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古詩文高效復習的探索論文(2)
以下是學生的作業(yè):
《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的比讀
九年4班張舒婷
在中國淵遠流長的歷史上,有許多篇目都體現(xiàn)了“民之樂,與民同樂”的思想。接下來我將對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篇文章,即《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進行比讀。
我認為他們的異處在于寫作手法的不同。
雖然這兩篇都是散文文體,但是《醉翁亭記》是敘事性散文,主要向我們展現(xiàn)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這四個場景,體現(xiàn)出了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可見太守的平易近人。
而《豐樂亭記》是抒情性散文,其中的主旨句“使民之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最能體現(xiàn)出太守“與民同樂”的博大胸懷。
它們的共同之處主要在于兩點。
一是兩篇文章都是出自于歐陽修之手。且都是在作者被貶官之后寄情于山水時所寫,即作者與寫作背景相同。
二是兩篇文章的最大特色: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醉翁亭記》中的“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一句描繪了一年四季的景象,與《豐樂亭記》中的“掇幽芳而萌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借景抒發(fā)了作者熱衷于山水而厭惡官場的情感。
五、古詩文對比復習的作用與實施建議。
1.對比復習,復習一篇帶動復習好幾篇,擴大了課堂容量,效率高。對比,加深印象,強化認知,效果也好。
筆者建議課堂上以課內對比復習為主,立足課內,再逐漸延伸到課外。比讀的文章必須進行整合,不能信手拈來,這樣才能提高復習效率。
2.比讀,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比讀的閱讀遷移可以是橫向遷移,也可以是縱向遷移,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而且比讀還可以讓學生形成細致、深入研究文本的習慣。
筆者建議當學生初次接觸比讀時,教師要盡量將比讀點講透,這樣才不會讓學生在后續(xù)的比讀中淺嘗輒止,不能深入研讀。同時建議充分利用表格,這樣比讀更直觀,也更簡便。
3.初步了解“知人論世”這種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為學生高中的詩歌鑒賞打下一個基礎。
文學鑒賞是一門大學問。筆者建議無論是了解作者生平經歷,還是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都應為課文服務,要有比較明確的指向性,不可太泛更不要圖多,以免學生不得要領,囫圇吞棗,同時也降低了課堂效率。
4.比讀的作業(yè),為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之間建立了一條通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
筆者建議在課堂上,不必研究過深,而要站在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水平的角度上講解知識點,以復習重點、難點為主,在此基礎上再有適當?shù)恼n外延伸。但比讀的作業(yè)可以以課外比讀為主,加深難度,設計選做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激發(fā)。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雖然,對于初中古詩文高效復習的探索,筆者只走出了一小步,但是為了提升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古詩文復習的效率,筆者還將繼續(xù)不懈地探索的。
[參考文獻]:
1、《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第三大點、第10小點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芻議語文教材整合》,王君,王君頻道 _名師頻道_課題之窗_語文味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5174
作者:游偉樺
公眾號:游游樺語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