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論文范文(2)
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音樂欣賞論文范文下載篇2
淺談音樂欣賞中的音樂聽覺能力
摘要: 音樂 是聽覺的 藝術 ,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是準確、深刻地欣賞音樂的基礎。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包括對音樂音響的辨別、感受和記憶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內(nèi)心聽覺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賞者的情感體驗,使欣賞者伴隨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將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在欣賞者的內(nèi)心聽覺中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給音樂作品恰當、理性的評價。所以說,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是音樂欣賞的前提和核心。
關 鍵 詞:音樂欣賞 音樂聽覺能力 音響感知 情感體驗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 實踐活動都依賴于聽覺,音樂欣賞更是必須借助聽覺而實現(xiàn)的藝術活動。許多人在聆聽音樂時,會感覺到它的奇妙無比,同時似乎又覺得難以捉摸,這就和音樂聽覺能力高低有關。如果我們具備一定的音樂聽覺能力,就能在聽覺中較為準確地感知、認識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梢姡I會音樂作品的真諦,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音樂的聽覺有兩種:“一種是外在聽力,就是聽到一個人演奏出的聲音;另一種是內(nèi)在的聽力,就是想象著音樂應有的樣子”。二者都是音樂欣賞 心理活動的體現(xiàn),也是音樂 經(jīng)驗積累的結果。只要具備正常的聽覺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聽覺能力。然而,一般聲音聽覺能力和音樂的聽覺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備的,而后者則要經(jīng)過有目的的訓練才能具備。
所謂音樂聽覺能力就是“音樂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是在多聽、多想的基礎上提高的,它會產(chǎn)生對音樂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賞者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評判態(tài)度。由于音樂給予人們的感受首先是情緒上的反映,如愉快、煩躁、激動等,而情感又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所持某種態(tài)度的反映,如喜、怒、哀、樂等。所以,音樂欣賞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樂聽覺的情感體驗。從音樂欣賞的心理因素來看,欣賞是接受環(huán)節(jié),它不是以表演或為獲得某種具體成果為目的,而是聆聽者結合自己的主觀經(jīng)驗,通過內(nèi)心聽覺引起回憶、想象及聯(lián)想等,豐富自己從欣賞音樂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這也是通過音樂聽覺能力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行為。根據(jù)人對音樂感知能力的認識 規(guī)律 ,音樂聽覺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敏銳的音響感知能力
音響感知是指通過音樂欣賞者的聽覺而獲得的對音樂音響及結構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樂欣賞的感知活動中,音響感知是整個音樂欣賞的前提和基礎,音樂欣賞中一切感情體驗與形象 聯(lián)系都以音響感知為基本,如果離開了對音樂音響及其結構形式的感知,就談不上對音樂作品的進一步欣賞。音樂作品的實際音響是以節(jié)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諸要素相互參與、相互合作,經(jīng)人為的藝術加工而形成的“聲音工藝品”,我們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覺到,但我們的耳朵必須是經(jīng)過訓練且能分辨音樂的耳朵,否則,就難以接受、理解這種音響外層的“工藝品”。具體說來,音樂音響的感知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音樂音響的辨別能力。這是指對音樂的音高、節(jié)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別能力,如果欣賞者具備了對這些音樂要素的辨別力,也就具備了音響感知的基礎。《淮南子》中就曾記載,“六律具存而莫能聽者,無師曠之耳也。”“師曠之耳”就是能辨別音響的耳朵。如果一個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難分辨出進行曲和圓舞曲的不同音響效果;如果欣賞者對各種樂器的音色缺乏辨別力,那就會 影響 他對于管弦樂作品的欣賞。因此,培養(yǎng)對音樂的辨別力,對音響感知具有首要意義。
2.對音樂音響的感受力。音樂音響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節(jié)奏感、多聲部的音樂感以及對樂曲結構的整體感知等幾個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對不同旋律的特點進行感受,并由此達到對旋律美以及對其中蘊含的感情內(nèi)容的體驗。節(jié)奏感決定著音樂的表情性質和風格特征,要獲得音樂的美感,就必須培養(yǎng)起良好的音樂節(jié)奏感。多聲部音樂手法廣泛 應用 于合唱、鍵盤音樂、管弦音樂領域,只有具備多聲部音樂感,才能懂得各聲部的組合和音樂的和聲效果。對樂曲結構形式的整體認知是把音樂的各種要素合成至完整的樂曲的感知活動,實現(xiàn)完美的音樂感知。
3.對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的音響材料是在時間中展現(xiàn)并隨著時間的運動轉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終保持對音樂的新鮮感,記憶力能使音樂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樂的進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沒有對音樂的高度注意力和記憶力,就不可能得到對音樂的整體認知。
二、通過內(nèi)心聽覺體驗音樂情感的能力
欣賞音樂在達到完美的音響感知的同時,也在借助于內(nèi)心聽覺而引起的情感體驗。古代 文化 理論 家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說創(chuàng)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發(fā)而創(chuàng)作作品,而聽眾是通過作品體驗其中感情的。欣賞音樂要通過音響感知較準確地 體會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nèi)涵。
欣賞音樂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nèi)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xiàn)的感情相互交融、發(fā)生共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將會給欣賞者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
第一,準確、深刻、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的感情內(nèi)涵。有了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結合對旋律、和聲、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體裁等音樂以及音樂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確理解音樂。前文說過,音樂是聽覺藝術,良好的音樂聽覺是正確欣賞音樂的基礎,我們無法想象不能辨別音高、節(jié)奏、音色的人能從音樂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第二,緊密結合欣賞者的生活體驗及情感欲求。良好的 音樂 聽覺能力可以將欣賞者迅速帶入音樂意境之中,使欣賞者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欣賞音樂,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琵琶協(xié)奏曲《琵琶行》,描寫了詩人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期間,在船上聽到一位淪落地方的長安樂伎演奏琵琶曲,聯(lián)想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的處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種強烈的感情共鳴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又是著名的音樂家, 現(xiàn)代 就有人專門 研究 其音樂美學思想,可見其對音樂理解之深刻。從《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這一點,換言之,所有這些體驗、感慨無不建立在白居易對音樂的敏銳感覺上。如果白居易沒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對琵琶這一樂器的音色沒有清晰的感覺,對音樂的節(jié)奏沒有準確的判斷,對演奏的輕重緩急沒有敏銳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淪落人”,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
三、通過內(nèi)心聽覺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
想象與聯(lián)想是指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伴隨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過程而出現(xiàn)的有關生活形象和意境在內(nèi)心聽覺中的創(chuàng)造性再現(xiàn)。
音樂再現(xiàn)的一種 方法 是 藝術 性地模仿出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所引起的聯(lián)想。如朱踐耳的作品《蜜蜂過江》,通過弦樂和木管輕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模擬出蜜蜂飛舞時發(fā)出的翁鳴聲,使人感受到蜜蜂的造型,并從這和諧的音響中喚起對大 自然 、對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聯(lián)想。如果沒有良好的內(nèi)心聽覺能力,模仿的音響在耳中可能只是純粹的、自然的音響模仿,欣賞者不可能從中獲得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這樣的欣賞無疑是低層次的。音樂再現(xiàn)的另一種方法是利用聽覺與視覺的“聯(lián)想”關系,即用聲音來類比所看到的視覺形象。如欣賞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時,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俄國畫家列賓的著名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所描繪的畫面:十一個衣衫襤褸、神情各異的纖夫吃力地拉纖的形象。這兩種想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音樂聽覺基礎之上的。反之,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能夠通過內(nèi)心聽覺獲得感覺的欣賞者,即使面對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沒有任何實際的音響,他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內(nèi)心聽覺,還原良好的音樂,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當然,音樂形象的想象與聯(lián)想是憑借音響感知與情感體驗展開的,雖然它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自由性,但不是任意和無據(jù)的進行。欣賞者不能脫離原有的形象和聯(lián)想與音樂作品本身的形象是相依相伴、不即不離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憑空隨著自己的內(nèi)心聽覺隨意聯(lián)想。
四、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認識和理性評價
大量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充分證明,音樂不僅是一門抒發(fā)感情的藝術,而且還能通過音樂形象的邏輯來表達深刻的哲理性理想。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這是音樂的內(nèi)心聽覺能力上升到最高層,對音樂認識由感性轉化為理性滿足的表現(xiàn)。耳聾的貝多芬憑借驚人的毅力和高超的內(nèi)心聽覺能力完成了代表他藝術成就的巔峰之作——《第九交響曲》,正如他的藝術信念:“自由與進步是藝術的目標,如在整個人生中一樣”。這種崇尚的思想意境如沒有復雜的理性認識是很難領會的。
肖邦的《革命練習曲》充滿戰(zhàn)斗性和英雄性的音響,以排山倒海的氣勢爆發(fā)出的強大音流如波濤翻卷、洶涌澎湃、不可遏止的沖擊力量,使人認識到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以及肖邦強烈的愛國熱情。所有這些,都是作者良好的內(nèi)心音樂聽覺所賦予的。一個受過良好的專業(yè)訓練的音樂人,可以通過樂譜,通過內(nèi)心聽覺還原音響,使自己在沒有任何實際音響的情況下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對音樂作品作出理性的評價。作為普通的音樂愛好者,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獲得如此專業(yè)的音樂聽覺能力,但是,如果能夠在日常的生活、 學習 以及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努力嘗試使自己的音樂聽覺能力不斷提高,我們無疑也可以從體味音樂作品本身的美和所蘊含的情感入手,用理性的思維去領略包容于其中的廣闊精神 文化內(nèi)涵,即使這種體驗會來得遲緩一些。
綜上所述,聽覺是學習音樂的載體,音樂的聽覺能力是音樂欣賞準確性和深刻性的基礎,任何一種音樂素質都離不開良好的聽覺能力。聽到音樂不等于理解音樂,我們必須運用成功的學習方法及先進的學習手段把由音樂聽覺引起的音響感知、感情體驗、想象聯(lián)想與理解認識結合起來,融會貫通,逐步獲得高水平的音樂聽覺能力。
參考 文獻 :
[1]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 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0.
[2]艾倫·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M].丁少良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張前.音樂欣賞、表演與創(chuàng)作心理 分析 [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4]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