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經驗論文參考
高中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以后的職業(yè)生涯,對個人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大力重視高中教學管理,并在提高教學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以促進高中教學的不斷發(fā)展。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高中教學經驗論文參考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高中教學經驗論文參考篇1
淺析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學經驗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要認真?zhèn)湔n,做好充分準備,為提高高效課堂打好基礎,注意知識銜接,做到穩(wěn)步推進,遵循“降低要求,放慢進度,單元過關,穩(wěn)步推進”的十六字原則,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在高效的物理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是靈活多樣、富于變化的,還要開展物理探究教學,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探究式教學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認真?zhèn)湔n;知識銜接;教學方式;探究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地開展高中物理教學迫在眉睫。如何適應新課程理念,如何有效開展高中物理教學呢?這對高中的物理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預案,教學設計要明確清晰、系統科學,教學目標應該難易適中。開展活潑嚴謹的課堂教學,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正確認識自己在新課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斷進行角色變換、角色適應、角色調整。明確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方向,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物理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有效開展高中物理教學呢?
一、認真?zhèn)湔n,做好充分準備
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妥善地處理好教學中出現的突發(fā)狀況,確保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zhèn)湔n,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備課過程中,要保證教學過程的清晰與科學,明確教學內容與目標,為實現高效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無數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教師的教學設計明確清晰、系統科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學生也才能在最少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收獲,實現真正的高效率。同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也要處理好教學目標的定位問題,教學目標應該難易適中。
二、注意知識銜接,做到穩(wěn)步推進
新編高中物理教材與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教材相配套,許多知識都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礎上引入并深化的。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我們對高一新生制定了“降低要求,放慢進度,單元過關,穩(wěn)步推進”的十六字原則。遵循這一原則,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初、高中的銜接問題,盡量在復習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以減小知識跨度,使知識合理遷移,并在遷移中得到深化。
1.引入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是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提供學生感性認識。概念和規(guī)律的基礎是感性認識,只有對具體的物理現象及其特性進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對物理現象運動變化規(guī)律及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行研究歸納,就形成了物理規(guī)律。因此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常用的方法有:運用實驗來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利用直觀教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
2.建立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是人腦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使學生正確地形成概念、掌握規(guī)律。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其關鍵是通過對演示實驗和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現象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使學生認識“物體不受其他物體作用,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這一本質。但是這一本質被許多非本質聯系所掩蓋著,如當“外力”停止作用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維持物體勻速運動的原因,等等。
3.討論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對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建立以后,還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討論,以深化認識。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討論:一是討論其物理意義,二是討論其適用范圍和條件,三是討論有關概念和規(guī)律間的關系。在討論過程中,應當注意針對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理解。
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保證知識有效傳遞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靈活采用講解、討論、動手練習等多種教學方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簡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可以先讓學生比賽吹硬幣“過橋”,比比看,誰做得最好。一聽到做游戲,學生馬上來了興致,個個躍躍欲試,反響十分熱烈,課堂效果非常好。接著,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動手制作機翼模型,可以同桌共同制作一個模型,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做起來十分認真,參與性很高。這樣一來,不需要教師過多地講解,學生就在自己動手和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謂一舉多得,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開展物理探究教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為教師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教師應正確認識自己在新課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斷進行角色變換、角色適應、角色調整。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物理教學模式,是我們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關鍵在于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認同和對有效的物理教學的責任感,同時,教師自身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的指導思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探究式教學的方向發(fā)展。第一,將科學探究的思想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之中。例如伽利略開創(chuàng)了實驗研究的先河,他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堪稱科學探究的典范;牛頓經過對天體運動的長期思考,最終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將地球與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統一起來,這些都是科學探究歷程中的豐碑。第二,就像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一樣,學生的探究方式是靈活多樣的,而沒有具體的模式和程序,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第三,科學探究并不一定要在實驗室進行,教師要想辦法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因陋就簡,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下頁帶來更多的高中教學經驗論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