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古詩文答題技巧
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有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古詩文答題技巧,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古詩文鑒賞答題技巧
一、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
基本規(guī)律:
1、如果問“寫了什么”,則必答內容(可翻譯后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處,接著答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這樣才完整,不至于無謂失分)。
4、如果問“為什么這樣寫”,則必答內容(即原因,可從詩句中概括,往往是對表現詩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論世”),還要從結構上回答(即在結構上的作用)。
5、如果題目要你“簡析”,則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詩歌的類別(從內容角度劃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斷出詩歌的內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
1、寫景抒情類。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內容當然是寫所見所聞的自然景物,手法常從修辭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懷類。如送別、登高等,這類詩,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傷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樣。
3、詠物言志類。如詠物詩,則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總說),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容),象征、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比興等等(表現手法)。
4、懷古詠史類。這類詩,則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說),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容)、用典、聯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表現手法)。
5、邊塞征戰(zhàn)類。這類詩,多著意于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xiāng)情或表現將士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chuàng)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凄苦、思鄉(xiāng)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茍且偷安、連年征戰(zhàn)、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諷刺等等(表現手法)。
三、明了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評價思想內容。
四、讀懂詩歌的主要途徑:從題目入手、從作者及時代入手(知人論世)、從試題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結合詩歌的類別(見上文)、常見意象的文化內涵進行推斷。
古詩答題技巧有哪些
整體把握全詩的大致內容
要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要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首先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詩意。詩詞鑒賞題大多設兩道題,從不同的側面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要對問題作出準確的評價,就要從整體上把握詩詞,作到整體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結合。
例如,陸游的《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鑒賞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擾,影響對全局理解,以為是慨嘆梅之不幸,抒寫憐惜之情。應當先整體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后揚和反襯手法來贊美梅花高格勁節(jié)的美好品質。
關注題目、作者、注釋、細節(jié)等
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論詩,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詞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了
譬如,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李白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yè),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其他的詩人如王維﹑杜牧﹑李商隱﹑蘇軾﹑陸游等,都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作研究性的總結概括。
看注釋,可以了解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有時一個細小的細節(jié),卻是詩詞主旨的集中體現。
抓住詩眼體會主旨
“詩眼”是揭示主旨和藝術內蘊的警策之語。詩眼是詩中最凝煉、最傳神、最準確地傳達主旨的詞句,是理清詩歌脈絡的筋節(jié),是掌握詩歌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文有文眼,詩有詩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數句之眼;有以一句為眼者,有以一字為眼者。它能提挈全詩,統領整篇。 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边@首詩的詩眼是“心遠”因為“心遠”所以“無車馬喧”“地自偏”,“真意”“忘言”雖比“心遠”深一層,但也是從“心遠”中生發(fā)出來的。將“心遠”與各組合的意象印證,本詩主旨“退隱后超脫塵世的心境”就非常明確了。
古詩文鑒賞常見題型
一、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铮米约旱恼Z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二、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
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
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煉字型
1、提問方式:
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五、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
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六、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
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2、提問變體:
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fā)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fā)什么情感
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
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
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
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八、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
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