵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維護文化安全的根基。實現自主性和開放性的有效結合。維護文化安全,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博弈能力并不是對外來文化的簡單排斥,相反,一種文化只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既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又不喪失自身傳統(tǒng)的特色,才能生生不息、根深葉茂。要正確處理好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實現兩個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yè)是一種公益性事業(yè),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
2、 國家文化安全
生存和發(fā)展是國家文化安全的主體構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自立于民族之林,必須滿足兩個基本的需求:一是國家生存、安全的需要:二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國家、民族生存安全是第一位的,是首要的利益。只有生存安全有保障,發(fā)展才有堅實的基礎。一個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文化是其和世界其他民族相區(qū)別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根本確定其人類學身份的根本依據。因此,文化對于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來說,是一種能夠凝聚和整合民族和國家一切資源的根本力量,這種力量的任何形式的喪失,都將危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生存安全。
二、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教育效
1.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1)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政治素質。政治素質不僅表現在政治立場、觀念方面的遠見和洞察力,還表現為對社會發(fā)展趨勢的敏銳性,對國家宏觀政策的預測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專業(yè)素質和身體素質幾個方面。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曲折和坎坷,這就需要畢業(yè)生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和堅韌不拔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奮斗目標前進。
(2)科學文化素質 ,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貯備?,F代社會對從業(yè)人員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的要求愈來愈多,對知識技能共性的要求愈來愈多,不僅要具備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還必須具有廣博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大容量的新知識儲備,要求從業(yè)者的知識程度高、內容新、實用性強。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要做到圍繞自己選擇的就業(yè)目標,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組合、恰當調配、形成知識系統(tǒng)。
2.構建提高大學生素質的完整體系
(1)學校應該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條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 。學校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學校應不斷的完善學分制和教育制度改革,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時學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美化校園,增加各類圖書尤其是人文社科類的圖書,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給學生們提供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和活動舞臺。
(2)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是以社會主義為主導,以校園精神文明為底蘊,由師生員工共同創(chuàng)造和享有的群體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傳統(tǒng)、作風和理想追求的綜合體現。校園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園文化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質、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
3.完善大學生素質的機制
在大學生教育中如何完善大學生素質的地位和機制,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首要問題。思想道德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滲透于一個人素質的各個方面,是學生學會做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形成完善的機制,激勵學生增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正確的教育觀念需要良好的工作機制去實現。要通過建立有效運行機制,使學生把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內化為自身成長的主觀追求,從根本上推動大學素質教育的進程。
注釋:
[1]陳華.視聽鄧小平的文化安全戰(zhàn)略思想[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2(6):57-59
[2]將秀敏,林紅霞.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解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4年(4):26-28
[3]徐淑紅,劉奔,李金齊.關于文化安全的幾點思考[J].探索與爭鳴,2005(10):42-45
[4]李宏斌,康文梅.現代化:從文化認同到文化創(chuàng)新[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27-30
學校安全教育論文篇三
《 試論兒童安全教育 》
論文關鍵詞:兒童安全教育;身心健康;自我保護意識
論文摘要:學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學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許多漏洞,兒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臨諸多問題。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誤區(qū),正確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義和核心,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學校落實安全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學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學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許多漏洞,安全教育面臨諸多問題?!吨行W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給教育管理者敲響了警鐘。抓好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兒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
有媒體報道,某校的《學校安全須知》第五條規(guī)定:不要與陌生人說話,以防受騙。在開學后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課上,老師們再次向全體學生強調了這一要求。[1]作為學校,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們不可否認學校如此規(guī)定的善意,但孩子們不與陌生人說話,就有了安全屏障了嗎?這種規(guī)定只考慮到設置保護孩子的防線,而沒有思考這樣的防線對未成年人心理的負面影響,這會造成孩子們對社會的普遍不信任、不友善,甚至敵意,不敢同別人主動交往,由此會影響其人際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所以,正確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義和核心中小學校落實安全教育的關鍵。
一、正確理解安全教育的含義
安全教育是在尊重和保護生命的基礎上,是社會為保護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高其防范與處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護意識、能力使他們能應對生活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危險處境的教育。兒童是永遠的弱勢群體,他們有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與監(jiān)護的權利,從小接受鍛煉并增強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兒童在應對外界危險處境時的自我保護意識,安全教育不等于保護教育,自我封閉教育。安全教育不光是確保兒童身體的安全,更為重要的是確保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健康,這才是安全健康的宗旨所在。但是,在現今的學校安全教育中,由于過分強調學生的安全使安全教育適得其反。
二、走出安全教育的誤區(qū):安全教育不等于束縛教育
在安全教育越來越引起學校社會關注的同時,有些學校為避免出事,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十分謹慎,他們把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縛教育,制定了許多在他們看來是能最大程度確保學生生命安全的規(guī)定,就是盡量讓學生少動或不動。例如,取消應有的實踐活動保安全:徒步行軍、軍訓射擊、春游野炊、野外探險等在安全第一的命令聲中,學生們許多有意義的活動被無情取消;手工操作課,本該讓幼兒動手進行操作,拿剪刀剪剪貼貼,可現在是只貼不剪,原因是怕幼兒用剪刀“危險”;化學實驗課也變成了只有教師獨自一人示的示課,理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濃酸實驗,濃酸有可能腐蝕學生身體;體育課上一些對抗性強的項目被一個安全可靠的運動項目代替了。[2]在這種安全教育下,學生如同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縱有空中翱翔的愿望無奈于牢籠的樊籬。試想如長期在這種安全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毅力品質等等都將被無情抹殺,那我們的安全教育的目的又何在?難道僅僅是為活著嗎?教育的意義有何在?
三、正確地實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重點加強對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灌輸,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具有強烈的自保意識。兒童需要保護,但過分受保護的兒童是不利于避免危險能力的培養(yǎng),反而更易造成兒童精神世界的封閉和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消磨。學校和家庭應對兒童加強精神文明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培養(yǎng)他們獨自應付環(huán)境、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啟發(fā)和誘導他們明確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所帶來的后果;學習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方法和技能。例如遵紀守法、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課間安全、體育活動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等。各種訓練活動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中小學??梢圆捎脤W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模擬訓練,如運動受傷后的模擬訓練、學生打架時的模擬處理、食物中毒后的模擬處理、火災現場逃生模擬訓練,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適時開展健康安全教育。[3]同時可借鑒國外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國外,安全教育的內容豐富而實用。比如日本有一種“敬畏生命”教育,要學生把重達五六斤的沙袋綁在腹部一天,讓他們體會媽媽孕育出一個生命是多么艱難,從而認識到生命的寶貴、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在日本還有一項訓練課叫“人工心肺復蘇”,幫助模型娃娃進行心肺復蘇,要求所有的中小學生都必須過關。
實施安全教育并不等于對兒童實行束縛教育,在當前學校教育中應該推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學校管理策略手段的變革,用更加具有“人情味兒”的管理手段,來呵護少年兒童身心安全健康的成長。學校和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圍,實施人性化教育,尊重兒童少年作為“人”的權利和尊嚴;體現對“人”自身的關注;強調對“人”的發(fā)展的促進功能。學校制度安排和日常管理常規(guī),都應該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作為“人”所應享有的一切權利,為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
安全教育理應成為促進兒童生命健康成長的加速器,正確理解和貫徹安全教育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安全教育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2006年9月15日第2版.
[2] 安全教育莫入誤區(qū)[J] , 唐清,教育與職業(yè) 1999.05.
[3] 兒童安全教育現狀與思考[J], 曾燕波,當代青年研究,2005.11.
有關學校安全教育論文推薦:
2.校園安全教育論文
3.安全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