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待人的優(yōu)秀格言
1、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馬南
2、切忌浮夸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列夫·托爾欺泰
3、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夸美紐斯
4、彬彬有禮并不破費錢財。——歐洲
5、客套話如隔著面紗接吻。——法國
6、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fā)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達爾文
7、禮貌之于人性如同熱量之于蠟燭。——叔本華
8、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約翰·洛克
9、禮貌是博愛的花朵。——儒貝爾
10、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西班牙
11、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2、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13、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卡萊爾
14、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15、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襞也。——孔子
16、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系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歌德
17、社交的起因在于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于,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叔本華
18、誰在平日節(jié)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薩迪
19、教養(yǎng)中寄寓著極大的向往——對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還有一個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戰(zhàn)勝一切的向往。——
20、一個人可能在他的禮貌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梭羅
21、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22、禮貌建筑在雙重基礎上:既要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霍夫曼斯塔爾
2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24、有兩種和平的強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禮貌。——德國
25、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對于他們已經做了壞事,不防寬大為懷,如果你愿意。對于他們將做未做的壞事可決不能放松。——羅曼·羅蘭
26、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佚名
27、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28、讓一得百,爭十失九。——馬克
29、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管仲
3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31、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32、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33、禮貌是一種語言。它的規(guī)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yǎng)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洛克
34、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現。——愛默生
35、禮貌是聰明的事,無禮是愚蠢的的。——德國
36、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37、禮節(jié)禮貌是瑣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38、情越多,禮越少。
39、所謂良好教養(yǎng)……它們在幾乎所有國家中乃至于一個地區(qū)里,都不盡相同;每一個明辨事理的人都會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養(yǎng),并與之看齊。——切斯特菲爾德
40、文化修養(yǎng)的目的在于增強和提高鑒賞那些最高尚、最深奧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波伊斯
4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
42、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43、禮貌對于人性,猶如熱力之對于蠟。——ArthurSchopenhauer
44、這種落于俗套的高貴和風雅是再平庸低劣不過的。——雨果
45、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后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
46、知識必需用禮貌來裝飾并撫平他在世間的道路,沒有它們,知識就像一顆碩大而粗糙的鉆石,為了好奇與它實質上的價值而收置在樹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卻更為珍貴。——查里德菲爾
4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8、禮貌是一枚假幣,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貧乏。——叔本華
49、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羅曼·羅蘭
50、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51、禮貌不費分文。——拉丁美洲
52、禮貌出自內心,其根源是內在的,然而,如果禮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與實質亦隨之消失。——約翰·霍爾
53、禮貌是人生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54、永不向權勢低頭,但要摘帽為禮。——JimFiebig,NANA
55、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佳信與義。——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