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禮儀習俗什么時候出嫁
女子出嫁自古就有很多的禮儀習俗,那么你們知道古代的女子出嫁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女子出嫁禮儀習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古代女子出嫁禮儀習俗
【開臉】
開臉之前是黃毛丫頭,開臉后就意味著當姑娘的時代已結(jié)束。
【高挽發(fā)髻】
未婚女子,在成年之前兩鬢的頭發(fā)和后腦的頭發(fā)都梳成小辮垂下來,只有頭頂?shù)念^發(fā)扎發(fā)髻。婚后頭發(fā)全部盤到頭頂上去,腦后梳發(fā)髻。
【鳳冠霞帔】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紅蓋頭】
古時候婚禮,新娘子頭上頭回蒙一塊別致的大紅綢緞,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
【坐花轎】
古時女子出嫁都要坐花轎,轎頂上插上喜鵲、鳳凰或八仙人物,迎風招展。
【過火盆】
新娘進入大廳后,要跨過火盆,寓意新人婚后生活紅火興旺。
【跨馬鞍】
即新娘被迎娶至夫家,于入門之時,須在觀鞍上象征式地乘坐。“鞍”“安”同聲,取“平安”長久之義。
古代女子什么時候出嫁
法定結(jié)婚年齡不嫁要被處罰
我國古代其實是一個 “早婚國家”, 古代人認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們才能安居樂業(yè),社會才能穩(wěn)定和諧。在周代,已到適婚年齡的男女的終身大事還被列入了官方議程,專門設(shè)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員。而在晉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嫁人,官府就要強行給她找對象。
在中國古代,女子婚齡標準,各朝多有變動。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屢被提起。此說出自《周禮·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這么說,中國早期是實行晚婚晚育的國家。從史料來看,實際不然。這個婚齡杠杠,不是現(xiàn)代婚姻中的最低結(jié)婚年齡,而是成年男女必須結(jié)婚的年齡上限。
中國古代其實是“早婚國家”,特別是女性的結(jié)婚年齡普通較低。早的11歲就結(jié)婚了。據(jù)《梁書·張緬傳》和《周書·城冀傳》,梁高祖第4個女兒富陽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兒平原公主都是11歲出嫁的。更早的還有在6歲就結(jié)婚的,漢昭帝八歲繼承皇位,娶“年甫六歲”的上官安女為皇后。
按照《禮記》所規(guī)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標準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有異,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聽嫁娶。”
為解決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問題,有不少朝代采取強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晉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嫁人,否則官府要強行給她找對象?!稌x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給她找老公,逼其強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時,還出現(xiàn)了如果女孩適齡不出嫁犯法的規(guī)定,不及時出嫁家里人都要跟著坐牢,這就是《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現(xiàn)代有不少女孩子,選擇男友挑三揀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當時這樣做肯定不行,會給家人帶來麻煩的。這種強迫女子出嫁的初衷,雖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會人口的考慮,但在客觀上卻解決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問題。
古代女子結(jié)婚年齡
在中國古代,男女結(jié)婚大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給男女牽紅線的介紹人,《說文》稱,“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見鐘情,私定終身,中間有一個紅娘,這紅娘就是媒人。
過去男女結(jié)婚,沒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叫“采媒”。早在先秦時期就是這樣,如《詩經(jīng)·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說明了當時非媒人不可嫁的現(xiàn)實。
后來不少朝代從法律上規(guī)定,結(jié)婚必有媒人,如果沒有則違反當時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戶婚》疏:“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到元代,這方面規(guī)定更詳細了,《元典章·戶部·禮婚》:“媒妁由地方長老,保送信實婦人,充官為籍。”意思是,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薦,選誠實守信的已婚婦女報給官方,登記注冊,統(tǒng)一管理。
這種媒人是民間性質(zhì)的,屬私媒。而在古代還有一種官媒,就是官府負責解決“剩男”婚姻配偶的專職人員,與今天民政部門發(fā)結(jié)婚證書的公務(wù)員在某些職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權(quán)力更大。官媒通過強制手段給“剩男”找老婆,給“剩女”找老公,指定某女嫁某男、某男娶某女,實是一種分配婚姻,純是“拉女配”?!稌x書·武帝紀》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孩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官媒在先秦時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設(shè)有“官媒”。當時有大量“剩男”被發(fā)配到新疆,為了邊疆的穩(wěn)定,后繼有人,曾設(shè)了不少官媒,方便給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農(nóng)民起義軍的妻女、災(zāi)區(qū)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給某一“剩男”,讓他們一起生活,繁衍后代。
因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剩男”們爭著送“聘金”。如果不主動送,官媒甚至直接向“剩男”索紅包。有意思的是,為了防止男女繞過官媒私下來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墻子”。所謂“墻子”,就是小巷子、旮旯等方便男女私會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崔鶯鶯和張生那樣的私會現(xiàn)象,往往會被官媒趕走。
看了古代女子出嫁禮儀習俗的人還看了:
3.古代新婚的禮儀
4.古代女子禮儀
5.古代女人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