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沖突如何處理
人際關系沖突如何處理
人與人之間的有些矛盾和沖突是不能避免也是不需要避免的,甚至是非??少F的,人際關系沖突如何處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際關系沖突處理:對事不對人
你的爭執(zhí)可能是為了實現你的某個目的,或是指出某種行為不符合你的價值觀,但一定不是為了要貶低對方的人格。
說起來有些強人所難,然而在沖突中,一定不要忘記你的初衷,你不是為了證明對方是個傻瓜或者混蛋而和對方爭吵。
你不是宇宙全能法官,你不能武斷地給一個復雜人類貼上標簽。即使退一萬步而言,對方真的是如假包換你所貼標簽中所屬人類,那么你又何必浪費氣力與他爭執(zhí)呢?
也就是說,只要你愿意爭執(zhí),你就是將對方視為與你平等的人類,并且認為TA的行為有可能發(fā)生改變,或者說,有可能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改變。
當然,只是有可能,而不是“必然會”。
正是以此為前提,你的爭執(zhí)才值得進行。所以,在爭執(zhí)中,你要聚焦于對方的行為————這些行為可以改善,而不是欺壓對方的人格————人身尊嚴不可詆毀。
然而,因為爭執(zhí)的起因常常是你覺得你的“自我評估”受到了損害,你覺得你的愛人不愛你了或者沒有那么愛你了,你覺得你的下屬不夠尊重你,你覺得你的孩子冒犯了你的權威,所以你常常會報復性地使用“貶低對方的自我評估”大法,你會近乎本能地這樣做,卻忘記了,愛以及尊重,從來都不是通過爭吵贏得的。
所以,你可以對某一個具體的行為作出評判或提出建議,但是不要貶低某人,即使是你非常熟悉的人,因為這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圍之外。
例如你家老二打了老大,你可以批評他的這一行為,告訴他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沒有人應該被暴力相加,但是你不要批評這個孩子的人格,因為你不知道在這一行為的之前和之后發(fā)生了什么,更無從知道,此刻他的心中是否悔恨萬分痛苦不已。
你要記得思考一下,你希望看到的是一對和睦的兄弟,而不是兩個對你滿腹怨言的抑郁小孩兒。那么如果你使用了叫嚷、暴怒、嚴懲等大招之后,你將會得到的結果究竟是前者,還是后者呢?
又或者你指出了一位下屬的工作失誤,在你提出批評時,你一定希望談話之后得到的是一位更加高效的員工,而不是讓對方變得士氣低下。同樣,你和男友爭吵的時候,你實際上是期待他會更愛你,而不是為了讓他欣賞你憤怒的儀容。
所以即使在爭執(zhí)中,也不要弄丟了自我。嘿,你們?yōu)槭裁词聝撼臣軄碇?
人際關系沖突處理:你不是受害者
是的,沒有人可以逼迫你發(fā)怒,除非你自己愿意。
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掌控你的情緒。
即使在憤怒的時候,也要盡可能用簡單直白的語言把自己的意圖表達出來,而不是使用飽含情緒的詞匯甚至肢體動作。
聚焦于自身感受,并表達出來,無論憤怒、失望或傷心,這是你明確知曉的;但是不要聚焦于對方,因為你并不像你自以為地那樣了解對方。
把你明確知道的內容明確表達出來,對你不知道的部分則不要妄加揣測。
語言被進化出來,是用來交流而不是制造傷害。所以當你的孩子胡鬧超出了界限,明確地告訴TA:“爸爸/媽媽已經非常非常生氣了,我現在正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類似的語言,比起突然爆發(fā)的勃然大怒、毀壞物品或爆揍孩子或自我懲罰等行為,顯然要好得多。同時,你也很好地向對方展示了你的處理情緒的方式,因為這種處理方式將會影響對方。
情緒會相互感染,憤怒可以,冷靜當然也可以。
要避免讓自己陷入“受害者”思維。因為一旦將自己視為“受害者”,認為自己當下的情緒、行為都應由他人負責,就會放棄自我責任,你就會淪為你的情緒的工具,而真正的自我就會隱退。
“了解到“無論過去發(fā)生什么,他都應對今后的一切負責”。將使病人本身發(fā)生變化,發(fā)展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人發(fā)現自由選擇的現實性。”————這是Thomas A.Harris在《我好-你好》中的一段論述,在“病人”之外,也適用于其他人類。
人際關系沖突處理:積極與自我擔責
不要把和你爭執(zhí)的人視為嫌犯,一心想要把ta捉拿歸案。你想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法官。
人們通常說爭吵的夫妻還有救,冷戰(zhàn)的才可怕。是的,你之所以花那么多時間和力氣去爭執(zhí),正因為你是一個積極心態(tài)的持有者,無論你是否愿意承認,你一定相信問題可以解決,所以你知道此時此刻你不是在做無用功。
你之所以說了那么多話,不是為了說服對方承認自己的愚蠢或無能,而是為了解決你想要解決的問題,然而人們卻經常在吵著吵著就忘記了這一初衷。
一位服務員與顧客之所以發(fā)生爭吵,服務員一定不是為了要失去工作,顧客也一定不是為了挨一頓奚落。
當你和什么人發(fā)生爭執(zhí)時,一定不要像一位演員一樣陷入其中,為了爭吵而忘我地爭吵。然而有時候,人們甚至會像神圣的殉道者一樣忘我地爭吵。那么,停下來,想一下,起初,你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然后,你所期待的結果又是什么?
再然后,想象一下,為了得到你所期待的結果,你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為?
你所面對的沖突不是宇宙難題或世界末日,它存在解決之道,只要你愿意去嘗試。
并不是你找到了一位“責任承擔人”————“全怪他”,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這種“都怪他”的思維,卻反而會阻塞了你繼續(xù)思考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本來你明明可以朝著其它方向去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
人際關系沖突處理:要有到此為止的句號
沖突會結束,就像雨過之后天晴,空氣會變得更加清新。你們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或者發(fā)現這個問題即使不解決也沒有那么不可接受。
爭執(zhí)應該洗滌誤解,確立信任。它只是生活中一個小小插曲,不要讓它左右了你的生活乃至人生。
它應該被劃上句號,立上“到此為止”的指示牌。千萬不要時時溫習,一遍遍在腦海中重放,而應該把它丟到灰色記憶堆里,讓時間將它漸漸風化。
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哪里有那么多寶貴時間用來爭執(z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