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
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大全
歌唱是一門藝術,想要提唱歌的能力,要經常練習,逐漸積累經驗,這樣就會有一副動聽的嗓門。但是不能盲目地練習。要想有提升,必須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使用正確的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起學習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
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
許多自學成才的歌手離不開"摹仿",摹仿的形式看起來是學歌,而實際上往往也把被摹仿者的方法一起摹仿過來了,投師學藝或自學不過是形式不同而已關鍵在于效果----是否"得法"。
不論何種演唱藝術,要達到高水平,都得有基本功。有些歌沒有基本拉就是唱不下來,有些歌沒有基本功也能唱。像《小芳》那樣的歌,如果給有功底的人去唱,是否大材小用?并非如此,有功底的人唱起《小芳》來肯定比沒有功底的人唱得好。那么通俗唱法的功底是什么?如何去訓練?以舞蹈為例:不論芭蕾舞、中國民族舞、國際標準舞以及現(xiàn)代勁舞,腰腿功都不可少。如果腰不軟、腿沒勁,舞感再好都不會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歌唱藝術對基本功的要求與舞蹈是同樣嚴格的。
西洋傳統(tǒng)聲樂的基本功在發(fā)聲上是打開喉嚨和集中聲音(聲樂術語也叫"關閉");在呼吸上建立強有力的支持。通俗唱法與西洋傳統(tǒng)唱法的基本功沒有原則區(qū)別,不同的是打開喉嚨的方式,西洋傳統(tǒng)唱法要求在低喉上打開喉嚨,這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做到,如同芭蕾舞強調用足尖站起來跳舞的情況相同。通俗唱法不強調這一點。
打開喉嚨的具體涵義是喉----舌的對抗,通俗唱法中至今仍有不少歌手喉嚨打不開,特別是高音區(qū),用高喉位而不造成"聲道阻塞",這在通俗唱法中是允許的;但高喉位只要稍有"位移",卻是非常容易產生"聲道阻塞"的,這個矛盾在中國民族唱法中早已獲得了比較園滿的解決----用"腦后摘筋"的辦法。
在通俗唱法中,打開的目的不是為了共鳴的需要,而防止聲道阻塞。但是就效果而言,適量地打開喉嚨對演唱歌曲的效果來說是積極的。這也是歐美唱法的效果為什么比港臺唱法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喉舌的對抗動作產生的聲音,無論力度、質感都會得到加強。所以打開喉嚨這種基本功在通俗唱法的訓練過程中,地位雖沒西洋傳統(tǒng)唱法那么重要,但仍不應忽視。
歌唱的生理
1控制呼吸呼吸在歌唱中不僅是發(fā)音的動力,也是聲波傳導至各共鳴體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術至關重要,對于形成歌唱的發(fā)聲質量的優(yōu)劣起決定作用。
2喉和聲帶聲帶是歌唱的發(fā)音體,聲音是聲帶振動發(fā)出的。聲帶的運動和變化,是由喉室內軟骨和肌肉的動作來調節(jié)的,這些調節(jié)很難直觀察覺,所以對發(fā)生器官的訓練,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呼吸基礎之上,依靠呼吸,保持喉腔的穩(wěn)定,放松,打開,使喉腔內各個軟骨和肌肉的協(xié)調自如地工作。
3共鳴器官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口腔三大共鳴腔體。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這些共鳴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來說,唱低音時,胸腔共鳴發(fā)揮最大,唱中音時口腔共鳴應用較多,而唱高音時主要是靠頭腔共鳴發(fā)揮作用了。如果我們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好這些共鳴腔體,并相互協(xié)調配合好,那我們就能獲得圓潤、悅耳、豐滿、動聽的歌聲。
4咬字吐字器官即語言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包括唇、舌、牙齒和上腭等。這些器官的活動時的位置和著力部位的不同,形成了元音和輔音。發(fā)聲歌唱時,咬字吐字器官各組成部分的動作比之平時說話時要更加敏捷而夸張,敏捷是為了咬字(字音或母音更準確清晰,夸張是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韻母通暢地引長發(fā)揮)。
關于換聲區(qū):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qū) 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xù)往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中聲區(qū)的唱法,然 后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
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l)“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fā)元音的同時),做—個倒抽一 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tài),讓喉頭稍向下,向后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 時將中聲區(qū)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后發(fā)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 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fā)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qū)。
(2)母音轉換手法:就是在唱到換聲區(qū)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 小一點,小舌頭抬起—點。在碰f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 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xiàn)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fā)聲器官的形態(tài),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 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區(qū)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tǒng)—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