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生物會考知識點詳細介紹(2)
高二的生物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走近細胞
一、從生物圈到細胞
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①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②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
?、凵到y(tǒng)各層次之間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二、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細胞 → 組織 → 器官 → 系統(tǒng) → 個體 → 種群和群落 → 生態(tài)系統(tǒng) → 生物圈
三、顯微鏡的使用及相關問題分析
1.高倍鏡的使用步驟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化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如果光線較暗時,可用凹面反光鏡來對光,同時選用較大的光圈;如果光線明亮時,可用平面反光鏡來對光,同時選用較小的光圈。
(4)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換用高倍鏡后不能使用粗準焦螺旋)
2.污點位置的判斷
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目鏡、物鏡、所觀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線上的,只要分別轉動鏡頭或移動玻片標本,看污物是否隨之移動,就可做出正確判斷。
3.放大倍數問題
放大倍數指的是物體的寬度或長度的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
注:物鏡(有螺紋)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無螺紋)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4.物像移動與實物的關系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體是放大后的倒像,所以要把左上方的圖像移至視野中央,應該把裝片向左上方移動,即“偏哪移哪”。
四、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1.建立:19世紀30年代由施萊登和施旺建立。
2.內容
?、偌毎且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诩毎且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坌录毎梢詮睦霞毎挟a生。
3.意義:闡明了動植物都以細胞為基本單位,論證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
(2)大量元素中C、H、O、N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鮮重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O 干重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C
二、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鮮重中化合物含量高低: 水>蛋白質>脂質>糖類和核酸。
三、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1.組成元素:C、H、O、N
2.組成單位:氨基酸
特點:至少有一個-NH2和一個-COOH連在同一個C原子上;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
3.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①多肽的形成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的結合方式。
肽鍵: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
?、诘鞍踪|的形成: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4.蛋白質的功能
?、贅嫵缮矬w,如結構蛋白; ②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 ③催化作用,如酶;
?、苷{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 ⑤免疫作用,如抗體。
▼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侔被岱N類不同 ②氨基酸的數目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④多肽的空間結構不同
★有關計算: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四、核酸的結構和功能(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1.種類:包括脫氧核糖核酸 (DNA)和 核糖核酸(RNA)兩大類。
2.組成元素:C、H、O、N、P
3.組成單位: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堿基組成。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 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提醒:甲基綠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綠色,吡羅紅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五、糖類的種類和作用(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1.組成元素:C、H、O
2.種類:單糖、二糖和多糖
六、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1.組成元素:C、H、O
2.種類:
七、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
八、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1.水的作用
①自由水的作用:細胞的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
②結合水的作用: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2.無機鹽的作用
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
‚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就會出現(xiàn)抽搐現(xiàn)象。
ƒ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
九、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1.可溶性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斐林試劑與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2.脂肪的檢測和觀察:蘇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質染成橘黃色; 蘇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質染成紅色。
3.蛋白質的檢測和觀察: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發(fā)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蛋白質和脂質構成,還有少量的糖類。在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
2.細胞膜的功能:①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4.細胞膜的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
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在細胞膜以內,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tài), `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細胞質基質:含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多種酶,在細胞質中進行著多種化學反應。
2.細胞器
(1)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及功能
3.細胞器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
(1)定義:是指在細胞內合成后,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的蛋白質。例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消化酶、抗體、胰島素、 乳蛋白。注:呼吸酶就不屬于分泌蛋白。
(2)合成過程
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線粒體參與提供能量)
4.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在上述細胞結構和細胞器中,具有雙層膜有線粒體、葉綠體,具有單層膜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它們都由生物膜構成,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三、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
(1)細胞核的結構
?、俸四ぃ河呻p層膜構成,膜上有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诤巳剩涸诓煌N類的生物中,形態(tài)和數量不同,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現(xiàn)。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廴旧|: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絲狀,并交織成網;在分裂期染色質螺旋化化,縮短變粗,變成一條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因此,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細胞核的功能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細胞代謝和細胞遺傳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部分。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