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方面的畢業(yè)論文范文(2)
圖書館方面的畢業(yè)論文范文篇2
淺議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思路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也就必然面臨著由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轉變。這種模式的轉變就是公共圖書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30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基礎較好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如國家圖書館、杭州圖書館、深圳圖書館等。然而我們也發(fā)現,在我國不同級別的公共圖書館之間信息化建設存在很大差距,這種差距在不少大城市尤其明顯,大館往往據有地標性的館舍,雄厚的資金以及數量充足優(yōu)秀的人才[1]。而同一城市的基層公共圖書館往往會受基礎條件、資金和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其信息化建設進展緩慢,水平偏低,信息化手段及信息化服務遠遠跟不上信息社會的發(fā)展。
一、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圖書館信息化,就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信息社會的要求,組織、開發(fā)和管理圖書館各項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具體來說,圖書館信息化就是信息存儲數字化、傳輸手段網絡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員素質信息化[2]。
從圖書館信息化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其實就是信息化設施設備建設和信息資源建設。而不論是硬件設施建設還是信息資源建設都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對于基層圖書館來說相當困難的。目前,大多數的基層公共圖書館也只是有一套圖書業(yè)務管理系統,一條ADSL作為工作人員辦公和電子閱覽室讀者訪問網絡,稍微有條件的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有無線網絡提供給讀者使用??梢哉f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基層圖書館都保持著“最低消費”。而對于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基層公共圖書館來說,如果不是有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支持,連這個“最低消費”也無法保持。在信息資源建設方面,門戶網站和國家共享工程派發(fā)的數字資源成為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最低消費”,而電子圖書以及各種數據庫等則成為“奢侈品”。
二、目前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政府主管部門重視不夠,缺乏財政支持
自2011年10月第十七屆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來,基層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建設逐漸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也在逐年增加財政投入。然而,與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和快速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比,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投入明顯不夠。主要原因是在我國普遍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基層公共圖書館作為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單位,很難獲得充足的發(fā)展經費[3]。一些地方的政府投入僅僅能夠維持員工的工資收入,連基本的購書經費都沒有,根本無法投入大量的經費進行信息化建設。因此,缺乏地方財政支持成為制約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發(fā)展建設的重要因素。
2.思想觀念落后
由于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吃財政飯的性質,導致其中有不少人抱著“旱澇保收”的落后思想觀念,再加上年齡結構老化,閉關自守,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同時由于缺乏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的動力,對信息化建設這類新生事物比較畏懼、抵觸,久而久之造成知識結構老化。這種思想觀念嚴重阻礙了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
3.缺乏專業(yè)的技術人才
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涉及圖書情報學、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因此加強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于加強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但在絕大部分的基層公共圖書館中,既懂圖書館專業(yè)知識又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技術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少之又少,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時候自然感覺力不從心。
4.信息化建設比較盲目缺乏創(chuàng)新
目前,大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都在參照在同一城市的大型館的建設模式,看到大型館購置有各類信息資源,馬上將其列入下一年的財政預算,而根本沒有考慮購置之后如何使用,是否有相應的設備支持等,信息化建設比較盲目?;鶎庸矆D書館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相對于大型館來說,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資金有限,應根據本地區(qū)特點制定合適自身發(fā)展的建設規(guī)劃,逐步實現建設目標,不可盲目跟隨。
5.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利用率低
近年來,在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支持下,基層公共圖書館或多或少擁有了一些數字信息資源。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宣傳和引導措施,很多讀者對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不夠了解,利用不夠充分。
三、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思路
1.建立相關的圖書館法規(guī)保障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資金
基層公共圖書館想要獲得足夠經費發(fā)展建設就必須有法可依,而我國尚未頒布全國性的圖書館法。因此,可以考慮聯合本地區(qū)大型公共圖書館和其他基層公共圖書館一起促成本地區(qū)圖書館相關法規(guī)出臺。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城市出臺地方性圖書館條例以保障圖書館發(fā)展建設的財政投入,如北京、浙江、深圳等[4]。今年5月1日廣州市正式頒布的《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條例中第五條明確規(guī)定“市、區(qū)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使財政投入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人口、服務范圍、服務需求、服務功能等相適應。公共圖書館經費包括設施、設備、人員、文獻信息資源、圖書館運行與維護等方面的費用。”因此,只有建立相關的圖書館法規(guī)才能保障基層公共圖書館獲得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資金。
2.推進公共圖書館軟硬件設備和信息資源建設
2.1 逐步推進基礎軟硬件建設
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必然是以硬件設備設施和軟件平臺作為基礎,這些基礎建設主要有計算機系統、應用服務器、存儲備份系統、網絡環(huán)境、應用軟件平臺等方面?;鶎庸矆D書館因原有的基礎設施落后,設備采購經費有限,信息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應遵循整體規(guī)劃、統一部署、分期建設、逐步完成的原則[5]。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首先立足本館實際情況制定詳細規(guī)劃,該規(guī)劃應當包含信息化建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其次是按照規(guī)劃著手完善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繼而發(fā)展數字化信息化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與此同時,還應當對館內讀者使用設備、互聯網接入出口和WIFI接入等進行不斷優(yōu)化,使讀者在館內能夠更加方便的檢索和閱覽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
2.2 采用“合縱連橫”的方式推進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主要包括門戶網站、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數字資源數據庫等方面內容。門戶網站和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目前大部分的基層公共圖書館都已具備,數字資源數據庫則成為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建設數字資源數據庫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購買,但需要大量經費支持;二是自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購買相應的軟件平臺。顯然,這兩種途徑都不適合既缺錢又缺人的基層公共圖書館。因此,我們必須另辟蹊徑。
2.2.1聯合本地大型圖書館實現數字資源庫共享
在本地同一城市,大型圖書館往往有豐富的數字資源庫供讀者使用?;鶎庸矆D書館可與這些大型圖書館簽訂合作協議,實現數字資源庫共享,讓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也可以使用,而這種合作其實也是大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延伸。目前,在我國多個城市已經實現這種合作模式。以廣州地區(qū)為例,廣州市12個區(qū)級公共圖書館均與廣州圖書館實現數字資源共享,各區(qū)級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可通過登錄統一的OPAC系統查詢利用廣州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數據庫。各區(qū)級公共圖書館則不用再花費大量的資金購置這些已有的數字資源庫。
2.2.2 聯合數字資源商建設本地特色資源庫
在本地特色資源庫建設方面,可以與數字資源商合作。以廣州市增城區(qū)圖書館為例,大型的數字資源數據庫全部與廣州圖書館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而在本地特色資源庫與數字資源商合作,由數字資源商負責定期對本地特色資源的收集、整理、編輯、發(fā)布等?;诒镜靥厣馁Y源數量不是很大,因此合作的費用對于基層公共圖書館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因此,通過這種合作方式,不僅節(jié)省了基層公共圖書館不少人力物力財力,也為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建設特色資源數據庫提供了一條途徑。
3.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使用的主體是人,是我們的館員,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也是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基層公共圖書館由于受到政府政策傾斜較少,在人力編制方面往往不足,希望通過增加編制直接引進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顯然不可能。故對于基層公共圖書館來說只能先立足于本館員工,然后通過多種途徑引進專業(yè)技術人員,最后實現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3.1 樹立員工信息化思想觀念
針對現有員工,我們首先要樹立員工圖書館信息化的思想觀念。方式有兩種:一是帶領員工參觀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中型圖書館,讓他們親身體驗到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所帶來工作上的各種便捷,提高他們對本館信息化建設的憧憬。二是讓員工參與到本館的信息化建設中,讓他們親身體驗,提高工作積極性,同時也為信息化的利用積累經驗。
3.2 加強現有員工業(yè)務學習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涉及多種不同行業(yè)的學科,現有員工對這些新技術了解不多,因此基層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員工的專業(yè)技術培訓。一是邀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所涉各行業(yè)內的老師或專家到圖書館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二是組織員工參加本地區(qū)圖書館學會組織的有關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培訓;三是建立相關的獎懲制度激勵員工主動自覺的加強自身學習。
3.3 多種途徑引進專業(yè)技術人才
基層公共圖書館在人力方面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信息化建設想要引進專業(yè)技術人才又沒有多的崗位編制,因此只能通過其他途徑引進人才。以廣州地區(qū)基層公共圖書館為例,引進人才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申請政府雇員編制,目前廣州地區(qū)的政府雇員薪酬機制、晉升機制都已經建立的相當完善,成為各機關事業(yè)單位引進人才的重要方式;另一種是聘請退休的圖書館行業(yè)專家作為本館的發(fā)展建設顧問,為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出謀劃策,如增城區(qū)圖書館就聘請了一位武漢大學退休的老師作為他們的顧問。
4.引導讀者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設成果
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還應該研究如何引導讀者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建設成果,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需要擴大影響力和社會認知度,吸引讀者來獲取各種信息資源[6]。首先,我們應讓讀者知道我們信息資源都有些什么;其次是這些信息資源在哪里;最后是這些信息資源如何使用。在宣傳方式上,一是可通過XO展架、噴畫等傳統方式在館內醒目位置進行張貼宣傳,二是在門戶網站、移動APP以及微信上對館內資源進行宣傳介紹,并設置資源訪問入口方便讀者隨時隨地訪問。另一方面,針對這些信息資源應制定相應的操作步驟,讓讀者輕易即可掌握使用方法。
四、結束語
基層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系統而繁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必須立足本地區(qū)及本館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而對于現階段全國大部分的基層公共圖書館來說,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建設任務有三個,分別是:加強門戶網站和地方特色數字資源數據庫建設、聯合本地大型圖書館推進館際合作最終實現本地區(qū)通借通還服務、推動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加強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其最終目的就是讓基層公共圖書館緊跟社會信息發(fā)展潮流,為讀者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立體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