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
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
作為教育科學與經濟科學的交叉學科——教育經濟學 ,產生于 2 0世紀 60年代 ,70年代末從西方傳入我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范文一:成人教育經濟價值論文
[摘要]成人教育價值是成人教育發(fā)展動力之一,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是成人教育主體和客體經濟價值的集中體現。文章在理論視角闡述了成人教育價值的形成,又通過實踐角度論述了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存在與實現。時代的發(fā)展,價值的創(chuàng)造已越來越轉向智力勞動,成人教育特有的教育培訓功能使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因此得到實現與提升。
[關鍵詞]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價值提升
一、成人教育價值及其形成
1.成人教育價值釋義。價值是一個哲學范疇,它是關系的客體與主體在一定的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效用性滿足或積極作用,是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同主體需要之間的吻合??腕w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其本身對主體的的滿足程度。
在成人教育范疇內,成人教育的主體是社會的人,成人教育的客體是成人教育活動。成人教育的存在和發(fā)展,取決于作為社會的人有著接受教育、不斷發(fā)展的需要,而成人教育的存在、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人的發(fā)展,滿足了這種需要。人們對于成人教育認識不斷深化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們?yōu)檫m應社會生活的變遷,為實現對社會環(huán)境的改造,自身有著不斷發(fā)展的需要,而成人教育在特定的范圍內使人的發(fā)展的需要得以實現。成人教育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表現于成人教育主體的需要,以及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
由此,成人教育價值可以表述為:作為客體的成人教育活動的屬性與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的發(fā)展需要之間的一種滿足關系。顯而易見,成人教育價值存在于成人教育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之中,是成人教育發(fā)展動力。
2.成人教育價值的形成。已經走上社會的人們由于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的發(fā)展,以及作為人本身生理與心理的發(fā)展,產生對成人教育的需求。有需求,也就有了創(chuàng)造價值活動的動力。在創(chuàng)造價值的實踐活動中,主體的需求——人對價值目標的追求起主導作用,是成人教育價值產生的核心。而成人教育客體——成人教育活動有著促進成人與社會相協(xié)調發(fā)展的功能,能使社會的人接受教育,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沒有客體的存在和功能,就不可能產生價值,成人教育客體是成人教育價值產生的基礎。
成人教育價值是成人教育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成人教育主客體的相互統(tǒng)一,客體的功能滿足了主體的需要,才能形成成人教育價值。成人教育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成人教育價值形成的過程。成人教育主客體的相互運動的過程,表現為成人教育客體主體化和主體客體化兩個方面。
成人教育客體主體化,是指社會的人作為成人教育的主體,其需要作用于成人教育客體,使成人教育客體從培養(yǎng)目標到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適應主體的需要,與主體的需要相接近。成人教育活動在主體社會的人的需求導向下,被主體所制約,并具備了主體需求的特征。
成人教育主體客體化,是指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本質特征和功能,它影響、限制、改造著社會的人,進入主客體關系后,接受教育,被客體限制和改造,按客體所設置的教育目標,得到充實和發(fā)展,具備客體所規(guī)定的人才規(guī)格的特征。
成人教育客體主體化與主體客體化,是成人教育主體客體之間的雙向運動,充分體現了社會發(fā)展對成人教育的制約,以及成人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成人教育價值的產生是成人教育主體客體雙向運動的結果。某種意義上,成人教育價值是成人教育主體價值和客體價值的總和,主體因客體而獲得價值,客體價值因主體價值的實現而體現。
二、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存在及其特性
在以前的研究中通常把教育價值分為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教育的經濟價值是指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勞動能力和素質,提高整個社會的知識總量和科技文化水平,從而使勞動者和物質生產部門均取得收入的增長。
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形成于成人教育過程之中。成人教育過程始終是圍繞增進勞動者的素質,發(fā)展從業(yè)人員的崗位技能,形成教育經濟價值而展開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勞動者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于智力的開發(fā)和技能的訓練。人們的科技水平、生產技能的提高有賴于教育和培訓。
成人教育的教育培訓功能與勞動能力提高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對勞動者的能力增值,即勞動者增值有著直接的作用。通過成人教育可使簡單的勞動力加工為復雜的、較高級的勞動力,這一過程實質上是通過教育使勞動者勞動能力形成并增值的過程。成人教育可以為勞動者提供不間斷的教育和培訓,使勞動者的智能和技能在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階段都能得到提升。勞動者智能和技能的提高直接效益顯現于個人收益增加,同時生產效率提高自然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經濟價值,也是作為客體的成人教育實踐的經濟價值的實現形式。
時代的發(fā)展,價值的創(chuàng)造已越來越轉向智力勞動,在教育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科學發(fā)明、技術進步,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中顯示了決定性的作用。教育的經濟價值的實現有其自身的特點,也是教育經濟價值的固有特性的表現:
1.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雙重性。成人教育經濟價值具有主體性和客體性的雙重特征。在成人教育活動中,作為客體的成人教育本身和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同時都體現了經濟價值。成人教育的多重(社會、經濟、文化等)功能(作用、職能、功效、效用等),形成了成人教育的多重效益??傮w上可分為兩大類:精神上的效益、物質上的效益。成人教育的經濟效益又可以分為兩大類:社會經濟效益——經訓練的勞動者,在社會生產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增加國民收入;個人經濟效益——受過教育的勞動者個人能得到更多的勞動報酬。成人教育主體實現其經濟價值同時,客體經濟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2.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間接性。教育的直接效果不是經濟價值或經濟效益,教育的投資功效并不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實現,而是必須在教育過程完成后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償還。和其他類型教育投資一樣,成人對教育投資變?yōu)榻逃芰Πl(fā)揮教育的經濟價值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成人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有一個知識能力轉化的周期。事實上,由于成人的學習特點的業(yè)余性也使學習到的技能可以相對較快地應用于工作,與青少年學校教育經濟價值相比,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間接性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相對于其他投資來說,間接性還是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特點之一。
3.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顯著性。20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持續(xù)高速地發(fā)展,其中最主要的動因是教育。依靠教育的經濟價值支撐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是近現代世界經濟運行中的顯著特點和成功經驗。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計算出美國從1900年~1957年的50多年里,物質投資所賺回的利潤增加了3.5倍,而教育投資所增加的利潤卻高達17.5倍。現在我國成人教育的教學組織,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普通教育資源和閑置社會資源來進行,成本低、需要投入相對小的特點也決定了成人教育無論是短期培訓還是學歷教育的費用相對較低?;诖耍扇私逃顿Y的高收益特點也是成人教育經濟價值顯著性的具體表象。
4.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長效性?,F代教育的經濟價值的特征之一是持久顯現性,它不會突然顯現出來,也不會很快消失,而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漸進的過程,它持續(xù)作用于現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雖然知識到技能和能力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但是經由成人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社會勞動力和專門人才,只要在物質生產部門工作,就能長效地發(fā)揮效用,即使從事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工作,受教育者所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教育能力也能發(fā)揮出明顯的經濟效益。由教育把科學發(fā)明轉化為生產技術的作用效果更長久,成人教育的經濟價值更持久地顯現于經濟運行中。
三、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提升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1.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提升的理論分析。馬克思關于教育將影響經濟價值形成的思想,對于認識教育的經濟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馬克思指出,依靠教育和訓練培養(yǎng)出來的熟練勞動力或科技人才,是不同于簡單勞動力的。因要修改一般人的本性,使其在一定勞動部門獲得熟練和技巧,變成發(fā)展和特殊的勞動力,一定的教育和訓練,無論如何是必要的。馬克思在論述勞動力作用時說:“這個商品具有一種獨特的特性:它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力量,是價值的源泉,并且在適當使用的時候是比自己具有的價值更多的價值的源泉。”指出勞動力才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力。
同時指出勞動力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絕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與勞動力的教育程度密切相關的。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的多少,一般情況下,是與勞動力的教育程度成正比的。因此,加強對勞動力的教育和訓練,延長勞動力的教育年限,提高勞動力的教育程度,那么勞動力就會生產出更多的新價值,社會財富就會不斷增加,經濟就會不斷增長。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創(chuàng)立的人力資本理論,開辟了人類關于人的生產能力分析的新思路。人力資本理論的提出深化了人類對自身生產潛力和經濟價值的認識。
將人力歸結為人力資本,明確強調了人力資本的內在質量對于財富生產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人力資本之所以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和關鍵因素是因為: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本存量越大,即人口和勞動者的科學技術知識水平和生產能力越高,勞動力的質量便越高,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一方面會直接提升勞動邊際生產率,另一方面通過要素更有效率的組合和應用,還會導致物質資本生產率的改善,減弱、抵消資本收益遞減規(guī)律的影響。
現階段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內容為: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不應當把人力資本的再生產僅僅視為一種消費,而應視同為一種投資,這種投資的經濟效益遠大于物質投資的經濟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本最基本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資視為教育投資問題。
人力資本理論突破了傳統(tǒng)理論中的資本只是物質資本的束縛,將資本劃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強調人的智力、素質、道德修養(yǎng)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2.成人教育經濟價值提升實踐。闡述成人教育與經濟二者的關系,是成人教育經濟學研究的重點之一。經濟是成人教育發(fā)展的基礎,成人教育促進經濟的發(fā)展,二者協(xié)調發(fā)展則是成人教育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成人教育通過培養(yǎng)培訓各類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積極推動當地經濟發(fā)展等體現其經濟功能。同時成人教育應該從更新服務觀念、拓寬服務渠道、改進服務質量等方面提升其服務經濟發(fā)展的能力,體現其經濟價值?,F代經濟、現代生產之所以向成人教育提出各種需求,其原因也是因為成人教育會“生產勞動能力”,具有社會經濟功能。基于此,我們認為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進程中,成人教育發(fā)揮持續(xù)進行勞動力開發(fā)功能、有效實現生產力轉化功能和促進生產力全面發(fā)展功能,其自身的經濟價值無疑也因此得到提升。
(1)就直接性而言,成人教育能夠通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來推動經濟與生產的發(fā)展,具體表現為能夠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例如,通過勞動者的訓練來改造工藝流程、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
(2)就間接性而言,成人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生產性投入,提高了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水平。突出的表現在于訓練了全體勞動者適應知識和技能持續(xù)演變的能力,并培養(yǎng)了勞動者適應經濟發(fā)展的習性與態(tài)度。這樣的間接功能,在實現社會經濟乃至社會整體發(fā)展目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在成人教育培訓與生產勞動結合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勞動者的勞動能力開發(fā)不僅有效地實現了科技知識由物的載體到人的載體的轉化過程,同時也加速科技知識由人的載體向物的載體的轉化進程。有效發(fā)揮了其生產力轉化功能。(4)成人教育通過對勞動者尤其是在職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建設,不僅可以作用于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同樣也可以作用于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的其他各種非實體因素,而全面促進成生產力的發(fā)展。
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范文二:中學教師教育經濟學分析論文
[摘要]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動因能否由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需求,這是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能否保持永久生命力的關鍵。而這一轉化的實現取決于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投資收益率等因素。因此,政府部門須確保并增加繼續(xù)教育經費的投入,在教育這一行業(yè)切實引進市場機制,從推進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探索多種繼續(xù)教育模式等方面去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動因;需求;經濟學。
一、問題的提出
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在我國開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動因問題?,F在有許多觀點認為,一些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認識不夠及培訓方所提供的繼續(xù)教育的質量問題是導致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動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
然而,筆者以為,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這一活動。我們知道,教育具有鮮明的經濟屬性,它會生產勞動力,是一種產業(yè),是一種消費性產品,更是一種生產性投資。作為新的教育實踐形式的繼續(xù)教育,雖然行政屬性濃厚,不能以市場行為視之。
但仍舊具有經濟屬性,是一種經濟活動。中學教師則是這種經濟活動的主體,作為經濟主體,他們具有完全的理性,他們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動因是由他們對繼續(xù)教育的需求程度決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內在動因越明顯;反之,則外在動因越明顯。經濟學中,需求既包括消費需求也包括投資需求,故本文擬運用一般消費需求規(guī)律和投資需求規(guī)律,對我國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動因做出經濟學分析。
二、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消費需求的分析
經濟學上,消費需求簡稱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愿意并能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由此可見,需求是指既有購買欲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響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消費者偏好(即購買愿望)。“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則相反。而消費者的偏好取決于商品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對于消費者效用的大小。某種商品越能滿足消費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則消費者偏好越強,對該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費者支付能力。所謂消費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費者收入水平與商品價格之差。一般來說,消費者收入越高,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強,對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則相反。對中學教師而言,他們對繼續(xù)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程度。與高等教育相比,繼續(xù)教育是一種非學歷教育,它雖然使受訓者的知識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強,但并不能給受訓者帶來高學歷。在當前文憑主義還盛行的條件下,繼續(xù)教育并不能給中學教師帶來社會地位的明顯提升,也不能給中學教師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
同時,由于平時工作緊張,壓力大,對中學教師而言,參加繼續(xù)教育不僅不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為一種心理上的負擔。正因為如此,有些教師才會發(fā)出“繼續(xù)教育是給教師增負”的慨嘆。而且,如果培訓方所提供的繼續(xù)教育的質量不過硬,使中學教師參訓后并無獲益,還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當然,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的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別的。來自于城市的大多數教師,由于他們面臨的競爭更激烈,教育教學改革的壓力也更大,危機意識濃厚,因此有著較為強烈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需要。
繼續(xù)教育對他們而言,有著更大的效用,他們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也就強烈一些。相反,經濟欠發(fā)達的邊遠、農村地區(qū),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相對較弱,競爭壓力相對較小,教師們對繼續(xù)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級中學的教師和初級中學的教師相比,中級職稱的教師和初級職稱的教師相比,由于其處境、素質不同,前者比后者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更強烈一些。但從總體上來說,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是缺乏強烈偏好的。
第二,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異。繼續(xù)教育的收費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需要中學教師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繼續(xù)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物品。它具有競爭性,即繼續(xù)教育提供服務的增加所引起的邊際成本并不為零,每增加一個教師來培訓,培訓方就要多負擔一筆費用,這說明它不是純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產生巨大的外部經濟,即社會效益,表現為通過繼續(xù)教育從整體上提高了中學的師資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在經濟學中,對于產生外部經濟的產品提供者,須由政府部門付費予以補償。但在實踐中,絕大部分教師是自費或負擔大部分費用的。如據對杭州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次調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師經費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師全部報銷,其余的報銷一部分。杭州還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其他地區(qū)就可想而知了。
這時,支付能力就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區(qū)教師收入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學教師比農村中學教師的收入(包括工資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與邊遠地區(qū)的中學教師收入差距更懸殊,有些邊遠地區(qū)甚至還存在著拖欠教師工資的問題。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訓費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報銷。因此,支付能力的差異就更加凸顯出來,不同地區(qū)的教師對參與繼續(xù)教育的積極性也就大為不同了。
三、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投資需求的分析
眾所周知,教育不僅是一種消費需求,更是一種投資需求,即消費者不僅從這種消費中得到享受,同時也以此作為一種投資手段。投資是為了贏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資需求主要取決于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率越高,投資需求就越旺,反之則相反。假定投資成本為c,投資收益為y,投資預期收益率為R,則R=(y-c)/c×100%。
可見,投資預期收益率與投資收益成正相關,與投資成本成負相關,投資成本越小,投資收益越大,投資預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資需求就越旺。同樣,繼續(xù)教育是中學教師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途徑,中學教師對其投資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于繼續(xù)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說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較。
首先,我們來考查一下中學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際成本,包括繼續(xù)教育的學費、各種資料費、住宿費和交通費;
二是機會成本,即如果不來參加繼續(xù)教育而能掙到的額外收入。雖然,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工資和基本福利照發(fā),但是某些補貼可能會失去。同時,繼續(xù)教育大都放在雙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學教師本來可能會在此期間掙一些額外收入,如給學生補習、兼課,甚至帶學生;還有一些農村教師,平時要兼顧家里的農活現在也兼顧不上了。
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學教師平時工作量大,心理壓力重,一周工作下來,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現在要去參加繼續(xù)教育,就得以犧牲閑暇為代價。即使繼續(xù)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學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樣要在空余時間補上,所以這個代價無論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在實際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培訓地點主要集中在城市,導致后者在住宿費和交通費的支出上明顯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農村教師提出來的那樣,在參加繼續(xù)教育的經濟負擔上,二者是不平等的。這也是導致農村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不如城市教師積極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們來考查接受繼續(xù)教育所獲得的收益。按理說,中學教師參加了繼續(xù)教育,其人力資本增值了,收益必然會提高。但實際上,在我國存在著一個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低下的問題。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鄒莊教授等人的實證分析,中國個人教育投資收益率在城鎮(zhèn)及農村地區(qū)各為3.29%和4.12%,總體教育收益率為3.34%,明顯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別為2.78%和4.46%,低于臺灣的8.4%和16.1%。同樣,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投資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們假設培訓方提供的繼續(xù)教育的質量相當高,態(tài)度積極的中學教師明顯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學中如魚得水,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學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但是即使這樣,教師最多早一點評上職稱,比別的老師多一點工資收益。據筆者了解,同一所學校中學教師之間收入的差異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異,也主要是由于教師所帶的班級考入重點高中或大學的學生人數不同,因而獲得的獎金數額不同而導致。也就是說,對初中教師而言,所教的學生考取重點高中的越多,其所獲得的獎勵就越多;對于高中教師而言,誰教的學生考入大學的人數越多誰的收入就越多。
因此,在目前應試教育、整個教育教學評價體制未有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衡量教師水平的標準仍舊是學生的分數,而學生的分數靠大量的輔導材料及教師和學生大量時間的投入也能獲得。因此,那些態(tài)度消極的教師、甚至不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強化訓練、題海戰(zhàn)術照樣能提高學生的分數,照樣能獲取高額的獎勵。因此,惟一迫使他們參加繼續(xù)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壓力、評職稱。假若培訓方提供的培訓質量不盡如人意,則教師從中獲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綜上所述,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投資收益率總體上是低下的,有時甚至是負的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投資需求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對策建議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繼續(xù)教育尚未由中學教師外在被動的需求轉化為其內在自覺的需求,是由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繼續(xù)教育的投資收益率所決定的。要促進這一動因的轉化,也須從這幾個方面去努力。具體對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門必須確保并增加對繼續(xù)教育經費的投入。據筆者了解,繼續(xù)教育的經費原則上是由政府部門調撥一點,中學教師所在學校負擔一點,教師自負一點。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政府部門負擔的那一塊經費不到位,更不用說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訓經費是確保繼續(xù)教育順利開展并真正吸引教師自覺參加的重要保證。因為只有培訓經費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訓基地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從而增強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師這一行業(yè)引入市場機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學教師評價體系。公平競爭、優(yōu)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不二法門。雖然我國教師這一行業(yè)早已實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師因不能勝任教學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違法犯罪行為。因此要切實引入競爭機制,實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崗。
同時,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學教師評價體系,定期對中學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進行考核,以此為據,不僅從精神上,更從物質上獎優(yōu)罰劣,拉開不同水平教師的收入差距。只有這樣,才會大大增加中學教師不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成本,從而增加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收益。為此,須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并全面推進教師資格證制度,讓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機會參與教師崗位的競爭,迫使現任教師為全面提升自身素質而自覺地參加繼續(xù)教育。
3.推進教育教學評價體制的改革,加快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設。應試教育評價僅指向學生及學生的學業(yè)水平,進而以分數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這種評價體系造成的后果便是教師和學生都圍繞著分數轉。校方和中學教師本人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不惜擠占學生的自習時間和假期。據筆者了解,中學畢業(yè)班的學生在假期里幾乎沒有多少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被各種補習擠得滿滿當當的。
與此相對應,中學教師的休閑時間也被壓縮,少得可憐,這必然增加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機會成本和心理成本。同時,應試教育只要教師多花點時間,多讓學生做些習題就能取得效果,因而較難考量出教師的真實水平,助長了某些教師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惰性。而素質教育則不同,其目的是使每一位學生都具備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質。其評價強調基礎性,主要評價學生是否已經具備最基本的素質。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中學教師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為了迎接這個挑戰(zhàn),中學教師將自覺自愿地加入到繼續(xù)教育的行列中來。
4.探索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多種模式。模式的不同會影響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成本,基地培訓有其明顯的優(yōu)越性,但繼續(xù)教育各方面的成本都難以下降,不易解決中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中存在的工學矛盾。校本培訓模式、自學為主的繼續(xù)教育模式,雖然有一定的缺陷,但都將降低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成本,可以較為有效地解決工學矛盾,并且校本培訓模式針對性、實效性更強,從而提高了繼續(xù)教育的效用,也就能夠提高中學教師對繼續(xù)教育的偏好程度。因此,在繼續(xù)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應嘗試多種模式結合,靈活多樣化,以促進中學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動因的轉化。
關于教育經濟學論文相關文章:
5.有關經濟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