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林彪為何缺席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林彪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為何沒參加開國大典呢?一起來跟學(xué)習(xí)啦小編看看吧。
林彪缺席開國大典的原因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國慶閱兵。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14時),毛澤東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全體出席會議,宣布就職。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參加開國大典的十大元帥有六位,分別是:朱德、陳毅、劉伯承、賀龍,羅榮桓、聶榮臻,其中聶榮臻擔(dān)任閱兵總指揮。
時任北京第一任的葉劍英卻沒有參加開國大典,原因是他正在江西贛州組織人馬向華南進(jìn)軍。徐向前也沒有參加開國大典,此時他因病魔的折磨,在青島海濱休養(yǎng)。他和夫人黃杰一起收聽開國大典的盛況。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zhàn)軍進(jìn)軍新疆,前線離不開,當(dāng)時也沒有來北京參加開國大典。
那么林彪為什么沒有參加開國大典呢?
當(dāng)時林彪正率4野南下,可以說林彪在未參加開國大典的元帥中責(zé)任最重。
林彪的對手是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傳說蔣有次在宴會上說:在當(dāng)時他最佩服的軍事人才只有2個,一個是毛,另一個便是白崇禧。白崇禧的軍事指揮能力顯而易見。
為防止白崇禧收縮兵力,林彪指揮下的4野采取大迂回大包圍方針的指示,分三路對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部和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部實行迂回追擊,分別在衡陽、寶慶(今邵陽)地區(qū)和陽江、陽春地區(qū)進(jìn)行圍殲,殲滅白、余各一部共約11萬人。然后分路挺進(jìn)廣西,至12月中旬在粵桂邊的容縣、博白和欽州地區(qū)全殲白崇禧集團.
正是林彪將白崇禧集團迅速殲滅,使解放海南島的日期提前。到1950年5月1日我軍解放海南島全境。如果白崇禧集團不被迅速殲滅,勢必影響解放海南島的日程。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發(fā)表聲明,宣布已派出駐日本的美國空軍和海軍支援李承晚軍作戰(zhàn),并在聲明中以“臺灣海峽中立化”、“臺灣地位未定”為名,宣布派駐菲律賓的美國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
倘若解放海南島的日程拖延2,3個月,那時就不是美國人所說的“臺灣海峽中立化”、“臺灣地位未定”,到時還要加上“海南島地位未定”。那么今天我們隔海相望的就不只是臺灣人了,還要加上海南島人。
開國大典為什么在天安門廣場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直到21:00才結(jié)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biāo)志。但是,地點是如何被定下來的?為什么會選擇在天安門廣場露天舉行如此重要的儀式呢?
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會上要舉行閱兵式,所以在選擇地點上,首先要考慮到是否有閱兵場地。當(dāng)時,有兩個地點可供選擇。一是西苑機場。這一地點有利的方面是這里曾經(jīng)舉行過歡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進(jìn)入北平的閱兵式,場地開闊,距離市區(qū)遠(yuǎn),不影響市內(nèi)交通;不利的方面是,這里距離市區(qū)較遠(yuǎn),群眾往來不方便,在這里舉行大型閱兵式,需要建造一座檢閱臺,工程浩大,需耗費大量資金。二是天安門廣場。這里有天安門城樓,是現(xiàn)成的檢閱臺。它位于市中心,群眾往來方便。它的缺點在于,閱兵場地狹小,并且還要影響市內(nèi)交通。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qū)將這兩個地方都報給了中央,供中央選擇。周恩來經(jīng)過再三考慮,最后確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可是,當(dāng)時的天安門廣場,雜草叢生,需要清理。天安門城樓,也很破舊,需要裝修粉刷。廣場上,還要樹立一根旗桿,以升國旗之用。這些工作都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才能爭取在10月1日按期舉行開國大典。北京市政府向各界發(fā)出號召,動員人們清運垃圾。
當(dāng)時,要裝修天安門城樓,卻不那么簡單容易了。大會籌委會把這一工作交給了華北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宣傳部又將這個任務(wù)交給了文工團的舞美隊。后來,舞美隊一名叫蘇凡的人,又把這個任務(wù)交給兩位日本人。這兩個日本人,一個叫作肖野,另一個叫森茂,都是美術(shù)??茖W(xué)校學(xué)生。
這兩位日本人把天安門城樓裝飾得既有鮮明的民族風(fēng)格,又充滿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他們在天安門城樓的10根廊柱中間,掛上8盞大紅燈籠。由于每盞燈籠都很大,所以只能在天安門城樓上臨時制作。于是,他們請來了扎燈老藝人。在他們的努力下,終于趕在大典前一天完工。
天安門城樓粉刷一新后,懸掛了毛澤東的畫像,并且書寫了兩條標(biāo)語。這兩條標(biāo)語,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一是“中央人民政府萬歲!”標(biāo)語的書寫者是鐘靈。
最難做的事情,要算旗桿的設(shè)計與安置。為了安裝旗桿,當(dāng)時在天安門廣場的石板地上建了一個3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墩,周圍還修建了護欄,中間豎了一根22米高的鐵管,這就是旗桿。隨后,北京市建設(shè)局的同志,又在天安門城樓西南角安裝了一個電動按鈕。然后用電線將它和旗桿基座里的總開關(guān)與計時器連起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當(dāng)時采用了雙電源供電。
這一切完成之后,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如期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然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
猜你感興趣:
4.10月1日的英文
1949年10月1日林彪為何缺席開國大典
上一篇:1949年開國大典資料
下一篇:開國大典升起的五星紅旗出自誰之手