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五邑婚嫁習(xí)俗
獨具特色的五邑婚嫁習(xí)俗
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古往今來,此乃人生大事。易經(jīng)上說:“人承天地,施陰陽,故設(shè)嫁娶之禮者,重人倫,廣繼嗣也。”正是人們對男婚女嫁的這般重視,才形成了繁多的婚姻禮儀。我國古代婚姻禮儀主要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各地有關(guān)婚嫁的習(xí)俗主要圍繞這“六禮”而展開,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反映著文化的地域性和居住群體的生活風(fēng)貌。五邑地區(qū)的婚嫁習(xí)俗主要從中國傳統(tǒng)婚俗中發(fā)展而來,主要方式有以下。
五邑婚嫁習(xí)俗介紹
1.相睇(又稱相親)
在舊社會,由于男女之間授受不親,少有自己擇偶的機會,男婚女嫁全靠媒人牽線搭橋。男女雙方“相睇”時,事先由媒人約定時間、地點,由母親、嬸姆做伴同行。有趣的是,見面時男女雙方要在相距四五米遠的地方站定,由媒人介紹雙方的姓名、特征之后,男女雙方才各自轉(zhuǎn)身前行幾步,以此表明自己是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更有意思的是,雙方在暗中觀察一番后,臨別時,還要大聲說一聲:“阿媽,我們走吧。”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是聾啞人,然后雙方家長還要互送紅包道別。
2.定婚
“相睇”是婚姻的序幕,“相睇”后,雙方各自將意思告訴媒人。如果雙方滿意,女方便向男方提出要禮金、禮餅,要多少則視女方的相貌和男方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而定。五邑人禮金尾數(shù)多為“9”字,意為長長久久。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男方便選擇一個良辰吉日將雙方議定好的聘禮送到女方家中。女方如果收下,便算正式答應(yīng)男方的婚約。這種方式稱為“文定”,不能輕易反悔,否則要受到社會的譴責(zé)。
3.山歌定情
在五邑地區(qū),一般都采取這種“文定”方式確立終身大事,但由于地域不同,其定婚的方式就略有不同。如在五邑客家人中,就有山歌定情之俗,通過對歌,互訂終身。尤其是中秋農(nóng)閑之時,是客家青年的愛情季節(jié),男女青年成群結(jié)隊,互相對歌。
如小伙子唱:
八月海棠開成蔭,心想摘花怕水深。
挪個石頭試深淺,唱支山歌試妹心。
姑娘聽后接唱:
哥唱山歌妹接音,一唱一和心相印;
牛走遠路知牛力,人合長久知人心。
正是在這一唱一和的情歌交流中,男女青年的愛情也就瓜熟蒂落了。這種對歌定情的方式,頗有自由戀愛的韻味。
4.香燈定姻緣
另一種婚嫁習(xí)俗則是香燈定姻緣。在鶴山鄉(xiāng)村中,男方父母要將媒人送來的寫有女方生辰八字的紅紙放在供奉祖先、天官等神位的香爐下,然后點上香燈,連續(xù)3天,細心觀察家中一切事情。如果家人一切平安,而香燈又沒有中途熄滅,男方便認為吉利,此女子則可與男子相配,否則,就不能相配。
5.出閣
經(jīng)過“相睇”、定婚,便要選擇良辰吉日舉行結(jié)婚大典了。結(jié)婚這天,新娘一大早用柚子葉洗澡潔身,梳妝打扮,由專人背上竹轎。轎簾上繡著“鴛鴦戲水”、“龍鳳呈樣”的圖案和字樣。隨花轎而行的還有挑嫁妝的行列,嫁妝一般有衣服、被褥、面盆等生活用品。新娘從離開娘家開始到被人抬出村外,都要唱早就練習(xí)好的“女哭歌”,內(nèi)容主要就是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與教誨和兄長的關(guān)心等。當(dāng)花轎抬到男方的村口時,要停下來,由同來的一名婦女撐開紙傘遮住轎頂,而另一位年長婦女則手捧谷斗,將“爆谷”撒向花轎,寓意是落地開花,谷米滿地。這時新娘就要和送行的娘家人互相道別,然后由轎夫抬著繼續(xù)前行,而送新娘的人在轎夫起轎之時,還會跑上去象征性地將轎杠壓一下,俗稱“墜轎”,以此表示娘家人對新娘依依不舍。
6.上頭
結(jié)婚之日,男方長輩要為新郎梳頭,俗稱“上頭”。此習(xí)俗在五邑地區(qū)很普遍、很流行,大致方法是:在新郎成親之日,由新郎家中多子多孫或有名望的長輩為新郎梳頭,邊梳邊唱歌,以此為新郎祝福。有的地方的“上頭”程序更為復(fù)雜,如開平市水口鎮(zhèn)龍?zhí)恋?ldquo;上頭”,先要在家中設(shè)置一個圓形簸箕,上面放一個30厘米高的木斗,木斗的形狀上窄下寬,木斗中放上一些谷粒、銅錢、柏葉,然后讓新郎坐在木斗上,用臀部將斗口封住,意為保住錢物。
7.打新娘
結(jié)婚為人生一大喜事,但新娘往往要遭受種種“磨難”,五邑地區(qū)的“打新娘”習(xí)俗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打,只是一種嬉鬧。當(dāng)新娘的花轎一到男方的村口時,早就齊集在道路兩旁的一幫男孩,便人人手拿青竹枝,追著花轎亂打。到了男方家門口,新娘下轎時,小孩們更是盡情抽打新娘,直至新娘進入新房為止。到晚上鬧房時,新娘又要遭受打手、踢腳的皮肉之苦,受盡戲弄。直到深夜,新郎向這些“雇傭”來的“打手們”派利是、糖果之后,新娘才得以安息。對這種皮肉之苦,新娘不但不惱怒,反而視為樂事。按照傳說,新娘如果不被人打,則被視為“禍水”,不吉利。此俗新會司前最流行。
8.跨禾竹
如果說挨“打”還不夠驚險的話,那么跨越燃燒著的茅草則著實讓人捏一把汗。在開平、恩平有些地方,在新娘出嫁之日,要由男方的司禮人預(yù)先在門檻上橫放一根扁擔(dān),在門前堆放一堆茅草。當(dāng)新娘來到男方家門口時,就將茅草點燃,讓新娘跨過。此時,新娘的伴娘們就會高聲提醒新娘:“阿妹快把腳抬高,別把禾竹踩中啊!”在伴娘的幫助下,新娘才化險為夷。據(jù)說,跨禾竹時,新娘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不可踩中禾竹,否則,將會被人認為是給婆家?guī)聿恍业娜恕?/p>
9.踢轎
新娘過門既有受“苦”,但也有享受高貴之時。當(dāng)抬著新娘的花轎來到男方家門口,新娘要等著新郎前來叩開轎門,這就是俗稱的“踢轎”。所謂“踢轎”,并不是用腳踢轎門,而只是用紙扇在轎門上輕輕叩擊一下,接著便由一名婦女打開轎門,由新郎扶新娘出來,再由這名婦女把新娘背走,并由人撐開紙傘,遮護新娘。當(dāng)新娘被背到門口時,由從男方家族中選出的男孩(其家中必須兄弟姐妹眾多,寓意人丁興旺),將鑰匙遞給新娘。從此新娘就要擔(dān)負起管好男方門戶的重任了。
10.鬧房
“鬧房”古稱“戲婦”和“戲婿”,此俗起源很早?!队详栯s俎》就有“近世娶婦之家,弄新婦”的記載。“弄新婦”,即“鬧房”,五邑地區(qū)也稱作“亂房”。新娘入洞房后,先讓一群男孩爬上新床,再由一名婦女把桔子、糖果、炒米、花生、蓮子、百合等東西撒在床上,任由孩子們爭搶,邊撒邊唱“4個床角4個果,4個哥仔團團坐”等祝詞,這種習(xí)俗稱為“拾床角果”,寓意子孫滿堂。實際上,這是古代撒帳之俗的演變。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云:“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婦以舍錢彩果散擲,謂之撒帳。”
除此之外,在新房內(nèi)還要擺一臺酒菜,讓那些參加“鬧房”的伴郎猜拳飲酒,盡情而歡。在“鬧房”過程中,新娘、新郎要解答各種難題,甚至要做各種高難度動作,否則將會受罰。對于“鬧房”的舉動,即使有些過“火”,新娘、新郎也必須盡量忍讓、克制,讓大家盡興。臨出新房時,“鬧房”的人還得在新郎床上撒上一束筷子,意謂“快生孩子”之意。
有的地方,在“鬧房”時還有一套莊重的儀式,整個儀式由“床頭公” (由子女齊全的中、老年人擔(dān)任)主持,新郎坐在床邊,新娘下跪,司儀人唱夾房歌:
金打鎖匙銀打鏈,
銀壺斟酒似條線,
線對線,蓮對蓮,
蓮子開花花結(jié)子,
結(jié)子開花千萬年。
然后,“鬧房”賓客則唱“鬧房歌”,如唱:
新郎長久望,
望久得成雙,
今晚織女會牛郎,
好似云開見月朗,
滿天光,難盡講,
良緣得遂心頭爽,
情郎愛妹妹愛郎。
每唱完一首,其他賓客則用“唷嗬”相和,整個“鬧房”猶如一場歌詠賽,熱鬧非常。
相關(guān)文章:
3.潮汕婚嫁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