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資訊>歷史資料>

戰(zhàn)國歷史資料

時間: 嘉豪18 分享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另一說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處于東周時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于“戰(zhàn)國歷史資料”,供大家參閱。

  戰(zhàn)國時期歷史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后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zhàn)國?!妒酚?六國年表》記載,戰(zhàn)國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戰(zhàn)國時期,魏、趙、韓、齊、楚、秦、燕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zhàn)國七雄,連年征戰(zhàn),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爭十分激烈。由于秦國的商鞅變法發(fā)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于后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tǒng)一大業(yè),形成“海內(nèi)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的統(tǒng)一國家。七雄當中,為了富國強兵而競相實行變法,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實行的變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進步。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人物在外交斗爭中十分活躍。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和交通的發(fā)展互相促進,出現(xiàn)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鄭國渠、鴻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僅促進了當時的農(nóng)業(yè),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學術的發(fā)展上,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辯家鵲起,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后世有極大的影響。

  隨著水利的興修,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春秋中后期,各諸侯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政治形勢也產(chǎn)生了相應的變化。諸侯國內(nèi)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fā)展起來,著名的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六卿。他們利用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爭斗,以擴充領地。晉國的六卿爭斗到最后,剩下韓、魏、趙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廢除了齊康公,自立為國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認。三晉和田氏的勝利,宣布了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殘酷政治法則。于是,以魏國的李悝改革為起點,各國爭相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變法運動。變法的核心是將勞動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統(tǒng)治者對物質(zhì)享受的貪欲急遽膨脹。增加剝削量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掠奪更多的土地,而掠奪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徑是戰(zhàn)爭。所以,這個時期戰(zhàn)爭頻繁。據(jù)統(tǒng)計,從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戰(zhàn)爭二百三十次。戰(zhàn)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取名《戰(zhàn)國策》,從此,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戰(zhàn)國時期。

  戰(zhàn)國歷史--七雄

  戰(zhàn)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燕、秦、韓、趙、魏,人稱“戰(zhàn)國七雄”。

  春秋一百多國,經(jīng)過不斷兼并,戰(zhàn)國初年,約有十幾個國。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戰(zhàn)國七雄”。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小國有東周,宋,衛(wèi),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shù)民族分布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蜀,越。

  戰(zhàn)國歷史--七國地理

  秦:約占有今陜西關中、漢中和甘肅東南部、四川省大部。

  魏:約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東部

  趙:約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一部分

  韓:約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齊:約占有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楚:約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的一部分

  燕:約占有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的一部分

  戰(zhàn)國前期,“七雄”形成,各國將精力用在內(nèi)部整理上。各國招賢才能,勵精圖治,像李悝,吳起,商鞅等人的變法維新就發(fā)生在這時期。

  戰(zhàn)國中期,就是大戰(zhàn)的時候。真是:“國無寧日,歲無寧日”“邦無定交,土無定主”的混戰(zhàn)局面。 各個國家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擴大國土的勢力,君主們都相繼稱王,獨霸一方。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圖強,加強軍備;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頻頻爭取別國的“合縱”“連橫”。

  戰(zhàn)國后期,秦國昭襄王用范睢為相,采用了“遠交近攻”之計,破壞了各國的“合縱”,加強了秦國的國力,軍事,成了戰(zhàn)國時期的第一強國,削弱了各國的力量。

  戰(zhàn)國歷史--各國君主權制

  各國變法和新的君主集權制

  A、魏國李悝變法

  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任用李悝進行改革,盡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吳起、西門豹等人治理地方,發(fā)展經(jīng)濟,成為戰(zhàn)國初期第一個強國。

  變法內(nèi)容:

  1、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按著“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根據(jù)功勞和能力選拔官吏,削弱貴族特權,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2、推行盡地力之教。

  3、實行平糴法。

  4、作《法經(jīng)》。

  B、楚國吳起變法

  背景:楚國衰落,楚悼王用吳起變法。吳起(約前440年-約前381年),衛(wèi)國人,在衛(wèi)國謀求發(fā)展不成,投奔魯國,在曾參門下學習,取齊田居兒為妻,因未回家奔母喪,曾子中斷了師生關系。魯穆公用他為將,他殺妻求將。到魏后參與李悝變法。前383年,魏武侯時,吳起受】魏相公叔排擠,離魏至楚。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裁減冗官,廢除貴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審令,禁止私門請托,也日益強盛了起來。但楚國舊勢力太強,楚悼王剛死,吳起就被亂箭射死。

  變法內(nèi)容是:

  1、明法申令:即制定一系列法律并公開宣布,對各級官府的命令嚴加審查,實行層層監(jiān)督,以保證新法的貫徹執(zhí)行。

  2、收奪爵祿:凡是封君過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祿,廢除公族中疏遠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舊貴族遷移到荒涼的地區(qū)。

  3、裁減官吏:減少俸祿開支,把節(jié)省下來的經(jīng)費用到訓練軍隊上。

  4、整頓吏治,堵塞私門: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行義不計毀譽,一心為地主政權效力。

  C、齊威王起用鄒忌進行改革……鄒忌諷齊王納諫

  魏惠王將國都遷至大梁,招徠士人,發(fā)展水利,對外用兵,圖謀吞并以濮陽為都城的衛(wèi)國,引起周圍國家的不滿。這時,齊威王任用鄒忌等人進行改革,大力整頓政治,鼓勵臣民進諫,制定法律,招撫流亡,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成為實力僅次于魏的大國。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戰(zhàn)和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馬陵之戰(zhàn),齊國以田忌為,孫臏為軍師,用奇計打敗了魏軍,從此,齊國成為中原最強的國家。為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齊宣王擴建位于齊都臨淄的稷下學宮,對前來稷下的學者,給予士大夫的優(yōu)厚俸祿和舒適的生活待遇,讓他們專心學術,培養(yǎng)弟子,促進了學術的進步和繁榮。

  D、商鞅變法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nóng)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中期以后最為強大的國家。雖然后來商鞅被車裂而死,新法卻并未廢止。

  主要內(nèi)容:

  1、廢井田,開阡陌封疆。

  阡陌,是耕地的田界,原來每人有份田,都沒有固定的田界,因為休耕地是大家的公田,耕地也常要重新劃分。商鞅變法鼓勵人民擴大耕地面積發(fā)展生產(chǎn),開阡陌,就是對人民擴大了的耕地,設立阡陌作為固定的田界,這就對土地使用者提供了有利的保證。封疆,是天子、諸侯國境上及貴族采邑上或大田上的疆界,在疆界上聚土為封,封上又植樹以為標志,稱為封疆。開封疆,就是對當時貴族私有田宅設立的界劃。開阡陌封疆,就是破除舊的封疆阡陌,重新規(guī)劃,不得私自移動。這樣維持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

  2、獎勵軍功,禁止私斗

  獎勵軍功,凡是有軍功的,均可以得到賜爵、賜地、賜官的獎賞。殺得敵人甲士一人,并取得其首級的賜爵一級、田一頃、宅九畝、庶子一人,可當五十石俸祿的官。制定了軍功二十等爵,(1)公士;(2)上造;(3)簪象(又稱謀人);(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長;(11)右庶長;(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駟車庶長;(18)大庶長;(19)關內(nèi)侯;(20)徹侯。按爵位高低授予種種特權、減刑、服飾、墳墓。嚴格禁止私斗,違犯的各以輕重施刑大小。以此鼓勵人們?yōu)閲易鲬?zhàn),并產(chǎn)生了大批的自耕農(nóng)和地主,形成了“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的局面。

  3、重本抑末,獎勵耕織

  當時把農(nóng)業(yè)稱為本業(yè),是國富兵強的基礎,而把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稱為“末業(yè)”。商鞅對努力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的免除賦役,而對從事商業(yè)或怠惰以致交不起租稅的,沒收為官奴婢。這對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好處。為了增加稅收,鼓勵一家一戶的生產(chǎn),規(guī)定家中有兩個成年男子結婚后必須分家,另立門戶,女子到一定年齡必須出嫁,否則,多交納賦稅。在客觀上促使了一家一戶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而成為封建經(jīng)濟的重要特征。一家一戶成為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分家析產(chǎn),使階級經(jīng)常在變動當中。

  4、推行縣制

  秦孝公以前存在縣一級行政機構,但不普遍。商鞅變法普遍推行縣制,萬戶以上縣設令,不滿萬戶的設長,俸祿由三萬石到一千石不等,在縣令、長以下設丞等,官吏領取國家俸祿,國君有權任免。這一套機構有利于中央集權,成為中國封建國家機器的雛形。

  合縱連橫

  齊國和秦國東西對峙,展開了爭取其它諸侯國、孤立對方的斗爭,而韓、魏、趙、楚、燕等國,則在聯(lián)秦抗齊和聯(lián)齊抗秦中搖擺。這時,出現(xiàn)了兩個著名的政治家--張儀和公孫衍,他們分別連橫(分化六國)和合縱(聯(lián)合抗秦)。

  強大起來的秦國,不斷地向東方擴張領土。周顯王四十年(前329年)魏人張儀來到秦國,向惠文君上連橫之策,建議與魏、楚相親善,接著在魏、楚的配合下,進攻韓國的新城和宜陽,隊開到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后再回過頭來攻取魏、楚的領土,迫使天下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稱王的大業(yè)。這一策略正中惠文君下懷,遂以張儀為客卿。張儀一再鼓動秦軍攻打魏國,又將所奪土地還魏,迫使魏國首先事秦,納上郡十五縣予秦,對其它東方國家形成很大的威脅,張儀被任命為秦的國相。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將公孫衍行合縱之策,促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為王,以聯(lián)合抗秦。但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聯(lián)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qū)逐。魏惠王受到齊楚的打擊,不得不于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任用張儀為魏相,想聯(lián)合秦、韓之兵以伐齊、楚。但張儀的真正意圖,是要魏國首先事秦,而讓其它諸侯國仿效。魏惠王沒有聽從張儀的意見,在齊、楚、燕、趙、韓等國的支持下,于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趕走張儀,以公孫衍為魏相。次年,公孫衍發(fā)動魏、楚、燕、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被秦擊潰。

  此后,秦不斷進擊三晉,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機會,出兵占領了巴蜀全境,獲得了一個富庶的后方基地。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燕王噲將王位讓給國相子之。子之為王三年,國內(nèi)大亂,市被與太子平結黨進攻子之,百姓反攻,殺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數(shù)萬。齊宣王乘機派兵伐燕,五十余日,就攻取燕國全境。由于齊軍大量殺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齊軍被迫撤退。但此事證明,齊國的力量仍相當強大。同時,齊與楚結盟,更加強了齊與秦抗衡的力量。

  齊、秦斗爭的焦點在于爭取楚國。楚國的國力開始很弱。 戰(zhàn)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國勢富強,一舉打敗了魏國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吳起的新法被廢除,楚國一天天走下坡路。為了破壞楚、齊聯(lián)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張儀出使楚國,使楚與齊絕交。秦國派張儀入楚向楚懷王鼓吹“連橫”,勸楚絕齊從秦,并口頭許愿,以歸還楚國商於(在今河南淅川縣西南)600里地方為代價。楚懷王信以為真,就和齊國斷交。當楚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秦相張儀狡猾地說:“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沒聽說是六百里。”楚懷王十分惱火,發(fā)兵攻秦。秦軍在丹陽打敗楚軍,楚兵被殺800人,楚將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國的漢中地六百里。張儀又說服韓、趙、燕與秦連橫。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齊、韓、魏聯(lián)合政楚,殺楚將唐昧。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楚懷王受騙往秦,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國。魏國乘楚國空虛,襲擊楚國。齊國卻不支援楚國。楚國吃了大虧,從此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傳統(tǒng)的甲兵為騎兵,改車戰(zhàn)為運動戰(zhàn),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成為秦國向東發(fā)展的新障礙。秦昭王為了打擊趙國,派穰侯魏冉到齊, 約齊愍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聯(lián)合五國攻趙。游說家蘇秦識破了秦的陰謀,勸告齊愍王放棄帝號,發(fā)動合縱,會合燕、韓、魏、趙等五國軍隊,于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聯(lián)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給魏、趙以求和。此后,趙將趙奢、廉頗,趙相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軍事進攻和外交重壓,捍衛(wèi)了趙的尊嚴和國土。

  公元前286年,齊國滅掉宋國,一時威勢很盛,引起各國的不安。秦國聯(lián)合了燕、楚、韓、趙、魏等國共同伐齊,于公元前284年,在濟西(今山東聊城南)大敗齊軍。燕昭王自繼位以來,奮發(fā)圖強,卑身事賢,以圖雪恥復仇。周人蘇秦和魏人樂毅受到重用。樂毅幫助燕昭王進行政治改革,使燕國迅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蘇秦則作為間諜出使齊國,勸說齊愍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齊的力量。二人并與趙、魏、楚等國約定,聯(lián)合伐齊。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將樂毅率燕、趙、秦、魏、楚五國之兵,聯(lián)合攻齊,一直攻破齊都臨淄,奪其大部分疆土。齊將田單利用燕國內(nèi)部矛盾,驅(qū)逐燕軍,收復了失地。然而,齊國已經(jīng)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

  秦國在“合縱”斗爭中削弱了齊國,開始向東方大發(fā)展。

  橫掃六合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開了秦國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序幕。楚國避秦軍威勢,遷都于陳,愛國詩人屈原痛感國家淪亡,投汨羅江自盡。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就是與遠方國家結盟,集中力量先打敗鄰近的國家,再逐步兼并其它各國。秦昭王納范雎之策,于周赧王五十年(265前年)出兵伐韓,封閉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lián)系,迫使韓國將上黨獻給秦。上黨軍民向趙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年),秦派大將王龁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廉頗加固壁壘,以守為攻,打破了秦兵速戰(zhàn)速決的計劃,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用反間計,使趙國以年輕氣盛且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長平趙軍統(tǒng)帥。秦國同時秘密地換來大將白起。趙括一到前線就主動出擊,白起派出奇兵分割趙軍,并將趙括包圍起來。趙軍被圍斷糧四十六天,殺人以食,軍心大亂。趙括冒險突圍,當場喪命,全軍大敗。白起將趙軍四十萬降卒全部活埋。長平之戰(zhàn)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后一個強手的決戰(zhàn),也是戰(zhàn)國最后一次大戰(zhàn)。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

  長平之戰(zhàn)前,東方出現(xiàn)了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關心國事,謀取權勢,采取各種手段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長平之戰(zhàn)后,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軍與趙軍內(nèi)外夾攻,大敗秦軍。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荊軻去刺殺秦王政。然而,歷史的大潮已無法扭轉,六國終于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

  戰(zhàn)國時,周王室連名義上的共主地位也沒有了,但仍在洛陽一帶勉強維持。西周初年營建洛邑時,共修建了兩座城。西邊的方十七里,叫王城,東邊的小些,叫成周。戰(zhàn)國時,由于王室內(nèi)部爭權和分封,先后出現(xiàn)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鞏邑(今河南鞏縣)為都城的東周公,真正天子的周顯王寄居于東周公治下。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負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斬首四萬。西周君聯(lián)合諸侯軍隊出伊闕(今河南洛陽南)攻秦,以隔斷秦與陽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發(fā)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將其三十六邑全部獻給秦,西周滅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為天子之國的周朝不復存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東周公。

  秦自孝公時商鞅變法,中經(jīng)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余年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注重水利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獎勵軍功,軍隊裝備優(yōu)良,又充分利用客卿為秦謀劃作戰(zhàn),在諸侯國中越戰(zhàn)越強,終于打敗了東方各個強大的敵手,成為天下第一的強國。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年) 而卒,秦莊襄王繼位,商人出身的呂不韋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滅東周,取韓之成皋、滎陽,建三川郡。次年,秦軍擊趙,伐韓,在上黨設太原郡。莊襄王三年(前247年)死,十三歲的秦王政繼位,他就是后來的秦始皇。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軍攻魏,奪其酸棗等二十城,設東郡,又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趙、魏、韓等國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縱對秦的軍事進攻,還用反間計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廣大兵強馬壯的秦國面前,東方六國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嫪毒之亂,嬴政親自執(zhí)掌政權,隨即出動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舊勢力,史稱秦滅六國。于十七年(前230年)滅韓,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滅趙,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政治制度

  戰(zhàn)國時,各諸侯國陸續(xù)形成國君之下將相分職、文武分權的中央官僚體制。相,又稱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長。將,又稱,是武官之長。秦國于武王二年(前309)開始設丞相一職,丞相中最尊貴者稱相邦,最高武職初為大良造,到秦昭王時才設。楚國一直以今尹為最高官職,柱國或上柱國為地位稍次的最高武官。各國次一級的武官為尉,或稱國尉、都尉。國君的秘書稱御史,并有監(jiān)察之任。郡縣的設置更為普遍,逐漸形成以郡統(tǒng)縣的格局。原來,官吏世襲,各有封地。戰(zhàn)國中期開始,國君對各級官吏改為給以一定糧食作為俸祿,或賞給黃金、錢幣。同時形成璽符制度,任免官吏以璽為憑,調(diào)動軍隊以兵符為據(jù)。從而將一切權力集中于國君之手??h以下,有鄉(xiāng)、里、聚的組織。鄉(xiāng)有三老、廷掾,里有里正。聚是村落,其下有伍、什的編制,五家為一伍,有伍長,十家為一什,有什長。

  戰(zhàn)國初,各國變法進一步使法律系統(tǒng)化。魏國李悝所編《法經(jīng)》,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和具法。盜法治偷竊,賊法治殺人。囚法和捕法是對盜賊偵查和逮捕的處理程序。雜法是對盜、賊以外犯罪的懲罰規(guī)定。具法是根據(jù)情況對犯罪予以減輕或加重處罰的規(guī)定。秦國本來就有族誅之刑。商鞅變法,設連坐之法,更制定了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其它各國也競相制定嚴刑酷法。如齊有烹、殺、醞、金刀等刑,楚國有戮、肢解、烹、貫耳、鞭,笞、刖、宮、梏、礫、滅家、夷宗、三族等刑,燕有截、刳腹、系獄、劓等刑。

戰(zhàn)國歷史資料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另一說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處于東周時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于戰(zhàn)國歷史資料,供大家參閱。 戰(zhàn)國時期歷史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圓明園歷史資料200字
    圓明園歷史資料200字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

  • 圓明園歷史資料
    圓明園歷史資料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滴跛氖四?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并親題園額圓明園。下面是學

  • 圓明園先后歷史資料
    圓明園先后歷史資料

    圓明園是中國皇家園林的精華,如今已成為我們亟待保護的文化遺產(chǎn)。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于圓明園先后歷史資料,供大家參閱。 圓明園

  • 圓明園的前后歷史資料
    圓明園的前后歷史資料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

1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