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空間日志3篇
勵志的空間日志3篇
一個最困苦、最卑賤、最為命運所屈辱的人,只要還抱有希望,便無所怨懼。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志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勵志的空間日志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的空間日志: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導讀: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些最重要的小事,探測著我們人生的溫度,試探著我們?yōu)閴粝敫吨T行動的勇氣。你有什么計劃?
買了一本書,名為《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第一次看到這句子是五月天專輯里的一首歌名。歌里問道:"有些事還不做,你的理由會是什么?"熱血提醒我們別再被各種渺小理由牽制自己的腳步。
這本書給我們的是約80個溫柔建議,讓我們在依然豐盈的生命中去做些改變,不糟蹋生活里一直存在卻被忽略的美好。
其實書里建議的大部分都是些生活小事,但我們卻常會不記得、不愿或不敢去做。簡單如清理衣柜、冰箱,修補舊物,整理舊照片;用心感受的事諸如在黑暗中獨處,觀看花開的過程,展開無目的地的旅行,重拾與別人的情感聯系,如拿起筆為某人寫信,陪父母散步,拜訪老朋友等等,大部分都不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大多數的平凡人,只要抓緊你還擁有的機會和時間,就有可能去實現你想改變的部分。
一頁頁地閱讀作者提醒的人生小事,一邊細細地測探自己的生命溫度。有些事我已經在做,心中暗喜和感恩;有些事我的確知道該做但卻一直拖延,希望自己真的能下定決心去執(zhí)行;有些事也是曾經想過要做但卻沒有勇氣付諸行動,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是否就真的能夠拋下那些抑制自己的理由,勇敢去實行?
書中最撼動我的一篇,是作者說"從今天開始,忘掉某個長久以來一直困擾你的人或事"。我立即想起最近困擾我的人和事。我知道最近的這些煩擾應該過不久就會解決或云淡風輕,但那么剛好在這個時刻看到這一篇,讓我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做些什么,讓我的生活不那么被動,讓我的心情可以自主。
要忘記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們必須去做點什么,才能讓一直纏繞心中的煩擾,逐漸失去威力。
我們可以寫封信,打個電話,或者丟掉一些東西。也可以透過送個小禮物,做個決定,告訴某人你真正的感覺,去做任何能解決這個困擾的事。這個問題可能已經困擾你多年,或許再也不可能遇見這個人,但這些并不重要。他的反應不是重點,你的心情才是重點。下定決心不再被這件事牽絆,然后正式向它揮手告別。
"他的反應不是重點。"我想,我終于找到問題的癥結了。我們不敢去做的某些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害怕對方的反應。害怕他會怎么想,害怕他會怎么看自己,害怕他會給你不想要的反應。于是我們怯懦地待在原地,心情卻持續(xù)被對方左右。糟糕的是,對方卻什么都不知道。
也許就在一個寧靜的深夜,再次鼓起勇氣告訴對方那些略嫌荒.唐但真實的心情吧。也或許在另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在手機里搜出那多年沒有刪除的號碼,真心地問一句"你還好嗎?"然后,帶著笑意坦然入夢。
至于那些因為職責而難以拋卻的困擾,就通過完成其他的生活小事來換取幸福吧。先儲存改變自我的勇氣,然后克服膽怯去實行,最后得到的,應該就是從容飽滿的人生了。
原來要讓生活的幸福感保鮮,并不是一項艱巨工程。如果我們無法義無反顧地追夢,那么就先從生活里的一些舉重若輕的事情開始做吧。
勵志的空間日志:理性評估夢想
去實現夢想,不管結果如何,努力過才不會后悔。
青春之路,始終人在旅途,20年輾轉6座城市,郎寬也覺得自己的青春有點“奔波”。但追逐夢想的腳步永遠不會停。
郎寬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一名教師。不到一年,她突然辭職,決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上世紀90年代,青春年少的郎寬懷揣夢想來到深圳,機緣巧合進入了金融保險行業(yè)。“這是一個迅速發(fā)展的朝陽產業(yè),我覺得未來一定會有前途。”
2001年,郎寬已是業(yè)內某知名企業(yè)的中層管理干部。她開著白色跑車,出入高檔寫字樓,還成家做了母親。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郎寬卻再次作出令人不解的決定。“出國留學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郎寬說,“我的人生其實一直圍繞著夢想進行。”
辭去令人羨慕的工作,郎寬到澳大利亞攻讀MBA。得益于6年的從業(yè)經歷,郎寬比別人提早一個學期畢業(yè)。
畢業(yè)后,郎寬在悉尼從事國際文化傳媒工作。就在她已經拿到工作簽證,打算舉家移民時,世界500強企業(yè)、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的召喚改變了她的人生計劃。“恰好公司全球上市,急需國際化人才。加上提供的平臺很好,我也就回國了。”
在北京工作沒多久,郎寬就被派駐香港,籌建香港代表處,任中國人壽駐香港首席代表。2010年6月,正當在香港的工作卓有成效時,她又選擇回到北京總部,開始熟悉業(yè)務領域工作。
對于郎寬選擇擔任縣域保險部總經理一職,許多人都很意外,同事開玩笑說,她從“港姐”變成了“村姑”。“縣域保險能夠惠農,雖然不是做慈善,但也是民生工程。”郎寬說,“好多人認為我可能不會適應。其實工作不分高低,關鍵是要有好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去把工作完成好。心里有陽光,哪里都會有陽光”
如今,郎寬經常和最基層的群眾打交道。說起自己的工作,她的聲音透著驕傲:“一些人對保險有誤解,其實我們在做的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比如和各級政府合作推動惠農助農的小額保險保障工作,覆蓋人群已達到3000萬人。前一段時間,我們還到西藏去幫當地農牧民投保小額保險……”能夠為廣大低收入人群送去保險保障,讓郎寬覺得很快樂。
回望青春之路,郎寬從來不曾為任何一次選擇感到后悔。因為每一次做選擇前,她都會認真評估夢想的可行性。“年輕時,人們往往感性地看待夢想,但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把個人夢想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結合起來,多作力所能及的貢獻,積累與釋放正能量。”郎寬說,“我是個不甘平庸的人,直到現在我也依然渴望學習新知識,不斷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潮頭,準備迎接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