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jīng)典教育探討是我校研究立項課題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范文一: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論文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論文摘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本文提出了6點建議。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jīng)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nèi)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
1作文與生活相結(jié)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lǐng)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lǐng)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于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lǐng)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jù)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貛ьI(lǐng)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后,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jié)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jīng)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lǐng)會其構(gòu)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xiàn)能力。”(《漫談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guān)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lǐng)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jié)構(gòu)、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fā)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xiàn)同一中心的題材內(nèi)容安排可“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chuàng),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chǔ)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3.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4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后,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fā)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yǎng)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的體現(xiàn),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fā)現(xiàn)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于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范文二: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
現(xiàn)實課堂,為體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向生活回歸,往往創(chuàng)設不少情境,而我們沒有意識到課堂本身就是生活。課堂必須真實,學生應成為課堂主人。一節(jié)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和教學藝術(shù),還應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獨特風格。那么如何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呢?現(xiàn)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1.把和諧師生關(guān)系帶進課堂
和諧師生關(guān)系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受到壓抑。我教的一個四年級學生,因為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按時上學,成績下降。我找不到原因,恰好那天這個學生又遲到了。我正在上課,看見這孩子垂頭喪氣的走進教室。氣不打一處來,聲色俱厲的狠批了這孩子一頓??吹剿难蹨I流了出來,我滿以為自己的狠批起了作用,便讓他坐下學習。沒有想到整整一天,這孩子都抬不起頭來,一直趴在課桌上,連課本都沒有打開。
課后,我反省自己,作為教師,應該心平氣和的,用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眼神、柔和的聲音對待他們,增強親和力,使自己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學生才會把我當作知心的朋友,才會將心里的話講給我聽。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我改變了態(tài)度,耐心地與學生溝通,找到了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并給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開心了,學習的勁頭足了。我懂得了教師對同學們抱有期望,通過態(tài)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傳給同學們,同學們受到鼓舞,更加信賴我們,給我們積極反饋。因此和諧師生關(guān)系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
2.給孩子實踐的機會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題,而作文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當我們提出一組精心設計的問題時,少數(shù)尖子撐局面,多數(shù)同學當聽眾。其主要原因是學習主體中,一部分是主動參與學習,另一部分是被動參與,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素材,缺乏寫作欲望。針對這一情況,我巧妙地將自己所任教的另一門學科——科學,滲透進語文課堂教學。本來科學與語文是兩門獨立性很強的學科,但我卻發(fā)現(xiàn)科學和語文作文可以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以下是我在作文課中所創(chuàng)設的一個情景——科學課中的一個實驗片斷:
實驗目的:檢驗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zhì)
實驗器材:鐵絲網(wǎng)、酒精燈、玻璃片、圓鐵架、一塊薄薄的瘦肉
實驗步驟:
把一片薄薄的瘦肉放在鐵絲網(wǎng)上,用酒精燈流了
手持玻璃片,平放在瘦肉上方;
觀察玻璃片上出了什么?
聞瘦肉燃燒所發(fā)出的氣味;
觀察燃燒后,瘦肉變成的樣子。
觀察結(jié)論:
玻璃片下方出現(xiàn)的是小水珠;
聞到的焦臭味是一種叫蛋白質(zhì)的物質(zhì)燃燒時發(fā)出的;
燃燒后,瘦肉變成的灰色粉末是鹽類。
實驗結(jié)論:說明了食物中含有水、蛋白質(zhì)、鹽類等。 整個實驗過程,學生興趣很濃,好奇心很強,仔細觀察,并親自實踐參與,從中感受食物一次次的變化,并在我的指導下,得出實驗結(jié)論。從孩子們的臉上,我看到了希望。馬上將這次印象深刻的科學實驗布置成作文題目,學生興趣高漲,連平時最怕寫作文的小明同學也一筆呵成。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針對記事的文章,如“我發(fā)現(xiàn)了……”、“記一件你難忘的事”、“記一次有趣的活動”等,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實踐的興趣與經(jīng)驗,展開合理想象,用語言將實踐的時間、地點、人物、過程以及自己的感想組織起來,再用文字記載下來,就是一篇篇生動具體的文章,真正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并且在思想上教育也鼓勵了學生積極去探索未知領(lǐng)域,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能力,真可謂“一舉三得”。
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從生動的場景中學會了觀察、感悟、回味,又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個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借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
遠程教育資源集聲、形、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它以聲音、色彩、光線、動畫、圖形運動相結(jié)合的方式,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將學生帶入特定教學情境中,讓學生憑借電教媒體所展示的具體形象去感受、體驗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現(xiàn)在我還深深的記得我那一次運用遠程資源上課的情景,那是一次鎮(zhèn)級教研活動,我上的是人教版六年級《地道戰(zhàn)》這篇課文,由于孩子們從沒見過真正的地道,對冀北的抗日歷史也不了解。因此我在網(wǎng)上收集了影片《地道戰(zhàn)》,并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剪接成幾個片斷。首先放影片展示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進行“大掃蕩”的情景并讓生談感受。學生情有所發(fā),憤怒地說出侵略者就是強盜!激起了學生們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日本侵略者的強烈憎恨。
接著展示冀中抗日群眾智慧的結(jié)晶——地道。通過展示地道各部分的名稱和所起的作用,學生們深深感受到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地道設計周密,靈活多樣,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性啊! 我問學生:“有著這樣設計完美的地道,敵人一定想方設法來破壞,你們想知道冀中的抗日戰(zhàn)士們是如何一次次將日本鬼子打敗的嗎?”通過影片《地道戰(zhàn)》片斷展示人民是如何防備敵人的破壞的:土和沙滅火、吊板防毒氣、地道與枯井、暗溝連接防水。學生看得入了神,更深刻的認識到日本鬼子的兇殘和中國人民的無窮無盡的智慧。
當看到日本鬼子被打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時。我和孩子們一起開心的笑了,內(nèi)心充滿了強烈的自豪感。這節(jié)課我上得十分輕松,同學們的興致也十分的高昂。課后我深深地意識到合理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會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設計合理精練的練習,加強課堂教學反思等。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不懂到懂,從懂得少到懂得多,從不喜歡到喜歡,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關(guān)于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