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勵志日志美文3篇
空間勵志日志美文3篇
即使光環(huán)已不再,也不要放棄你的夢想。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志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空間勵志日志美文3篇,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空間勵志日志美文:至少可以開始寫第一頁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語匯里最危險的一句話,是用“不值得”三個字開始的。
有一天,我積壓了不少工作沒有完成,可是我一定得赴一個約會。我手頭只有半個小時可用,而我有一件工作一定得完成。
我心里在說:“只剩了半個鐘頭,不值得著手做這件事。”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能用的時間不多,可是要做的事卻不少,我們會說:“只有這一點點時間,不值得動手去做。”
“不值得”三個字的確很危險,因為這等于說,把整整半個小時浪費了。把這些浪費了的半小時加起來,可就多得不得了。
要是一個禮拜做五天,每天浪費半小時,一個禮拜加起來就有兩個半小時;一年加起來就有130個小時,等于16個工作日全沒有派上用處。
我的老師麥克菲登總愛告訴人他怎樣學會意大利語的故事。
他每天坐電車從家里去大學,路上要花半個小時。他每天就用這半個小時學習,居然學會了一種新語言。
別小看半個小時,半小時中你可以完成許多事。
有時候我們說“不值得一試”,很可能是因為我們擔心工作太難,負擔不了,或者才能與財力都不足,不能把工作做好。我們知道應該一試,可是我們自寬自解地說:“不值得一試。”
英國小說作家斯蒂文森患病之后,自知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卻說:“要是寫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寫第一頁。”
最要緊的是明白“值得”開始。
空間勵志日志美文:你有才華為什么得不到重用
之前我特別喜歡說的一句話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后來我更喜歡一句話叫“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我至今很少見到承認自己不太有才華的,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其實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的預期低于自己的能力,所以總能滿意。而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總覺得自己有才華卻無處施展,而根據(jù)經(jīng)驗來看,“智商低情商高總會有貴人相助,情商低智商高總覺得生不逢時”。
今天和同事討論人才的事情,涉及到了評判的標準,然后產(chǎn)生的了分歧。一個比較顯著的差別在于業(yè)績是否是一個主要的判斷標準,而在我看來,業(yè)績是一個團隊的結(jié)果,彰顯個人的因素則有2,一個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一個是是否符合企業(yè)的價值觀。然后話題回到了之前一個比較有才華的同事身上,最后卻郁郁寡歡,含恨離去。他的才華確實較旁人略勝一籌,所以說明了,才華和被重用并非是必然關聯(lián)。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討論的確實是在有才華這個前提下,而不是自以為有才華的前提下,兩者差別很多。
其實思考來去,大概的根源在于判斷的標準不同。雖然從本質(zhì)上,我們更希望極端純粹的人才,而根據(jù)我之前的經(jīng)歷,這樣的人確實出現(xiàn)過,然后被其他人齊心協(xié)力的給擠兌走了。這時候,出眾的才華反而成了致命的毒藥,變成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所以,最終的成功還是一個綜合的結(jié)果,智商情商才華關系,缺一不可。當然,還是有極少數(shù)人可以超越這個層面,那就是我也很愛說的“我這么牛逼,他們能把我怎么辦呢?”當然,想達到這個層次,那你真的必須要從各個層面達到一個巔峰的狀態(tài)。在嘗試之前,一定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
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極端的突破才是真正的突破。而對于一個組織的領導而言,混沌的前行,才是必要的標準。如果你危害到了組織的發(fā)展,有才無德反而是毒品,倒不如一個普通踏實不跳槽的人更有價值。所以為什么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領導很弱智,很多時候是因為,聰明的都跳槽了,沒地方去的,堅持下來的就成了領導。所以從做領導這個角度而言,才華真心只是一部分而已?;蛘哒f,堅持踏實穩(wěn)重什么的也是才華的一部分。
有一個悖論則是,老板喜歡努力踏實的人,而有才華的人往往又有蓬勃的野心,這樣的人不夠穩(wěn)定所以老板培養(yǎng)出來之后也是給別人做了嫁衣。所以有時候,老板對這樣的人就比較謹慎,尤其是在公司平臺不夠大的情況下。所以最后成功的人,有才華是一個前提,而踏實肯干能守得住寂寞,等待爆發(fā)的機會,才是一個關鍵。而就算你沒有才華,你肯踏實做事老板也會比較信賴。所以總結(jié)到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才華只是一個必要因素,但絕不充分。如果你沒有得到重用,那么兩種情況,要么是你不夠有才華,這種居多,弱者并不值得可惜??上У氖怯胁湃A情商卻不高,讓大家敬而遠之,退避三舍,就曲高和寡,非常遺憾了。
所以你要區(qū)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不夠有才華,事情做不出成績。還是做事挺出色,但是大家都不喜歡你。前者的改良方式,只能是堅持努力靠忠誠和感情取勝,后者的改良方式則是,要么你改變自己的個性這太難了,要么就去找一個喜歡你的領導。氣場匹配有時候是非常重要的。
應試教育給我們一個絕對量化的思考習慣,就是考99分的一定要比考98分的強,但社會上的事情絕非這么簡單。一件事情的成功是各方面原因綜合的結(jié)果,而最終的結(jié)果往往符合木桶理論,成績往往取決于最短板的高度。這種思維方式的變化,是需要剛畢業(yè)的學生適應幾年的,因為已經(jīng)沒有了類似分數(shù)這樣的判斷標準,最后的判斷結(jié)果就只有是“功夫就是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躺下”的結(jié)果導向。
彼得法則告訴我們在職場中,大家都趨向升職到一個自己不能勝任的崗位,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大部分領導崗位其實都不太勝任。而如果我們能夠準確的判斷自己的水準,90分的能力做80分的事情,其實才是最優(yōu)選擇,這樣大家都給自己留有了余地。只是這種留余地的智慧做法,和我們喜歡推崇的全力以赴又是一個悖論。老子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前者是均貧富的思想,后者則是馬太效應,強者恒強。
突然發(fā)現(xiàn)知識點有點多。最后總結(jié)一下,你有才華為什么得不到重用的結(jié)論。1、其實你沒有才華。2、情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