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心理語言學角度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時間:
楊越 尹德謨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心理語言學 聽力理解 聽力教學
?論文摘要: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的五項基本技能,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校都是注重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聽說能力的訓練。直到近年來.聽說能力才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一點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大綱里就有所體現(xiàn),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中,聽力理解分數(shù)的比例由原來的25%增加到35%,這對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英語聽力的教學質(zhì)量,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本文旨在從心理語言學理論的角度來探討英語聽力教學,探索聽力理解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一、理論支撐
?1.心理語言學概述
?心理語言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是一門研究語言行為中心理活動過程的學科,涉及人們?nèi)绾握莆蘸瓦\用語言系統(tǒng),如何在實際交往中使語言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以及為了掌握和運用這個系統(tǒng)應具有什么樣的知識和能力。言語產(chǎn)生、語言習得和語言理解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三大課題。
?2.聽力理解簡述
?聽是一個積極主動地對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認知和加工的過程,不同的聽者對于同一個單詞或句子有著不同的理解。心理語言學家將聽力理解分為三種模式,即“自上而下”(top一down processing)模式、“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模式以及“互動”(interactive processing)模式。“自下而上”的過程是從最低的層面開始,往上一個層面發(fā)展,下一層面的處理不會受到上一個層面的影響。例如語音的辨認不會受到詞匯、句法和話語層面的影響。“自上而下”的模式則相反,上一層面的信息會影響到下一層面的處理。例如句子的上下文可以影響人們對詞的辨認。“互動”模式是指聽者把聽力看作是大腦長期記憶中的背景知識和聽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聽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既要運用語音、詞匯和句法知識,又要借助長時記憶中的相關背景知識來對聽力材料進行處理和加工,從而理解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1.英語教學法
?我國外語教學思想觀念經(jīng)歷了從結構主義、行為主義途徑到交際途徑的變革,對我國外語教學實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但這場變革并沒有產(chǎn)生很好的外語教學效果。自語言學作為獨立學科成立以來,英語教學研究受不同語言學理論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的語言教學流派,各種教學法流派都根據(jù)語言學理論對語言本質(zhì)的認識來決定語言課堂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英語教學研究依據(jù)“所教等于所學”的思路,即相信發(fā)現(xiàn)某種最有效的教學法,英語教學的困難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這一過程中,從心理語言學理論角度研究的提出為英語教學指明了一條新路。
?2.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困難
?1)聽辨能力薄弱。聽辨能力是指學習者把聽到的連續(xù)言語信號分解成語言單位并獲得有意義的詞語的能力。學生聽辨能力薄弱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上:詞匯層面上的辨認和句法層面上的辨認。
?2)語篇理解能力薄弱。語篇理解能力是指學習者對所聽到的話語或篇章進行綜合理解的能力。它主要包含對語篇的中心思想主題大意,句子之間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以及說話者或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理解,它是聽力理解的高級階段。語篇理解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知識: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
?3)聽力策略薄弱。心理語言學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識別、記憶和理解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聽者能夠積極主動采用一些聽力策略,會有助于聽力理解的提高。然而學生普遍忽視或不善于使用聽力策略,主要表現(xiàn)是:(1)聽前不善于用所給的信息比如標題、聽力理解問題、所給選擇答案等對所要聽的材料積極地進行預測的信息來縮小注意的范圍;(2)在聽的過程中忽視記筆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往往是聽完一些內(nèi)容很快就忘了,尤其是一些重要內(nèi)容和細節(jié);(3)在聽力過程中試圖聽懂每一個詞、句,一旦遇到聽不懂的詞就會“卡殼”,大腦里總是想著前面沒有聽懂的詞的意思,而不能專注于對不斷更替的語流的聽辯和理解;(4)在聽的過程中往往是被動地去接受信息,不能積極地利用聯(lián)想調(diào)動大腦中所儲存的知識即長期記憶里的知識對新信息進行有效解讀,幫助理解。
?三、評述及展望
?心理語言學家傾向于把言語理解的過程看作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對意義構建的過程。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與研究,心理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我們之所以能有效地獲取口頭信息,是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對進入聽覺系統(tǒng)的信息進行了積極的預測、篩選、釋義和總結等一系列的心理加工。如果我們能預測說話人下面要說的話包含有重要信息,我們則會集中注意力去聽,對要聽的內(nèi)容進行初步的預篩選,從而大大減輕大腦處理信息的負擔。因而,在聽力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效率,就要順應這一自然的心理過程。
?從信息加工角度看,在這個過程中語言理解受到記憶力局限性的制約。人類的工作記憶有兩個功能:儲存信息和加工信息。當語言理解任務繁重時,工作記憶的運作勢必減速,導致部分加工出來的信息被遺忘或被干擾。為此要提高記憶效率,朱放成(1999)認為,從信息論的觀點看,聽力思維時效性與大腦對信息的反應和信息作用的時間相關,如聽力反應時間,信息變化速度,信息熟悉程度等因素。唐健安(2002)進一步從人腦信息加工理論闡述了聽力理解的過程,提出提高聽力的方法:(1)提高感覺記憶的能力,熟悉句型;(2)提高長時記憶中信息量。之后,陳吉棠(1997,1999,2002,2005)又多次研究了記憶與聽力的關系。他認為,在語言收聽過程中,瞬時記憶是理解的前提;而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所有記憶形式中容量最小的,為此,短時記憶的特征要引起對教學方式的思考,并應有效利用速記來增強記憶。
?過去對關于心理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方面的研究,其對象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而與學習主體(學生)相關的研究所占的比例則相當?shù)?。當代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趨勢是研究的重點由研究如何教轉移到研究如何學,將重點放到研究學習者個人差異和學習過程的研究。進而,研究的重心要從語言本體、教材與教法轉向?qū)W習者主體,特別是影響學習者的復雜的內(nèi)部與外部因素、學習者的心理過程和認知系統(tǒng)。與此同時,國內(nèi)學者也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實證性研究,為聽力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結語
?英語聽力理解過程不僅是一個接收信息的過程,還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是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的需要,也是提高他們實際交際能力的需要,教師有責任努力探索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而利用心理語言學及其他相近領域的語言學研究成果來協(xié)助教學??梢悦鞔_教學和練習聽力的目的性,增加有效性,提高教和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心理語言學理論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聽力理解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以達到進一步提高聽力水平的目的。(1.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09級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39 2.西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成都;610039)
?
?參考文獻:
?[1] 趙秋野.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桂詩春.心理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85
?[3] Michael Garman,心理語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 邱東林,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探索與展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5] 鄒瓊.大學英語教學論.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 劉利民.首都外語論壇第1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論文摘要: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的五項基本技能,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校都是注重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聽說能力的訓練。直到近年來.聽說能力才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一點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大綱里就有所體現(xiàn),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中,聽力理解分數(shù)的比例由原來的25%增加到35%,這對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英語聽力的教學質(zhì)量,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本文旨在從心理語言學理論的角度來探討英語聽力教學,探索聽力理解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一、理論支撐
?1.心理語言學概述
?心理語言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是一門研究語言行為中心理活動過程的學科,涉及人們?nèi)绾握莆蘸瓦\用語言系統(tǒng),如何在實際交往中使語言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以及為了掌握和運用這個系統(tǒng)應具有什么樣的知識和能力。言語產(chǎn)生、語言習得和語言理解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三大課題。
?2.聽力理解簡述
?聽是一個積極主動地對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認知和加工的過程,不同的聽者對于同一個單詞或句子有著不同的理解。心理語言學家將聽力理解分為三種模式,即“自上而下”(top一down processing)模式、“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模式以及“互動”(interactive processing)模式。“自下而上”的過程是從最低的層面開始,往上一個層面發(fā)展,下一層面的處理不會受到上一個層面的影響。例如語音的辨認不會受到詞匯、句法和話語層面的影響。“自上而下”的模式則相反,上一層面的信息會影響到下一層面的處理。例如句子的上下文可以影響人們對詞的辨認。“互動”模式是指聽者把聽力看作是大腦長期記憶中的背景知識和聽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聽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既要運用語音、詞匯和句法知識,又要借助長時記憶中的相關背景知識來對聽力材料進行處理和加工,從而理解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1.英語教學法
?我國外語教學思想觀念經(jīng)歷了從結構主義、行為主義途徑到交際途徑的變革,對我國外語教學實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但這場變革并沒有產(chǎn)生很好的外語教學效果。自語言學作為獨立學科成立以來,英語教學研究受不同語言學理論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的語言教學流派,各種教學法流派都根據(jù)語言學理論對語言本質(zhì)的認識來決定語言課堂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英語教學研究依據(jù)“所教等于所學”的思路,即相信發(fā)現(xiàn)某種最有效的教學法,英語教學的困難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這一過程中,從心理語言學理論角度研究的提出為英語教學指明了一條新路。
?2.大學生英語聽力學習困難
?1)聽辨能力薄弱。聽辨能力是指學習者把聽到的連續(xù)言語信號分解成語言單位并獲得有意義的詞語的能力。學生聽辨能力薄弱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上:詞匯層面上的辨認和句法層面上的辨認。
?2)語篇理解能力薄弱。語篇理解能力是指學習者對所聽到的話語或篇章進行綜合理解的能力。它主要包含對語篇的中心思想主題大意,句子之間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以及說話者或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理解,它是聽力理解的高級階段。語篇理解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知識: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
?3)聽力策略薄弱。心理語言學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識別、記憶和理解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聽者能夠積極主動采用一些聽力策略,會有助于聽力理解的提高。然而學生普遍忽視或不善于使用聽力策略,主要表現(xiàn)是:(1)聽前不善于用所給的信息比如標題、聽力理解問題、所給選擇答案等對所要聽的材料積極地進行預測的信息來縮小注意的范圍;(2)在聽的過程中忽視記筆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往往是聽完一些內(nèi)容很快就忘了,尤其是一些重要內(nèi)容和細節(jié);(3)在聽力過程中試圖聽懂每一個詞、句,一旦遇到聽不懂的詞就會“卡殼”,大腦里總是想著前面沒有聽懂的詞的意思,而不能專注于對不斷更替的語流的聽辯和理解;(4)在聽的過程中往往是被動地去接受信息,不能積極地利用聯(lián)想調(diào)動大腦中所儲存的知識即長期記憶里的知識對新信息進行有效解讀,幫助理解。
?三、評述及展望
?心理語言學家傾向于把言語理解的過程看作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對意義構建的過程。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與研究,心理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我們之所以能有效地獲取口頭信息,是因為我們不自覺地對進入聽覺系統(tǒng)的信息進行了積極的預測、篩選、釋義和總結等一系列的心理加工。如果我們能預測說話人下面要說的話包含有重要信息,我們則會集中注意力去聽,對要聽的內(nèi)容進行初步的預篩選,從而大大減輕大腦處理信息的負擔。因而,在聽力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效率,就要順應這一自然的心理過程。
?從信息加工角度看,在這個過程中語言理解受到記憶力局限性的制約。人類的工作記憶有兩個功能:儲存信息和加工信息。當語言理解任務繁重時,工作記憶的運作勢必減速,導致部分加工出來的信息被遺忘或被干擾。為此要提高記憶效率,朱放成(1999)認為,從信息論的觀點看,聽力思維時效性與大腦對信息的反應和信息作用的時間相關,如聽力反應時間,信息變化速度,信息熟悉程度等因素。唐健安(2002)進一步從人腦信息加工理論闡述了聽力理解的過程,提出提高聽力的方法:(1)提高感覺記憶的能力,熟悉句型;(2)提高長時記憶中信息量。之后,陳吉棠(1997,1999,2002,2005)又多次研究了記憶與聽力的關系。他認為,在語言收聽過程中,瞬時記憶是理解的前提;而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所有記憶形式中容量最小的,為此,短時記憶的特征要引起對教學方式的思考,并應有效利用速記來增強記憶。
?過去對關于心理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方面的研究,其對象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而與學習主體(學生)相關的研究所占的比例則相當?shù)?。當代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趨勢是研究的重點由研究如何教轉移到研究如何學,將重點放到研究學習者個人差異和學習過程的研究。進而,研究的重心要從語言本體、教材與教法轉向?qū)W習者主體,特別是影響學習者的復雜的內(nèi)部與外部因素、學習者的心理過程和認知系統(tǒng)。與此同時,國內(nèi)學者也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實證性研究,為聽力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結語
?英語聽力理解過程不僅是一個接收信息的過程,還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是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的需要,也是提高他們實際交際能力的需要,教師有責任努力探索如何提高教學質(zhì)量,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而利用心理語言學及其他相近領域的語言學研究成果來協(xié)助教學??梢悦鞔_教學和練習聽力的目的性,增加有效性,提高教和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心理語言學理論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聽力理解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以達到進一步提高聽力水平的目的。(1.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09級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39 2.西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成都;610039)
?
?參考文獻:
?[1] 趙秋野.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桂詩春.心理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85
?[3] Michael Garman,心理語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 邱東林,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探索與展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5] 鄒瓊.大學英語教學論.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 劉利民.首都外語論壇第1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