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例文
高中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方式之一,主要以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及寫作能力為目標。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例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例文篇1
淺析高中語文的深度閱讀教學
摘 要:新課改后,各大高校對語文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在當下這樣的一種教育環(huán)境中,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語文,已經成為眾多教師面臨的關鍵性問題。本篇文章中,筆者將主要根據如何更好地開展深度閱讀教學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方法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較強的學科門類,自古有之。近些年來,隨著孔子學院在境內外的廣泛辦學試驗,中華文化已經有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平臺。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之一的語文教材書,在文化傳承中占據重要位置,為了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進而更進一步的方便中華文化向外傳播,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對學生盡職盡責培養(yǎng)的基礎上,全方位的幫助學生全面地提升語文素養(yǎng),使其具備更強的戰(zhàn)斗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存在很多瓶頸,有的教師對學生把握不足,能向學生傳送的知識點少之又少。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滿堂灌式的方法,這對于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和提升語文素養(yǎng)來說是一件不太符合時宜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避免這些不應當存在的問題。
我們所講的“深度閱讀”,主要是指圍繞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家及其重要作品為中心而展開的深層次的閱讀體驗。這種閱讀的方式目的在于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多重開發(fā)、多元設計研讀問題的指導下,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閱讀的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語文總體感受力和語文成績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閱讀貫穿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
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對于學生語文總體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關鍵的,可以說,在語文學習中,得閱讀者得天下,因為不管我們是做基本的文言文賞析,還是現(xiàn)代文閱讀,甚至是作文等的解題,只有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了解了這些基本的理論內涵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要根據一些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和介紹。
然而對于深度閱讀的方法,我們主要還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進一步體現(xiàn)。閱讀的教學也是一個主客體雙方進行互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既包括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也包括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想要提升學生的深度閱讀水平,當然離不開這幾個方面的互相配合。
首先,作為教師而言,想要使得學生深度閱讀水平有所提升,教師自身一味地宣講,而忽略與學生的互動,是一件非常不可取的事情。在新課改實施之前,教師一般都代代沿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開展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課堂的過程中,往往是以自己講解為主,有的教師做得還算合格,會在自己講完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個大致的檢查和了解。但大部分教師講完課后,直接就是安排學生自己復習,也不會選擇與學生開展互動。
因此,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與教師缺乏必要的互動,或者更貼切一點講,是因為缺乏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及時督促,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缺失自覺的學習意識。最終導致學生在各類考試中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這或許不能說教師沒能盡職盡責的講課,但卻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助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惰性,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漸漸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意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學生的及時互動,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基點,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比如說,當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沈從文小說專題時,要想使得學生能夠自覺加入自主閱讀的隊伍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合理牽引方式的運用。激發(fā)學生對小說文本的層層遞進的分析、解讀。首先,最好能讓學生對小說文本的作者有個基本的了解,因為,作品的閱讀理解離不開對作家自身境遇和當時寫作環(huán)境的解讀,只有在了解作家基本信息和遭遇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解讀和品味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主旨內涵。
此外,在了解作家和當時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先進行一些基本層面上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對文本的大意有個基本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給學生設置一些基本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一步是深層閱讀,在這一步完成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品味作品的魅力,透析文本的寫作深意。只有在這樣一種由表及里的解讀過程,學生才能一步步的掌握基本的閱讀解題方法。
如,當我們在講解沈從文的《邊城》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知識,理解文本內涵,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由表及里的方式展開。從最基本的文本總體感知入手,在對文本的作家沈從文進行簡單的介紹后,可以先讓學生著手解決一下“對《邊城》這部作品的整體閱讀感受是什么?”的問題,緊接著,再進行分段講解,通過對每一段主旨內涵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邊城》的內在神韻和藝術特色等知識。
對于學生這個群體而言,在開展深度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把握的一個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不斷地開闊自身的閱讀視野,增強閱讀體驗。在聽取教師正確引導的前提下,針對性的提升自身的閱讀感受力,在課余時間,自己多主動的做一些相關的練習,多與同學和教師展開交流和閱讀互動。只有在這些基礎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更大地提升。比如,當教師在講解《邊城》時,學生可以自覺聯(lián)想到沈從文的《紳士的太太》、《八駿圖》、《月下小景》等文學作品。具體感受一下沈從文的寫作風格,為多角度的解讀沈從文的作品奠定基礎,同時也要在此基礎上,試著闡釋其文本內涵和深意,這對于學生自身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以上幾點是學生必須要注意加強鍛煉和嘗試的幾個方面。
高中語文作為主干課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理解題作為語文考試中的重要部分,幾乎占據了考試題目的半邊天,因此,能否學好閱讀理解對于語文成績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此予以重視?;蛟S幫助學生扎實的養(yǎng)成一種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肯堅持,終有一日,量的積累會促成質的飛躍。在實現(xiàn)這一跨越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與學生并肩作戰(zhàn),力爭取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突破?;蛟S這條路并非坦途,或許我們要付出的還有很多,但是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同時,全心全意的為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例文篇2
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建構
摘要:創(chuàng)建高中語文活力課堂,應當:設置巧妙的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鼓勵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進行合作探究,多元解讀文本內涵;使用活教材,擴寬學生知識面;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開展有意義的活動;注重誦讀,以情動人。
關鍵詞:活力課堂;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育創(chuàng)新
一、高中閱讀教學呼喚活力課堂
1.活力課堂的內涵。
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力課堂提倡的是更靈活、更動態(tài)、更高效、更愉悅、更注重學生成長和體驗的教學形式。簡而言之,活力課堂就是充滿活力的課堂,即用“互動生成”的理念來重構課堂,使學生煥發(fā)生命力量、全面發(fā)展、感受愉悅。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呼喚活力課堂。高中語文課程以閱讀教學為主,寫作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都是結合閱讀教學進行,因此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必須注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但現(xiàn)實中,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還存在多方面問題:
(1)重知識,輕能力。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知識的傳授為主,重在要求學生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技巧,而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提出質疑、舉一反三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2)重認知,輕情感。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只注重認知結構的重建,而忽視情感培養(yǎng)或有下意識地情感培養(yǎng),但是由于采取的方式不恰當或者情感距離學生太遠,導致學生根本理解不了這種情感。
(3)重結論,輕過程。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方式為主,而沒有給學生自己質疑、理解、探究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重分析,輕誦讀。很多的語文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方式,講解一篇文段,就是簡單地分析,讓學生去理解去接受,缺乏有情感的誦讀,學生理解的層次較淺,整堂課也較枯燥乏味。反復誦讀才能以情動人,才能讓學生在文段中找到共鳴,得到升華。[1]
3.活力課堂的實踐價值。
創(chuàng)建活力課堂,推進創(chuàng)新教學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師的創(chuàng)造才能、主導作用,正是在課堂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活生生的情境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課堂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在課堂。課堂教學內容是創(chuàng)新的源頭活水;課堂教學過程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載體;課堂教學的變革是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
創(chuàng)建活力課堂,推進創(chuàng)新教學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動力。它與素質教育在弘揚學生主體性上是完全一致的,它們都集中反映了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使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為教學過程主人的新型教學關系,兩者互為促進,共同發(fā)展,動態(tài)生成。這一要求恰好也是活力課堂所提倡的。[2]
二、高中閱讀教學活力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1.巧妙導入,激發(fā)興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先行組織者的概念,認為學生在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可以設計一個引導性材料,構建一個使新舊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的橋梁,這種引導性材料被稱為先行組織者,即導入。
例如,王淑英老師在講授蘇軾的《歸去來兮辭》時,選取了蘇軾的一則小故事:“蘇東坡是散文家、大學者。一次,他去散步,問周圍的人:‘你們說說我肚子里有什么?’周圍的人說:‘一肚子學問、智慧、文章。’蘇東坡說不對。侍妾朝云說:‘先生,是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微笑著贊成。我們今天要學習陶淵明,他也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也是蘇東坡最推崇的人。”[3]這個導入既有趣,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又能凸顯陶淵明的思想境界,給學生更深的印象。
2.鼓勵提問,多元評價?!墩撜Z》有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句話指的是啟發(fā)式教學,強調在學生面對問題急于弄清而又無從著手時,嘴上想說但又無從談起時,教師對他進行啟發(fā),解開關鍵點。
例如,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時,學生對這篇來自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非常陌生,學習的興趣不濃。于是將1955年美國蒙哥馬利公交車上讓座事件作為背景資料印發(fā)給學生,學生看了材料義憤填膺,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樣都是消費者,為什么黑人非要給白人讓座呢?”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展開熱烈的討論,推動學生對課文探究,他們注意到了文中《獨立宣言》對民權的允諾,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演講者對平等的期盼之情。[4]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問,以激發(fā)他們探究的興趣,順利地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引領他們學習課文。
3.合作探究,多元解讀。新課標的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語文閱讀的文本進行探討,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又可以調動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安徽太湖北中的朱敦亮老師在講授《祝福》一課時,讓學生分成A、B兩組探討祥林嫂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當時A組學生認為祥林嫂勤勞、善良、淳樸、聰慧、堅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這組的觀點已接近標準答案,但是B組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祥林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禮教衛(wèi)道者。這組答案與朱老師的教案設置不符,打亂了教學安排。朱老師非常智慧地調整教學步驟,讓A、B兩組學生展開辯論,對這一問題再行研讀,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多元解讀。[5]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堂氣氛會非?;钴S,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深入思考的能力。
4.用活教材,激發(fā)能動性。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僅靠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從生活、社會中尋求靈感,開發(fā)活教材,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fā)愛國熱情和歷史使命感。
例如,以《焦點訪談》為活教材,要求學生抽空收看該節(jié)目,并記錄和思考??春髮戨S筆,隨后在第二天的課前十分鐘組織學生討論辯論,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該節(jié)目,分析、理解、提高思想認識,豐富作文的題材,加強論證的力度。在教材之外,開發(fā)活教材,既能使課堂活躍起來,又能提高高中生的思維境界,使高中生具備思辨能力。 5.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強調:第一,每一個學習者所內化了的知識和策略,是在他們通過同他人的合作活動表征出來,通過親自汲取他人的視點才得以獲得的;第二,學習活動是在社會的文化的語脈中產生的,就是說,所謂“知識”總是處在必須運用該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情境中的。[6]
例如:在講授《雷雨》一課時,讓學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內涵的基礎上,用課本劇的形式演繹這一作品。表演完之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該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主題思想和現(xiàn)實意義??偨Y出小組答案后,再采取辯論的形式,得出結論。最后,由老師對這一課進行小結。[7]創(chuàng)設情境的活動式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重點的轉移,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課堂氛圍活躍,充滿活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
6.注重誦讀,以情動人。語文是一門充滿語言美感的學科,需要我們動情地誦讀,才能更深地體會。尤其是詩歌教學,更應注重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音律的美感,走進詩的境界,理解其中的情感。
例如:韓軍老師在講授杜甫的《登高》一詩時,先滿懷感情、語調低沉地講述詩歌描述的畫面,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這幅畫面,再在二泉映月的音樂聲中,朗誦詩歌。在這一氛圍之下,有的學生已潸然淚下,甚至要求老師再讀一遍。這樣學生已對該詩的情感有了初步的體會,更容易理解這首詩歌,肯定會對這首詩印象深刻,而且慢慢地開始熱愛詩歌,體會詩歌的美。[8]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誦讀,能以情動人,使學生思想得以升華,體會到精神的愉悅。
三、創(chuàng)建高中閱讀教學活力課堂的思考
創(chuàng)建活力課堂是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渠道和實行素質教育的主動力,應該在未來的教學中加以落實。但是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要有多方面的考慮:
1.不脫離考試,在“度”中創(chuàng)新。在實施活力課堂的過程中,會遭遇高考制度的限制,很多教學安排都得跟高考掛鉤,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去安排教學。因此,在實施中,既要有創(chuàng)新,有活力,也要考慮高考制度的限制,把握良好的度。
2.不脫離語文,在“度”中活動。活力課堂并不意味地無邊無際地、毫無目的地開展活動,要保證活動的有效性。有些活動非常新穎,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不一定適合在教學中使用,可能會影響教學的效率,浪費大量的時間。在開展活力課堂時,還是得緊跟教學進度,不能開展與語文完全無關的活動。
3.不脫離教師,在“指導”下探究。開展活力課堂的時候,也要注意教師在其中的角色扮演,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一言堂”,也不能什么都不管,任由學生發(fā)揮,使課堂處于無法控制的狀態(tài)。這一點,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安排,只有在完整而科學的教學設計指導下,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陳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1):159.
[2]林偉民,候建成.活力課堂[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29-30.
[3]王玉強.深度教學――構建優(yōu)質高效課堂的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8.
[4]張怡敏.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D].蘇州:蘇州大學,2011.
[5]王榮生,黃偉.高中語文(必修)新課程課例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3-45.
[6]“語文活動式教學”實驗課題組.語文活動式教學課例研究[M].上海:語文出版社,2010:2.
[7]鐘海洪.演-論-辯-解――階梯式課堂活動突破文言文教學難點[J].語文月刊,2015,(2):39-41.
[8]教育部師范教育司.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